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工程管理硕士

更新时间:2022-11-25 02:14:0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6月份汽车销量)

MBA与工硕(ME)报考之比较

编者按:随着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蓬勃发展,多种专业硕士学位相继出现在想继续深造的青

年人的视野中,但如何报考不同的专业硕士学位,特别是最热门的两类专业硕士——工商管理硕

士(MBA)与工程硕士(ME),有何差异,如何选择是困扰大家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应广

大网友要求,中国考试在线特约工商管理硕士与工程硕士的考前辅导专家周建武老师就这个问题

写了这篇专栏文章,希望对广大网友和考生有所帮助。

一、工商管理硕士与工程硕士的总体比较

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ME)

培养

目标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其目标是培

养高层次务实型管理人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Engineering)

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工程师职业)背景

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该专业学位属非全日

制研究生教育,面向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

在职人员招生。主要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工程

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报名

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

历;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

历者;有研究生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并

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年龄不超过40

岁;此外,在报考某个学校以前要弄清楚它

的附加条件(特别是对专科生有很多限制条

件)。

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

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获得学士

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获得

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年,但具有4

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

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

践经验;工作业绩突出。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要求,专科生不

能报考;本科毕业无学士学位者可以报考,但

录取时不超过院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

全国

统考

初试为全国统考,即每年1月份的MBA联考

和10月份的在职MBA联考。

考试科目为英语和综合两门。

英语: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综合:2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此试卷

由数学、逻辑和写作构成,其中数学占70分,

逻辑占60分,写作占70分。

初试为全国统考,即每年10月份的硕士专业

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CandidateTestforMaster,简

称GCT考试。

根据最新GCT考试大纲,GCT试卷由四部分构

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

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语种为英语、

俄语、德语和日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

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

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

辅导

资料

教材为全国MBA指导委员会组编的考前辅导教材为全国工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GCT考前

教材。

高质量的辅导书有《MBA联考300分奇迹》(复

旦版)等

辅导教程及模拟试题(清华版)。

高质量的辅导书有《GCT新奇迹应试教程》(复

旦版)等

分数

线

MBA和普研一样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统一分

数线,但是各个学校也有自己的分数线,并

且东西部的分数线有差别。只有当分数超过

自己所报考的第一志愿的学校的要求的时

候,才有资格参加该学校的复试。

没有全国统一的分数线,由各招生院校自行

划定

复试

复试主要采用面试的方式。

面试一般由三位考官组成,他们当中有老师

和来自企业的职业经理。大致过程是:首先

由个人自由陈述自己的工作经历,然后考官

根据考生陈述或考生上交的资料提问,或让

考生抽取考题回答。这些主要从思维方式、

灵活性、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商业意识、

沟通能力等方面综合考察考核学生的交流与

表达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现场

的应对与反应能力。

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到所报考的院校

申请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

试。各培养单位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

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各院校各专业的复试形式差异较大,但总的

形式大多是专业课的笔试加上综合面试。由

各个院校自行出题和考核,着重考核考生从

事专业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

绩。

各个高校都是差额录取,专业课的复习是因

校而异,因人而异的。

录取

原则

报考一般院校统考分数是关键,一般上线都

能录取。

但报考清华、北大等名校复试淘汰率则很高,

因此,上线后要重视面试。

统考分数是关键。

录取工作的决定权在学校,一方面各学校从

本质上都想多录取考生,另一方面,由于全

国工硕指导委员会会每年对各校录取分数线

有个排名,因此各学校会横向比较GCT分数

线,在找准自己位置的基础上,做好要面子

和扩规模的权衡。因此,特别是报考名校的

工硕绝不能轻视复试。

发展

历程

十余年来,我国MBA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MBA培养试点院校从1991年的9

所扩大到现在的64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

市,覆盖了20个部、委系统。1991年,全国

首批招收的MBA学生仅86人。从1997年实

行全国联考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1997

年招收2000多人;1998年招收6000多人;

1999年招收8000多人;2000年MBA招收10000

人;2001年全国招生12000人左右,报考人

数达38000人;2002年全国MBA招生院校增

加到64所,招生人数达到15000人,报考人

数为52000余人。

而近年来,MBA报考有降温趋势,报名参加

2005年MBA联考的人数统计仅为20926人。

工程硕士教育从1984年提出,1997年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

程硕士教育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

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04年的180个培

养单位、38个工程领域、年招生3万多人、

在校生10万余人。1997年至2004年,我国

工程硕士专业学生累计达12万多人,其中有

3万名学生已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

士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规模较大的专业学

位。

从近三年报考工程硕士生的情况看,2002年

有52656人报考,2003年有60707人报考,

2004年有66759人报考,报考人数每年有约

10%的增长。培养工程硕士的单位从1997年

的9个,2004年达到了180个;工程领域的

布点,从最初1997年的193个,现在达到了

1479个。最近三年,培养单位每年增加约20

个,工程领域布点每年增加约300个。

录取

2005年具有MBA招生资格的商学院计划招生

13000人。估计今年平均一个MBA名额只有

1.6个人问津。

各院校各专业的录取比例差异较大,全国的

录取比例总体上较高,大致与MBA持平。

学习

内容

MBA教育的核心课程涉及工商企业的经营管

理的各个主要主面,例如:金融、管理、会

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决策科学、经济

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等。

MBA通常采用两种基本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

讲座。

专业众多,各院校各专业入学后学习的内容

差异很大。目前已有近1500个专业。

(与管理类相关的工程硕士专业有项目管

理。)

