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
X
、
Y
、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
中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
+
Y2Z
B
.
2min
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C
.
2min
末时,
Z
的反应速率为
0.05mol·L-1·min-1
D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
0.9
倍
2、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
+5
价的砷(
As
)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
As
2
O
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
+
大量维生素
C=
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A
.青菜中含有维生素
CB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
C
.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还原反应
D
.砒霜是氧化产物
3、利用海水制取淡水的传统方法是
A
.蒸发
B
.过滤
C
.分液
D
.蒸馏
4、下列有关铝热反应的说法中,不正
..
确
.
的是
A
.利用了铝的还原性
B
.可用于焊接铁轨,反应为
2Al+Fe
2
O
3
Al
2
O
3
+2Fe
C
.可用于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
D
.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
3
CH=CH-CO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水溶液显酸性
B
.所有原子一定共面
C
.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D
.能够发生酯化反应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
.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用乙酸和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发生了酯化反应
D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7、下列试剂中,能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是
A
.水
B
.稀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8、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的干馏
B
.煤的气化
C
.石油分馏
D
.石油裂化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烷和乙烯都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B.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但其原理是不同的
C.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
CO
3
溶液鉴别
10、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50
周年,联合国将
2019
年定为
“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
。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
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列
B
.第Ⅶ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弱
C
.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D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
11、
SO
2的催化氧化反应(
2SO
2
+O
2
2SO
3)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因为反应放热,所以升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减慢
B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
SO
2可以
100%
地转化为
SO
3
C
.当
SO
2与
SO
3的浓度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D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12、下列变化中,未涉及到电子转移的是
A
.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B
.SO2
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
C
.硫酸型酸雨久置pH减小
D
.H2
O
2
使酸化的KI溶液变黄
13、在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涉及
...
的是
A
.
B
.
C
.
D
.
14、2SO
2
(g)+O
2
(g)2SO
3
(g)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SO
3
的浓度增加了0.9mol·L-1,此时间内用O
2
表示的
平均速率为0.45mol·L-1·s-1,则这段时间是()
A
.1s
B
.0.44s
C
.2s
D
.1.33s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
.糖类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C
.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
.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16、下列实验装置、原理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
SO
2
B
.用
CCl
4提取废液中的
I
2
C
.实验室制取氨气
D
.实验室制取氯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试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原子序数为26,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
,写出NaOH的电子式:
_____
。
(2)写出检验D中阳离子的操作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保存C溶液时要加固体A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转化的方程式:
①B→C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A
、
B
、
D
、
E
、
F
、
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
A
和
B
能形成
B
2
A
和
B
2
A
2两种化合物,
B
、
D
、
G
的最高价氧化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
D
、
F
、
G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15
。回答下列问题:
(1)E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
;
A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
。
(2)D
的单质与
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
。
(3)
①
B
2
A
2中含有
___________
键和
_________
键,其电子式为
__________
。
②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
。
①
B
、
D
、
E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②六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均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③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以溶于氨水
④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F>A>G
(5)
在
E
、
F
、
G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为
_________(
填化学式
)
,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周期元
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
_________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9、近年来,镁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军事等产业中应用迅猛发展。
(
1
)写出工业上冶炼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某研究性小组探究以镁条、铝片为电极,稀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刚开始时发
现电表指针向左偏转,镁条作负极;但随后很快指针向右偏转。
①开始阶段,镁条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
,指出其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
(填
“
氧化
”
或
“
还原
”
)。
②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
。
20、为探究
2
SO
的性质,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
1
)装置
A
中盛放浓碱酸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
2
)装置
B
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2
SO
具有
________
(填代码);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2
SO
具有
________
(填代码)。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漂白性
d
.酸性
(
3
)装置
D
的目的是探究
2
SO
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气可采用
________
溶液吸收。
21、液氨和二硫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甲和乙两种盐。2.55g乙受热完全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体丙和丁
共2.24L(标况),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另取少量FeCl
3
溶液,向其中滴加甲溶液,发现溶液变为血红色。请推
测并回答:
(1)写出乙的阴离子的电子式
______
。
(2)往上述血红色溶液中通入SO
2
,发现溶液红色褪去,请解释红色褪去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
。
(3)甲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后也能生成气体丙,写出液氨和二硫化碳反应发生成甲和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C
【解析】试题分析:
A.
根据图给信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随时间的推移,物质的量在减少,生成物则不断增
加,
0-2min
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
+
Y2Z
,
A
项正确;
B.2min
时
达到平衡,是向正向反应的最大限度,但反应为动态平衡,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B
项正确;
C.
