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期
收稿日期
院2018-04-28
作者简介
院
喻学才
渊1954要冤袁
男
袁
湖北大悟人
袁
教授
袁
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
遥
中国古代
野
旅游
冶
的定义
喻学才
渊
东南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
袁
南京
210096冤
摘要
院
从中国古代文献中
野
旅
冶野
游
冶
二字的义项分析入手
袁
从唐代学者孔颖达对
叶
周易
曳
旅卦主旨的归纳
尧
叶
周易
曳
旅卦所蕴含的旅游哲学的挖掘以及历代易学家对旅卦内涵的阐发等方面
袁
探讨中国古代旅游的定
义
遥
认为古代先民最早对旅游现象进行总结的是
叶
周易
曳
旅卦
袁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
野
旅游
冶
一词的人是三国
时期魏国的曹植
袁
最早对
野
旅
冶
进行定义的是唐代学者孔颖达
遥
关键词
院
定义
曰
旅游
曰
中国
曰
古代
中图分类号
院H139
文献标志码
院A
文章编号
院1671-4806渊2018冤04-0033-06
TheDefinitiontoTourisminAncientChina
渊InstituteofTourismandLandscapeArchitecture,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冤
Abstract: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nsoftwodictionaryentries
旅
and
游
袁andthenexploresthe
definitiontotourisminAncientChinabyreviewingKongYing-da袁aTangDynastyscholar爷ssummaryofthe
purpoofthedivinatorysymbolof
旅
渊sojourningorwanderer冤inTheBookofChanges袁byprobingtourism
philosophyembodiedinthedivinatorysymbol袁andbystudyingexplanationstothedivinatorysymbolmadebyI
perholdstheviewpointthattheearliestsummaryoftourismphenomenonis
thedivinatorysymbolof
旅
inTheBookofChanges袁thatthefirstpersonwhoudthewordtourisminChine
historyisCaoZhifromtheKingdomofWeioftheThreeKingdomPeriod(220-265A.D.)袁andthatthefirst
personwhogaveadefinitiontotourismisKongYing-da.
Keywords:definition曰tourism曰China曰ancienttimes
研究中国古代的旅游
,需要从《周易》谈起。
《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五十六卦即为旅卦
。旅卦是
周朝以前人们对旅游现象认识的经验总结
。就“旅
游”的概念而言
,三国曹魏以前的文献,“旅”和
“游”一直是分开用的
。自曹植
(
192
—
232
)开始
,
中国人开始使用“旅游”一词。到了唐太宗当政的
贞观年间
,学者孔颖达(
574
—
648
)就已经对
“旅”
进行定义了
。
一
尧
古代文献中的
野
旅
冶
在中国古代,“旅”字义项甚多,仅就其与今日
旅游内涵有关联的解释看,计有下述几种类型
:
(
1
)指商务往来。如“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
,谓之商
旅”
[1]711
。(
2
)指商人。《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
·仲
秋》均提及“来商旅
”[2]330
,“旅者,行商也
”[3]359
。(
3
)指
客馆。《说文通训定声
》中说:“旅,假借为庐。”[4]436
揖
旅游发展研究
铱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宰怎曾蚤Vocational陨灶泽贼蚤贼怎贼藻燥枣悦燥皂皂藻则糟e
圆园18
年
8
月
第
18
卷第
4
期
Aug.圆园18
灾燥造援18晕燥援4
3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18
卷
(
4
)指帝王祭祀天地的活动。《周礼·天官
·掌次》提
及“王大旅上帝
”“大旅上帝,祭于圆丘,故有故而
祭,
亦曰旅”[1]112
。《论语·八佾
》记载:“季氏旅于泰
山
。”
[5]358
孔子在这里用的
“旅”就是在泰山祭祀天
地的意思
。(
5
)指旅客。
用今天的话说,即旅游者。
《管子·小匡》记载:“卫人出旅于曹。”
[6]153
“旅者,客
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与为
旅。”
[7]494
这句话的意思是:“旅”这个字,
它指的是
寄身他乡的意思。凡离开自己的居所而外出做客
的,都可以“旅”字称之。“旅”是一个通指
,与当代
的旅游概念大体相当。在古代中国,“旅
”还有一个
义项,
就是指道路。
从上述诸义项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的旅游,其
起源不外乎商务往来和帝王巡狩
。不管是何种性
质的旅游,都离不开道路
,离不开旅馆,离不开吃、
住、行、游、购、娱。因此,旅游必然都具备一个共同
的特征,即“失其本居而寄他方”。
二
尧
古代文献中的
野
游
冶
“游”字本作“遊”,是指用脚走之义
。其最古老
的定义与农业有关。《管子·中匡篇》
说:“司马问管
子:‘先王之游,……
何谓也
?
