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英语试卷Module3检测卷外研社
听力部分(30分)
一、听录音,判定所听内容与图片是(√)否(×)相符。(10
分)
二、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字母。(10分)
()
()
()ay
()
()
三、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10分)
()n,plea.
tome,plea.
p,plea.
(),rning,,Be
n.
()!!!
()e.
()n,Lingling.
p,Lingling.
yme,Lingling.
笔试部分(70分)
四、按照字母表的顺序给下列字母重新排序。(5分)
顺序为:
五、正确书写下列大写字母,及其所对应的小写字母。(5分)
RSTUV
六、选择填空。(15分)
()1.—Hello,I’m.
—Hi,Sam.
()hewindow.
()y.
()4.—What’syour?
—MynameisHuahua.
()mart.
othegirls.
othechair.
othedoor.
othebird.
otheboy.
八、汉译英。(15分)
1.指向那块黑板。
2.指向男孩们女孩们。
3.下午好。
4.感谢你。
5.你好吗?
九、依照所给的情形,选出正确的答案。(20分)
()1.课堂上,老师提问玲玲,玲玲回答问题时应该:
p
thewindow
othedesk
()2.早晨,鹏鹏预备出门去上学,离开前他对家里的妈妈说:
e,Mum.
ternoon,Mum.
rning,Mum.
()3.兰兰关心艾米打搅了教室卫生,艾米对兰兰说:
ou.
.
othedesk.
()4.课堂上,玲玲回答完问题,老师对玲玲说:
p,n,,pleas
e.
()5.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华华想明白新同学的名字,华华
说:
you?you?’syourname?
参考答案
听力材料
一、听录音,判定所听内容与图片是(√)否(×)相符。每小题
读两遍。
othe
othedesk.
二、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字母。每小题读一遍。
三、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每小题读两遍。
n,plea.
,bird.
!
e.
p,Lingling.
一、1-5√×√×√
二、1-5CABCA
三、1-5AACCB
四、432615
五、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
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
师资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
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
长”因此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
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
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六、1-5BABCA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
经纶的文人。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
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
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
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
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
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
了。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全然缘故依旧无“米”
下“锅”。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
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因此,词汇贫乏、
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
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
积存足够的“米”。
八、oboysandgirls.3.G
you?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
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
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
力提高专门快。九、1-5AAABC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5:4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66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