毕业

证与

学位

1月份考试的MBA是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

10月份考试的MBA只拿学位证,1月份部分

院校可以脱产学习办理学生户口,所以报考1

月份的考生远远多于报考10月份的考生。因

此,1月份的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也远超过10

月份。

只有10月份一种考试;只有学位证,无毕业

证书。

学习期间不转个人档案、不迁户口关系。

学费

学费由各院校自行确定,一般为4万元至8

万元之间。

学费由各院校自行确定,一般为3.2万元

至4万元之间。其中包括课程费用和论文辅

导费用。

就业

状况

根据中华英才网2002年3月发布的薪资调查

数据显示,不同学历人群的平均年薪水平分

别为:博士63000元,硕士(不含MBA)62000

元,本科44000元,大专30000元,大专以

下21000元,而MBA平均年薪达到83000元。

很多学员是在职攻读,读工硕的目的只在于

提高自己,不存在第二次就业问题。

如果一定要从重新择业的情况来看,各院校

各专业差异很大,比如清华等名校的好专业

的工程硕士很受市场欢迎,就业情况良好。

二、MBA、GCT联考逻辑考试比较分析

1、MBA、GCT逻辑考试大纲要求基本一致,题型也基本相容,都是单选题。实质上两类考试逻辑

推理题目所涉及的命题依据、范围难度和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逻辑推理在这两类考试中是兼容的。

2、MBA、GCT逻辑的测试目标是检验考生的三种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和分析推

理能力。测试内容不涉及任何专业知识,其测试特征不以难度为主,而以速度为主。在这种富有

挑战性的实力型测试中,既需要具有雄厚的综合实力,又需要运用有效的应试方法和策略。

3、从同等时间的逻辑解题数量要求上看,GCT考试要求考生有更好的熟练程度。

4、从每到题本身来看,MBA联考每题包含5个选项,而GCT每题包含4个选项,后者难度要略

低些。加上GCT考试是一种资格考试,并不划全国统一的分数线,而且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因此,

实际上对考生的压力并不大。

具体比较见下表:

MBA联考逻辑GCT逻辑

考题题量30题50题

每题分值2分/题2分/题

逻辑分值60分100分

逻辑部分按分值所占整个试卷

比例应分配的考试时间

54分钟45分钟

平均每题做题时间1.8分钟/题0.9分钟/题

每题包含的选项5个4个

三、要不要报考MBA或工程硕士,哪个更好?

这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点、经济状况、发展潜力以及个人

理想来决定是否要报考以及报考哪类专业硕士的问题。

首先是要不要进一步深造的问题?毫无疑问,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目

前的知识经济社会,深造是必须的,而且要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目前的社会状况是高校硕士年

年扩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有计划地扩大硕士规模,不出几年,中国的硕士教育将不再是精英

教育,研究生规模势必十分庞大,因此,首先明确,读个硕士绝不能靠这一纸文凭就能作为精英

社会的通行证,但问题是大家都在提高,如果你不提高,则意味着落伍,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

则退,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本科毕业者而言(当然有特殊才能者除外),必须想办法继续教育,

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其次,接下来的问题才是选择什么时机报考的问题。如果你现在经济状况不佳,或者生活还很不

稳定,建议你可以缓一缓,不要急于读书;但如果你一旦工作稳定,就要尽可能早日静下来念书,

来提高自己。

再接下来的问题才是选择读什么样的研究生的问题。如果是考全日制研究生(普研),要满足的

条件是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要脱产),同时要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几年不上班,家庭要负担得起)。

相反,对大量在职人员,我倒很倾向于在职读专业硕士,MBA和工硕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可

以不脱产学习(机会成本低),而且教育模式直接面向社会需求。

至于MBA与工硕比,哪个更好,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下面就一般情况提

几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1、MBA对考生的本科专业背景没有具体要求,而工硕考生最好报考与自己本科专业相一致或相

近的专业(受入学后所学内容的限制)。

2、MBA与工硕入学统考相比也各有千秋,但总体上MBA考试要求略高,化在复习备考上的时间

要多些。工程硕士的入学考试GCT相对于MBA联考要简单些(并不是试卷本身简单,而是录取分

数要求不高)。

3、虽然工硕的学费也不低,但一般来看,同一学校的MBA的学费普遍要高于工程硕士。

4、就业上各有千秋,MBA面向商界,工硕面向工程,在社会能力方面MBA一般要更强些,工硕

的实际技术能力则有优势。

5、参加1月份联考的MBA能拿双证(毕业证与学位证),而工程硕士目前只能拿单证(学位证),

这方面其实有些差异,但并不大,关键是你想要什么。

对在政府机关或体制内的企业工作的考生来说,双证比单证还是有些优势,但在体制外,在市场

上则差异不大,只要拿到硕士学位证,在市场上求职基本是一样的,关键是个人能力与背景,证

书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其次,只要拿到硕士学位证,单证与双证一样可以报考博士进一步深造。

其实重视学历教育(要有毕业证)是中国特色,国际上只认学位,学位比学历重要将是一个大的

趋势。

6、不管是MBA还是工硕,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声誉和就业状况也差异很大,不能一

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2:1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56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百知
下一篇:西点师培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