’管子曰:‘春出原农
事之不本者谓之游’。”“不本者”意指没有种子的
农户。此句意为古代天子每年春天到全国各地巡
视,发现农户穷困得连种子都没有的
,便由朝廷提
供。诸侯也一样
,应该在自己封地范围内访贫问
苦。“游”也叫
“夕”或“豫”,“夕”或“豫”的含义是
“秋出补人之不足”和“秋省实而助不给”。话虽不
全同,而意思则是一致的。即秋收时节帝王、诸侯
巡视境内,发现谁家歉收,便根据灾情轻重
,补充
粮食,免致饥馑。《管子·戒篇》对“游夕之业
”评价
极高,认为“先王有游夕之业
,宝法也”。从这个意
义上讲,旅游也是政治
。
古代中国“游
”也称“敖”。《说文解字》中说:
“敖,出游也
。从出从放。”《管子·小问》中记载:“桓
公放春,三月观于野。”金廷桂解释说:“放春,当春
而游放也。”这可能是我国
“春游”一词最早的来源
了。除了齐国“春游”叫“放春”外,楚国的
“春游”叫
“发春”。汉代叫“行春”“班春”都是“春游”的意思。
《礼记·学记》说:“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
、修焉、息
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
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所谓藏、修、息、游,
就是要学生将读书学习(“藏”“修”)
与游乐休息
(“息”“游”)
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学
习、生活中感到快乐
,从而敬业乐群,最后便能达
到信道不移的目的。汉人注解的《学记》
把这几句
表述为:“谓闲暇无事于之游
。”很显然,这种“游”
和古代帝王的
“游豫”相比已有相当的进步了。它
不再是君主政治的一种手段
,而成了读书人健康
身心的措施。“
放春”的性质也不同于“游豫”,它以
娱乐身心,以享受明媚春光为目的。其实,这种以
娱乐身心为目的的旅游,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已
提倡过。他劝弟子们“游于艺
”。
这个“游”字
,
宋人
赵顺孙解释说:“游者,玩物适情之谓
。”[8]312
在中国古代,“游”字曾被赋予许多含义
。外出求
学,叫“游学”,《史记·荀卿传》提及“
游学于齐”[9]2348
。
出使他国,也叫
“游”,如《战国策·秦策》提及“资臣
万金而游”。外出旅行
,也叫“游”,如《南史·刘慧斐
传》记载:“游于匡山
。”出仕他国,也叫“游”,如《战
国策·秦策》记载
:“闻吴人之游楚者。”人际交往亦
可称“游”,《汉书·枚乘传》提及“与英俊并游”
[10]2365
。
以声色娱乐为目的的行为,称为“游冶”,也称“冶
游”。如明人田汝成谈及当时有人批评他的
《西湖
游览志余》一书不应该记载那些游冶故事
,他据理
反驳说:“客有病予此书多述游冶之事,
歌舞之谈,
导欲宣奢,非以长化也。予则以为:志者
,史家之一
体也。史不实录
,则观者何稽焉?故泰华终南,守国
者恃为金汤之固
;武夷雁荡,栖真者隐为解化之
区;岳麓鹅湖,讲学者辟为都授之所;西湖,三者无
一居焉。而欲讳游冶之事
,歌舞之谈,假借雄观,祗
益浮伪耳
”[11]410-411
。天子出游叫“游幸”,如《旧唐书
·
杨贵妃传》记载:“玄宗凡有游幸,贵妃无不随侍,
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
”[12]2179
。士子在异乡做官
,
称为“游宦”,因为从旅游的角度看,他是游客
,从
政治身份看,
他又是官吏,故称“游宦”’。如《汉书·
地理志下》“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
,以文辞显
于世”
[13]1645
。古代狩猎活动被称作
“游田”,《尚书·
伊训》上有“
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田”[14]170
的说
法,《潜夫论·潜叹第十》提及“文王游田,遇姜尚于
渭滨
”
[15]104
。在古代,旅行讲演被称为
“游讲”,如《北
史·熊安生传》记载:“安生在山东时,岁岁游讲,
从
之者倾郡县。”
[16]2745
以求法传教为目的的僧侣旅
游,称为“游方”,也叫
“游
行”。前者如贾岛《送灵隐
上人》诗“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
,后者
如《妙法莲花经文句记
》“渐渐游行,遇向本国”淤
。
