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强化训练

更新时间:2022-11-26 09:44:2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6日发(作者:英文求职简历范文)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培养,而容

易忽视歌唱心理对教学与演唱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文章着重探讨了歌唱心理培养

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歌唱心理培养和训练,以期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培养训练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声乐的技能、技巧,提高对声乐

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并最终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

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的只是对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容易忽

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心理

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

践能力。歌唱虽然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共同参与下的多

动作的组合,但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

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重视对

学生进行歌唱心理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声乐艺术的内在特点,积极探索更科学、

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歌唱心理学的概念

歌唱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从心理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及记忆等诸多方面,

揭示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艺术规律,从而为声乐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并为

歌唱者找到科学的声乐学习法。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阔的学科。

二、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导向作用。动机具有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

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歌唱者的歌唱活动也是由歌唱动机推动的,只有当与所演唱

的歌曲产生了内在的共性情感时,才能调动一切生理因素,为显示这一共性的抒发

付出积极的努力,对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和指导机体协调具有重要作用。

2.情感激发作用。人对某一事物的倾向会产生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也是积

极活动的源泉。当人们爱好这一活动并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探

究,并从事一定的活动。这也是人在各种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内因,当兴趣和爱好

等心理相关因素一经激发时,就会引起人们做出意志努力,从而使智力活跃起来,

使能力得到高效的发挥,达到预期目标。

3.排他暗示作用。音的形象化是一种主要心理因素,也被称为听觉的形象化。

在声乐学习中,形象化的语言与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德鲁把这种行为描述为完全受

“想到一种音响”所支配的一种非自觉的听觉反映,而不是想到一种行为。这样可

摆脱肌肉的调节,以免造成不自然的声音。形象化的思维心理忽略了其他紧张因

素的干扰,避免不利因素占据心理,而理想的声音只有在心理上形象化之后通过反

应行动才能再生。

4.持久坚持作用。当我们走向预定的目标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具有坚强的毅

力会使我们克服困难,尤其是在心理上战胜困难。对于初学声乐者来说,声乐学习

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要经历多次失败的枯燥苦恼的过程,只有具有坚强的毅力,

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组织好和控制好自己的歌唱学习活动,保持平稳、不骄

不躁的心态,最终达到成功的目标。

三、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培养与训练

1.注重“表象”能力培养。歌唱中的表象,是个人在生活中感知过的人或事物,

当前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映像。演唱或发声的表象乃是歌唱者的一种心理反映,

是过去感知过的人、事或景物等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要使学生的演唱表象能力

得以充分发展,应从如下几点着手:(1)注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善于观察生活、观察

社会、观察周围的一切现象,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在演唱或发声训练时就会产生生

动活泼和具体准确的表象。(2)演唱或发声的表象,必须以感知为基础,因此,加强学

生对演唱或发声的认知水平和深度是提高表象能力的重要一环。(3)演唱表象发

展的重要阶段,就是从表象的无意产生过渡到善于有意地引出必要的表象来。教

师要训练学生善于掌握各种形态的表象,并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引出各种表象的能

力。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演唱所涉及的事物、情

景加以想象并进入角色,并指导学生经常地、自觉地练习,以使演唱表象更丰富、

更准确、更完善。

2.利用“知觉”把握歌唱整体表现。声乐被称做听觉的时空艺术,同人们对歌声

产生出来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知觉反映有关。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对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

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知觉是感觉的深入,通过知觉,我们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

的映象。

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对歌唱与发声认识是向着两个方面发展并达到准确的认

识的。一方面是学生对歌唱与发声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歌唱与发声的

综合能力,即形成演唱。演唱的知觉是对呼吸、吐字、声音共鸣、情绪和情感表

现、表演动作的综合。演唱知觉的产生,是学生对演唱的反映比发声的感觉更深

一步;演唱知觉是对歌唱发声认识的更高阶段,它是歌者的一种高水平的感性认识,

是人脑分析和综合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知觉”对歌唱整体

表现进行调控。例如:利用距离的知觉,感知深呼吸位置到发声位置、共鸣位置的

距离,为呼吸、发声、共鸣创造出一条良好的通道;利用时间知觉,使学生在演唱歌

曲旋律时,准确地唱出延音节拍的时值,以及各种复杂的节奏;利用运动知觉,感知

气息与声音在流动时腔体内壁产生“触摸运动”的刺激来使气息和声音流动起来,

表现音乐律动的美感;利用方位知觉来知道共鸣的前、后、上、下方位以及移动

的前、后方向,调整共鸣位置;利用形状知觉来建立声音的“垂直”与“筒状”感觉等。

3.激发歌唱者个性表现的训练。不同的艺术家能用不同的构思演唱同一首歌

曲,这无所谓标准,因为个性不同,所以会对同一首歌的解释不同。在演唱艺术中永

远提倡歌者个性的自发表现,也是歌者值得努力追求的成就,所有的艺术创新、发

展也是由此而生的。所以歌唱中强调个性的自发表现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歌唱的嗓音实际是歌者个性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发

