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二战后的国际战争
1947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
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
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
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印度参战部队有2个师及若干土邦部队约4000余人,巴基斯坦参
战的多为部落武装约5万人。印、巴军队经过1年多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胜负
难分,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
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余为巴方控制。这次战争没有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1947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以色列独立战争,巴勒斯坦战争。由于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
181号决议所引起的矛盾,从1948年5月15日凌晨开始(冲突从1947年11月开始),为
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
争。它使以色列成为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
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战争激
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战后划分的巴以停火线(“绿
线”)使得以色列领土比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扩大了6200平方公里,这条分界线也逐
渐被国际社会乃至阿拉伯世界所认可。
名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地点:以色列,阿拉伯国地区,西
奈半岛,黎巴嫩南部
时间:1947年11月–1949年3月
参战
方:
以色列VS埃及,叙利亚,外
约旦,黎巴嫩,伊拉克,沙
特阿拉伯,也门
结果:以色列获胜,划分巴以停火
线
参战方
兵力:
29,677人(以色列,战争开
始时)
参战方兵
力:
2-5万人(阿拉伯国家)
伤亡情况:6373人(以色列)
8000-15000人(阿拉伯国
家)
主要指挥
官:
本古里安,魏茨曼,伊加
尔·阿隆
主要指挥
官:
侯赛尼,萨拉马
-2-
-2-
1950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
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
战争。朝鲜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
警备旅向大韩民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
进攻),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
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现实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名称:朝鲜战争
地点:朝鲜半岛
时间: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
27日
参战方:朝鲜、中国VS韩国、美国为
首的“联合国军”
结果:1953年7月战争双方签署
停战协议
伤亡情况:中朝方面伤亡60余万人
“联合国军”伤毙俘
778,053
主要指挥
官:
彭德怀、金日成;麦克阿
瑟
1956
-3-
-3-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
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
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
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
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
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
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名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
河危机
地点:加沙地带,西奈半岛,苏伊
士运河区
时间: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
参战方:埃及VS英国,法国,以色
列
结果:埃及政治上获胜
参战方兵
力:
229000人(联军)
参战方兵
力:
300000人(埃军)
伤亡情况:226人阵亡(联军)
约3000人阵亡(埃军)
主要指挥
官:
达扬,艾登,古斯塔夫·科
蒂
主要指挥
官:
纳赛尔
1961
越南战争(1961年~1973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战争是冷
战下的一次实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南越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越
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琰的政府。美国则出
兵帮助越南共和国。最先开始支持越南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德怀特·戴维·艾森
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
扩大。在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
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
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4-
-4-
1962
中印战争又称中印边境战争,1962年10月,印度在英国支持下,悍然发动了侵略中
国大规模的武装行动,中国军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所以在中国普遍称这场战争为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第一个反
侵略战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
它融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为一体,充分反映了边境地区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创造了中国军队在高山密林高原严寒地区作战范例。
1965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
发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也卷入冲突,印度军队于9月6日
再一次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巴方在停
火线南部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双方展开激烈的空战,巴基
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的配合下,给印度军队以重创。随后,双方陷入僵局。最后,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印、巴双方于9月23日正式停火。1966年1月,
在前苏联斡旋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
“不使用武力而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1967
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
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
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开始奋力抵抗。
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
-5-
-5-
1968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战争,1967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政府由于国内民族
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而陷入困境。1968年1月5日,杜布切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共
产党总书记,有摆脱苏联绝对控制的趋势。3月23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高层
选举中,亲苏派主要成员被解除职务。4月,苏联数次发表声明和警告,企图制止
捷克斯洛伐克走向独立及民主。1968年8月20日的夜间,数十万备有现代化武装
的苏联和华约成员国的军队,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一夜之间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的首都布拉格。
1969
中苏珍宝岛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
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这次
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诬中国边防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
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地是属于
中国的领土,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巡逻。
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
-6-
-6-
1971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底,印度因东巴基斯坦闹独立而出兵,与巴基斯坦在克什
米尔再起冲突,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双方于1971年12月17日
实现停火,东巴基斯坦从巴国独立出去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名称:第三次印巴战争
地点:巴基斯坦
时间:1971年11月21日
参战方:巴基斯坦,印度
参战方兵
力:
印度17万人巴基斯坦30
万人
1973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
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
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
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
火线)。
名称:第四次中东战争
地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时间: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
日
参战方:埃及与叙利亚,以色列
结果:阿拉伯国家胜
主要指挥
官:
伊斯梅尔元帅;陆军少将
沙龙
1979
中越战争,狭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
-7-
-7-
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
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
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
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名称:中越战争
地点:中国和越南边境
时间:1979年
参战方:中国,越南
结果:未分胜负
参战方兵
力:
中方56万人
主要指挥
官:
邓小平、许世友,黎笋、
武元甲
1979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1979年底,苏军集结10个师的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使阿
富汗原来各派力量的流血军事政变,衍变成阿富汗游击队与入侵的苏军之间的旷日
持久的民族战争。在阿富汗战争中,苏联耗资200多亿美元。1988年5月25日,苏军
