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翻译

更新时间:2022-11-24 22:02:26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4日发(作者:永远相伴)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一、引言

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translation)与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所著的《译者的隐身》

(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根据韦努蒂的界定,归化翻

译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

程度的翻译策略。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

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可见,归化翻译主要是遵循目的语文化当

前的主流价值观,翻译时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读者立于核心地位,充分考虑读

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尤金·奈达(EugeneANida)是

推崇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

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

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

度。”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就是要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反应。而归

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异化

翻译的前提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主张异化的译者,不仅可以在译文的表达手

段上异化,而且会选择对目的语中的外国文学规范提出挑战的外国文本来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本人就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

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它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劳伦

斯·韦努蒂公开声言:“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

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当前翻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跨文化

翻译的角度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做一对比,并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二、归化翻译

1、归化翻译的功效

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人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文

化的异质性,从而使翻译过程充满了矛盾,出现了“文化缺省”、“文化冲突”的

现象。例如“aswhiteassnow”(白得像雪),对于冬天下雪的国家或地区而言

是常识问题,但对某些终年无雪的赤道地区居民来说,却颇为困惑,因为他们从来

没见过雪,更不知道它是什么颜色。因此,奈达提出了“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的归

化翻译概念。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

信息的意图。在他看来,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

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从而达到尽可能等效的跨文化交流。长期以来,在翻译

领域中归化译文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究其原因,在于归化是“用与源语词语有相

同使用频度、但一般都带有某些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源语词语,其长处是

能使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例如:“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

帝王相联系,中华民族被称作“龙的传人”,而英语文化中的“龙”却是长着鹰

爪和鹰翅、狮子的前脚和头、鱼鳞、羚羊角以及蛇尾、口中吐火的巨大怪物,这

种被基督教视为恶魔化身的“龙”与象征伟大高贵的中国龙形成鲜明对比,造成

了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冲突。有的译者运用归化法,将“dragon”替换成

“tiger”,如把“亚洲四小龙”译为:FourAsianTigers。尽管“dragon”、

“tiger”二者都有“强大”的意思,但“tiger”与译语文化更接近,从而使译

文读者备感亲切,接受起来也毫无阻拒。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冲突无疑给翻译

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归化翻译则有意识地采用流畅而自然的目的语语言风采使

译作顺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消除源语中的文化色彩,使译文读起来顺畅,无阻拒

感。如,霍克斯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为“Manpropos,Goddispos.”

就充分考虑了英语读者的宗教文化背景,创造性地将原文中的异国文化转化为意

思相近的英语表达。“天”在中国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万能权利的代表;而在

西方文化中,“上帝”则扮演的是同样的角色,代表了万能、神圣的力量。霍克斯

巧妙地采用了归化翻译以达到文化交流的最佳效果。

2、归化翻译的缺陷

归化翻译虽然能让译者清楚地传达原作者的意思,可是归化翻译的同时,也抹

杀了原文的民族特点。如果一味将“dragon”进行归化,也许西方读者永远都不

会知道东方“龙”的独特地位,这对读者似乎有不忠之嫌。正如鲁迅所言:“它必

须有异国情调,……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

从严辨别起来,也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它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归化翻译重视译语的文化

和价值体系,相对轻视源语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对译语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借鉴作用,

忽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可理解性、可融合性以及相互适应和渗透的可能。

三、异化翻译

1、异化翻译的功效

异化翻译时,译者通常采用相应于原文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再现源语的内容

和异质因素,尽量传达原作特有的语言形式以及异域文化特色。异化翻译的性质

决定了在翻译原文中带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因素时,其结果必然是带来一些不同于

译语的新的语言表现形式及其所附载的文化内涵。由于异化翻译尽可能地保留了

源语的语言表达和异域文化,使译语读者生动地感受到了“洋腔洋调”,从而开

拓了译语读者的文化视野,丰富了译语的表达力,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事实上,

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与外部因素相隔绝的;相反,语言

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强大的包容和吸收的能力。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

