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trality

更新时间:2022-11-26 14:47:2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行尸走肉12)

龙源期刊网

从课堂教学的视角看“价值中立”

作者:陈彤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2期

摘要:“价值中立”(ValueNeutrality)这一原则首次提出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这

个观点影响了社会学界、教育学界以及诸多相关学科。韦伯对“价值中立”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

介绍。价值中立是韦伯思想的核心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中保持一定程度的价值中立

是很有必要的,带个人主观色彩的观点不应强加到课堂中。一定程度的价值中立对于构建青年

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价值中立;课堂教学;教师;主体;客体

Fromtheperspectiveofclassroomteaching,"valueneutrality"

Guizhouequipmentmanufacturingvocationalcollege;Guizhou;Guiyang;550014

Abstract:Theprincipleof"ValueNeutrality"wasfirstpropodbytheGermansociologist

ewhasinfluencedsociologists,educationalscholars,andmanyrelated

ntroducedtheconnotationof"valueneutrality"eutralityisthe

corepartofWeber'cher,itisnecessarytomaintainacertaindegreeofvalue

dualsubjectiveviewsshouldnotbeimpodontheclassroom.

Acertaindegreeofvalueneutralityhasaprofoundinfluenceontheconstructionofyoungpeople's

values,outlookonlife,andworldoutlook.

Keywords:ValueNeutrality;Classroomteaching;Teacher;Subject;Object

一、“价值中立”的涵义

什么是价值中立?是指用科学的观点,带着客观性去摈弃一切个人价值观点,对事物进行

客观描述与评价。这个在社会学界被称为“价值中立”(ValueFree)原则。价值中立也被许多

学者理解为“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最先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Weber)在慕尼黑

大學作演讲《以学术为业》当中提出的,所以最先以德文的形式出现。

价值中立,或者说价值无涉,这是马克斯韦伯在科学研究中强调的核心科学精神。这一概

念是他首先提出的。最早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派别主张社会研究中应仿效自然科

学的研究原则,即不使用关于世界或社会“应当如何”的价值判断,只采用“事实是什么”、“事

物是如何变化的”逻辑判断。[1]

韦伯结合孔德、斯宾塞等人的观点基础之上,将价值判断系统化、理论化。他认为,社会

科学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理性活动,必须排除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判断,更要避免以自身体验与

龙源期刊网

经历等主观因素去理解客观对象,而要实事求是地作出事实判断,即在研究事物对象时,应当

遵循客观事实,撇开个人的政治主张与立场,回避自己的价值观念[2]。

价值中立分类法则如下,针对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研究中避免研究者因主观价值和个

人情感干扰了资料的正确分析和结论的如实得出;二是在研究中要求研究者能清楚意识到事实

判断和价值判断之区分,强调科学研究的任务只是实然描述(事实判断),而不作应然要求

(价值判断)。”[3]

“价值自由”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西半球飘洋过海到了东半球。这一时间段起于20世纪80年

代。韦伯的“价值中立”思想终于在东方之国揭开了面纱,并展开了激烈的论辩。

这次辩论不仅带动了我国学术界对于韦伯思想的深入理解,也使得国内教育界的深刻思

考,我国各阶段学生的三观价值观该如何构建?周蔚华在《价值中立论批判》一文中将谈到

“价值中立”,这是国内学界最早引入该观点的学者,至此,国内学界开始关注“价值中立”原

则。当今世界如何看待价值中立?思考“价值中立”被接受的历史过程,无论是“为科学研究中

的客观性和自主性的辩护”,还是在社会研究中“无法摆脱价值中立悖论的困境”。[4]

这个原则都能带给学界跳跃而新奇的思维,这个重量级论辩没有结束,而是在新时代的实

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5]。

二、教育体系中的“价值中立”

关于教师在课堂上到底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阐述的观点对学生三观带来

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关注的问题。在新时代的今天,自媒体时代,价值多元

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教育价值导向一直是当前教育理论讨论最为核心的问

题。然而教师究竟应持何种立场至今仍然百家争论,这势必导致了教师在实践中的产生一定的

迷茫性。

中立,指的是不偏袒任何一方,处于中间地带,更多的让人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将自己

的价值取向强加到别人身上。价值中立在科学研究中强调用数据说话,用事实判断;而在课堂

教学中强调教师对问题的看法应不带偏见,不带个人情绪与情感。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概念。而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被称为教师。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

工程师。它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既如系统工程一样严密,又像诗歌、散文、

油画或立体音乐一样充满深情与灵感。这门学科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在欧美国家,教师是智慧的源泉,被称为先知。韦伯认为,先知是能够预言未知世界,从