反应开始至
2min
,
Z
的
反应速率为
=0.2mol÷
(
2L×2min
)
=0.05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不是
2min
末,
C
项错误;
D.
压强
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即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的压强(
0.7+0.9+0.2
)
:2=0.9
倍,
D
项正确,答案选
C
。
考点:考查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
2、
D
【解析】
多种海产品如虾、牡蛎等体中的
As
元素为+
5
价,+
5
价砷对人体无毒,
As
2
O
3中
As
元素为+
3
价,吃饭时同时大量食用
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的原因是生成+
3
价
As
,说明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与+
5
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3
价
As
,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与+
5
价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3
价
As
,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容易中毒,说明青
菜中含有维生素
C
,故
A
正确;
B
.海产品如虾等体中的
As
元素为+
5
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
3
价
As
,说明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故
B
正确;
C
.+
5
价砷被还原为+
3
价,说明砷发生还原反应,故
C
正确;
D
.维生素
C
能将+
5
价砷还原成
As
2
O
3,砒霜是还原产物,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结合元素化合价来分析解答即可。
3、
D
【解析】利用海水制取淡水的传统方法是蒸馏,答案选
D
。
4、
D
【解析】
铝与某些高熔点金属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
【详解】
A项、铝热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l为还原剂,故A正确;
B项、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铁,可用于焊接钢轨,故B正确;
C项、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故C正确;
D项、为吸热反应示意图,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5、
B
【解析】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结合相应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解答。
详解:
A.
含有羧基,其水溶液显酸性,
A
正确;
B.
含有甲基,则所有原子一定不共面,
B
错误;
C.
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C
正确;
D.
含有羧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
D
正确。
答案选
B
。
6、
D
【解析】
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A
正确;
B.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使溴水褪色
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正确;
C.
用乙酸和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发生了酯化反应,
C
正确;
D.
氢氧化钠能与
乙酸乙酯反应,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
D
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选项
B
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
SO
2的还原性和漂白
性的区别,注意
SO
2漂白性的范围和原理、条件。
7、
D
【解析】甲烷和乙烯都不溶于水;甲烷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物质反应;乙烯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能够被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
D
正确;正确选项:
D
。
点睛:区分烷烃和烯烃可以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8、
C
【解析】
A
.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
B
.煤的气化是
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H
2
、CO
等气体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
B
错误;
C
.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
C
正确;
D
.石油裂化是大分子生
成小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明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
分析判断即可。
9、A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错误;B、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苯是萃
取溴而使水层褪色,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其原理是不同的,正确;C、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正确;D.乙
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
CO
3
溶液鉴别,现象分别是不分层,不分层有气体产生,分层,正确。
考点:考查简单有机物的性质。
10、
B
【解析】
A
项、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列
,16
个族,故
A
错误;
B
项、第Ⅶ
A
元素为卤族元素,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弱,故
B
正确;
C
项、氟元素只有负化合价,没有正化合价,故
C
错误;
D
项、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B
。
11、
D
【解析】
A.
升高温度一定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A
错误;
B.
由于是可逆反应,通过调控反应条件,
SO
2也不能
100%
地转化为
SO
3,
B
错误;
C.
当
SO
2与
SO
3的浓度相等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因此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错误;
D.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D
正确,答案选
D
。
【点睛】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即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以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
含量保持不变,前者是实质,后者是表现,判断时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
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12、
B
【解析】分析:未涉及到电子转移即无化合价变化
详解:
A.
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人工固氮--工业上通常用H
2
和N
2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天然固氮--闪电能使空气里的
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次闪电能生成80~1500kg的一氧化氮.这也是一种自然固氮.自然固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
产的需要.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它含有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氮的
化合价变化,有电子转移,故A错误;
B.
SO
2
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反应为SO
2
+2NaOH=Na
2
SO
3
+H
2
O,没有元
素化合价变化,故B正确;
C.
硫酸型酸雨久置pH减小,2H
2
O+2SO
2
+O
2
=2H
2
SO
4
,硫化合价变化,有电子转移,故C错
误;
D.
