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公社

更新时间:2022-11-26 18:21:57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good的比较级)

一、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异同点

1、共同点:(1)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都实行财产分配的

公有制。(3)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不同点:(1)母系社会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社会

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

知其父”。子女血统关系按母系世系计算。父系氏族期间,实行一夫

一妻制,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子女血统关系按父系世系计算。

(2)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

原始社会开始解体。(3)子女血统关系按母系世系计算.(4)文化遗

存不同: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六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

化,其次是河姆渡文化。父系氏族公社分为五个文化系列,其中有代

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二、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实质和影响

①实质:春秋争霸是奴隶主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目的是为了

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

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所以说春秋无义

战。

②影响:(1)消极:连年战争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

们带来极大的灾难。(2)积极:一是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

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

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

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二是加快了国家统一的

步伐。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

域性的局部统一。三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在大国争霸过程中,

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为华夏族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各国为争霸的需要,都进行改革以增强国力,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魏国李悝变法的的内容

①(1)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政策,主张改变

旧的世卿世禄制。(旧的世卿世禄制对世袭的贵族有特权,那些对国家没

有贡献,却依靠父祖辈享有厚禄的人是国家的“米虫”,应该把厚禄授予那些对

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改善吏治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编制《法经》,加强法制。(《法经》的编制是为了保护统

治阶级的利益,对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推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

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

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

(4)实行“平籴法”。(李悝在变法中提出一项设置“常平仓”的

政策,在收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多余的粮食作为储备,保证粮价不至于

暴跌;在收成不好的时候,政府再以平价出售粮食,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运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商人的投机活动,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

(5)任用吴起改革军制,精选武士。(魏国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

——“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四、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年

①主要内容:(1)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打击世卿世禄制(2)编制户

籍,实行什伍连坐法(3)奖励耕织,重本抑末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49年

②主要内容:(1)推行县制(2)废井田,开阡陌(3)统一度量衡

(4)制定秦律(5)烧诗书,禁游学。

历史意义:(1)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

家机器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奖励军功,达

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4)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

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

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

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

起了重要作用。

五、战国时代封建战争的特点

(1)武器上:春秋时代兵器皆为铜器制作,战国时期则渐为铁甚至钢制作。

(2)军事编制上:春秋一般都是车战,战国以步战为主。战争规模更大,

更为激烈和频繁。

(3)兵源上:各国军队的数量普遍扩大。

六、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1)经济上:生产力提高,各地经济联系加强,各地交流频繁。

(2)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基本上拥有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3)各

国各阶层都希望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4)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使秦

势力壮大,成为统一的中坚力量(5)秦国自己的客观条件比其他国家成熟,商

鞅变法的措施行之有效,改革较为彻底,经济发展快,军队战斗力强,民风强悍。

几代国君致力于开疆扩土,成为拥有三分之一土地的国家,具备统一的条件。(6)

秦始皇热衷于统一事业,又拥有雄才大略。

(1.2.3.4.是综合国力)(嬴政的充分准备,正

确的战略战术,秦军威武)

历史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了攻城掠地的屠杀,打破了交通带

来的障碍以及文字与语言带来的隔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开拓了版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人们获得

一个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促进了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七、论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所谓“分封”就是封邦建国:把天下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封给宗室子弟和功臣,

让他们代表周王朝对这些地方进行直接统治。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

重要措施,周初进行了两次大分封,其一是武王克商后的大分封,此次分封使纣

子武庚被封于殷,统率殷的遗民。其二是周公东征后的大分封,此次分封中,封

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封周公于鲁,封师尚父于齐,封叔虞于晋等等,形成了

卫、宋、鲁、齐、晋、燕、吴、楚等著名的封国。

分封制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

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

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

在分封中,授民授疆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产生的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层层分封的办法,周天子便建立了从上到下的以周王室宗族为中心的姬

姓家族联合异姓贵族对全国土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同时也完成了财产和权力在统

治阶级内部的瓜分。各方诸侯以周王为共主,对周天子有朝拜、纳贡赋、供劳役、

助出征等义务;周王将土地和人民赐与诸侯,既有保护诸侯权利的义务,也有剥

夺诸侯爵位、削地和贬爵的权力。西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集中得多,

对巩固西周王权有积极作用;但诸侯国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终于造成后来春秋

战国时期王权的衰落和诸侯权力的膨胀。

八、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1)实行推恩令(2)设立中朝【分割相权】

(3)地方派遣刺史【监察地方】

(4)注重选拨官吏(5)严刑峻法,打击豪强(6)察

举制和兴太学

2、财政制度上的改革:(1)改币制(2)收回盐铁经营权【盐铁官营】

(3)采取均输平准的政策(4)颁布算缗令【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

3、军事上:集中军权【禁卫军】

4、思想文化上的措施:崇儒更化【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九、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变法的意义: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进入战国后各国为了