总政治部主任利济切夫宣布: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
踪311人。阿富汗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由于入侵阿富汗,
苏联不断受到世界各国的谴责,承受巨大的外交压力,处境孤立。由于入侵阿富汗,
苏联与巴基斯坦交恶日甚。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
问题的政治解决。1988年4月14日,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
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日内瓦协议。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
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
1989年2月15日,苏联政府就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发表声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已经结
束,这一行动完全符合日内瓦协议。
1980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
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
-8-
-8-
边界绵延1200千米,长约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
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
名称:两伊战争
地点:阿拉伯河
时间:1980
参战方:伊朗伊拉克
结果:两败俱伤
伤亡情况:伊朗死亡35万人,受伤70
万人
伊拉克死亡18万人,受伤
25万人
主要指挥
官:
霍梅尼,萨达姆·侯赛因
1982
英阿马岛战争,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或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也有
部分媒体简称为福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
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名称:福克兰群岛战争/马尔维纳斯
群岛战争
地点: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
岛,南乔治亚和桑威奇群岛
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
参战方:英国,阿根廷
结果:英军获胜并重新占领群岛
伤亡情况:258人阵亡,775人受伤(英
国)
649人阵亡,1068受伤(阿根
廷)
主要指挥
官:
撒切尔夫人,加尔铁里
1982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
-9-
-9-
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
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自四次
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也被称作“以色列入侵
黎巴嫩之战”。战争期间还有臭名昭著的“贝鲁特大屠杀”。
1983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国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
用突然袭击手段,对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发动了一场海空联合入侵,这是自越
南战争失败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美国的战略企图是以解救美国在格林纳
达的侨民为借口,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推翻政变政权,扶植亲美新政府,同
时慑服其它中美洲国家亲苏古的政治势力,以对抗前苏联和古巴在中美洲的“渗透”
和“扩张”。
1986
美国入侵利比亚战争,1986年3月24日,利比亚以美国舰队入侵其领海为由,向美
机发射12枚导弹,击落3架美机,引发两国军事冲突。1986年3月23-24日和4月15日,
美国出动大批作战飞机,在海军舰艇的配合下,对利比亚发动了两次代号分别为“草
原烈火”和“黄金峡谷”的突然袭击,在非洲北部的锡德拉湾挑起了一场令人瞩目
的战火,美、利之间爆发了一场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冲突。美国对利
比亚的突然袭击,以其突出的高技术特征,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1989
美国入侵巴拿马战争,1989年--1990年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时,2.4万名美军趁着
-10-
-10-
夜暗,向巴拿马军队的27个重要目标同时发动了猛烈的突然袭击。导弹、坦克炮弹
和迫击炮弹,暴雨般地泻向目标。接着,伞兵从天而降。巴国防军司令、政府首脑
诺列加指挥巴军及准军事部队“尊严营”奋起抵抗,战斗十分激烈。但终因寡不敌
众,仅8个小时就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能力。仅15个小时美军就控制了巴军的大部分
兵营,推翻了诺列加政府。1990年1月3日晚8点48分,诺列加被迫向美军投降。至此,
一场历时15天、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侵巴战争基本结束。
1991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
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
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
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
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
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名称:海湾战争
地点:伊拉克
时间:1991年1月17日
参战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伊拉克
结果: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胜利
1992
波黑战争,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
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1991年6月起,前南
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
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
-11-
-11-
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
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
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波黑战争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
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
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
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
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9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
邦共和国的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
使双方矛盾加剧。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
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
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
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
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2001
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
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
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盖达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
援。尚未结束。
-12-
-12-
2003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
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有评论认为其可视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但具体分
析可发现其不可称为“海湾二战”。而最后美国尚未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2010年8月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表示,8月底美国部
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驻伊美军8月31日结束作战任务。美国从2003
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历经7年零5个月。
名称:伊拉克战争
地点:伊拉克境内
时间:2003年3月20日
参战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
波兰等VS伊拉克
结果:美英联军最终撤出伊拉克
2006
黎巴嫩战争,又称黎以冲突,在以色列被称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在黎巴嫩被称为
七月战争,是一连串由黎巴嫩真主党所属军队和以色列国防军两方正在进行中的军
事冲突事件,它主要的影响地区范围是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在2006年7月12
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的军事行动,突然袭
击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虏2名以色列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
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
行动”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2008
俄格战争,2008年8月8日开始的格鲁吉亚出兵南奥塞梯,战火一直延伸到南奥塞
梯首府茨欣瓦利。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了战争。在
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
军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
1469人受伤4;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
-13-
-13-
塞梯平民死亡。
2011
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
日革命”。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受邻国的
“阿拉伯之春”浪潮影响,2011年2月15日开始和平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
府军的武力镇压后引发起义,进而爆发的反政府势力的武装力量同利比亚政府军之
间的激烈军事冲突。
名称:利比亚战争
地点:利比亚全境
时间:2011年2月15日–2011年10
月23日
参战方:全国过渡委员会、北约VS
利比亚政府
结果:卡扎菲政权倒台
参战方兵
力:
全国过渡委员会:17000人
参战方兵
力:
利比亚政府军:20,000–
40,000人
北约:几十架战机
伤亡情况:反对派:5667–7059名士
兵
利比亚政府:2,580–
3,231士兵
北约:一名地勤人员
主要指挥
官:
贾利勒,萨科齐、奥巴马、
卡扎菲
共28战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09:5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4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