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张璐

更新时间:2022-11-25 01:21:0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5日发(作者:goldfish的复数)

龙源期刊网

大国翻译

作者:宗禾

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11期

每年两会,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召开的中外记者会,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

光,他身旁的翻译同样吸引无数眼球。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各国人

民共同努力,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这也为外交翻译施展才华提供了难得

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

张璐:最受关注的“女神”翻译

截至2017年3月,济南女孩张璐已连续8年坐在总理旁边,担任翻译。8年里,这位外交

部“高翻”(高级翻译),因准确翻译领导人引用的古诗词以及大方得体的形象广为人知。

有网友评论说,她对古诗文的翻译准确流畅,国学功底扎实,是合格的大国翻译。

然而,张璐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古诗词翻译并不是她的强项,哪怕能再多给她一秒钟时

间,都能翻译得更加准确。

2000年,23岁的张璐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十几年间,她一直从

事外交翻译工作,现任外交部翻译司西葡语处处长。

2016年两会闭幕后的一个月,张璐到香港中文大学演讲。她演讲的主题是“外交翻译与中

国外交”。

能容纳几百人的演讲厅被挤得满满当当,许多人专程从内地赶来。在张璐步入场地时,还

有些观众冲她喊着:“你是我的女神!”

7年前的3月14日,“女神”张璐接替资深翻译费胜潮,第一次出现在温家宝总理两会记者

会上。这是总理记者会第一次起用女翻译,此前多年,张璐一直协助费胜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FortheidealthatIholddeartomyheart,I'dnotregret

athousandtimestodie(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她的第一次正

式亮相,1米7多的身高,身材高挑;留着简单、干练的蘑菇头;一身深色西装,宝蓝色衬

衫,服饰妆容举止都大方得体。

那天,张璐上了微博热搜,大批网友称喜爱这位声音好听、翻译工作精湛的美女翻译——

外交学院的高材生、当年的校花现在的“高翻”,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不吝溢美之

词。

龙源期刊网

其实张璐从中学时就是校园“明星”。初中时她是班长兼英语课代表,毕业时成为全校唯一

被保送到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生。高中时,张璐个子就已经长到了1米7。当时,这位济南姑

娘已在外语学习方面展现出天赋,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

外交部翻译是怎样“炼成的”

在张璐看来,成为一名优秀外交翻译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从

大学开始,她就喜欢阅读《泰晤士报》《每日邮报》《今日美国》《参考消息》等,培养了对

英语的兴趣。

“即使我工作了12年,即使我可以给领导人做翻译了,那绝对不意味着我可以去吃老本,

放弃学习了。”张璐说,每天早上8点钟她准时打开电视和收音机,收听BBC、VOA、CNN广

播。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高级翻译,必须经历“严

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三重考验。

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或是去专

业院校进行笔试。其中成绩排在最前面的10至15名,才有可能进入翻译司参加下一阶段的

“观察培训”。

“观察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最终只有不到4%的人被录用。

张璐和同事们在外交部翻译司接受的是“魔鬼训练”。为了提高速度,部分内容会用一些符

号来代替。“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可以用‘四’字来代替”,张璐解释,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不可

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

的一个工作重点,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外交部还有一个特殊的制度——旁听制度。张璐说,前辈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会把他听到

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个制度有一点“吓人”。

张璐和她的同事们每年还要考试,考官是翻译司的领导。考官故意将一些别人听不太懂

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东西录下来放给他们听。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任小萍曾对外介绍,翻译室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翻译过程必须一丝不苟,从内容到体例,从称呼到专用词,该查的必须一项一项查,决不能

马虎或想当然。不仅要查,而且要知道出处。”

任小萍称:“翻译人员还必须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既要有信心,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不能允许有半点虚荣心作怪,否则,遇到难点和问题,就会方寸大乱,就

会‘砸锅’。”

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中国声音

龙源期刊网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近年来中国外交日程日益增加,相对应的,张璐的工作也越来

越繁忙。仅2015年,她跟随领导人出访就达54次。

与电视上翻译们光鲜亮丽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动动嘴就完成工作的形象不一样。实际

上,外交翻译的工作既辛苦又繁重。

“对于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外交翻译人士来说,每年大概有100场左右。但这只是单场口

译,还要加上出差的口译活动。”张璐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演讲说,出差时可能同时要口译

和笔译,比如说会议记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翻译,出差时间甚至可能接近

140至150天。一年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就260多天左右。”

同样担任过总理记者会翻译的费胜潮披露的一些細节,或许可以给这些数字提供一些注

解。“出差高峰期时,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时差倒得很乱,有时候半夜醒来,不知自己身

在何处。”费胜潮在一次演讲中说,“干外交翻译工作,上洗手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了不

去,只能忍着口渴不喝水,连续作战的时候根本也喝不上水。女翻译们更练就了穿着高跟鞋优

雅飞奔,并且不会摔倒的本事。

周恩来曾说,外交无小事,这五个字也影响了几代中国外交人。张璐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作为一个外交翻译,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要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中国的声音,这是一项

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场合里,你说出去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这就决定了,你不

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翻译员。”

一次活动,中方发言人提到中国有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话中国人理解起来没

有任何困难,翻译起来难度也并不大。但当天的外方是巴基斯坦,这就需要考虑宗教因素的影

响,瞬间决定要直译还是意译。如果打算直译,那么问题来了,这里的“神”该怎么译?是译成

God还是Lama?张璐认为需要结合巴基斯坦当地的宗教信仰进行翻译,虚化、意译一下。

尽管张璐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翻译之一,但2015年,在一次翻译行业内部的论

坛中,她说道:“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我心里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百分之百地拿下,永远

都怀着一种敬畏的心,越来越谨慎小心地做这种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2-11-25 01:2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5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外交部张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