的日益加深,当今各种语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而异化翻译在这一过程中

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汉语中的“因特网”(internet)、“基因”(gene)、“蓝

图”(blueprint)、“时间就是金钱”(timeismoney)、“酸葡萄”(sour

grapes)、“象牙塔”(ivorytower)、“洗手间”(washhands)、“鳄鱼的眼

泪”(crocodiletears)、“黑色幽默”(blackhumor)、“一石二鸟”(killing

twobirdswithonestone)、“肥皂剧”(soapopera)、“伊甸园”(thegarden

ofeden),英语中的“qigong”(气功)、“taijiquan”(太极拳)、“kong

fu”(功夫)、“typhon”(台风)、“toufu”(豆腐)、“tao”(道)、“yin

yang”(阴阳)、“papertiger”(纸老虎)等,这些词汇原本并不存在于汉语或英

语的语言系统中,它们都是译者通过异化翻译,使这些带有浓郁异国文化风情的

词语逐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并在大众文化中得以广泛传播和运用。

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异化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有利于吸收外语中的新元素,

并且这些新元素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即约定俗成,即加入到传统语言文化中成为

新的成员,其结果必然丰富表达方式,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近和交流,增强语言

的生命力。

当今,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异化”翻译作为缓和文化冲突的手段之一,

不仅有益于向外国介绍本国历史文化,也让本国读者有机会熟悉了解异域风情,

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

(1)打破铁饭碗

tobreakthe“ironricebowl”

“铁饭碗”是中国的一句习语,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汉语里用“饭碗”比喻职

业,而“铁饭碗”指的是稳固的工作,毫无疑问,对于这种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

语,很难通过“归化”的方法将其转换为译入语,而“异化”翻译不仅保留了源

语的意象,同时也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

(2)下海

tojumpintotheaofbusiness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下海”一词在中国非常时髦,它主要是指当时从商的一

股潮流,对于这一新生现象,译者采用了异化翻译,不仅生动传神,而且也恰当地

传达了源语的意义,事实上,译文后来的确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3)Whileitmayemtobepaintingthelily,Ishouldliketoadd

irCooke”xcellentarticle.(March:GUAKDIAN

WEEKLY,19Feb.1953)

我想给阿利斯太尔·库克先生的杰作稍加几笔,尽管这些也许是为百合花上

色,费力不讨好。

百合花在西方人心目中是贞洁和高贵的象征,所以,为百合花上色是一件徒劳

无益的工作,如果译成“这也许是多此一举”,则会抹杀掉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

意象,不能体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通过异化翻译则使中国读者有机会了解

西方“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从而实现跨文化的交流。

2、异化翻译的缺陷

由于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传统、价值取向、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

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文化

内涵和情感共鸣。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松、鹤、梅、竹、等向中国读者传递

的信息与向西方读者传递的信息以及产生的情感共鸣完全不同。当对这类的文化

差异进行异化翻译时,势必要在译文中添加大量的注释,从而导致译文读者阅读

上很大的负担,有时甚至难以理解或引起误解,使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异化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译文句式的生硬,有时甚至晦涩难懂,

从而损害了译文的可读性。

四、寻找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平衡点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各有各的优缺点,不应绝对地褒扬或摒弃任何一者。不管

是对于翻译实践还是对于翻译理论的探讨来说,断然地对归化与异化做出“是与

否”的结论都是不明智的。不同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中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

传播的效度问题,而文化传播的对象便是译文读者。因此,离开译文读者谈归化和

异化是毫无意义的。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译文读者接受外来文

化的承受力也在不断加强。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势必导致译文中越来越多的异

化翻译,异化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但是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是永远不会被消

灭的,读者接受异国文化始终需要一个过程,归化作为这个接受过程的桥梁与媒

介将始终存在。因为人们接受异国文化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所以归化和异化之

间的平衡点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译者需要以动态的读者反应来把握

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22:0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4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任性 翻译
标签:传神翻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