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you light up my life)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几经迭变,先后易名为中央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1946年,学校迁至哈尔滨,成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1948年,易名为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1953年,改为由高等教育部直属的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1956年,改名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基础上,扩建、更名为黑龙江大学,由外语类单科性学校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1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和省哲学研究所并入黑龙江大学。1972年,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院并入黑龙江大学。1999年,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并入黑龙江大学。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和黑龙江教育杂志社并入黑龙江大学。2004年,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并入黑龙江大学。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经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黑龙江大学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优良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由校本部、学府南校区、呼兰校区和北戴河校区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95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29000余名。学校设有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西语学院、俄语学院、东语学院、艺术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水利电力学院、农学院、信息管理学院⒐ue306澜逃ue43aг骸⒐ue30b饰幕ue1f2逃ue43aг骸⒂τ眉际跹г骸⒅耙导际跹г骸⒆ǹ撇俊⒊扇私逃ue43aг骸⒓绦ue250逃ue43aг骸⒈贝骱友г旱?0余个办学实体和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等教学单位以及剑桥学院一个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
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个二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12个二级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自主设置的硕士点1个),另有法律硕士、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15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俄罗斯学、文化形态学——文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等2个学科群,哲学1个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等17个二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开设了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10个学科门类的共74个本
科专业和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2个本科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1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
黑龙江大学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教学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拥有现代化的食堂、学生公寓、休闲运动广场等生活基础设施;学校近年加大了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的投入力度,教学基本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学校建有信息与计算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远程教学能力;学校与联通公司共建了宽带校园网络,学校的网络系统应用水平位于全国高校的前列。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居于黑龙江省前列,藏有中外文文献及电子文献300余万册,设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一级检索站。黑龙江大学体育馆是功能齐全、可以承接国际水平赛事的现代化的体育馆,共承接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20余项。
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206名,其中专任教师189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18名,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419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73名,在读博士231名。学校通过博士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杰出青年基金、特聘岗位津贴制度、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工程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结构日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5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达到56人。
黑龙江大学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行学院制、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为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主辅修制、挂牌选课制、题型制等机制的框架内,辅之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贯彻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复合性原则,贯彻以自主的读书能力、动手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创业能力为主要内涵的创新性原则,贯彻知识结构和培养规格的个性化原则等,由此,学校建立了以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计算机水平为内涵的“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实施了读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工程、“两课”教学的理论联系实践模式、公共外语教学的分流教学模式等等,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成为时代所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2004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试点单位。学校还以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为保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曾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9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工程中心2个,省级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其中全国俄语中心1个,这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在中国所设3个俄语中心之一;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科院黑龙江科技示范基地是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的国家糖料改良中心、我国唯一部级以上甜菜质检机构。学校还设有省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省高校“两课”教师和政工干部培养中心,水利部东北水利干部教育中心。“九五”以来,学校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1000余项,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成果,其中有10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我校编著的《俄汉详解大辞典》荣获第三届中国辞书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科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并作为国礼赠给了访问我国的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国家重点课题《大俄汉词典》荣获国家首届辞书奖一等奖。学校以服务社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兴办多家科技产业、商服企业,并辟建了黑龙江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承办国家和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英语、俄语、日语等级考试,黑龙江省成人学位外语考试,对外汉语等级(HSK)考试等;国外考试中心承办TOEFL、GRE、WSK、BFT、日本语(国际等级)等多种考试业务。
学校编辑出版的《求是学刊》《外语学刊》《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糖料》《满语研究》《黑龙江水专学报》《黑龙
江教育》《北方法学》《远东经贸导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求是学刊》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并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誉称号。
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开放型大学。学校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在校际联合、校市联合、校企联合、军地联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校以外语学科和汉学学科的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目前,学校已与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的9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等签署了交流协议,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同国外1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现有在校长期留学生600余人,在东北地区居于前列。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在国内处于前列,已与英国利兹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日本新潟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学生协议,并先后派出联合培养留学生1400余名。积极开展中外联合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部批准下,正式与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建立联合研究生学院;与英国利兹大学签订协议共建色彩化学系。学校完成了供以俄语为母语者学习汉语使用的大、中、小学系列教材编撰工作;成为全国10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和全国8所“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基地”之一;并被教育部批准为接受来华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生院校。
黑龙江大学具有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并确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经过60余年的积淀,学校秉承“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治学理念,努力促进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进取创新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的素质提高与和谐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立了素质教育观、社会轴心观、多元质量观等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校十分重视文化校园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学校不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校园绿化、净化工作,加强校园文化景点建设和校园形象设计,确定了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碑铭,设有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全方位打造蕴涵深厚人文精神的文化校园。学校先后聘请了吴文俊、李学勤、文怀沙、厉以宁、梁晓声、崔永元、敬一丹、白岩松等著名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兼职教授;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国内外院士和知名专家干福熹、郭柏灵、瓦列金·尼古拉
耶维奇·帕尔蒙、武锡荣等来校访学、开设讲座,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实行了“民主推举、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的制度和干部轮岗、任免公示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教师特聘岗位津贴制度和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初步确立了按能力、水平和实绩进行分配的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配合黑龙江省大学生公寓小区建设,成立了黑龙江省大学城后勤服务集团;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实行校务公开、院(部、处)务公开,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和二级教代会制度等等。
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遍认可。在2001年教育部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了优秀的结论,是黑龙江省第一所获得评估优秀的高校。2002年,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视察黑龙江大学时,对于黑龙江大学近年的跨越式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明确指出,“黑龙江大学抓住了机遇,保持了快速、跨越式发展,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同年,学校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并作为黑龙江省内唯一一所高校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单位的光荣称号。2005年,学校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被教育部确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