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良

更新时间:2022-11-25 20:34:2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jonas salk)

解放军65式军服的演变

65式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78式整整实行了20年,是

解放军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

够美观,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曾让多少人

魂牵梦绕……“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

边”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

扰,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65式军

服是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后中央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

为适应取消军衔制后新的着装要求,总参谋部有关部门提出了军

队帽徽、领章的修改方案。1965年4月21日,办公会议审

定了新的服装方案和由总参谋部代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改革现行帽徽、领章和军帽样式的请示》的报告。4月29

日,毛泽东主席批示:照办。5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

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规定陆、

海、空军和公安部队,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原

帽徽、军衔肩章、军衔领章和军兵种及各种勤务符号,均予废止;

原大檐帽、女兵无檐帽、水兵大顶帽、军官武装带、校以上军官

西式礼服和女裙服同时予以废止;官兵一律戴解放帽;海军服装

样式改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以上决定从1965年6月1

日起生效。在正式取消军衔制的前夕,1965年5月25日

《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促进我军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的

社论,其中有一段话:军衔制度取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

军陆、海、空军、公安部队所有部队人员,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

帽徽、全红领章。新的帽徽、领章非常大方、朴素,突出了鲜红

的革命色彩。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

领章是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

斗化。这非常鲜明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

统。1965年6月1日,所有摘下佩戴了将近10年的

55式帽徽、领章和肩章。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

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将之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

挂两边”,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6月1日前后,为配

合军队换装,《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发表了许多

文章,盛赞红帽徽、红领章。65式军服与55式军服的区

别是:取消大檐帽,戴解放帽;取消军衔肩领章,一律佩戴红五

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军官与士兵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军官取消

毛料服装,穿布料服装;海军水兵取消水兵服,着与陆空军士兵

相同式样的军服,军官士兵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男战士服装

只有两个上挖袋,以此区别于干部。女冬服与所在军种男军

人相同,女夏装取消裙服,女战士与女干部夏装相同。陆军

军服和空军上衣的棕绿色改为草绿色,被称为“国防绿”。从

当时的状况来看,刚取消军衔的一两年中,除海军已经换着65

式灰蓝色军服外,陆、空员仍然使用55式军服。一直到大

约1967年(各地装备时间有差异),陆、空员才装备了新式

军帽、军服。同时,本着节约的原则,库存的旧式军服须先装备

完。因此在最初的几年,原陆、空军的55式军服继续配发,与

65式军服混穿,既有棕绿色(实际上更接近于黄色),又有草绿

色。65式系列军服的设计以简洁、朴素、实用为准则,式

样大致如下:(一)军帽:男、女夏帽为解放帽,冬

帽统一为栽绒帽或剪羊绒帽。(二)军上衣:男冬夏

服均为立翻领,衣襟扣为五粒光面扣。衣袋为内挖袋,干部服为

四袋,胸袋扣内藏;战士服为两胸袋,袋扣露于袋盖之上。水兵

服为大翻领、披肩套头上,扎袖口(各两个袖扣)。女夏服

为小开领,两个下挖袋,三粒衣襟扣,冬服同男。(三)

军裤:男军裤为前开口,女为侧开口。裤袋为两个侧挖

袋。裤扣为四眼胶木扣。(四)军鞋:一般使用军用胶鞋

(即解放鞋)、军用黑布鞋,干部为皮鞋。夏季部分配发棕色凉

鞋。冬季部分配发棉布鞋、翻毛皮鞋。(五)军服腰带:

分两种,一是外腰带(武装带),干部为革制武装带,带头扣为

钢制镀铬,靠革制卡别调节长短。战士为帆布武装带,带头扣钢

或铝镀铬,靠金属卡扣调节长短,1978年后换为和干部相同的

革武装带。二是内腰带(裤带)为帆布或革制,靠金属带头调节

长短。(六)其他:帽徽为铝制烤红漆,初期固定方式为

三点,后改为中间横孔方式,用铁丝穿在军帽上;领章正面为红

色平绒布,背面为白棉布,有“部队代号”、“姓名”、“血型”的

印戳,为战场上伤亡采取救护、统计措施提供依据,分四周

扎线(前期)和胶裱背(后期)两种;衣扣为褐色胶木扣。

70年代初军服面料的一次突破——“的确良”军服20

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已用化学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

