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三维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
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
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
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
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
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
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
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
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1、出示成语,牛刀小试。
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
2、自主探究,知人论世。
明确: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主张无为,以养全年,并对死生、寿夭进行了
相对主义的解释,这种思想对后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他也能用清醒的眼光
对现实做深刻的批判。庄子的散文,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
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逍遥游》、
《庖丁解牛》等。
二、推进新课
1、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作分解、宰杀之意。此文是一篇寓言(具
有讽喻与教育意义)。
2、齐读课文。
3、结合《导纲》正字音。
4、自读课文,并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结合《导纲》完成)
★归纳“为”的意义和用法。
★找几个古今异义词。
★找几个词类活用字词。
★找几个通假字。
★注意几个重要句式。
★积累几个成语。
三、探究新课。
1、欣赏“解牛之美”。
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探究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
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
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探究三:为什么要借文惠君的口夸赞庖丁?
2、探讨“解牛经”。
探究一:对于庖丁解牛的情形,你有什么感觉,整体上庖丁给你的印象是什
么?
探究二: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怎样达到这一境界的?(三个阶段)
★结合自身经历,谈体会。
3、“庄子之道”——引导课文意旨探究。
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
处?
4、小寓言大智慧——有什么启示意?(结合课后习题四)
四、课堂小结。
1、积累文言知识。2、欣赏“解牛之美”3、探讨“解牛经”
4、理解“庄子之道”5、小寓言大智慧。
五、课后作业:
翻译庄子《鼓盆而歌》这则寓言,并交流心得。(见《导纲》)
【参考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
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
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
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
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
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
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
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
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
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六、板书设计:
庖丁的“解牛经”——实践与规律。
⑴始解之时——所见无非全牛技术一般的阶段目有全牛(不
懂规律)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技术高超的阶段目无全牛(认
识规律)
⑶方今之时——神遇不以目视进入道的阶段游刃有余(运
用规律)
矛盾:牛体—(比喻)—社会
方法:刀——(比喻)——人
七、教学后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
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
尽年。——养生主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
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
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
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告诉我们: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整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
的为寻找知识而读书,也不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不
论是刻意的寻找知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
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疲惫,并且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让精神
顺其自然。
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
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
喻之意就可以了。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启示意
三: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魅力1:文本预习检测:
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见投影)
2:生自读文章画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课前准备)
3:欣赏“解牛之美”
○1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4:探讨解牛经----生读第三段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1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
因。(总说)○2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3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探究: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明确:不懂规律固执蛮干,容易受到伤害。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也容易受到伤害
5:合作探究: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
系?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
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
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
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6: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
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
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
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告诉我们: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整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的为寻找知识而读书,也不
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不论是刻意的寻找知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
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疲惫,并且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让精神顺其自
然。有些东西是在生活中,在精神悠闲自得的状态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应顺虚以为常法,这样才能保护
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享尽寿命。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11:3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47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