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的化学性质

更新时间:2022-11-25 12:30:3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grown)

常见的碱及碱的化学性质

1、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物质,并进行了分类。下列各组内物质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D、冰、干冰、水

2、(中考湘潭)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石灰石

3、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OB、CO

2

C、H

2

D、O

2

4、(2013南宁)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

的是()

A.在Ca(OH)

2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

2

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

2

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

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5、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D.用食醋除去水垢

6、(山西中考)下列实验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操作所用试剂

A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

B除去CO中混有的CO

2

NaOH溶液、浓H

2

SO

4

C鉴别食盐、蔗糖品尝

D鉴别H

2

O、KCl溶液AgNO

3

溶液

7、O

2

、H

2

、CO

2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

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8、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Na

2

OCCO(OH)

2

CuSO

4

CCO

2

HNO

3

O

2

SO

3

NaOHO

2

P

2

O

5

9、下列物质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1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

的是()

A.都能作建筑材料B.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11、(中考苏州)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又称消石灰

B.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12、(山东聊城中考)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13、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14、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辅助实验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B.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D.氧化铁与稀硫酸

15、(中考盐城)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

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

3

→Ca(OH)

2

→CaO→CaCO

3

3

→CaO→Ca(OH)

2

→CaCO

3

→Ca(OH)

2

→CaCl

2

→CaCO

3

(OH)

2

→CaCO

3

→CaO→Ca(OH)

2

16、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性质完全相同B.都可以和氯化铜反应

C.它们的溶液可以用稀盐酸区分

D.它们与碳酸钠反应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17、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OH=2Y+Cu(OH)

2

↓,则()

一定是Cu(NO

3

)

2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大

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8、(改编苏州)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

气体(H

2

O)→生石灰粉(CuO)→稀盐酸

溶液(Na

2

CO

3

)→氢氧化钙溶液

气体(CO

2

)→氢氧化钠溶液

19、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

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20、(中考武汉)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

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是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选项试管内物质胶头滴管内物质

A氢氧化钠固体水

B铁稀盐酸

C氯化钡溶液稀硫酸

D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21、(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

象叫潮解。在空气中久置一段时间,能生成白色粉末物质,此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

式)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若向白色粉末物

质中滴加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应保存。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减少空气污

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熟石灰是常见的碱,在生产中有很多用途。

①由生石灰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石灰砂浆抹墙,墙面逐渐变得坚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上述用途外,再举出一个应用熟石灰的实例:;

④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会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洗涤该试剂瓶时应用

洗,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在酸、碱、氧化物这三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一定只含有

两种元素的是;一定含三种元素的是;酸和碱含有相同的元素

是;氧化物和碱含有相同的元素是。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

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

猜想Ⅱ已经变质

【实验和推断】

(1)加入的适量A溶液是(填名称),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

变质。

(2)若现象b为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3)若氢氧化钠变质,其原因是,生成的产物属于盐的

是(填化学式)。

(4)若除去变质氢氧化钠中的杂质,可选择的试剂为。

24、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1)A物质的化学式是,B物质的俗称是,C物质的化学名称是。

(2)向A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

(3)举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

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

(5)反应③的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填“改变”或“不改变”)。

25、某同学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如图表示氢氧化钠能与a~d四

类物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a表示的氢氧化钠的性质:。

(2)若b是二氧化碳,请写出能检验出反应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3)若c为稀硫酸,写出氢氧化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一个符合氢氧化钠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

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纯问题】

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

2

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

2

猜想四:是Ca(OH)

2

和CaCO

3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

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三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

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意。

27、为测定AgNO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

滴定过程如图所示。

(滴定反应为:AgNO

3

+HCl=AgCl↓+HNO

3

,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AgN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计算AgNO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2:3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84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closet怎么读
下一篇:specific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