制作军服。当时我国国内也有少量生产并投放市场。针对我军纯

棉军服不耐穿和服用性能较差等情况,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从

1969年开始,着手研究多种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先后研制出

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配比的混纺织物4批20多种,制作

单衣3000多套。经担任不同任务的部队试穿验证,采用涤纶

50%、锦纶17%、棉花33%的混纺42/2×21平纹布穿用效果

最佳。1971年4月,涤锦纶三元混纺布单衣在北京、广州、沈

阳、武汉、兰州等军区扩大试穿。总后勤部1971年6月4日批

准定型和批量生产,定名为“71式军服”。经中央副主席叶

剑英、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准,1972年首先装备中央警卫团

和北京卫戍区部队,1973年装备全军。这种俗称“的确良”

的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

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褪色的优点,深受广大指战员

欢迎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喜爱。这是我军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

跃。“的确良”的原料聚酯纤维,英文名叫DACRON,是由美

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中文名叫“大可纶”,在香港和广东话发音

就成了“的确良”。为检验混纺单衣对战时伤员及其治疗过

程有无负面影响,总后勤部组织科研人员对混纺单衣和纯棉单衣

进行了耐燃烧、烧伤后愈合、防毒、防热和防红外等性能进行了

对比试验,没有负面影响。国家计委、燃化部、轻工部和商业部

都积极支持部队装备混纺军服。1974年4月26日,国家计委就

部队继续装备混纺单衣一事,专题向中央和国务院写了报告。

一位叫张明的警察,发表过一篇题为《的确良军装》的文章,讲

述了当年在部队时穿“的确良”军服的经历:“换发新军

装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战士们日思夜想,早就盼着这一

天的到来。过去的旧式军装,从里到外都是用纯棉布制作

的,虽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但外表却不挺括,尤其是下过水后,

容易起皱纹,不平整又缺乏弹性。新军装的面料是“的确良”,

一种涤纶的纺织物,与棉混纺,特点是耐磨、不走样、容易洗和

干得快。这“容易洗”和“干得快”对一个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当然,对我们而言,新军装最

重要的特点就是“挺括”、“平滑”和“光亮度高”。这一点,年

轻的士兵最有体会。当我们身穿绿色的“的确良”军装,再佩戴

上鲜红色的帽徽领章时,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心

情也是晴朗的。“人配衣服马配鞍”,简直就是真理。不信你就看

看文艺演出吧,无论舞台表演的服装多么五彩缤纷,只要是身着

军装的演员上台时,那绝对是另一种风韵,无可比拟……

“的确良”军装的装备,的确改善了我军军服外观,解放军战士

走在大街上,公众的“回头率”明显提高……65式

军服及其改良型71式、74式、78式整整实行了20年,是解放

军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尽管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