巩固政权,增强国力都进行政治改革。

变法的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

治。【战国前期,吴越衰落,韩、赵、魏诸国先后崛起,形成齐楚秦

燕赵魏韩“七雄”对峙的局面,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由于封建秩序趋于解

体,七国的地主阶级在取得争权斗争的胜利后,为巩固和扩展地主阶级利益,加

强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

对旧的经济基础进行封建改造,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变法遂成为历史发展的需

要。在“智能之士”的策划下,各国相继出现了变法运动。李悝在

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齐威王的改革措施,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商鞅

在秦国的变法,赵国的改革,燕国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是最有

名。各国的变法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旧贵族,

扶持了新兴地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

立。由奴隶制引起的社会矛盾基本

上得到解决。从奴隶制进入封建制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处在地主阶级统治

下的农民比起奴隶主阶级驱使下的奴隶来,人身束缚相对减轻,这对提高劳动人

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封建社会初期,这种封建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上是相适应的。所以在各国变法之后,社会经济和文

化日益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

十、简述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

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

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

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

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十一、论商鞅变法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1)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

了土地私有制。(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

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奖

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4)推动了社

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

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影响:(1)积极影响:商鞅变法的成功,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

政治经济上的特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商鞅主张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消极影响:商鞅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严酷的法律

加深了农民身上枷锁,对后世也有影响。

十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政策

1、措施和政策:

政治上:1.创立皇帝制度,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军国政务由皇帝做主,

朕。制、昭、玺由皇帝专用。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

实行郡县制。

3、官员由皇帝任免,实行立军功授爵

经济上:1、统一全国度量衡

2、完善改革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4、统一货币

文化上:1、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思想,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

私学

3、统一法律,制定秦律

4、禁止人民议论政事,坑杀儒生

军事上:1、进击匈奴,修长城,;灵渠

2、收天下之兵器,防止反抗活动

3、统一岭南,征服南越地区

交通上:1、统一道路系统

2、统一车轨,修驰道

十三、评价秦始皇

如何评价秦始皇

1、秦始皇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了三十六年,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干出了一番惊天动

地的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也犯了不少的错误。因此,关于他的是非功

过,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民族精英,千古一帝;

有人把他贬得很低,说他是十恶不赦的独夫和暴君;有人则不赞同这两种观点,

说他有功有过,功过参半。最近几十年,不少学者对秦始皇进行了深入研究,出

版了不少著作。尽管目前学术界对秦始皇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绝大

多数学者对秦始皇都持肯定的态度。2、从大量的资料来看,秦始

皇是有历史功绩的。首先,他顺应历史潮流,以无畏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完成

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使中国从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走上繁荣统一的

轨道。其次,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疆域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再者,他在统一全国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巩

固统一的措施,特别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道路系统,为中国封建社

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他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灵渠和万里长城,在短

短的数十年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中

华民族的杰出人物。3、当然,秦始皇也是有缺点和错误的。灭六

国后,秦始皇自以为功高五帝,地广三王,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天下之事无

大小,皆决于上”。博士形同虚设,丞相、大臣只能“受成事,倚办于上”。群

臣为了保官,不敢说真话。但他的主要过失是对百姓的残酷暴虐达到了极点,这

主要包括以下有四点:其一,施行急政。在统一全国后,不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

机会,接着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活动,要用十几年时间做完几十年才能做完的事

情。其二,赋役繁重。为了施行急政,不断向老百姓征发徭役,增收赋税,结果

使赋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其三,用刑

严酷。对人民防范过严,对犯人用刑太重,在社会上造成恐怖气纷。其四,钳制

思想。焚书坑儒,迷信神仙,影响了学术文化

的发展。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他宠信赵高,指鹿为马,倒行逆施,引起了

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虽然过失,但这不是他的主流,我们不能

因此对他进行全面的否定。

十四、简述秦统一中国的经过(122)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前,派人刺探各国情报,首先从宏观上把握了天下大

