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高等教育心理学20RR——2015问答题整理
2015
一、p5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答: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2、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3、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4、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二、P89简述学习策略的主要构成。
答:学习策略(又称策略性知识、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
控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一)认知策略(加工信息的方法技术,助于从记忆中提取
信息):复述策略(如画线)、精细加工策略(如做笔记、
记忆术)、组织策略(如列提纲、利用图形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策略,适用于思维过程):
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三、简述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
答:新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师,需要经历一个
比较长期的过程,中间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2分)
这是教师成长的第一个阶段,这时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
适应性。
(2)关注情境阶段(2分)
当教师感到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站稳了脚跟时,便开始把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
段。
(3)关注学生阶段(1分)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即
关注学生阶段。这时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
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与情感需求,因
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选择适当的教
学材料和方式。
四、p45论述: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我。
答:
1、积极悦纳自我: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一切;喜欢自己、肯
定自己。
2、理智对待自我:用发展眼光分析自我,理智看待长短处,
冷静对待得失。
3、乐观憧憬自我:树立远大志向,乐观生活态度。
五、王在中小学阶段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未进
入喜欢的专业。进大学后,对学习不适应,成绩不理想。他
越来越怀疑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变得厌学、经常逃课。问:
1、p175该生对自己不适应大学学习做出了何种归因?
内控型:成功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
外控型: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压力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答:韦纳weine对结果的归因分为三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和不可控归因)六因素(能力
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等)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该生归因于个人能力(内部稳定不可控归因)
2、p179怎样帮助该生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
1、启发式教学,增加学习任务趣味性
2、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妥善奖惩
4、指导归因
5、设置合理目标
6、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7、利用竞争与合作。
8、增强自我效能感。
20RR
一、p58简述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
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材料的逻辑意义是指
学习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
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谓有意义学习的
心向,是指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
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类似于学习动机、积极性等。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
念。
二、p147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心理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准备状态(陆钦斯量杯实验),有时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妨
碍。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情境: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
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表征方式:如果从问题(给
定、目标、障碍)是“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存在有“障
碍”的观点来看,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
存在许多途径,其中只有一条或几条是通向问题解决的途
径。而所有的这些途径所形成的空间即“问题空间”,而解
决问题者对于此空间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可
能的操作”及“操作的限制”进行重组编码,即形成了问题
的表征
4、酝酿效应。暂停思考,之后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方法。
5、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新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
物,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如鲁班被丝茅草割
破手发明锯子)。
6、情绪和动机状态。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水平高,
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
动机水平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
水平下的工作效率最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三、P44简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
(一)全面地认识自我。1、通过他人认识自我。2、通过自
己认识自我。
(二)正确对待自我。1、积极悦纳自我:无条件接受自己
的一切;喜欢自己、肯定自己。2、理智对待自我:用发展
眼光分析自我,理智看待长短处,冷静对待得失。3、乐观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憧憬自我:树立远大志向,乐观生活态度。
(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
高现实自我(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3、培养
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四、P251论述:根据心理健康的标准,谈谈教师如何维护自
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有
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4、适应社会生活。5、热爱生活,乐
于学习和工作,6、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
龄特征。
五、p167案例:某校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立“学分
银行”,可借贷分数,但必须按期归还分数(提升)。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谈谈你对此举看法。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对学习效
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
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强,积极
性越高,效果越佳,但动机强度过大,学习者高度紧张焦虑,
使效率降低。应努力避免动机过强或过弱,只有动机处于最
佳状态时,在其他因素恒定情况下,才能有限度的提高行为
效果或效率)。
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介对行为效果
发生影响,学习动机只有通过学习行为才能发挥作用)。
2、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好,增加成就感。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3、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其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
习效果。
(二)要想使学习由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
1、改变学生成败体验,获得学习成就感。
2、改善学生知识能力,弥补其欠缺。
20RR
一、P72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
(二)具有更突出主观能动性。
1、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2、内容有较大选择性。
(三)学习的途径具有多样性。
(四)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二、简述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
1、激活功能。
2、定向功能。
3、强化功能
4、维持和调节功能。