通过上述粗略的考察,不难看出“
游”字的意
蕴从实用向审美进化的轨迹
。“游”字最初与农业、
政事关系密切,并且只有帝王才有“游”。后来“春
游”出现了,一般官吏与民众也可参加。特别是官
学下移,大批知识分子也开始步入旅游队伍中来
,
34
第
4
期
娱乐旅游取代了实用旅游。旅游者也由王公贵族
变成了包括商人
、知识分子在内的一切有闲暇、有
金钱、有游兴的人
。可见不同时代关于旅游的含义
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
三
尧
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的
野
旅游
冶
“旅游”作为一个词使用
,见于建安时期曹植
(
192
—
232
)的一首诗
。曹植,字子建,为曹操之子。
曹子建在民间因七步成诗感动其兄曹丕而著名
,
有“才高八斗
”之誉。遍查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
文献,发现最早创造“旅游”这个词的人非曹子建
莫属。他在赠友人夏侯威的《离友诗》中有“王旅游
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的句子。夏
侯威其为
人“少有成人之风”。曹子建很欣赏他
,两人关系密
切。夏侯威因公远出。曹子建不舍,乃赠诗为念。
全
诗如下:“王旅游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
。媵予
行兮归朔方,
驰原隰兮寻旧疆。车载奔兮马繁骧,
涉浮济兮泛轻航
。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唯乐
康
。”
[17]281
这个“旅游
”已经是离开常居地而前往异
地他乡的意思
,跟今天所用的“旅游”一词意思是
一样的。
四
尧
唐代学者孔颖达关于传世经
典的整理
数千年来,我国历代先民积淀了丰厚的旅游
文化遗产,但在旅游概念的探讨方面远没有旅游
文化留下的遗产丰厚。在我们这个旅游传统悠久
的文明古国的各类古籍辞书上
,至今找不到对“旅
游”做出解释的词条
。我们国家不仅早在三国曹魏
时期就有“旅游
”一词出现,而且早在唐朝前期就有
人对“旅游”下过科学的定义
。那个定义是孔颖达为
《周易》作疏时提出来的,夹在《周易》
的注疏中间。
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打击,从西汉初年开
始,社会上抢救经典、传授经典的活动就没有停止
过。也正因为如此,从西汉开始儒学流派众多
,师
说不一。当时
《诗经》分齐、鲁、韩三家,《尚书》分欧
阳和大、小夏侯三家,《礼记》有《仪礼
》《礼记》,其
中《礼记》又分大
、小戴《礼记》,《易经》分施、孟、梁
邱、京等派别
,《春秋》分公羊、谷梁二传,公羊又有
颜、严之学。经学史上称这些分歧为“师法”。后来
经师又在师法的旗号下提出不同的说法
,于是又
分出“家法”,再从“家法”中分出各种专家之说
。就
像树干分枝,枝又分杈,枝叶繁茂,渐失根本
,也就
是说经的本义反而因此被埋没。故有“
学徒劳而少
功,后生疑而莫正之叹
”的说法。后来随着“古文尚
书”的被发现,学界争论更甚。《诗》有毛传与齐鲁
韩争雄,《易》
有高、费与施、孟争胜,《春秋》有《左
传》异军突起
,《礼》又出现《周礼》与之分高低,
《书》又得壁中古文十六篇
。文字今古,师说歧异,
种种分歧,弄得经学讲坛迷雾重重
。这种关于古代
经典传承的门户纷争,直到唐太宗时期才告一段
落。其中划时代的学者就是孔颖达。孔颖达以其渊
博的学问和杰出的口才,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他
在贞观十四年
(
640
)担任国子祭酒(当时国家的最
高学府)时,有一天,唐太宗亲临国子监
,考察学者
们的教学活动。孔颖达正在讲《孝经》,
太宗让诸儒
发问,孔颖达声若洪钟
,应答如流。太宗表扬了他
并称他为关西孔子。
由于他无可替代的学术威望,
整理五经注释定本的使命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本
文中重点探讨的孔颖达关于
“旅”的定义,就见于
《周易注疏》这本经典的注疏文字之中。这是一本
汇聚了三国曹魏时代学者王弼和晋代学者韩康伯
的注、唐朝学者陆德明的音义和孔颖达的疏后的
集大成之作
。
五
尧叶
周易
曳
旅卦所蕴含的旅游哲学
尽管古代的旅游跟今天的旅游有很多不同
,
但最基本的要素还是很接近的。因此
,在讨论中
国
古代的旅游定义时
