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单元复习资料大全
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下面是本文库
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单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单元
一新闻两则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
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
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
2.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
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
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
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细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
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
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
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
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
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
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
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侧面描写:"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
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
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三蜡烛西蒙诺夫
1、蜡烛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
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
2、大背景(二战)、小道具(蜡烛)、大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
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②环境很危险,炮
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文线索:蜡烛
5、黑色大围巾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爬跪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
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雨果的态度、立场: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
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5、课文结构:1-4段赞美圆明园5-10段谴责侵略者
6、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谴责的艺术):(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
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1、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
(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
3
声)
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
者
真实:眼前所见一切荒谬: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
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2、本文的主题: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
3、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4、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5、课文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
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
伏着新的危险。
第二单元
六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
2、本文写了:①阿长称呼的由来②"大"字睡相③元旦的古怪仪式④买《山
海经》⑤一些繁琐的道理⑥讲"长毛"的故事
3、阿长:①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②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
妇女③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
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
4、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
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5、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
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
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
章的主旨。
6、赏析最后一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对阿
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凝聚着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衷心祝愿。
4
七背影
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背影的四处描写:①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②望父买橘③父
子分手④呼应开头,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
心疼,愧疚……
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望父买橘--感动之泪父子分手--惆怅之
泪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八台阶
1、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2、旧台阶(1-6)三级青石板地位低
新台阶(18-29)九级水泥地位高
3、父亲的性格形象:造台阶: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背石板、盖房子:
倔强,勤劳,坚强,俭朴;"不自在、若有所失":老实厚道、谦卑
4、全文关键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九老王
1、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平等观念。
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
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
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
5、生活情况:①职业,谋生手段②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③居住条件差
6、交往的事:①带送冰块②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08:5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4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