三、p44简述如何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答:
(一)通过他人认识自我。1、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2、
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
来认识自我。
(二)通过自己认识自我。1、自我比较。2、自己的表现和
成果。3、自我反思
四、p206论述怎样引导大学生学会维护好人际关系。
1、避免争论。2、维护他人的自尊。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误。4、学会批评:批评别人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
前先提自己的错误;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用启发而不是
命令的方式;给别人留面子。5、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五、P123李老师新入职,准备近万字教案。例如,学习某
概念罗列了5、6种解释,但没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反映不
积极,李老师很没成就感。督导也认为,内容虽多,知识学
习的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
关注少,仅执行教材。
问:运用学习迁移的有关观点,对该教师改进教学的备课应
注意什么提出建议。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
节,好的教学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当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学会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当下知识,“为迁移
而教”。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1、材料要具有时代性。2、教学
材料要具有迁移的价值。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原则。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1、知识的传授要遵从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
2、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
1、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
2、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理解一
般性原理的能力;在多种情境中应用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迁
移的经验;当学生具有了理解一般性原理的能力,并具有丰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富的迁移体验以后,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概括的
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20RR
一、p16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对学习效
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
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强,积极
性越高,效果越佳,但动机强度过大,学习者高度紧张焦虑,
使效率降低。应努力避免动机过强或过弱,只有动机处于最
佳状态时,在其他因素恒定情况下,才能有限度的提高行为
效果或效率)。
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介对行为效果
发生影响,学习动机只有通过学习行为才能发挥作用)。
2、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其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
习效果。
(二)要想使学习由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
1、改变学生成败体验,获得学习成就感。
2、改善学生知识能力,弥补其欠缺。
二、P25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有
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4、适应社会生活。5、热爱生活,乐
于学习和工作,6、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
龄特征。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三、P288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
答: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管理者,
心理医生,朋友和知己者。
四、p123论述: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知识教学来培
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
节,好的教学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当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学会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当下知识,“为迁移
而教”。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1、材料要具有时代性。2、教学
材料要具有迁移的价值。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原则。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1、知识的传授要遵从一般到个
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2、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
联系。
(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1、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2、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理解一般性
原理的能力;在多种情境中应用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迁移的
经验;当学生具有了理解一般性原理的能力,并具有丰富的
迁移体验以后,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概括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五、p44、p175案例分析:王军期末考挂科,他学习很努
力,这结果很没面子,他一方面对同学开玩笑敏感,一
方面自信心时起时伏,学习效率降低。
试述怎样引导王军开展自我教育,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
身心健康地完成好学习。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答:
习得性无助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和运
气):1、动机降低,2、认知出现障碍3、情绪失调
自我效能感:两个影响因素即个体成败的经验和个体的归因
方式
(一)全面地认识自我。1、通过他人认识自我。2、通过自
己认识自我。
(二)正确对待自我。1、积极悦纳自我:无条件接受自己
的一切;喜欢自己、肯定自己。2、理智对待自我:用发展
眼光分析自我,理智看待长短处,冷静对待得失。3、乐观
憧憬自我:树立远大志向,乐观生活态度。
(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
高现实自我(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3、培养健
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20RR
一、p150有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水平的措施。
(一)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思维策略
(三)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
二、p274高校心理咨询要遵循哪些原则。
1.保密原则2、信赖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主体性原
则5、时间限定原则
三、简述影响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
答案一:
1.思想品质。有道德修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水平。有真才识学,知识丰富,精通所教学科。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3.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好,讲课生动,教学效果好。
4.工作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师生关系融洽。
5.工作态度。工作认真,要求学生严格,治学严谨,诲人不
倦。
6.工作作风。平易近人,处事公正,作风民主。
答案二:
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只是和高超的教育教学
艺术是基本条件。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
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四、p44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自我。
1、积极悦纳自我: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一切;喜欢自己、肯
定自己。
2、理智对待自我:用发展眼光分析自我,理智看待长短处,
冷静对待得失。
3、乐观憧憬自我:树立远大志向,乐观生活态度。
五、p243论述:针对违反纪律、打群架、顶撞老师等不良
行为,老师应如何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一)学生不良品行矫正的心理动机。
1、了解不良动机
2、纠正认知障碍
3、克服习惯惰性
4、克服自卑心理
5、抵制外界诱惑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6、针对差异,因材施教
(二)不良品行矫正的几种常用方法
1、防范协约法
2、表征性奖励法
3、强化暂停法
4、过错矫正法
5、榜样示范法
六、p204案例分析:上学后,为和同学搞好关系不被孤立,
尽管不富裕也一起玩游戏下馆子。谈谈大学生如何建立
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