,不能回避《周易》中的旅卦。
可
以这么说,周易六十四卦
,是古代圣贤根据无数历
史经验总结出的人生不同境遇下的六十四种积极
应对范式。如
:乾、坤二卦是讲君子应该师法自然,
像天一样自强不息,像地一样厚德载物。咸、恒二
卦是讲男女恋爱结婚经营家庭的。既济、未济二卦
是讲世间万事就像男女恋爱后就要结婚
,结婚后
就会生儿育女,儿女长大了又要重复上辈的故事
一样。因此,一件事刚做完
,另一件事又要开始做。
这万事万物已然和未然的关系就像长江后浪推前
浪,永远不会静止下来
,也很难绝然分开。屯卦是
关于创业阶段所应学习的范式
。谦卦是关于处理
人际关系的范式。旅卦实际就是一个关于人在旅
途的行事范式,或者说是关于旅游者所应明白的
人生哲学。旅卦由艮卦和离卦组成
,
下卦为艮
卦,上卦为离卦。艮代表山,离代表火
,卦象是山上
烧火。山上烧火跟旅行的关系参见笔者的
《周易·
旅卦说
》[18]607-610
。旅卦的文化背景
,当与上古祭祀制
度有关。读《
尚书》会发现书中讲到古代的祭祀制
度即五载一巡守制度。夏商周三代的古帝王每隔
五年要前往各诸侯辖区去检查工作
,叫巡守。诸侯
到天子那里汇报工作
,叫述职。那么这种制度跟旅
喻学才
院
中国古代
野
旅游
冶
的定义
3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18
卷
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古代帝王祭祀天地
,都要在
选定的高山上筑坛架柴烧火,就跟今天烧香祭神
一样,那时管这种现象叫“柴”。因为只有燃起大
火,火光冲天,天地神祗才能感受得到。这是数千
年前古人的想法,也是那时节的文化
。因为每五年
天子就要外出巡守
,时间久了,古人就称这种“有
故而祭”的活动为旅
[1]112
。明白了上古时代的祭祀
文化,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周易旅卦的卦象取山上
有火这样的物象做比喻
。每次祭祀都要高烧大火,
每次祭祀都要到山上去
,每次祭祀都要离开常住
地进行一番远游。这就是旅卦卦象以山火取譬的
社会学原因
。
“旅”字还有一个义项就是
“众”,也就是很多
人的意思。如《诗经》中就有“我师我旅”的句子。汉
人郑玄笺注说:“五百人为旅。”
[19]665
实际上“旅”字
这个义项也与古代帝王巡守的传统有关
。帝王出
游,随行人马自然不会少
。因为安全保卫、饮食供
给、交通提供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清代康熙
皇帝六次南巡,把一个富得流油的江宁织造曹家
硬生生拖垮了
。雍正皇帝发觉江宁织造的财务亏
空巨大
,便抄了他的家
,结果除了几十间空房子
外,并没有发现更多的财产。明白了这个
,就不难理
解“旅”字的“众”之义项
。
后世帝王们祭祀天地
,懒得跑远,懒得登高,
就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或者距离京师近一点的地
方,建个庙,作为替代品。这就是“望”。如安徽的天
柱山就是北岳的望祭替代山
,天水市区的伏羲庙
就是卦台山的伏羲庙的替代地
。
从卦义上说,旅卦这个卦是否卦的变卦
。因为
否卦是坤下乾上。下卦的第三爻跑到上卦的第五
爻位置上去了
。这个爻离开了它的本体,属于变
卦。既然脱离了本体
,自然就是客体。因此才有“羁
旅”“客寄”等内涵。因为是从否卦出来的
,坏事固
然可以变成好事,但也要看当事人主观能动性发
挥得如何,如果发挥得不好就凶,如果发挥得好
就吉。
古人解《易》,
很多人都说这个卦是提醒执掌
刑法的人要快些审判
,不要拖延岁月,祸害犯人。
理想的审判犯人的速度应该像山上过火一样不多
停留。这两者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其实他们说得
很有道理。因为“旅皆逆境,莫甚于囚之在狱
。狱者
不得已设,
岂可留滞久淹也。”
[20]404-407
人在旅途
,遭
遇不顺,恨不得立刻解脱。人在监狱,遭遇桎梏,失
去自由,同样也是恨不得立马自由
。
六
尧
历代易学家对旅卦内涵的阐发
汉代有一本叫作《周易乾凿度
》的书盂
,上面记
载孔子最初不知道易
。偶然遇到“善易者”给他卜
了一卦,正巧卜得旅卦
。孔子便请教懂易的人为自
己解卦,于是明白自己虽然智慧超群,但命里没有
权位,无法实现恢复西周政治的伟大抱负
。因此孔
子自嘲是丧家犬,说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也
”。古
