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虞美人草

更新时间:2022-11-22 15:58:2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2日发(作者:expander)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

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

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

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

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

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

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

《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

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

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

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

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

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1888年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

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

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

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

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

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

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

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

社会菁英份子。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

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

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

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

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

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

歌、俳句。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

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

的心情由是萌发。夏目漱石作品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

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

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

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

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

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

《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

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在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在这里

我决定,将从根本上解释‘何谓文学’的问题。同时我下决心,利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去研

究这个问题,从而把它当做该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把一切的文学书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层,已

经把自己关在一家租房里。我之所以要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知道何谓文学,是因为我相信以

血洗血的手段乃为有效。我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心理需要,因而在这个

世界里生成、发达和颓废的。也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社会需要,因而存

在、兴隆和衰亡的。”接着中篇小说《哥儿》、《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接踵而

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朝日

新闻》写连载小说。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

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门》付梓不久,赶上大逆事件冲击文化界,他的创

作由批判客观现实转向披露主观世界。代表性作品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

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1911年曾拒绝接受政府

授予的博士称号。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

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长篇

小说《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

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

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

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

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小说构思奇

巧,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哥儿》的素材,取自作家离京去

外地任教的坎坷经历,叙述了一个憨厚、单纯,富于正义感的青年哥儿在一所乡村中学四处

碰壁、饱受委屈的遭遇。小说语言机智幽默,描写手法夸张滑稽,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旅

宿》是作者浪漫主义手法的一次尝试。描写一个青年画家到大自然中寻找远离现实、超越社

会的纯粹美的世界的故事。《三四郎》写一位乡下青年小川三四郎来到东京,受到现代

文明和现代女性的冲击,不知所措的窘态。《其后》继续《三四郎》爱情悲剧的主题。

小说塑造了代助这个具有叛逆意识却又优柔寡断的知识分子形象,谴责了违背自然感情的所

谓侠义、道德,流露出反抗世俗伦理的进步意识。《门》是三部曲爱情悲剧的终结。男

主人公野中宗助和朋友的女友阿米相爱结合,招致社会唾弃。他们隐居在不见阳光的房子里,

一方面品尝着真诚相契的甜蜜,一方面体味着负疚于人的苦涩,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而

不能自拔。这是一部自由真挚的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人性悲剧,也是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幸福

又无法摆脱道德规范羁绊的心灵写照。《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侧重刻

画知识分子多疑、厌世的心理。集中体现作者后期创作思想的是《明暗》。小说以细腻生动的

心理描写津田和阿延夫妇之间的微妙关系,暴露人们自私自利、苦闷无望的心态,告诫人们

去掉私心,顺应天意。夏目漱石一生着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

信,但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漱石作品只有后来出现的芥川龙之介的《河

童》可以与之匹敌,而《河童》又是受《我是猫》的启示而产生的。小说的场面几乎全部集

中在苦沙弥的家里。苦沙弥和他的同学、朋友、学生等中年和青年知识分子,在他家客厅里

说笑话,讲故事,高谈阔论,嬉笑怒骂,指斥社会,批评人生,构成小说的主要内容。要说

情节的话,只有苦沙弥家和邻居金田家发生冲突,金田施行阴谋诡计激怒苦沙弥,苦沙弥大

动干戈加以反击可以算得。到小说结尾的地方,这场风波逐渐平息下来,苦沙弥的生活又恢

复到原来的老样子,苦沙弥家的猫也感到无聊得很,便偷喝了啤酒,掉进水缸里淹死了。它

嘲笑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关系,指出在这个社会里一个人为别人而蹙眉、流

涕、长叹,决非自然的态度,而是虚伪的表演,“说一句公平话,也是煞费苦心的艺术。虚伪

做作得最巧妙的人,被看作是最富于艺术的良心的人,是最受社会尊敬的人。因此,最受社

会尊敬的人,事实上也就是最靠不住的人。”它指出这个社会已经不可救药,人们已经无法生

活下去,只有想法死掉,设法自杀。苦沙弥说过,“死是苦痛的,然而死不得就更加痛苦。对

神经衰弱的国民来说,活着比死去还要痛苦”;并且预言“从今天说起,再过一千年以后,人

们都必然会实行自杀的。一万年以后,一谈到死,除了自杀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死法了。”这些

话看来象是笑话,其实包含着真理,正如小说里另一个人物所说的,“要说是诙谐就是诙谐;

要说是预言,也许就是预言哩。”小说结尾的气氛是相当凄凉的:秋日短,已经渐近黄昏了。

抛到火钵里面的纸烟的死骸不计其数,而火钵里的火却早已熄灭了。光景是这一帮人虽然颟

顸,也已经索然兴尽了。作品评论《我是猫》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

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夏目

漱石发表于1905年的构思奇特而匠心独运的处女作《我是猫》奠定了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在日

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部富于诙谐的作品,以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笑声引导人们驱散

郁积在心头的愁云,振奋精神,从对现实的反思中燃起爱与恨的火焰。这部别出

心裁的长篇小说以幽默与讽刺为主要特征,由一只被拟人化的善于思索、乐于议论又富于正

义感的猫担任叙述者与评论者,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二十世纪所谓现代

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这只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个“像