4、合理对待批评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维护他人的
自尊。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批评别人从
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前先提自己的错误;用暗示的方
式提醒他人;用启发而不是命令的方式;给别人留面子。5、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20RR
一、p38大学生自我体验有哪些特点。
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波动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与情境性
3、自尊感与自卑感相互交织
二、简述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
感知运动(0-2)-前运算(2-6、7)-具体运算(6、7-11、
12)-形式运算(11、12及以后)
2-5(处于前运算);6-7、8(具体运算前期);8-10
(具体运算后期);10-12(形式运算)
《儿童的道德判断》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
(一)“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
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
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二)“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
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
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
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三)“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
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四)“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
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
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三、P179论述:谈谈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a)启发式教学,增加学习任务趣味性
b)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妥善奖惩
d)指导归因
e)设置合理目标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f)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g)利用竞争与合作。
h)增强自我效能感。
四、P117案例分析:小鸡(幼儿)觅食实验
1、(苛勒)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学习迁移
的观点。他们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原理和经验
的概括化,而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
2、从研究分析视角看,关系转换说与贾德的“概括说”:
第一,都强调迁移主体的认知因素在迁移中的关键性作
用;第二,都肯定了“共同因素”是迁移产生的重要前提。
20RR
一、P179简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1、启发式教学,增加学习任务趣味性
2、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妥善奖惩
4、指导归因
5、设置合理目标
6、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7、利用竞争与合作。
8、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p120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有效条件。
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与策略
4、定势的作用
三、p14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答: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心理
准备状态(陆钦斯量杯实验),有时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妨
碍。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问题情境: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
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表征方式:如果从问题(给
定、目标、障碍)是“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存在有“障
碍”的观点来看,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
存在许多途径,其中只有一条或几条是通向问题解决的途
径。而所有的这些途径所形成的空间即“问题空间”,而解
决问题者对于此空间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可
能的操作”及“操作的限制”进行重组编码,即形成了问题
的表征
4、酝酿效应。暂停思考,之后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方法。
5、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新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
物,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如鲁班被丝茅草割
破手发明锯子)。
6、情绪和动机状态。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水平高,
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
动机水平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
水平下的工作效率最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四、考纲107简述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有利于概括。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有利于辨别。指不包含或只包含小部
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
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三)科学地进行比较。
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应先进行同类比较,以促进概括,
明确内涵。再进行异类比较,使相近概念分化出来。
(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指导法:强调充分指导,接受学习。
发现法: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理和原
则。
有效教学主张“有指导的发现法”。
五、P150论述: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可结合问题解决的6个影响因素
1、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思维策略
3、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
六、p201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实际谈谈如
何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特点:平等性、感情色彩浓厚、富于理想化。
原则:平等(基本)、尊重、真诚(最重要)、理解、社
会交换(霍曼斯)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
4.合理对待批评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维护他人
的自尊。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批评别人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前先提自己的
错误;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用启发而不是命令的
方式;给别人留面子。5、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20RR
一、p62班杜拉按观察学习的水平对观察学习的分类。
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行为观察习得(观察
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
性学习)
1、直接的观察学习(简单模仿)
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从示范者行为中获得一定行为规则
或原理)
3、创造性观察学习(从不同示范行为中抽取出不同行为特
点,并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二、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与策略
4.定势的作用
三、P178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一)个体成败的经验:1、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最主要
因素)。2、替代性经验
(二)个体的归因方式
四、p231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品德:知情行意
1、激发、引导道德认识
2、调节、控制道德行为
五、论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启发式教学,增加学习任务趣味性
2、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妥善奖惩
4、指导归因
5、设置合理目标
6、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7、利用竞争与合作。
8、增强自我效能感。
六、p264p36概括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谈谈如
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社会、学校、家庭
3、生活事件因素
4、个体因素
如何促进:
1、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