人注释《周易》旅卦,除了引孔子这样正面的“旅
人”论证即使圣贤遭逢乱世也得处处小心的道理
,
还常常举出那些负面的“旅人”做例子论证旅卦
,
比如有人举夏代的太康
、后羿,战国时期齐国的齐
悯王,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等有恃无恐
、极端张扬
者最后“亢龙有悔
”的故事。正如前面谈到的,这是
旅卦的广义阐释
。老子告诫孔子“良贾深
藏若虚
,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就是告诫孔子处世接物应该
谨慎行事
,不宜张扬显摆。
最早研究周易的著作《子夏易传》
说:“旅之为
道,不敢妄动。上丽其明,乃可止也。止不妄也。明
辨也,不为物疑,故正吉也。旅之为道
,贞吉尔后
极。旅,小亨。故再云旅非大人不能安其旅
。而获
其小亨也
。”[21]81
子夏的这段话
,译成现代汉语,意
思是:旅道的关键是要谨慎做人
。人在旅
途不能轻
举妄动。卦画上的离卦有光明的意思
。有光明照耀
你就可以停止
,不要到处乱窜,那样你就会有麻
烦。从前明清通俗小说总是告诫“旅人”太阳快下
山时就要赶快找旅馆住下来。不要让当地人对你
产生怀疑。因为在农耕时代,人们遵循的是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的规矩。民间谚语云
:夜晴不是
好晴,
夜行不是好人。你本来是好人,并不害人
,但你夜
晚行路,也就给拦路抢劫的土匪提供了方便。
拦路
抢劫者即使不害你性命
,盘缠被抢,旅行计划受
挫,前路茫茫
,心情当然不好。所以说旅卦的最高
境界就是做人要谨慎
,安全第一。之所以说旅行之
人只能得到一些小的亨通
,因为常人的素养都有
这样那样的缺点,很难避免自以为是的毛病,很容
易骄傲自满,很容易忘乎所以。而只有达到圣贤境
界的人才懂得在旅行途中如何保护自己
,如何谦
虚谨慎地待人接物。子夏讲“丧牛于易
”,比较明白
晓畅。因为旅卦的宗旨就是告诉人们出门在外要
谨慎谦虚,不能招惹是非
。
三国时代的吴国人陆绩对旅卦中的山上有火
这一卦象解说最为简洁明快。他说:“火在上,无止。
象旅之义。”
又解释初六爻说:“离为火,艮为山。以
应火灾。焚,自取也。故曰斯其所取灾也
”[23]195
。意思
36
第
4
期
是这山上的火是山火,是自发地烧起来的,没有人
阻挡它,所以才呼呼地往前跑
。以之比喻旅人,也
是自己花钱买罪受
,怪不得别人。
宋代易学家冯椅解说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时明确指出这个卦象是
:“负其宝货于道而有声之
象”
[24]50
。想想看,包裹里的财宝或者露在外面,或者
在里面响,不是在变相提醒别人身上有好东西吗?
如果宝货被人家抢了或者偷了不是咎由自取吗
?
明代漳州人何楷对旅卦这样解释:“
旅,原军
旅之旅。军之五百人为旅。……众出为旅
。寓故又
谓在外为旅也。唐孔氏云旅者客寄之名失其本居
而寄他方谓之旅
。为卦离上艮下,山止而不迁,犹
舍馆也。火行而不居
,犹行人也。小亨,以小而亨,
犹暌言小事吉。
非谓所亨者小也。处旅之道,过刚
则窒。惟有文明柔顺之德则可以致亨
,六五是也。
阴爻为小,故曰小亨。顾旅必择主,旅非其地,且得
危。故旅必于贞乃吉。所当主者六二是也。”
[25]249
他
的解释以山之不动喻旅馆,以山火之不停移动比
喻旅客,同时也阐明了人在旅途正确的处世哲学
,
即“惟有文明柔顺之德则可以致亨
”。
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可以说是对旅卦解析最
为透彻的一位
。他解释占词“小亨”时说:“旅途亲
寡,势涣情疏
。有亨通之事,亦必微小。故其占为小
亨。”他解释占词“贞吉”时说:“道无往而不在,理
无微而可忽。
旅途之间,能守此正则吉而亨矣。
”他
比较这小亨和贞吉的差别时指出,前者是
“占之
亨”,后者是“圣人教占者处旅之道也”。旅卦最下
面的一个爻“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和最上面的
一个爻“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
。丧牛于
易,凶。”他解释说
,这个卦初六和上九两个爻,一个
最低,一个最高,都不是好占。综合全卦分析
,圣人
就是为了提醒后世玩易者需要明白
:“羁旅之间,柔
得中,不取辱
;顺乎刚,不招祸。”[26]358
这才是旅卦卦
德的最精彩的概括。李零先生说旅卦大义是:“讲在
外投宿,遭遇火灾
,是个出门遇凶的卦”