势。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远交近攻对东方六国

起到了瓦解的作用,杜绝了六国结盟反秦的可能性,使各国陷于相对孤立状态。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又根据形势的变化,针对特定战役制定了比较具体的作战

方案,如采用“金间政策”,即用金钱实行反间计,使敌方自毁长城,丧失战机。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集中优势兵力,逐个灭掉六国。公元前230年,

秦始皇开始统一全国。这一年,秦始皇首先派内史腾灭韩国。前229年秦始皇派

王翦向赵国发动进攻。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迁被迫献出地图降秦,公

子嘉逃到代郡。前227年,秦派王翦等领兵在易水之西击溃燕军主力。次年,攻

下燕都蓟,燕王喜逃往辽东。前225年王贲率兵十万攻打魏国,水灌大梁,魏王

假投降。前224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次年占领寿春,俘获楚王负刍。

前222年又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同年,王贲俘虏了燕王喜和代王嘉,燕赵两国

彻底灭亡。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挥师南下,很快打进齐都临淄,齐王建投降,

七国灭亡。至此,秦始皇经过十年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秦灭六国后,分天下36

郡,秦王政更号“始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多统一的民族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主义国家

十五、秦末爆发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1、秦之急政,实行严刑峻法,使劳动让人民动辄触犯法律。

2、繁重的徭役,兵役【征越,开凿灵渠,筑长城】力役【修筑陵

墓,修筑宫殿,修筑道路】

3、繁重的赋税

4、严酷的刑罚【实行什伍连坐制;轻罪重罚;赭衣塞路:囹圄成

市】

5、秦与关东六国的矛盾

6、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

7、秦二世的昏庸统治,激发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

十六、论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汉朝初年:政权初定,国力衰微,无力抵抗,采取和亲维持和

平关系。

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军队力量强大,反击匈奴。

公元前133年,诱击匈奴,揭开序幕,反匈奴三大战

1、127年,汉派卫青攻击匈奴,大获全胜,收复河套地区,来自匈奴的威胁

大大减轻

2、121年,卫霍,在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设四郡,匈奴大受挫伤

3、119年:卫霍,两路出师,灭匈奴主力。

公元前33年,汉元帝时,匈奴单于来长安求娶汉公主,双方

有护市,促进民族融合和发展。

十七、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它顺应历史的发展,推进了历史的前进的步伐。

他统治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飞速的发展。

政治:中央集权的巩固: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弟子分割王国部分土地

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其结果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②实行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进

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

强皇权,汉武帝采取了建立中朝等重要措施,中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经济:汉武帝时期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

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全面控制了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

大贾的势力,私营工商业者无法与国家抗衡。

文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儒家学说成为政府

选拔人才、任官受爵的标准。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成为“博士”。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

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十八、简述西汉经济恢复和发展情况

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1)恢复封建法治(2)大规模复员军队(3)招抚流亡(4)

释放奴婢(5)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6)抑制商人,不许

操兵乘马,不许衣着华丽,加倍征收算赋以限制对农民的兼并

2、黄老之学与文景之治

(1)逆取而顺守(2)黄老之学(3)文景之治

3、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器和牛耕;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

工程的兴建

(2)手工业的突出成就:冶铁业;丝织业;漆器业

(3)商业的发展:商业繁荣

十九、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

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

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

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

极的作用。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中国

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统治,

另一方面也直接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商贸活动

二十、简述东汉建立的过程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新朝末年水旱灾害不断,终于在新莽天风年

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公元22年,刘

秀和其兄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春陵,组成“春陵军”。公元23年。昆

阳城下,面对新朝号称百万的围剿大军,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奋力死战,终于

在其他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同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

于义军之手,新朝灭亡。更始帝刘玄移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

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

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改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除和收编了河

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大军,扩充了实力。不久,与更改政权彻底决裂。公元25

念6月,赤眉军立汉朝皇裔六盆子为汉帝,史称建世帝。公元25年8月5

日,刘秀在河北称帝,因刘秀系西汉皇族后裔,顾国号仍为汉,刘秀就是汉

世祖光武皇帝,称建武元年,因刘秀所建立的汉朝首都在洛阳,刘邦所建立

的汉朝首都在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后世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

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8:2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5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新欧洲
下一篇:proofread
标签:氏族公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