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白宫记者晚宴

更新时间:2022-11-25 10:23:5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你怎么说歌词)

l鲎 新闻发布

本栏目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与本刊合办

白宫记者提问技巧分析

——以奥巴马记者招待会为例

本论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市新闻舆论监督与阳光政府建设

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Q22。

蠼曹艳

美国前白宫发言人阿里・

弗莱舍曾经提到“白宫记者

团是任何人所能遇到的最难

缠、最尖利、最多疑的一票人

马,他们是这个行业的精

英。” 而白宫的记者招待会

和新闻发布会则是白宫记者

们和发言人斗志斗勇、互相

博弈的最佳平台。笔者拟结

合奥巴马执政以来召开的若

干场总统记者招待会实例对

白宫记者的提问技巧进行梳

理,以期对我国刚刚起步的

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所帮助。

多个问题环环相扣

白宫总统记者招待会一

般时长1个小时。除去总统开

篇的简短发言,通常只有12

到13个提问的机会留给记

者。因此,对于每个获得提问

机会的记者来说,如何能在

最短的时间提出尽可能多的

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白宫记者的提问通常都

34辛f伺乌宁 2010.O1

由两到三个问题组成。笔者

对2009年2月9日奥巴马就任

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进行了

统计。这场记者招待会一共有

l3名记者得到了提问的机会,

其中只有3名记者的提问是由

一个问题组成,10名记者的提

问都是两个以上问题构成。在

这10名记者当中,有5名记者

的提问包含了3个小问题,2名

记者的提问由4个以上的小问

题组成。

我们试看一例:2009年2

月9日,在奥巴马召开的任职

后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路透社

记者Caren Bohan获得了提

问的机会。他问到:“我的问题

是关于美国的对外政策。您的

美伊战略是什么?您将什么时

候开始实施该战略?伊朗选举

会否影响您的计划?对您来

说,是否有任何迹象表明伊朗

有兴趣与美国进行对话?”②

记者围绕着奥巴马的美

伊战略设置了4个小问题,且

每个小问题之间都存在着逻

辑关联、环环相扣,使得新闻

发言人必须逐一回答后才能

跳到下一个问题上,从而确保

每个问题都能够得到完整的

答复。

当然,提多个问题时要

注意避免每个问题设置的

大而繁杂,以方便发言人记

忆和回答。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白宫记者在获得提问机

会后,通常向新闻发言人简

单致谢表示必要的尊重后就

直接提问。他们往往省略一

些礼节性和修饰性的语言,

去繁就简,没有连篇的寒暄

语和冗长的背景交代,形成

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提

问方式。

在奥巴马就职百日的记

者招待会上,记者Jennifer获

得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由于

时值H1N1流感在全球传播,

美国的邻国墨西哥出现了多

起H1N1流感病例,记者就此

把相关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抛

给了奥巴马:“伴随着H1N1流

感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你认

为是时候关闭与墨西哥接壤

的边界了吗?或者在什么情

况下,你会考虑与疫区隔离,

而什么时候是最合适的?”

我们看到记者在提问时

没有大量地针对墨西哥疫情

的背景陈述,而是直接切入何

时关闭与墨西哥接壤边界的

问题。这种直截了当、单刀直

入的方式,既节约了时间,使

发言人在回答时更加有针对

性,也进一步提升了记者招待

会的新闻价值。

公众视角民生立场

白宫记者往往把自己提问

的立场设定为人民和政府的对

话。因此他们在设置问题时习

惯以受众为中心,用公众的角

度和表达方式引出问题。在白

宫总统记者招待会上,我们经

常可以看到这种立场的发问。

2009年3月24日,在奥巴

马召开的第二次黄金时间记

者招待会上,记者Kevin

Chappell就奥巴马上任后的救

世措施成效发问。他的问题

是:“最近有报道显示由于经

济下滑,美国每50个孩子当中

就有1个无家可归。由于收容

所救助人数已经饱和,寄宿于

帐篷中的人们在这个国家急

速增加。在您过去提出的刺激

经济方案中,您曾经说过:‘救

助措施正在实施当中’。那么,

对于这些仍然睡在天桥下帐

篷里的家庭,尤其是孩子们,

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记者的这个问题实际上

是要让奥巴马对执政以来拯

救金融危机的措施成效做一

个总结。但他没有直接发问,

而是借助美国无家可归的人

数急速增加的例子从侧面提

问,使一个经济问题充满了人

性的关怀,也提升了大家对新

闻发言人如何回应的关注度。

显然这个问题受到了奥巴马

的高度重视,他首先表明自己

对这些孩子无家可归的状况

感到心碎和难过,然后指出自

己所能做的帮助他们改善状

况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证他

们的父母有一份工作,并就此

对政府的具体措施做出了详

细阐述。一问一答,均彰显了

双方对待民生问题的关注,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

微观入手化大为小

白宫记者的提问切人点

小,善于从微观角度出发,从

新闻的某个细节着手,把大的

新闻题材落实到细化的新闻

点上,避免空泛提问。

在奥巴马百日执政记者

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Jeff

Zeleny给他出了道考题,令人

拍手称道。他问道:“过去的一

百天执政时间里,最让您惊讶

的是什么,最让您欣喜的是什

么,最让您感到谦卑的是什么,

最让您烦恼的又是什么呢?”