H
2
O
2
使酸化的KI溶液变黄即H
2
O
2
氧化KI生成碘单质,反应前后O、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电子转移,
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
13、
C
【解析】
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先把海带灼烧成灰,然后浸泡,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然后在溶液中加稀硫酸酸化过
氧化氢溶液和淀粉溶液,所以涉及的操作有灼烧、过滤、加试剂检验碘离子,不涉及的操作为蒸发,故选
C
。
【点睛】
把握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
以
I-形式存在
)
的实验操作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
D
,要注意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是化合态的碘,不能直接用淀粉检验。
14、
A
【解析】试题分析:此时间内用
O
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0.45mol/(L·s)
,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
知用三氧化硫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9mol/(L·s)
,因此
t×0.9mol/(L·s)
=
0.9mol/L
,解得
t
=
1s
,答案选
A
。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计算
15、
A
【解析】
A
.维生素
C
又称为抗坏血酸,缺乏维生素
C
会导致坏血病,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A
正确;
B
.糖类中的单糖例如葡萄糖不能水解,
B
错误;
C
.煤经气化和液化分别生成
CO
、氢气、甲醇等,为化学变化,
C
错误;
D
.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但纤维素在人体中可以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
D
错误。
答案选
A
。
16、
C
【解析】
A.
实验室通常用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
SO
2,反应方程式为:
Cu+H
2
SO
4
CuSO
4
+SO
2
↑+H
2
O
,采用固体与液体
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图中制取
SO
2的装置合理,故
A
正确;
B.
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图中萃取、分液装置合理,故
B
正确;
C.
实验室用铵盐与碱加热生成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用碱石灰进行干燥,图中用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
氢,但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很难制取氨气,故
C
错误;
D.
实验室采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的方法正确氯气,采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故
D
正确。
故选
C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第四周期第Ⅷ族取D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Fe3
+防止Fe2+被O
2
氧化Fe
3
O
4
+8H+=Fe2++2Fe3++4H
2
O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解析】
F
是红褐色沉淀,即
F
为
Fe(OH)
3,A是一种常见金属,结合框图中物质的转化,从而推知
A
为
Fe
,
B
为
Fe
3
O
4,
C
为
FeCl
2,
D
为
FeCl
3,
E
为
Fe(OH)
2,
G
为
Fe
2
O
3,
X
为
H
2;
【详解】
F
是红褐色沉淀,即
F
为
Fe(OH)
3,A是一种常见金属,结合框图中物质的转化,从而推知
A
为
Fe
,
B
为
Fe
3
O
4,
C
为
FeCl
2,
D
为
FeCl
3,
E
为
Fe(OH)
2,
G
为
Fe
2
O
3,
X
为
H
2;
(
1
)
A
为
26
号元素,且
A
为
Fe
,
Fe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Ⅷ族;
NaOH
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
共价键,即
NaOH
电子式为;
(
2
)
D
为
FeCl
3,检验
Fe3+常用
KSCN
,即操作步骤是取
D
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变为
(
血
)
红色,证明含
Fe3+;
(
3
)
C
为
FeCl
2,
Fe2+容易被氧化成
Fe3+,且
2Fe3++
Fe=3Fe2+,因此保存
FeCl
2溶液加铁屑的原因是防止
Fe2+被
O
2
氧化;
(
4
)①
Fe
3
O
4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3
O
4+
8H+=Fe2++
2Fe3++
4H
2
O
;
②
Fe(OH)
2→
Fe(OH)
3,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18、第三周期第Ⅳ
A
族
2A1+2OH-+2H
2
O=2AlO
2
-+3H
2
↑
离子非极性共价
2Na
2
O
2
+2H
2
O=O
2
↑+4NaOH
①
HClO
4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解析】
A
、
B
、
D
、
E
、
F
、
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
B
、
D
、
G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
应,是氢氧化铝、强碱、强酸之间的反应,可知
B
为
Na
、
D
为
Al
;
D
、
F
、
G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15
,则
F
、
G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3=12
,故
F
为
P
、
G
为
Cl
,可知
E
为
Si
。
A
和
B
能够形成
B
2
A
和
B
2
A
2两种化合物,则
A
为
O
元素。结合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
A
为
O
元素,
B
为
Na
元素,
D
为
Al
元素,
E
为
Si
元素,
F
为
P
元素,
G
为
Cl
元素。
(1)E
为
Si
,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Ⅳ
A
族,
A
为
O
元素,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
Ⅳ
A
族;;
(2)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
NaOH
,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
2
O=2AlO
2
-+3H
2
↑
,故
答案为:
2Al+2OH-+2H
2
O=2AlO
2
-+3H
2
↑
;
(3)
①
Na
2
O
2为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共价
(
或
非极性共价
)
;;
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
2
O
2
+2H
2
O=O
2
↑+4NaOH
,故答案为:
2Na
2
O
2
+2H
2
O=O
2
↑+4NaOH
;
(4)
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
B(Na)
、
D(Al)
、
E(Si)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①正确;②
O
无最高价,只有
5
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均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②错误;③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溶于