环境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2、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为更好
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
涯辅导。形成教育合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
提倡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
4、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大力提倡网络道德
5、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两大环节。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因材施教
7.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20RR
一、P25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无心理疾病;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有
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4、适应社会生活。5、热爱生活,乐
于学习和工作,6、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
龄特征。
二、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
1.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对自己的
评价比较一致。自我认识、体验和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
步发展的。
2.总体上随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
折期”,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
烈;大学一、二、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3.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表现为政治方面的改革、民主、
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探索、创造意识;思想品德方
面的道德、审美意识;行为方面的参与、社交意识等。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三、简述教师的角色。
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管理者,心理
医生,朋友和知己者。
四、考纲p48论述:加涅依据学习结果对学习的分类及意义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注意、学习、记忆、思维
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是对个体认知活
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影响个人对人、物或事件的选择倾向。
五.P44大学生过分敏感或自我中心。试述如何引导其全面认
识自我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一)全面地认识自我。一是通过他人认识自我。1、
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
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二是通过自己
认识自我。1、自我比较。2、自己的表现和成果。3、自我
反思
(二)正确对待自我。1、积极悦纳自我:无条件接受自己
的一切;喜欢自己、肯定自己。2、理智对待自我:用发展
眼光分析自我,理智看待长短处,冷静对待得失。3、乐观
憧憬自我:树立远大志向,乐观生活态度。
(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
高现实自我(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3、培养
健康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人际关系: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
4.合理对待批评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维护他人的
自尊。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批评别人从
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批评前先提自己的错误;用暗示的方
式提醒他人;用启发而不是命令的方式;给别人留面子。5、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20RR
一、P134简述创造的分类及意义。
(一)按创造力从萌芽到形成过程分为前创造力(准备或萌
芽阶段)、潜创造力(是对创造力的广义理解。对个人是独
特的,但是已被人类发现的成果)和真创造力(是对创造力
的狭义理解。具有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创
造结果)
(二)按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程度分为初级(对本人
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社会价值)、中级(经过模仿,
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重建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一定社会
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高级(经过长期研究所产生的非凡创
造,在某一领域作出自己独到贡献,推动社会或人类文明进
步)
(三)创造性思维分为相对创造性思维和绝对创造性思维
二者关系为:1.绝对创造性思维包含于相对创造性思维
之中2.相对创造性思维和绝对创造性思维的判别方法不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同。相对创造性思维的判定可由思维者自己完成。3.相
对创造性思维对绝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
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和变通性是典
型的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其中尤以流畅性、变
通性和独特性为主
(四)差异性创造思维、探索式创新思维、优化式创新思
维、否定型创新思维
二、P72简述大学生学习主要特点。
(一)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二)具有更突出主观能
动性。1、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2、内容有较大选择性。
(三)学习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四)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
的性质。
三、P25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有
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4、适应社会生活。5、热爱生活,乐
于学习和工作,6、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
龄特征。
四、简述教师的角色。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
的楷模,管理者,心理医生,朋友和知己者。
五、论述:如何使大学生学会迁移。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
节,好的教学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当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学会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当下知识,“为迁移
而教”。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1、材料要具有时代性。2、教学
材料要具有迁移的价值。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原则。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1、知识的传授要遵从一般到个
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2、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
联系。
(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1、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2、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理解一般性
原理的能力;在多种情境中应用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迁移的
经验;当学生具有了理解一般性原理的能力,并具有丰富的
迁移体验以后,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概括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六.大学生为自己身高长相而烦恼,试述如何引导其进行
自我教育。
(一)全面地认识自我。一是通过他人认识自我。1、通过
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
我。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二是通过自己认识
自我。1、自我比较。2、自己的表现和成果。3、自我反思
(二)正确对待自我。1、积极悦纳自我:无条件接受自己
的一切;喜欢自己、肯定自己。2、理智对待自我:用发展
眼光分析自我,理智看待长短处,冷静对待得失。3、乐观
憧憬自我:树立远大志向,乐观生活态度。
(三)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
高现实自我(将理想自我细化为具体的子目标)3、培养健
康的自尊心
20RR
一、考纲p122简述有效复习的方法。
(一)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必须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
(二)复习方法要合理。1、分散复习(时间短次数多)降
低疲劳感,减少前摄和倒摄抑制的影响。优于集中复习。2、
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重复阅读。3、综合使用整
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三)复习次数要适宜。过度学习指学习刚好成诵后的附加
