杨必

更新时间:2022-11-26 18:30:24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美国南加州大学)

2011年2月

第2卷第1期

黑河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

Feb.2011

VD1.2 No.1

杨必《名利场》译本的女性主义评析

王硕,白莹莹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结合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感知女性、美化女性、声援女性三个方面对杨必翻译的《名利场》进行评析。

并辅以贾文浩、贾文渊的《名利场》译本作为对照参考,以期更好地分析杨必的翻译艺术。

关键词:《名利场》;杨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1)01—0094—03

、引言

杨必译作《名利场》于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杨译本被认为最大限度

地保持了原作的风格。为更好地分析杨译本,本

文亦从2000年出版的贾文浩和贾文渊《名利场》

译本中节选相关例子,以作对比分析。

虽然本文选择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切人

点评析杨译本《名利场》,但并不代表杨必在翻译

这一作品时有意识地接受或使用这一理论。本

文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仅仅是作为一种分析批

评的手段。

二、对杨译本《名利场》的评析

(一)感知女性

女性在感知事物方面往往敏感细腻,同时也

较男性拥有更多的语言天赋。在日常生活中,女

性就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形容词和动词。作为一

名女性译者,杨必在感知女性心理上有着天生优

势,对语言的驾驭也更加灵活。在杨译本中,13

常用语、典雅词汇、口语和文学性语言俯仰皆是,

交错并用,生动无比。她如同是书中各色人物的

发言人,将每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所言所语、言

不由衷、以至微妙的潜台词,都一一表达出来。

以下便是一例:

...Mrs.Sedley looked at her husband and

laughed.Mr Sedley’S eyes twinkled in a manner in—

describably roguish,and he looked at Amelia;and

Amelia,handing down her head,blushed as only

young ladies of seventeen know how to blush,and as

Miss Rebecca Sharp never blushed in her life…[ ]

在原文中,作者用了两个“look at”来描写艾

米莉亚父母的表现。这对父母故意提及他们女

儿的爱人,暗示女儿艾米莉亚他们已知道她爱上

了乔治・奥斯本。因此,这对父母的“look at”便

含有了特殊的意图。对这个“look at”,贾译本是

这样处理的:“……塞德利太太就望着丈夫笑了。

赛德利先生眨巴一下眼睛,一副不好琢磨的恶作

剧模样,他朝阿米莉亚望了一眼”[2]29 o贾译本在

紧邻的两句话中连用两个“望着”,缺点有二:一

是语言生涩,缺乏变化;二是在表达人物神态上

过于刻板,不够灵动。单单一个“望”字还传达不

出那时那刻艾米莉亚父母所进行的眼神交流。

杨必将同一个“look at”分别译为“赛特笠太太就

瞅着丈夫笑起来”和“赛特笠先生……满脸顽皮

的瞧着艾米莉亚”_3 ,便将文字一下盘活。可见

杨译本对语言的运用收放自如,不囿于重复的词

汇,而且更生动地表达出了艾米莉亚父母的暗示

意味。

对原文中出现的三个“blushes”,贾译本翻译

收稿日期:201l—O1—1O

作者简介:王硕(1985一),女,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及口译研究;白莹莹(1987一),女,江西九江

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及口译研究。

第1期 王硕等:杨必《名利场》译本的女性主义评析 ・95・

为“阿米莉亚垂下脑袋,脸顿时涨红了,只有十七

岁的姑娘才会红脸”[2]29。这一译法确实没有不

当之处,因为这正是“blush”一词的正确含义。但

是,对比杨译本:“艾米莉亚红了脸低下头去。只

有十七岁的女孩才会这么娇羞”[3 334,我们发现杨

译本不仅忠实地译出了“blush”的字面意思,更将

艾米莉亚的情绪也表达了出来。这其中点睛之

笔就是“娇羞”二字。小说中,艾米莉亚是一位非

常温柔害羞的女孩,所以当她的父母提及她爱人

的名字时,她因害羞而两颊绯红。“红脸”表现了

对爱情觉醒的少女的面部表情,但这仅仅是限于

外在的表现,对情窦初开的艾米莉亚内心描画则

显然功力不够。“娇羞”一词则是富有想象力的

笔法,“娇”体现了这位待字闺中的富家小姐的害

羞娇赧之态;“羞”则脸红,不着“红”字而不失本

意,体现了汉语的含蓄隽永之美,技高一筹。杨

必仿佛深入了艾米莉亚的内心,将她的面部表情

和心理活动相结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同一个“blush”,当用来修饰利倍加・夏泼小

姐时,则是另一番译法了。利倍加是穷画师的女

儿,自小失怙,在险恶的社会中全凭自己的力量

挣扎生存。她成熟世故,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

因此,一位十七岁少女的害羞之态在少年老成的

利倍加脸上早已不存在了。此处杨必将“blush”

