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克隆研究的重要成果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掀起了克隆研究热潮,随后,有关克隆动物的报道
接连不断。1997年3月,即“多利”诞生后近1个月的时间里,美国、中国台湾和澳大
利亚科学家分别发表了他们成功克隆猴子、猪和牛的消息。不过,他们都是采用胚胎
细胞进行克隆,其意义不能与“多利”相比。同年7月,罗斯林研究所和PPL公司宣布
用基因改造过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头带有人类基因的转基因绵羊“波
莉”(Polly)。这一成果显示了克隆技术在培育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巨大应用价值。
1998年7月,美国夏威夷大学Wakayama等报道,由小鼠卵丘细胞克隆了27
只成活小鼠,其中7只是由克隆小鼠再次克隆的后代,这是继“多利”以后的第二批哺
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后代。此外,Wakayama等人采用了与“多利”不同的、新的、相
对简单的且成功率较高的克隆技术,这一技术以该大学所在地而命名为“檀香山技术”。
此后,美国、法国、荷兰和韩国等国科学家也相继报道了体细胞克隆牛成功的消
息;日本科学家的研究热情尤为惊人,1998年7月至1999年4月,东京农业大学、
近畿大学、家畜改良事业团、地方(石川县、大分县和鹿儿岛县等)家畜试验场以及
民间企业(如日本最大的奶商品公司雪印乳业等)纷纷报道了,他们采用牛耳部、臀
部肌肉、卵丘细胞以及初乳中提取的乳腺细胞克隆牛的成果。至1999年底,全世界
已有6种类型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乳腺细胞、卵丘细胞、输卵管/子宫上皮细
胞、肌肉细胞和耳部皮肤细胞的体细胞克隆后代成功诞生。
2000年6月,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成年山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羊”,
但其中一只因呼吸系统发育不良而早夭。据介绍,所采用的克隆技术为该研究组自己
研究所得,与克隆“多利”的技术完全不同,这表明我国科学家也掌握了体细胞克隆的
尖端技术。
在不同种间进行细胞核移植实验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1998年1月,美国威
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们以牛的卵子为受体,成功克隆出猪、牛、羊、鼠和猕
猴五种哺乳动物的胚胎,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某个物种的未受精卵可以同取自多种动
物的成熟细胞核相结合。虽然这些胚胎都流产了,但它对异种克隆的可能性作了有益
的尝试。1999年,美国科学家用牛卵子克隆出珍稀动物盘羊的胚胎;我国科学家也
用兔卵子克隆了大熊猫的早期胚胎,这些成果说明克隆技术有可能成为保护和拯救濒
危动物的一条新途径。
奇妙的克隆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2)生产转基因动物;
(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以下就生产转基因动物和胚胎干细胞作简要说明。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动物生物工程领域中最诱人和最有发展前景的课题之一,转基
因动物可作为医用器官移植的供体、作为生物反应器,以及用于家畜遗传改良、创建
疾病实验模型等。但目前转基因动物的实际应用并不多,除单一基因修饰的转基因小
鼠医学模型较早得到应用外,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蛋白的研究时间较
长,已进行了10多年,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2例药品进入3期临床试验,5~
6个药品进入2期临床试验;而其农艺性状发生改良、可资畜牧生产应用的转基因家
畜品系至今没有诞生。转基因动物制作效率低、定点整合困难所导致的成本过高和调
控失灵,以及转基因动物有性繁殖后代遗传性状出现分离、难以保持始祖的优良胜
状,是制约当今转基因动物实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为转基因动物生产掀起一场新的革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为
迅速放大转基因动物所产生的种质创新效果提供了技术可能。采用简便的体细胞转染
技术实施目标基因的转移,可以避免家畜生殖细胞来源困难和低效率。同时,采用转
基因体细胞系,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整合预检和性别预选。在核移植前,
先把目的外源基因和标记基因(如LagZ基因和新霉素抗生基因)的融合基因导入培
养的体细胞中,再通过标记基因的表现来筛选转基因阳性细胞及其克隆,然后把此阳
性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最后生产出的动物在理论上应是100%的阳性转
基因动物。采用此法,Schnieke等(BioReport,1997)已成功获得6只转基因绵
羊,其中3只带有人凝血因子IX基因和标记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3只带有标
记基因,目的外源基因整合率高达50%。Cibelli(Science,1997)同样利用核移植
法获得3头转基因牛,证实了该法的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当今动物克隆技术最重
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就是高附加值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研究开发。
胚胎干细胞(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
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
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
为跳动的心肌细胞,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
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分
离到人ES细胞(Thomson等1998,Science),而体细胞克隆技术为生产患者自身
的ES细胞提供了可能。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胚,把重组胚
体外培养到囊胚,然后从囊胚内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使之定向分化为所
需的特定细胞类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替代疗法。这种核移植
法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干细胞治疗,而非得到克隆个体,科学家们称之为“治疗克隆”。
克隆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也是很有意义的,它为研究配子和胚胎发生,细胞
和组织分化,基因表达调控,核质互作等机理提供了工具。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队在实践中,克隆动物的成功率还很低,维尔穆特研究组
在培育“多利“的实验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细胞,仅获得了“多利”这一只成活
羔羊,成功率只有0.36%,同时进行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克隆实验的成功
率也分别只有1.7%和1.1%,即使是使用“檀香山”技术,以分化程度较低的卵丘细胞
为核供体,其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几。
此外,生出的部分个体表现出生理或免疫缺限。以克隆牛为例,日本、法国等国
培育的许多克隆牛在降生后两个月内死去;到2000年2月,日本全国已共有121头
体细胞克隆牛诞生,但存活的只有64头。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犊牛胎盘功能不完善,
其血液中含氧量及生长因子的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有些牛犊的胸腺、脾和淋巴腺未
得到正常发育;克隆动物胎儿普遍存在比一般动物发育快的倾向,这些都可能是死亡
的原因。
即使是正常发育的“多利”,也被发现有早衰迹象。染色体的末端被称为端粒,它
决定着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每一次分裂端粒都会缩短,而当端粒耗尽后细胞就失去
了分裂能力。1998年,科学家发现“多利”的细胞端粒比正常的要短,即其细胞处于更
衰老的状态。当时认为,这可能是用成年绵羊的细胞克隆“多利”造成的,使其细胞具
有成年细胞的印记,但这一解释目前受到了挑战,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医生罗伯特·兰
