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下载

更新时间:2022-11-25 08:26:48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高校emba)

1

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

(1)电视产生以后,纪录片在荧屏天地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又出现了《电视纪录片》一词。

它即是电影纪录片新的发展形式,又是电视节目的一个种类。

(2)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客观记录风格;

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追求情节化、故事化。

(3)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

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因此对于它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4)当今的纪录片可以表述为:社会人文类与自然科学类。

(5)纪录片的丰富多彩是由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多样性构成

(6)客观纪录体:强调跟踪纪录事件发展过程,强调自然客观,重过程不重结论,隐藏主观意图。大量使用

长画面,重视访谈和现场声;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说和音乐甚至拒绝人工照明。

(7)纪录片的(国际性和民族性)双重品格并存。

(8)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反映生活纪录历史传播知识引导舆论

(9)记录片的国际性和民族性?

纪录片的艺术的国际性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纪实本性的普遍认同;对基本艺术规律和创作手段,形

式的普遍认同;对某些题材内容和商业化文化交流方式,传播方式的普遍认同。

纪录片的国际性和民族性双重品格并存。一部纪录片从思想内涵到感情倾向,从美学追求到技巧手法,都

或深或浅地渲染着民族文化色彩。有超然科技无超然技术,艺术的社会功利性质是客观存在的。记录骗的

“文化味道”——载智育美育德育之道,即是功利,也是功能。

民族性即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在艺术观念和形式上,跟表现在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主管意识上。意

识形态和民族差异形成彼此不信赖,以至各怀敌意,互相防范,直接影响着跨国创作,也限制了纪录片艺

术国际性产生的发挥。这也是它的民族性长久存在对其国际性产生的障碍,即国际性与民族性具有一致与

不一致两面的表现。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的演变

(1)《北方的纳努克》留下的有深远影响的(包括遭批评的)艺术方法技巧,主要是如下几方面:

1.歌颂美而回避丑的美学原则

2.与被拍摄对象的长期共处,深入观察,准确把握生活形态,使被拍摄对象在镜头前高度自然

3.用故事片的手法表现非虚构的人生故事。

4.长镜头的运用

5.画面组接创造节奏变化和艺术气氛

6.用字幕增强效果,使默片具备的综合艺术手段

(2)20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是最早形成国际影响

的两大记录电影学派

(3)吉加。维尔托夫开办《电影真理报》提出“电影眼睛”理论。他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加完善。

(4)其主要艺术主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强调摄像机的特殊功能。

2.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

3.强调蒙太奇的作用,认为蒙太奇手段可以改变乃至创造新的时空形态。

4.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

5.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化。

6.把电影剧本,演员,摄影棚等视为“资产阶级发明物”

2

(5)电影眼睛派的局限性:作品流于技术主义层面,理论与实践之间矛盾。

(6)格里尔逊学派的艺术理念:

1.重视电影的认识功能,强烈纪录电影要剖析社会问题

2.主张直接把电影用于宣传教育

3.主张创造性处理生活场景,主张纪录融入主观意识

4.对故事片持完全否定态度

5.善于摄影技巧和蒙太奇

6把现场录音和解说词作为影片的有机部分。

(7)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

艺术观点:轻度过程代表作品:《茅屋》《桥》和《雨》

(8)有人说,最差的纪录片是宣传片?

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应该说,低水平宣传片是纪录片中“最差“的却不能说宣传性纪录片都是最差的。

事实是,越是艺术质量高的纪录片越有利于宣传。许多著名佳作能打破国界,为国际同行和观众认可,去

得了空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最经典的纪录片也是最好的宣传片。

(9)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的区别:

1创作中主观成分的策略不同,真积极介入,直接极力隐退自我

2拍摄对象选择标准不同,真选会交流的人。

(10)摄录技术的成熟,催化了科学性艺术性兼备的影像人类学,一套科学有效的摄制方法形成了。

(11)人类学影片的形态也是多样的;具有直接电影“不干预”品格的客观纪实型;具有真实电影“积极介

入”品格。

(12)“冷战”结束以来,商业片升温的表现之一是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发展。

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

(1)为什么说《望长城》开启了中国纪录片创作新阶段?

《望长城》是一次空前成功探索,艺术观念,方法技巧到艺术形态全面创新:即大胆告别主创者熟悉的传

统方法和模式,又不机械模仿照搬某些学派,而是广采博取为己所用,把西方多学派写实技法和艺术策略

融入东方虚实相济的艺术传统中,铸成新的客观记录方法和风格,实现了“以拆散模式合成模式。”其创

新突出在长画面的拍摄和对声音的高质量采录。它虽然留下一些诸如内容选择与技法不精造成的缺陷,但

空前的巨作生活化,真实自然效果,尤其是试听并重,前期录音成功等特点,对我国纪录片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望长城》是里程碑,为探索创新留下了轨迹。

(2)这段期间内出现了一种“科影现象”?

首先大胆地承认自然类与科普类题材节目;其次向故事片学习带来了纪录片的新一轮飞跃。

(3)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几个阶段,主要经验教训?

1、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年)

这一时期,由于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电视纪录片几乎都染上了政治化色彩。由于技术局限和观念作用

所导致的声画剥离的影片形态,使得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出现浓重的灌输味.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虽然负

载重要的职能、有着相当的地位,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2、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年)

第二时期的纪录片没有了第一时期的政治味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原来的英雄主题

逐步被人的主题所取代.这一时期纪录片开始凸显媒介传播意识,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社会对电视纪录

片的功能性需要所致,是纪录片本体以外因素作用的结果。

3、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年)

第三时期出现了不同题材的纪录片,都把思考、关注的立足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纪录片的承载

已经改变,意识形态的因素被人文的因素所取代。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个体意识也明显增强,表现

3

在纪录片的选材和创作上出现个人化的倾向。在创作对象个体化的同时,却也不自觉地淡化了他们与社会

的关系。

4、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迄今)

第四时期,市场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观众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全面回归社会、走向社会化,

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无论是主题表征、风格形态,还

是传播途径等等,都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也正是市场的因素,使得中国的纪录片开始面对现实的传媒环

境,并学会在其中求生存求发展。

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特性

(1)如何理解纪录片真实性与真实感?