[27]272
。笔者觉
得还是来知德等古人对卦义的把握更准确
。因为
古人设卦目的是教导世人趋吉避凶。若说是个凶
卦,一则有悖圣人设卦的本旨,二则跟他自己的旅
卦卦爻辞今译自相矛盾
。
清代学者毛奇龄在
《仲氏易》[20]404
中说山上发
火,火跟旅游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他说孔子解易是
从顺序上发觉
《周易》旅卦的内蕴的。旅卦的前一卦
是丰卦。毛奇龄的时代还没有旅游学,他对旅游也
没有研究,自然不理解旅游活动即是花钱买享受。
他不懂得旅游者是有动机的,
因此阐
释旅卦未能
说到点子上。和毛奇龄观点类似的还有民国时期
著名的易学家尚秉和
。他指出:“旅之卦意,先儒皆
以行旅为说
。然卦名皆由卦象生。火山何以为
旅
?侯
果孔疏皆以火在山上
,势难久留,故为旅。如
所诂火
在山上,不久即灭耳
。安见其为行旅?”[28]251
侯果即
侯行果,乃唐玄宗时著名易学家。曾任国子司业。玄
宗曾云希望找到更懂《周易》的专家,但他发现没有
人能超过侯果
榆
。这里孔疏就是指孔颖达疏
。侯果的
著作散失了。但通过清人的辑佚工作
,我们知道从
唐太宗时期的孔颖达到唐玄宗时期的侯行果
,他们
两位都是主张山火燃烧和旅者旅行存在象征关系
。
这也和孔子弟子子夏,
乃至六朝到
唐宋的历代易学
家认识一致。
这说明在两千多年的《周易》研究史
上,不认同山火为旅人象征的
,毕竟
为数极少
。
七
尧
孔颖达对旅游的定义
孔颖达是这样定义“旅”字的:“旅者,
客寄之名,
羇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
[7]494
孔颖达
这个定义分别从“客寄之名”“羁旅之称
”和
“失其本
居而寄他方”三个方面对“旅”字的内涵加以描述。
《周易》六十四卦都是互相联系的一个大系
统。比如旅卦就是和前面的丰卦相错而成的
,或者
说丰卦和旅卦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对子。
丰卦是
讲当家做主,
丰衣足食。开始由盛而衰的卦,旅卦
是讲作客他乡,难得大好,只能小亨,当事人要处
处小心才能避免祸患的道理。这“旅”的定义第一
个义项就是旅游,指的是作客他乡。其次
,“羁旅”
这个词的意思是泛指一切跟作客他乡相联系的事
物。如道路、旅舍、行旅、饮食、交友、
遇盗、生病、思
乡、怀人,等等
。总之“羁旅”一词是人在旅途的统
指。古代诗人们的集子里
,在对诗歌分类时往往有
以羁旅行役作为类别名称的,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前面两个词是对旅游这种现象的一个范围
限定的话,那么第三句话就是对旅游本质的概括
。
明代旅行家王思任对旅游做了分类,他说:
“予尝谓官游不韵,士游不服,富游不都
,穷游不
泽,老游不前,稚游不解,哄游不思,孤游不语
,托
游不荣,便游不敬
,忙游不慊,套游不情,挂游不
乐,势游不甘,买游不远,赊游不偿,燥游不别
,趁
游不我,帮游不目
,苦游不继,肤游不赏,限游不
逍,浪游不律
。”[29]109
旅游不是件容易的事
,尤其不
易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因此,我们对中国历代旅行
家们所总结的游览经验
,包括审美经验,应予特别
珍视。
现代人关于旅游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
。如有
喻学才
院
中国古代
野
旅游
冶
的定义
3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18
卷
根据旅游吸引物的性质分的,有根据旅游项目的
功能分的,有根据游览时间长短分的
。有根据支付
经费多少分的
,有根据对旅游者的专业特长和爱
好来分的。但无论哪一种动机的出游者
,或者说无
论什么类型的旅游者
,你的旅游都逃不出“失其本
居而寄他方”这个共性的特征。
孔颖达的这个十分简洁的定义,包含着以下
三层意思:
(
1
)旅游是人类移动生活的代名词
,即人
生作客他乡和寄人篱下一类生活的名称概括
。(
2
)
旅游是人类在自己常居地之外所发生的移动生活
之总称,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
3
)旅游就是离
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把自己像寄存东西一样寄存在