扎等用培养的衰老细胞克隆牛,得到6头小牛,出生5~10个月后发现这些克隆牛的
端粒比普通同龄小牛要长,有的甚至比普通新生小牛的端粒还长。现在还不清楚这一
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为何与“多莉“的情况有巨大差别。但这一实验说明,在一些情
况下克隆过程能改变成熟细胞的分子钟,使其“恢复青春”,关于这种变化对克隆动物
寿命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除了以上的理论和技术障碍外,克隆技术(尤其是在人胚胎方面的应用)对伦理
道德的冲击和公众对此的强烈反应也限制了克隆技术的应用。但几年来克隆技术的发
展表明,世界各科技大国都不甘落后,谁也没有放弃克隆技术研究。这一点上英国政
府的态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1997年2月底宣布中止对“多莉”研究小组投资后不到1
个月,英国科技委员会就对克隆技术发表专题报告,表明英国政府将重新考虑这一决
定,认为盲目禁止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明智之举,关键在于建立一定的规范利用它为
人类造福。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
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
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
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
隆”。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
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
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
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
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
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
系(也叫克隆)。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
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
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
作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
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
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经过80
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
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
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
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
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
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
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州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
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人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
自由游泳的蝌蚪。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
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
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
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
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
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
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
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
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
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人黑色小
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人白色小鼠的子宫内、
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996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
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前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
雌性绵羊。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
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
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人取走核的“苏格兰
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
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
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人另一只
母羊的子宫里。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
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它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
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
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
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
治疗肺气肿的a-1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千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
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
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
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
“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
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
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
途径。
克隆动物还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
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
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
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
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
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
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
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
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1:4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4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