记者问题的实际意图是

想让奥巴马对其百日执政的

得失做出总结,但他巧妙地从

奥巴马个人生活的微观角度

入手,把重大而枯燥的政治事

件和奥巴马的个人经历联系

起来,颇能打动发言人的心。

奥巴马在听完了记者提问之

新闻发布亟 露

后,马上说要提笔记下。显然,

他对此问题也颇感兴趣。

援引原话以矛攻盾

西方记者在提问时偏爱

援引发言人曾经说过的话作

例证为自己的问题进行铺垫。

援引发言人的原话容易缩短

提问者和回答者之问的沟通

距离,同时通过从对方的原话

中导出与之相矛盾或相偏离

的结论对发言人提出质疑,可

以让质疑的力度更加夯实和

厚重。

在奥巴马2009年3月24日

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针

对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预算开

支问到:“您上周在加利福尼

亚的市政厅举行的会议上说:

‘我竞选总统并不是为了把我

们现在的问题留给下一任总

统去解决。’但是您的财政预

算会使赤字在未来l0年内达

到7万亿。国会预算办公室给

出的数字是9.3万亿。今天在国

会山,一些共和党人也表示您

的财政预算堪称是美国历史

上最不负责任的一个。如此巨

额的债务难道就不正是您之

前所说的‘把问题留给下一任

总统’吗?”

在这一回合的交锋中,记

者抓住奥巴马曾经说过的“我

竞选总统并不是为了把我们

现在的问题留给下一任总统

去解决”这句话,对奥巴马执

政后财政赤字问题可能延续

到下一任总统提出疑问。因为

引用的是发言人的原话,所以

容易引起发言人的足够重视,

另一方面也容易激起发言人

回应和进一步解释的兴趣。

NEWS&WRITING 2010.01 35

l圃亟 新闻发布

转嫁观点借力发问

白宫记者的提问虽然尖

锐犀利,但是他们很善于“包

装”自己的问题。除了援引发

言人的原话来丰富自己的提

问背景之外,白宫记者还擅

长将观点性的言论“转嫁”给

反对党或者其他人,从而避

免直接的冲突。

2009年2月9日的记者招

待会上,记者Major Garrett提

问奥巴马:“总统先生,副总统

拜登在周五的一场演讲中提

到过,你们两人曾经在总统办

公室讨论过一个话题,而且他

也没有透露具体是什么话题。

其中谈到,‘如果我们做的每

一件事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坚

定不移,如果我们在那里备受

考验后最终作出艰难的决定,

那么我们还是有30%的机会做

错事。’既然副总统谈到这个

问题,你能告诉美国人民你们

在谈论什么吗?如果不能,你

是否能至少确定谈话所指并

不是刺激方案或者银行援助

计划?如果是的话,您是否对

其成功率表示同意,30%的失

败率和70%的成功率?”

这名记者的本意是想刺

探奥巴马政府处理经济危机

措施的成效。如果站在记者的

私人角度直接质疑,显得有些

突兀且立不住脚跟。于是他通

过援引副总统拜登话语来强

化对此质疑的阐释力度,既丰

富了问题的背景又体现了客

观性,可谓一箭双雕。

尖锐犀利咄咄逼人

“冲突就是新闻”的观念

36前肉皇宁卟2010.01

在西方记者群体中深入人

心,因此白宫记者并不会避

讳敏感问题,记者问题尖锐

也是美国记者招待会的一贯

传统。

美国总统奥巴马走马上

任后同样也面对了记者提出

的诸如“水刑”、关塔那摩监

狱、伊拉克、朝鲜、阿富汗问

题和经济危机等棘手问题。

在2009年3月24日奥巴马

召开的第二次黄金时间新闻

发布会上,记者Ed Henry直

接质问奥巴马为何处理AIG

问题慢半拍。他问到:“关于

AIG的问题,为什么你等那

么久才对AIG奖金门丑闻表

示谴责?似乎所有的措施都

是来自于纽约州总检察长(而

不是你)。很多天后你才对

AIG进行谴责,为什么要经过

这么长的时间才出来表态?”

记者的这个问题让向来

以雄辩见长的奥巴马一时语

顿并略带愠意。他不无嘲讽

地回应到:“我的确是花了点

时间(才作出反应),因为我喜

欢在张嘴之前把我到底要说

什么搞搞清楚!”有评论称这

个尖锐问题让奥巴马情绪一

度失控。⑧

打断发言适时追问

白宫记者在提出问题

后,如果遇到发言人避实就

虚、疏漏回答等情况而得不

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时,往往

会中断发言人的陈述,进一

步追问。笔者对2009年3月24

日召开的奥巴马白宫记者招

待会的记者提问进行了统

计。这次记者招待会共有13

名记者获得了提问的机会。

在这13个提问当中,有7名

记者在奥巴马回答的过程当

中打断发言,就具体问题进

一步追问。追问的比重占到

了问题总数的53.8%之多。

有的时候,追问还不仅仅

体现在某一场新闻发布会或

记者招待会上。遇到特别重

大或者有争议的新闻事件

时,白宫记者经常连续两、三

天甚至数月不停地向发言人

提问同一个问题。2001年9・

11事件发生后,记者们就美

国何时出兵塔利班这一问题

每天不停地向白宫发言人发

问,以期得到满意的回复。

好的提问是成功采访的

一半。白宫记者在记者招待

会上显示的职业精神和提问

技巧,对我国记者改进提问

方式、获取鲜活新闻素材不

无裨益;同时也为我国各级

政府新闻发言人应对记者提

问、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提

供参考素材和借鉴。

参考文献:

①[关】阿里・弗莱舍,王

翔宇、王蓓译:《白宫发言人:

总统、媒体和我在白宫的日

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第2页。

②本论文所引用的提问文

本和数据统计均来自美国白宫官

方网站提供的记者招待会文字

稿,http://、v、】 hitehousegov/,

后面同上,不再赘述。

③董玮:《奥巴马被戳痛

处反呛记者》,现代快报,2009

年03月26日。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10:2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7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