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空间之系列活动的总称
。综合
这三层意思,
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条诞生于唐朝初
年的旅游定义
,迄今为止,它既是中国旅游史上最
早关于旅游的定义,也是一条最简洁的旅游定义。
注释
院
淤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隋)章安灌顶大师文句
;(唐)荆溪
湛然大师述记;(明)绍觉圣行法师会刊;见《
妙法莲花经文
句记》下册,苏州灵岩山寺
、苏州弘化社恭印本,第
47
页
。于
“五经正义”指的是经过孔颖达审定的五本经书之统称
,
其中包括《周易注疏
》《尚书注疏》《毛诗注疏》《周礼注
疏》和《春秋左传注疏
》。之所以用正义这样的称谓,是为
了纪念孔颖达整理审定这五本经书的贡献
。盂
郑康成注《乾坤凿度
》附录:“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
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
泣而曰:天也命也
。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
……五十究易,作十翼。”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53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第
838-839
页。榆
“行果者,上谷人,历国子司业,侍皇太子读
。卒,赠庆王
傅。始行果、会真长乐
、冯朝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
《庄》秘义,会真亦善《老子》,每启篇,先薰盥乃读
。帝曰
:
‘我欲更求善易者
,然无贤行果。
'
”见欧阳修、
宋祁撰《新
唐书》卷二百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2012
年第
10
次印刷本,第
5702
页。
参考文献
:
[1]
周礼注疏
:
卷三十九
[M].
郑玄
,注
.
贾公彦
,疏
//
景印文渊
阁四库全书
:
第
90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2]
吕不韦
.
吕氏春秋
:
卷八
[M].
高诱
,注
//
景印文渊阁四库
全书
:
第
848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3]
礼记注疏
:
卷十六
[M].
郑玄
,注
.
孔颖达
,疏
//
景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
第
115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4]
朱骏声
.
说文通训定声
[M].
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影印
本
,
1983.[5]
论语集解义疏
:
卷二
[M].
何晏,集解
.
黄侃,义疏
//
景印文
渊阁四库全书
:
第
195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6]
管子校正
[M].
刘向,校
//
诸子集成
:
第
6
册
.
长沙:岳麓书
社
,
1996.[7]
周易注疏
:
卷九
[M].
王弼,韩康伯
,注
.
陆德明,音义
.
孔颖
达,疏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7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
书馆
,
1983.[8]
赵顺孙
.
论语纂疏
:
卷四
[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201
册
.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9]
司马迁
.
史记
:
卷七十四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10]
班固
.
汉书
:
卷五十一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11]