观,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曾让多少人魂牵

梦绕……“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中国人民解

放军于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65式军服是1965年我

军取消军衔制后中央批准装备的制式服装。为适应取

消军衔制后新的着装要求,总参谋部有关部门提出了军队帽徽、

领章的修改方案。1965年4月21日,办公会议审定了新的

服装方案和由总参谋部代起草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

革现行帽徽、领章和军帽样式的请示》的报告。4月29日,毛

泽东主席批示:照办。5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国人民

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规定陆、海、空

军和公安部队,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原帽徽、

军衔肩章、军衔领章和军兵种及各种勤务符号,均予废止;原大

檐帽、女兵无檐帽、水兵大顶帽、军官武装带、校以上军官西式

礼服和女裙服同时予以废止;官兵一律戴解放帽;海军服装样式

改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以上决定从1965年6月1日起

生效。在正式取消军衔制的前夕,1965年5月25日《解

放军报》发表了题为《促进我军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的社论,

其中有一段话:军衔制度取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

海、空军、公安部队所有部队人员,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

全红领章。新的帽徽、领章非常大方、朴素,突出了鲜红的革命

色彩。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领章

是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

这非常鲜明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

1965年6月1日,所有摘下佩戴了将近10年的55式帽徽、

领章和肩章。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

红领章,将之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从

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6月1日前后,为配合军队换装,

《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发表了许多文章,盛赞红

帽徽、红领章。65式军服与55式军服的区别是:取消大

檐帽,戴解放帽;取消军衔肩领章,一律佩戴红五星帽徽和全红

领章,军官与士兵由上衣口袋多少区分;军官取消毛料服装,穿

布料服装;海军水兵取消水兵服,着与陆空军士兵相同式样的军

服,军官士兵军服颜色一律改为灰色。男战士服装只有两个上挖

袋,以此区别于干部。女冬服与所在军种男相同,女军

人夏装取消裙服,女战士与女干部夏装相同。陆军军服和空军上

衣的棕绿色改为草绿色,被称为“国防绿”。从当时的状况

来看,刚取消军衔的一两年中,除海军已经换着65式灰蓝色军

服外,陆、空员仍然使用55式军服。一直到大约1967年(各

地装备时间有差异),陆、空员才装备了新式军帽、军服。

同时,本着节约的原则,库存的旧式军服须先装备完。因此在最

初的几年,原陆、空军的55式军服继续配发,与65式军服混穿,

既有棕绿色(实际上更接近于黄色),又有草绿色。65式

系列军服的设计以简洁、朴素、实用为准则,式样大致如下:

(一)军帽:男、女夏帽为解放帽,冬帽统一为栽绒帽或剪

羊绒帽。(二)军上衣:男冬夏服均为立翻领,衣襟

扣为五粒光面扣。衣袋为内挖袋,干部服为四袋,胸袋扣内藏;

战士服为两胸袋,袋扣露于袋盖之上。水兵服为大翻领、披肩套

头上,扎袖口(各两个袖扣)。女夏服为小开领,两个下挖

袋,三粒衣襟扣,冬服同男。(三)军裤:男军

裤为前开口,女为侧开口。裤袋为两个侧挖袋。裤扣为四眼

胶木扣。(四)军鞋:一般使用军用胶鞋(即解放鞋)、军

用黑布鞋,干部为皮鞋。夏季部分配发棕色凉鞋。冬季部分配发

棉布鞋、翻毛皮鞋。(五)军服腰带:分两种,一是外腰

带(武装带),干部为革制武装带,带头扣为钢制镀铬,靠革制

卡别调节长短。战士为帆布武装带,带头扣钢或铝镀铬,靠金属

卡扣调节长短,1978年后换为和干部相同的革武装带。二是内

腰带(裤带)为帆布或革制,靠金属带头调节长短。(六)

其他:帽徽为铝制烤红漆,初期固定方式为三点,后改为中间横

孔方式,用铁丝穿在军帽上;领章正面为红色平绒布,背面为白

棉布,有“部队代号”、“姓名”、“血型”的印戳,为战场上伤亡

采取救护、统计措施提供依据,分四周扎线(前期)和胶裱

背(后期)两种;衣扣为褐色胶木扣。70年代初军

服面料的一次突破——“的确良”军服20世纪60年

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已用化学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制作军服。

当时我国国内也有少量生产并投放市场。针对我军纯棉军服不耐

穿和服用性能较差等情况,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从1969年开始,

着手研究多种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先后研制出不同品种、不同

规格、不同配比的混纺织物4批20多种,制作单衣3000多套。

经担任不同任务的部队试穿验证,采用涤纶50%、锦纶17%、

棉花33%的混纺42/2×21平纹布穿用效果最佳。1971年4月,

涤锦纶三元混纺布单衣在北京、广州、沈阳、武汉、兰州等军区

扩大试穿。总后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定型和批量生产,定

名为“71式军服”。经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李

先念批准,1972年首先装备中央警卫团和北京卫戍区部队,1973

年装备全军。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涤、锦、棉三元混纺

布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

鲜艳、不易褪色的优点,深受广大指战员欢迎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和喜爱。这是我军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跃。“的确良”的原料聚