纪录片的内容非虚构,非表演;其延伸度是非虚构加逼真效果,也叫真实感。前者是内容真实——纪录

片的合格度;后者是艺术真实——度量着合格品,优品,佳作和经典之作的差异。前者以事实无误为限;

后者唯逼真效果是求。这种效果是以观众接受为假定性的。

第五章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1)审美不避丑怎样理解?

纪录片要反映真善美就不能回避假恶丑。

作为具有直观再现性的影视,描写刺激受众感官和心灵的阴暗面,长期存在争议,褒贬各自成理。

纪录片涉及丑的问题躲在新闻伦理和传播规约、禁忌范围内探讨。

第六章选题策划与采访

(1)重视故事性也是一种传播策略。

(2)将教育的内容寓于生动的叙事形式,将自己的观点隐藏于被摄者的言谈和经历描述中,这是艺术技巧,

也是传播技巧。

(3)故事的基本材料必须在前期创作中获得,故事的结构框架也应大体确定。

(4)对故事不可手高眼低

(5)故事既可正面讲,有头有尾,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讲

(6)故事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一件事

(7)故事可长可短

(8)故事可以有结果,也可以不知结果

第八章摄影造型

(1)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声画一体,试听和谐

画面简洁,含义准确

光影合理,色彩逼真

形意并重,营造美感

(2)剪裁的灵活性不是简单的随意性,必须遵循一定的裁剪规律:客观生活的内在逻辑性和艺术风格的内

在逻辑型。

(3)前景的作用?

对画面主体起到辅助和烘托的作用

增强画面视觉效果

4

表示时令,季节特征,兼备美化形象的作用

衬托主体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性格特征

在运动摄影构图中,前景能明显增强被摄主体运动速度和节奏感。

对主体具有一定揭示,对比和批判的作用

展示主体和前景人物的相貌,个性特征。

(4)画面主体与诸陪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主体在内容上占有统帅的地位,在构图形式上起着主导作用。在摄像时首先要考虑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安

排和大小比例,然后再决定和相应安排其余的视觉形象,如陪体、环境、空白等的形象大小、数量多少和

位置所在。拍摄时要根据主体的情况对陪体加以取舍和布局。

陪体在拍摄画面中也有其特殊作用,如可以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

征和地方色彩,表现拍摄现场的气氛,还可以用来与主体形成某种蕴涵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

第十二章影片剪辑——蒙太奇组接艺术

(1)单一叙事组接——简单的叙事

单一式时空统一的叙事组接

单一式时空跳跃的叙事组接

单一式叙事组接的结构形式

(2)单一式叙事组接的结构形式?

纵向垂直结构

按时间循序的跟踪结构

(3)复合式叙事组接——较复杂的叙事

平行交错复合式组接

交叉复合式组接

主次互补的复合式组接

(3)主次互补的复合式组接?

长镜头插入短画面

主环境组接中插入跨时空画面

对较长谈话的形象阐释

第十五章解说词创作

(1)怎样理解“读不懂”的解说词和“听不见”的音乐?

解说词是根据画面而设置的,单拿出一篇解说词,往往会使人觉得前后不连贯,不完整,指代不清,不知所云,读

不懂也听不懂,但一旦放入节目与画面结合,就会令人恍然大悟啧啧称奇,只有对照画面才能体现出解说词的

精妙之处。 电视解说词熔抒情叙事议论为一炉,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依托画面而存在,使其具有非独立

性,跳跃性的特征。解说词与画面,音乐,同期声,特技等完美统一,才能构成电视节目的和谐美整体美,给观众

带来视听享受。“读不懂的解说词”是电视节目声画关系的最佳效果。

听不见的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音效也是如此。如设计一个音效时,剧情要突出或夸张这个音效,而且

又要感觉真实,那通常的手法就是,先编辑出核心声音观众可以分辨出这是个门;然后就是去增加一些包

装声音,这个包装声音的功能就是为了渲染气氛,最后就是结合画面来完成声音与声音之间的衔接,其实

包装声与衔接声就是“听不见的声音”。

(2)解说词与纪录片风格样式的关系如何?

纪录片风格样式的多样性,突出地表现在解说词的运用,解说词写作的多样化上。

纪录片解说词形态差异很大。大到可以干脆不用解说词,或者“以解说词当家

一.写实风格——报道性

5

重视客观记录,重视谈话和现场声为淡化主观色彩而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

二.写意风格——文学型

不满足于传统的报道模式,追求美学色彩,叙事抒情并重,声画交相呼应,情景交融,借题发挥,深

入细腻地营造诗情画意境界,营造视听和谐美得效果。

三.写意风格——政论型

政论型的解说词相对完整,它本身不失为一篇优秀散文或学术论文。这是它与写实作品解说词的重要

差别。政论型作品兴起后,引起了一种误解和偏向,对解说词的简单依赖。

四.无解说型

不用解说词是一种极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策略,是强化艺术形式的有效手段。

不用解说词,首先是对影视纪实艺术影像本性的珍惜和发挥;是对无声电影传统的一种珍惜,却又不

用于无声电影;是一种声话并重的新形态。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8:2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73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希拉里特朗普
下一篇:ellen show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