译为“利倍加・夏泼小姐就不行”【3],不仅避免了

重复,而且更生动地表现了对利倍加的调侃。在

萨克雷的原作中,此种幽默讽刺俯仰可见,而杨

必的遣词造句则显然与原作辛辣的笔调相吻合,

语言朴实、简单,但是字里行间冷嘲热讽的智慧

展露无疑。

(二)美化女性

女性主义翻译在实践上极力提倡一种译者

干预性的(interventionist)翻译实践,要求对翻译

文本进行女性主义的创造。弗洛图(Luise von

Flotow)论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的三种实践方式:增

补(supplementing)、劫持(hijacking)以及加写前

言和脚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 J】∞。这三种

翻译策略都是为女性呐喊,令女性形象“显形”登

上前台。在杨译本《名利场》中,杨必充分发挥了

译者的主体作用,对原作进行了有意的“劫持”。

“劫持”是女性主义三种翻译策略之中最受争议

的一种,它指的是女性主义译者对并不一定具有

女性主义意图的文本的剥夺或挪用(appropria—

tion)。当遇到意识形态相左或对立的文本时,女

性主义者主张译者有权采用激进方式介入文本,

以符合“女性真实”的名义“纠正”原文,对原文作

“劫持”式改写 J1 。而杨译本中对女性形象

的美化就是这种“劫持”翻译策略的一个表现。

例如,萨克雷对女主角艾米莉亚的出场做了如下

介绍:

As she is not a heroine,there is no need to de.

scribe her person:indeed I am afraid that her nose

was rather short that otherwise,and her cheeks a

great deal too round and red for a heroine.[H6

贾译本是这样翻译艾米莉亚的外貌的:她的

鼻子不但不高挺,反而比较扁平,再说,她的脸蛋

也太圆太红,配不上主角的形象L2J6。此段呈现给

读者的的确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女主角形象,读者

对艾米莉亚的第一印象就是她不够美丽的外表。

相比之下,杨译本在描述女性外貌时下笔更为宽

容,富于同情心。“she is not a heroine”和“her

nose was rather short that otherwise”被译为“不太

配做女主角”和“不够长”_3l4。“不太配”和“不

够长”有意弱化了艾米莉亚的不足,使她的首次

出场不会给读者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贾译本

中的“配不上”和“不但不高挺,反而比较扁平”

则对善良可怜的艾米莉亚太残酷了。

在杨译本中,杨必如同一位好心的骑士,体

贴地保护她脆弱的女主角免受外界的伤害。杨

必的朋友曾经这样评价她:杨必为人慷慨大方,

非常乐观,总是给他人带来欢笑。也许是杨必这

种豪爽侠义的性格,加之自己的女性身份,使她

有意或无意地对她译作中的女性产生同情,进而

美化了她们的形象。

(三)声援女性

长久以来,女性处于被污染与被损害的地

位,被视为是次等的、派生的和被扭曲的。女性

主义的理论认为,翻译的地位与女人的地位之间

是相似而平行的,翻译常常被认为是原文的衍生

而显得低下,而女人则长期以来或受压迫于社会

底层,或遭贬于文学之中。这就是女性主义翻译

理论的核心,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就是要试图“识

别和批评那些将女人和翻译都放逐于社会和文

学底层的纷扰的概念” 。杨必出身书香世家,

・96・ 黑河学院学报 第2卷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开明、独立、民主思想的熏

陶,因此在她的译文中,也不乏为女性呐喊、声援

女性的痕迹。

试看下面一例:艾米莉亚要参加市长举办的

舞会,原作当中有这样一句话....and whether she

was to have that honor:to the rd Mayor’S ball she

knew she want to go.[1115“To have the honor”是此

句的关键。杨必译为“她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

会进宫,不过市长开的舞会她是一定会有请帖

的” J】 ,实际上没有忠于“honor”的含义。此处

再次体现了这位女性翻译家的操纵痕迹。如果

译者执着于“honor”一词的本意,其实也是作者萨

克雷的本意,那么这句话就将女性置于一个弱势

地位,因为她把能够进宫,出入高级社交场合当

作是自己的“荣幸”。结合语篇背景,这句话是描

述艾米莉亚的心理活动的。再考虑到艾米莉亚

顺从的性格,说艾米莉亚把见国王当成一种“荣

幸”会更加符合人物特点。然而,杨必刻意改写

了此句,改变了艾米莉亚卑微渺小的身份,使她

站在与男权平等的地位上对话,显示了对女性独

立、自尊的支持。杨必借艾米莉亚之口,表达了

自己对女性的声援。

三、结论

综上所述,杨译本《名利场》多处体现了女性

主义译者的操纵痕迹。杨译本中的女性主义特

色或是作者有意为之,或是杨必本身作为女性的

身份使然,亦或是受到教育背景和时代环境潜移

默化的影响,本文无法探知。但是,杨译本中体

现的对女性的关怀、同情和支持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杨译本《名利

场》,也会为名著名译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发掘

作品新的含义。

参考文献:

[I]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Vanity Fair[M].Beijing:For-

eign Lan ̄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o06:35.

[2]萨克雷.名利场[M].贾文浩,贾文渊,译.北京:北京燕山出

版社,20o5.

[3]萨克雷.名利场[M].杨必,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陈涛.创造性叛逆——女性主义话语策略及其翻译观[J].青

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3.

[5]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

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85.

Feminism on Vanity Fair Translated by YANG Bi

WANG Shuo,BAI 一y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western 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y,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YANG—Bi

Vanity Fair translation were made from three aspects of percepting female,prettifing female and supporting fe—

male.JIA Wen—hao and JIA Wen—yuan’s Vanity Fair translation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SO that we can an—

alyse more onYANG Bi’S translation art.

Key words:Vanity Fair;YANG Bi;feminism translation theory

[责任编辑:刘艳萍]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8:3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59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allegorical
下一篇:克什米尔问题
标签:杨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