酯纤维,英文名叫DACRON,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中文

名叫“大可纶”,在香港和广东话发音就成了“的确良”。为

检验混纺单衣对战时伤员及其治疗过程有无负面影响,总后勤部

组织科研人员对混纺单衣和纯棉单衣进行了耐燃烧、烧伤后愈

合、防毒、防热和防红外等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没有负面影响。

国家计委、燃化部、轻工部和商业部都积极支持部队装备混纺军

服。1974年4月26日,国家计委就部队继续装备混纺单衣一事,

专题向中央和国务院写了报告。一位叫张明的警察,发表

过一篇题为《的确良军装》的文章,讲述了当年在部队时穿“的

确良”军服的经历:“换发新军装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军

营,战士们日思夜想,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过去的旧

式军装,从里到外都是用纯棉布制作的,虽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

但外表却不挺括,尤其是下过水后,容易起皱纹,不平整又缺乏

弹性。新军装的面料是“的确良”,一种涤纶的纺织物,与棉混

纺,特点是耐磨、不走样、容易洗和干得快。这“容易洗”和“干

得快”对一个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当然,对我们而言,新军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挺括”、“平滑”

和“光亮度高”。这一点,年轻的士兵最有体会。当我们身穿绿

色的“的确良”军装,再佩戴上鲜红色的帽徽领章时,整个人都

处在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心情也是晴朗的。“人配衣服马配鞍”,

简直就是真理。不信你就看看文艺演出吧,无论舞台表演的服装

多么五彩缤纷,只要是身着军装的演员上台时,那绝对是另一种

风韵,无可比拟……“的确良”军装的装备,的确改善了

我军军服外观,解放军战士走在大街上,公众的“回头率”明显

提高……1974年海军恢复了水兵服、女穿

上了裙子65式军服装备后,经过几年的实践,暴露

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军内外对海军服装意见较大。1972年,海

军着手研究恢复1965年以前的军服颜色与式样,并于1973年7

月14日向中央请示报告。1974年5月1日,经中央毛

泽东主席批准,部分恢复了55式军服的一些着装特色:海军夏

服上白下蓝和全蓝两种,干部服式样不变,戴大檐帽,战士穿水

兵服、戴水兵帽;冬服为全蓝,干部和陆勤战士服式样不变,舰

艇士兵穿水兵服、戴栽绒帽;水兵服领章改为长方形红色小肩章。

同时,全军女配发裙服,陆军草绿色,海、空军藏蓝色;军

帽改为无檐软帽,帽顶有军种牙线,陆军正红色、海军白色、空

军天蓝色。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使我军过

于单调的65式军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观。74式海军服,

式样和55式海军服一样,就是换了帽徽和领章(水兵是全红小

肩章)。当时有一些水兵帽子上的字竟然是繁体汉字,那就是55

式水兵帽的存货。74式海军服刚装备不久,在当年又有小

的变动:取消了水兵帽上的飘带。缘由是这样的:1974年6月

江青乘坐我海军某部导弹驱逐舰视察大港油田。在与全舰官兵合

影时,水兵帽上的金锚飘带引起了江青的注意。只见她忽然皱起

了眉头,顺手将身旁战士的水兵帽摘下,指着帽子上的飘带说:

“这玩意儿是英国海军为纳尔逊戴孝遗留下的传统,这是帝国主

义造成的,为什么人民海军要跟着学?”边说边将飘带弄到水兵

帽里边,然后戴到战士头上。江青的话,使合影的官兵个个目瞪

口呆。针对江青关于飘带的“指示”,官兵们只能仿效江青的动

作将飘带掖到帽子里面去!江青所说的纳尔逊,是19世纪

初的英国海军统帅。1805年,法国拿破仑军队入侵英国,纳尔

逊率领英国皇家舰队与法国舰队激战,打败了拿破仑舰队。激战

中,纳尔逊将军重伤身亡。据说,英国皇家海军为他发丧时,全

体水兵都在帽后缀上两条黑纱,表示悼念和敬重。自此以后,英

国海军士兵帽就正式缀上了两条黑色飘带。但实际上水兵

帽的飘带,跟纳尔逊没什么关系。水兵服和水兵帽的样式,都是

与海上和舰艇上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兵帽无檐,主要是避免舰艇

高速航行时帽檐兜风和使用观察仪器时帽檐碰坏仪器;水兵帽的

硬檐圈对水兵的头部有保护作用,使他们不至于因海上颠簸而碰

伤头部;水兵帽的飘带既可以做风向标使用,也可以系住帽子不

使其脱落。但在当时,谁敢顶撞蛮横无理的江青呀。所以

从1974年5月1日海军换装,仅仅过了3个月,海军就于当年

8月1日把水兵帽上的飘带取消了。8月10日,总后勤部供应部

专门下发了《关于水兵帽去掉飘带的通知》:“海军领导机关遵照

中央首长的指示,于7月26日通知所属部队,从今年8月1日

起,去掉水兵帽后面的两个飘带。”工厂在制作上也开始改变,

去掉飘带后的水兵帽,包外注“无飘带”字样。现有库存和即将

入库的带飘带的水兵帽,仓库拆除工作量大,发部队后仍有部队

按照海军的通知自行去掉飘带。但当时很多水兵领到带飘

带的水兵帽,他们舍不得剪掉那两根漂亮的飘带,只是折叠了放

在帽子里缝上了。没有了飘带的水兵帽,显得很不协调,

怎么看怎么别扭,水兵们也无奈地送它个不太雅的雅号——“秃

尾巴鹌鹑”。好在时间不长,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

海军水兵帽又恢复了飘带。看到那随风飘扬、带有金锚的飘带,

仿佛看到了人民海军在破浪前进。扩大化纤在军服中

的使用“文革”结束后不久,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

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化纤

材料的使用。早在1975年,为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单兵负荷

量的指示,总后军需部就开始着手研究以减轻被装重量为重点的

军服改革。经过研究筛选样品、部队试穿、征求意见,于1977

年12月上报军服改革方案。1978年2月,中央批准了军服

改革方案,名为78式军服,并投入生产。这次服装改革的特点

是进一步扩大采用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增加服装品种,改进生

产工艺,在冬服配套和携行规定上也作了较大改进。主要将冬服

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

化学纤维扩大为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等多种;对皮帽

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对战士军服、

女夏服加强收腰,战士军服的侧接缝加为两条。1979

年9月12日,总后勤部在《关于军需被装改革的情况简报》中

提到:1975年扩大会议后,遵照叶副主席、邓副主席关于

减轻战士负荷量的指示,我们和各军区、军兵种的有关部门,对

军需被装的改革进行了研究试验。1977年12月30日,向中央

呈报了《关于减轻单兵军需装备负荷量情况的报告》,提出

了改革方案,将改革后的军需被装定名为“七八式”被装。华主

席、中央首长于1978年2月批准了这个报告。目前,“七八

式”被装的生产和换装,正按计划进行。78式军服改进和

增加的被装品种共31个。其中改用化纤织物和化纤与棉花混纺

的品种有罩衣、棉大衣、针织长衬裤、栽绒帽、棉手套、皮手套、

锦纶袜、丙纶蚊帐等8种;改进规格和生产工艺的品种有活面分

解式棉衣、直毛皮帽、梳剪烫皮大衣、女裙服、布鞋、棉鞋、毛

皮鞋、解放鞋、雨衣、三用水壶等10种;新增加的品种有夏作

训服、冬作训服、薄料单衣、两用衬衣、针织裤衩、毛毯、背囊、

盔式帽、绒背心、干部皮鞋、女干部圆口皮鞋、战士皮鞋、战士

人造革外腰带等13种。在78式军服实际配备过程中,因时间比

较仓促,技术、设备、材料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雨衣、盔式帽、

丙纶蚊帐等3个品种没有投产;夏作训服、冬作训服、薄料单衣、

活面分解式棉衣、毛毯、背囊、战士皮鞋等7个品种,因设计不

合理、论证不充分,中途停产或改产,没有装备部队。其余21

个品种,均按计划从1979年起陆续装备部队,到1983年换装完

毕。78式服装装备不久,又针对一些热区军服作出一些调

整,南方夏季增发一件全棉绿色制式衬衫,样式为小开领,

两个胸贴袋,长袖扎口;海军男也发放一种白色开领、胸贴