展歌唱的个性自发表现,而不是锻炼与个性无关的、例行的机械技能。而往往许

多歌唱者缺乏这种自发表现的要素,尤其是对于还没有较好掌握歌唱的人来说,声

乐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歌唱训练中引导要素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在训练中学生对

歌唱的兴趣和乐于自我表现是一种推动力。所以,声乐教师应把“降低练习的单调

到最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作为我们追求的东西。由于歌唱是一种自我表现形式,

受专心、自发性和喜悦释放的状态所支配,当歌唱处于高兴和兴奋时,他的嗓音功

能将会处与最佳状态,所以,无忧无虑的态度比烦琐的技巧、有意的气息和肌肉控

制或有计划的“置放”某个音更有助于自然、自发地发声。声乐教师应根据这些经

验,首先让学生有正确的感受与思想,从而引发出最佳的歌唱嗓音状态。

4.加强歌唱者意志品质的训练。意志的坚忍性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决

定、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如果说自制力是克服内心障碍的意志行动,那么,

坚韧性就是克服外界障碍的行动,就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声乐学习中的困难

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上的困难,就是内心中的困难。其中包括认识的、情

感的等;客观上的困难则是主体以外的阻力,常常出现于各种条件的问题,导致心

理因素影响声乐学习。从声乐学生的学习到歌唱家的成名,都有意志行动的伴随,

依靠意志行动进行刻苦练习,依靠意志行动进行勤奋磨炼,依靠意志行动克服种种

困难等。情绪可能影响意志行动,但归根结底,意志行动能克服一切困难。

概括地说,在声乐艺术及其他艺术中都存在着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所谓内

部困难,即存在于思想中的困难。所谓外部困难,是指我们声乐学习和基本实践中

遇到的客观条件的障碍。意志坚强的学生及歌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认真地

研究和分析,进一步地去认识它,找出克服困难的途径、办法和具体措施,详细分析

各种困难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和有效方法。然后,通过意志

上的刻苦努力,不断施行意志行动,终将会把困难克服。

5.采取适当的调控方法克服歌唱中的紧张心理。歌唱中声音抑制的常见原因

是由于恐惧而产生紧张心理,它是一种情感的反应,他的表现是对一种行动或感受

结果不安、不肯定或惊恐。歌唱紧张心理会导致歌唱时嗓音通道紧张、僵硬,从

而妨碍正常的肌肉行动或根本就背道而驰,从而发声行动中诱发生理阻力和过度

用力。声音训练应同时重视排除干扰和发展发声肌系的正确防调。许多发声缺陷

是由于各种肌力不足和通道的干扰造成的,其中有:气息不足、带气的音(气音)、

破音、蛮力或拉紧的声音、音不准、鼻音、缺乏共鸣、缺乏泛音(白声)、抖音、

喉音、虚弱的声音和夸张的吐字等。训练声音要校正这些不足,恢复到固有的自

然调节中去。也就是说,当学生避开干扰行动又无抑制反应时,他就随时可以歌唱

了。要努力改正这些干扰,只凭借有意的控制会造成声音肌体的失调,可以做改正

性的练习,其目的要强化软弱的肌肉和放松紧张的肌肉。正确的呼吸对于排除肌

肉干扰起着解毒的作用,它能顺导发声器官的自由,也可用特型的发声、呼声动作

作为增进共鸣、解脱局部紧张和改正错误的肌肉状态的矫正手段。如:五到十分

钟的深呼吸;发声时活动一下脖子解除紧张;放下下颌同时抬起胸部帮助放松颈肌,

等等。

6.加强临场训练。由于在声乐教学中平常普遍都使用钢琴在琴房上课,空间

较窄,与正常的歌唱表演(空间较大,面对观众、评委等)场所有很大反差,这种因素

常会引起严重的心理阻碍,“怯场”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反映。因此,在声乐教

学中应注重加强类似于到歌唱表演(空间较大,面对观众、评委等)场所的训练。通

过训练,一方面,可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体验空间、音响等效果;另一方面,在这样的

环境中的训练会使学生在对较大空间、较复杂环境、有较多干扰因素的心理适应

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就像鲁迅先生要到人多嘈杂的市井上去看书一样,训练有

素就如同没有干扰一样任凭发挥了。

歌唱心理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掌握及艺术情感的发生与发展,

歌唱心理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歌唱活动的行为是歌唱心理意

识的外在生理反应,歌唱艺术是人的心情艺术。歌唱心理教学深化和发展了传统

的生理教学,它从歌唱和发声根本的规律出发,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声乐学习

方法。我们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歌唱心理培养的同时,也不否定声乐技能技巧训练

的重要,而应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从多种渠道去优

化声乐教学效果,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李晋玮,李晋援.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4]沈金华,宗莉加.声乐表演中的不良心理素质成因及矫正[J].西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5]贺星.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9).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09:4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43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年末结转
下一篇:美容护肤学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