强酸、强碱,不能溶于氨水,故③错误;④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A(
氧
)
>
G(
氯
)
>
F(
磷
)
,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
(5)
在
E
、
F
、
G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为
HClO
4,因为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
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答案为:
HClO
4;核电荷
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19、
MgCl
2
通电
Mg+Cl
2
↑Mg+2OH--2e-=Mg(OH)
2氧化
Al+4OH--3e-=AlO
2
-+2H
2
O
【解析】
(
1
)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式冶炼金属镁;
(
2
)①开始时发现电表指针向左偏转,镁条作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镁离子与溶液中的氢氧根
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
②随后很快指针向右偏转,则
Al
作负极,失电子生成的铝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
【详解】
(
1
)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式冶炼金属镁,其方程式为
MgCl
2
通电
Mg+Cl
2
↑
;
(
2
)①开始时发现电表指针向左偏转,镁条作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镁离子与溶液中的氢氧根
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则电极反应式为
Mg+2OH--2e-=Mg(OH)
2;
②随后很快指针向右偏转,则
Al
作负极,失电子生成的铝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
Al+4OH--3e-=
AlO
2
-+2H
2
O
。
【点睛】
Al
作负极,失电子生成的铝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
20、分液漏斗
23242422
NaSOHSONa=SOSOHO
溴水褪色
b
222
=2HSSO3S2HO
a
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NaOH
【解析】
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
23242422
NaSO+HSONaSO+SO+HO=
;二氧化硫能
是溴水褪色,其实质是与溴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SO
2
+Br
2
+2H
2
O=2HBr+H
2
SO
4,
B
装置的实验操作体现了二
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22
=2HS+SO3S+2HO
,
C
装置体现了二氧化硫的
氧化性;
D
装置的品红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则证
明二氧化硫与品红的作用具有可逆性,二氧化硫有毒,需用碱性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
1
)根据反应的原理和实验的需要,装置
A
中盛放浓硫酸的为分液漏斗,
A
为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涉及的化学方
程式为:
23242422
NaSO+HSONaSO+SO+HO=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3242422
NaSO+HSONaSO+SO+HO=
;
(
2
)装置
B
中二氧化硫与溴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SO
2
+Br
2
+2H
2
O=2HBr+H
2
SO
4,
S
元素的化合价由
+4
价升高到
+6
价,被氧化,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b
项正确;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方程式
为:
222
=2HS+SO3S+2HO
,二氧化硫中
S
元素
+4
价被还原成
0
价的硫单质,被还原,表现为氧化性,
c
项正确;,
故答案为溴水褪色;
b
;
222
=2HS+SO3S+2HO
;
c
;
(
3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能复原;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
物,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实验室进行尾气处理时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
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NaOH
。
【点睛】
本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其中要特别注意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上,而能使溴水或酸
性高锰酸钾褪色则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学生要辨析实质,切莫混淆。
21、
SO
2+
2Fe3++
2H
2
O
=
2Fe2++
SO
4
2﹣+
4H+3NH
3+
CS
2=
NH
4
SCN
+
NH
4
HS
【解析】分析:液氨和二硫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甲和乙两种盐,
2
.
55g
乙受热会完全分解生成等物质的量
的气体丙和丁共
2
.
24L
(标况),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丙为
NH
3,则乙为铵盐;另取少量
FeCl
3溶液,向其
中滴加甲溶液,发现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甲中含有
SCN-离子,甲是盐,则甲为
NH
4
SCN
,反应物中有
NH
3、
CS
2,
生成物中含有
NH
4
SCN
和另一种铵盐,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变,且乙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则为硫化铵或硫氢化
铵,如果是
NH
4
HS
,
n
(
NH
4
HS
)=
2
.
55g
÷
51g
/
mol
=
0
.
05mol
,分解反应为
NH
4
HSH
2
S
↑+
NH
3↑,
0
.
05mol
硫氢
化铵分解生成
0
.
1mol
气体,气体条件在标况下的条件是
2
.
24L
,则乙为
NH
4
HS
;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为
NH
4
SCN
,乙为
NH
4
HS
,丙为
NH
3,丁为
H
2
S
。则
(
1
)乙为
NH
4
HS
,其中阴离子是
HS-,则其电子式为;
(
2
)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则血红色溶液中通入
SO
2,溶液红色
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
2+
2Fe3++
2H
2
O
=
2Fe2++
SO
4
2﹣+
4H+;
(
3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液氨和二硫化碳反应发生成甲和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3NH
3+
CS
2=
NH
4
SCN
+
NH
4
HS
。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
N
、
C
、
S
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
分析推断及获取信息解答问题能力,知道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21:3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0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