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二、考纲p165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
1.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对自己的
评价比较一致。自我认识、体验和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
步发展的。
2.总体上随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
折期”,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
烈;大学一、二、四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3.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表现为政治方面的改革、民主、
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探索、创造意识;思想品德方
面的道德、审美意识;行为方面的参与、社交意识等。
三、P25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有
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4、适应社会生活。5、热爱生活,乐
于学习和工作,6、人格完整和谐。7、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
龄特征。
四、简述教师的角色。
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管理者,心理
医生,朋友和知己者。
五、论述:有的学校在考前树立倒计时牌,提醒学生抓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紧时间。请用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分析此做法。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对学习效
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
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强,积极
性越高,效果越佳,但动机强度过大,学习者高度紧张焦虑,
使效率降低。应努力避免动机过强或过弱,只有动机处于最
佳状态时,在其他因素恒定情况下,才能有限度的提高行为
效果或效率)。
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介对行为效果
发生影响,学习动机只有通过学习行为才能发挥作用)。
2、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其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
习效果。
(二)要想使学习由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
1、改变学生成败体验,获得学习成就感。
2、改善学生知识能力,弥补其欠缺。
六、P211试述品德的结构及对学校思想教育的启示。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机
构成的。
(一)分别理解:
道德认识: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
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判
断与评价。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前提和条件→认识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推动人们产生道
德行为。
道德情感: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
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
体验。
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
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道德意志:伴随道德行为发生,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坚
决地执行由道德动机引起的道德行为决定的一系列内部
心理过程。
(二)四者关系: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在品德结构中具有支配地位和主导作
用。
1、道德认识作为开端,提供认识上的依据,为整个品德心
理结构奠定基础。
2、道德行为作为品德形成的终末环节,作为其他品德成分
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品德心理成
分进行检验、巩固和调节。
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作为中间环节,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
转化的内部条件。
1、道德认识只有同相应的道德情感发生共鸣才能激发动机,
推动道德行为发生。
2、道德认识产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德认识倾向。
3、道德意志体现在道德认识参与到道德行为中的能动作用。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20RR
一、考纲37简述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因素
(一)教师教学监控分为三方面:
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
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
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
制。
(二)直接影响因素:
1、教师能否正确、全面地发现和觉察自己正在进行的教
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所存在问题的足够的知
识经验。
3、已有的知识是否能和现存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
合理有效的知识重组。
(三)间接影响因素:教师的心理状态如教育动机、教学
效能感、自我知觉等
二、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关系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机
构成的。
(一)分别理解:
道德认识: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
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判
断与评价。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前提和条件→认识
+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推动人们产生道
德行为。
道德情感: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
体验。
道德行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
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道德意志:伴随道德行为发生,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坚
决地执行由道德动机引起的道德行为决定的一系列内部
心理过程。
(二)四者关系: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在品德结构中具有支配地位和主导作
用。
1、道德认识作为开端,提供认识上的依据,为整个品德心
理结构奠定基础。
2、道德行为作为品德形成的终末环节,作为其他品德成分
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品德心理成
分进行检验、巩固和调节。
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作为中间环节,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
转化的内部条件。
1、道德认识只有同相应的道德情感发生共鸣才能激发动机,
推动道德行为发生。
2、道德认识产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德认识倾向。
3、道德意志体现在道德认识参与到道德行为中的能动作用。
三、考纲51简述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四、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特点:平等性、感情色彩浓厚、富于理想化。
五、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
节,好的教学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当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学会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当下知识,“为迁移
而教”。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1、材料要具有时代性。2、教学
材料要具有迁移的价值。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原则。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1、知识的传授要遵从一般到个
别,抽象到具体的组织原则。2、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
联系。
(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1、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2、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理解一般性
原理的能力;在多种情境中应用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迁移的
经验;当学生具有了理解一般性原理的能力,并具有丰富的
迁移体验以后,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概括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六、P302你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一)外在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政策、学校环
境、学生特征等。
(二)内在因素。1、教师个性特征。2、教学水平。3、
从教时间。4、教学监控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22:3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46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