袋、的确良短袖衬衫。上述两种制式衬衫在穿着时佩戴红领章,

下摆扎进军裤内。同时,出厂前在军帽上增加了帽徽定位颜色点。

71式、78式服装是我军军服使用材料上的革命,不仅为国家节

省了大量棉花,而且由于化学纤维优良的机械性能、抗皱性能和

抗霉蛀功能,军服使用牢度,挺括保型性、储存安全性等有很大

改善,特别是因为化学纤维的比重小,使我军冬服重量有一定程

度的减轻。78式服装装备全军,使单兵冬季行军负荷得到较大

幅度减少;寒区减轻15.6%、温区减轻12.6%、热区减轻19.2%;

夏季行军负荷减轻了19.5%,也使军服外观得到有效改善。

65式军服的不了情1985年5月1日,全军装备新式

服装——85式军服,65式军服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65式军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军影响最大的一代服装。为什么

这么说呢?一是装备时间最长。从1965年至1985年,65式军

服包括其“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整整实行了20

年,还没有哪一套服装超过它(我军87式服装从1988年开始装

备,到2007年,也达19年了)。二是发放量最大。1965年至1985

年这20年间,是我军兵员最多的时期,70年代中后期曾达到600

余万人。这时期平均每年都有上百万新兵,20年间,累计应该

有数千万解放军官兵穿过65式军装。而民间各种仿制的就更是

数以亿计了。在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衣料也过于

低廉,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还是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这期间,化学纤维的应用,为我军军

服丰富品种、提高性能、减轻重量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65式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文革”。当时身

为党的领袖、全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接见了数

百万名红卫兵。自解放战争结束后就没穿过军服的毛泽东,此时

以一身戎装出现。毛泽东的统帅形象给无数年轻人以至高无

上的印象,从此绿军装风靡全国。这时候的人们不论年龄和性别,

都以拥有一件军装为荣。军服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种职业服

装,更是一种地位、身份的象征。大街上人们见到会肃然起

敬;一个家庭有就是“红色家庭”;女青年找对象最愿意找

;一些无法弄到正规军服的人只好用市场上近似军装的布料

自己加工成军装式样……65式那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

旗挂两边”的军装式样,给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中国人留下了太多

的历史联想。我军65式军服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一度

成为了中国的象征。很多人都是通过它认识了中国。65式军服

虽然过于简单,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简单实用、经济实惠也

正是它的长处;鲜艳、醒目的红五星、红领章,让人看着就精神!

65式军服充满了传奇色彩,曾为全国人民所喜爱,甚至影响了

世界军装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军服都借鉴了65式军服的优点。

65式军服近年来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军服收藏研究者的注意,成

为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某些外国的爱好者还成立了中国65式

军服协会。毋庸置疑,在世界军服发展史上,中国的65式军装

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责任编辑张春霞解放军65

式军服的演变徐平

本篇论文转自中国论文引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链接:

/mishuwenmi/200807/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20:34: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0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学语文教材
下一篇:日语作文
标签:的确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