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
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
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
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第一、习惯训练持之以恒。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
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
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
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
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
的养成需要21天。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我想这只
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
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在训练的过程中,我
们老师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不要气馁,
而要耐心训导,直至彻底改掉。
第二、杜绝“5+2=0”现象。
5天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养成的习惯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
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消失殆尽。调查发
现,存在“5+2=0”现象的孩子占相当比例,尤其在农村,这
种现象更为普遍,这当中既有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绩好的学
生,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杜绝这种现象,一要
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寻求家长和社会的帮助。对
于这一点,我想作为家长来谈,因为我的孩子上二年级,平时
在学校表现的都不错,可是到了周末,一切规律都打乱了,他
完全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这点上,我做的
还是不够,我一般是让她到了周五晚上就将进入状态,重新收
拾自己的思路,把该记得、改写的都整理一遍,防止周一时什
么也不会了。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在学校好不容易改
掉的坏毛病,不要让他轻易的丢掉。
第三、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
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
创造了条件,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学习中养成
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
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
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
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
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
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
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
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
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
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
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
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
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
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
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3.及时复习的习惯
我们为什么要复习呢?因为我们记忆效果没有那么好,不
可能过目不忘,所以需要重复、增强记忆。那么我们就需要掌
握“快速阅读”的能力和记忆的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
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
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结合记忆训
练,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快速阅读及记忆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
大家可以去练习精英特速读记忆,掌握快速阅读和记忆,让
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
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
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
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
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
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
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
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
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
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
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
维;
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
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
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20:1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20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