黄宗羲
.
明文海
:
卷二百十六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1455
册
.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12]
刘煦
,等
.
旧唐书
:
卷五十一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13]
班固
.
汉书·地理志
[M].
北京:中华书局,
1962.
[14]
尚书注疏
:
卷七
[M].
孔安国,
传
.
孔颖达,
疏
//
景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
第
54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15]
王符
.
潜夫论
[M].
汪继培,
笺
.
彭铎,校正
.
北京:中华书
局,
1979.[16]
李延寿
.
北史
:
卷八十二
[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17]
曹植
.
曹子建集
:
卷五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106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18]
喻学才
.
三元草堂随笔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2016.
[19]
毛诗注疏
:
卷二十二
[M].
毛亨
,传
.
郑玄
,注
.
孔颖达
,疏
.
陆德明
,音义
//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69
册,
台北:台
湾商务印书馆,
1983.[20]
毛奇龄
.
仲氏易
:
卷二十三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41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
[21]
卜子夏
.
子夏易传
:
卷六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7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22]
陆绩
.
陆氏易解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7
册
.
台
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23]
冯椅
.
厚斋易学
:
卷四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16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24]
何楷
.
古周易订诂
:
卷六
[M]//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第
36
册
.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83.[25]
来知德
.
易经来注图解
[M].
成都:巴蜀书社,
1988.
[26]
李零
.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周易的自然哲学
[M].
上海
: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13.[27]
尚秉和
.
周易尚氏学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8]
王季重
.
王季重集
[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渊
编辑
院
赵刘张雪梅
冤
38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2:3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8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