多层面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超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能够将其奉为信条,并虔诚

地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信仰者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先

知具有超凡的品质与人格魅力,能把自身特殊地位合法化并吸引众多追随者,从而为人的社会

行为提供规范的楷模[6]。

龙源期刊网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价值中立原则似乎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划分适用,即学前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在哪个

阶段教师都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构建

他们对待世界态度的重要转折点。“价值中立”对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应当区别对待。作为高等教

育的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必须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基本现状,当代大学生应

该具备怎样的价值判断,指导他们在任何事物面前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性,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

判断。大学生思维活跃,不能随意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学生心中,这一阶段

也是青年自我发现、自我展现的一个阶段,教师通过建议去启发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

性思考能力。[7]。作为一名高等教育教师,教会知识的背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方法

论。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统计、综合等方法论,把培养学生的基本三观理论目标放在重要

位置。从这个角度来看,价值中立更加强调在正确的价值观前提下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高等教育以前的通识教育过程中,学会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育部

规定的三维目标之下,教师会在课堂上将部分价值观赋予学生,这一部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树

立一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通过在课堂学习、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的,教师的作用

是引导,而不是灌输某种观点,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成长。或许有人会争辩说,为使学生有明确

的价值观,教师有责任告诉学生“要诚实”和“勿偷盗”等一些基本的规则。然而,我们认为,

“无论规则是多么系统周全,任何一套规则都无法给所有可能的偶然事件提供指导”。[8]

历史上有诸多讨论,教师的“价值中立”是基于对教师“价值权威”观的一种反对而提出来

的。新时代的教育似乎不应该提倡“价值权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的新课标要求无

疑是提倡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无论是从科学知识的渊博程度,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优

良品德,都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尤其在高中阶段,中学生可以从各

种媒介获取信息量(知识量),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评价事物的方法、态度,这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价值中立”这一观点。在这个互联网世界,价值观多元化,每个拥有不同背景、生长

环境的人会产生形形色色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将“德育”、“智育”结合在一

起,课堂上的教师切勿带个人情绪传授知识,应保持一定程度的“价值中立”观点,应当注重学

生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有其现实的依据。

大学是一个象牙塔,大学,意味着言论自由,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言论发表,无论对象是

在座的学生还是普通大众,还是与自己灵魂触碰的知己,每个人都孜孜不倦的追求思想自由。

但早在1919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给慕尼黑大学生所作的“以大学为业”的演讲中就慎重地

告诫青年朋友们:“以学术为业是一场鲁莽的赌博。”[9]一个人有科研能力并不代表他拥有很

好的教学能力,一个拥有优秀教学能力的老师不一定拥有出众的科研能力。以学术研究和教学

为业的大学教师个体,可以在大学课堂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以学术的形势

公众于世,这时的学生大多数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已经初步形成了判断事物的能力,能

够甄别一般事物,课堂教学的教师此时将“价值中立”排放在重要地位,教师不应该过多宣泄自

龙源期刊网

己的政治立场或带有浓烈的个人情绪,如果课堂上本来就有思想较偏激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

了来自偏激教师带来的情绪,那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三、“价值中立”再思考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下,学生道德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教师所研究的是如何培养开

创、主宰未来的能工巧匠,未来的厂长、经理、工程师,未来的科学家、医生、教育工作者、

外事人员、军事工作者;但是近几年,教师对于自身的责任越来越模糊。对于教师自身的修养

有待加强。

教师虽不能说是“社会的代表”,但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德才兼备、

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方向决定了教学、教育工作的思想政治方向。教師

应该是促进社会正义公平、和平的中坚力量[10]。教师的价值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

价值取向。

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将问题放在讲台上去阐述,讲堂只有通过由专业人才施行的专业教

育才能发挥它真正有价值的作用。[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价值中立”的尺度。

参考文献: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周一平,陈秀利.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J].河北学刊,2007(5).

[3]陈萍.韦伯的“价值中立”思想再认识—兼议我国学术从业人员的一种道德准则[J].广东教

育学院学报,2014(2).

[4]郑杭生.究竟如何看待“价值中立”[J].社会科学研究,2000,(3):94-102.

[5]成元君.“价值中立(Valuefee)”接受史简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5).

[6]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孙茂泉.试论道德教育中教师的“价值中立”及其限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7).

[8];万俊人.道德类型学及其文化比较视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6):34.

[9][德]韦伯(Weber,M).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M].冯克利译.北京:三联

书社,2005.

龙源期刊网

[10]郝文武.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哲学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6).

[11][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4:4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5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ap是什么
下一篇:comfortably
标签:neutrality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