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作品以

直叙法表现了这个显然是作者自身影子的主人公自甘寂寞的自负心志,同时又使用旁敲侧击

的手法揭示了知识分子因清贫而招致社会轻蔑的可悲现实;不仅如此,小说更通过穷教师苦

沙弥与暴发户金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黑暗,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世态。

社会意义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这个黑暗现实(主要是国内形势)形成

一种重压,使夏目漱石几乎喘不过气来。面临这种形势,他既感到无限愤慨,又觉得无能为

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乃是漱石思想意识产生种种矛盾,创作过程产生种种曲折的根本原

因,也是他的作品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但总是找不到的根本原因。在作品中批判社会的内容

大大减少了,力量也大大削弱了,而集中精力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批判

人们的私心,尤其是在男女爱情矛盾方面表现出来的私心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孤独和绝望,

则成为漱石后期作品的主要内容了。总之,如果说他的前期作品在社会批判的大胆和尖锐方

面超出同时代一般作品水准的话,那么他的后期作品在剖析人物心理的细致方面和在批判人

物私心的深入方面,也是同时代一般作品所不及的。《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心理背景探

析》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意义上关系隐微,但又不可小觑,他们的思想上、文学上的异

同取决于客观方面(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观方面(知识分子的禀性)两方面因素。从客

观上看,“自下而上”的“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的轻率性分别构

成了“当事人”身份鲁迅和“后来者”身份的夏目漱石的文化背景。从主观上看,人文批判

型知识分子的禀性使得他们都经历了心理的挫败,不同的是,鲁迅仍以飞蛾扑火的精神投入

到新一轮的搏击中,而夏目漱石则步入心灵的禅院,以期在静思默想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讽刺艺术的比较》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二十世纪文学巨匠,他们的

小说都直面人生,体现对社会人生的审慎思考,在讽刺内容上有不少相同、相似之处:都讽刺了

权势,讽刺了道德败坏、虚伪下作的读书人。相比之下,不同之处更显突出:鲁迅对传统文化深

恶痛绝,尽情讽刺,而夏目漱石的思想核心却是东方文化思想。人性问题上,鲁迅讽刺的主要是

“阿Q式”的人性弱点,夏目漱石既讽刺东洋的扼杀人性的伦理价值观,张扬西方的个性解放,

也讽刺西方个人主义的自私的一面。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夏目漱石是以传统为基点,对女性

充满蔑视;而鲁迅力主男女平等,对女性的不幸遭遇抱以深深的同情。鲁迅和夏目漱石小说讽

刺的形式主要运用了客观呈现叙事模式和主观说明叙事模式。客观呈现叙事模式主要分析了

夸张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其中对比可以分成三类:表象与事象的对比、事象与事象的对比、过

程与结果的对比。主观说明叙事模式可以分为(1)借作品人物之口抒发式,(2)叙事者直接抒发

年谱

1867

1月5日(新历2月9日),出生于牛烯马场下横町(现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为町方名主夏目小

兵卫直克(54岁)与其妻子千枝(41岁)所生下的五男(共五男三女)。取名为夏目金之助。由于当时

夏目家逐渐没落,金之助出生后便被送到位于四谷的旧家俱店寄养,但不久又回到老家。

1868

1岁过继给新宿名主盐原昌之助作养子,改姓盐原。

18703岁因种痘而引发疱疮。

1872

5岁养父为金之助申报户籍,并以金之助为盐原家户长。

1873

6岁因养父被任命为浅草镇长,于是举家搬至浅草诹访町。

1874

7岁因养父母感情不和,金之助暂时返回夏目家居住。养父母离婚。同年秋天,进入浅草寿町户田小学就读。

1876

9岁夏天与养母同时被夏目家收留,但户籍仍设在盐原家。转学至牛烯市谷山伏町市谷小学。

1877

10

1月,养父迁居至下谷西町。5月,自市谷小学毕业。

1878

11

2月,在和友人岛崎柳坞等所创办的传阅杂志上发表(正成论)一文。10月,自神田猿乐町锦华小学毕业。

进入神田一桥东京府立第一中学就读。

1881

14

1月,生母千枝去世(54岁)。转学至曲町二松学舍学习汉学。1882年15岁欲以文学为志业,但遭长兄

大助劝阻。

1883

16

秋天,为了考大学预备科,进入骏河台的成立学舍学习英语。

1884

17

与桥本左五郎在小石川极乐水旁的新福寺二楼赁居。7月,养父擅自将金之助名下的房屋变卖,后因未交出

该屋,而被提出必须撤离的告诉。9月,考进大学预备科。同年级的友人有中村是公、芳贺矢一、福原镣二

郎、桥本左五郎。入学后不久罹患盲肠炎。

1885

18

与中村是公等十人赁居于猿乐町末富屋,过著书生般的生活。

1886

19

7月,因腹膜炎无法考试,成绩落后而被留级。因此次留级的教训,从此发奋用功,直至毕业都保持名列前

茅。为了自立更生,与中村是公在本所江东义塾任教,并迁居至义塾宿舍。后因罹患急性砂眼,而开始从

自家通学。大学预备科改名为第一高等中学。

1887

20

长兄大助、次兄荣之助先后于3月、6月去世。

1888

21

1月,复籍改回本姓夏目。7月,自第一高等中学预科毕业。9月,进入英文科就读。

1889

22

1月,与正冈子规结交。当时的同学有山田美妙,学长有川上眉山、尾崎红叶、石桥思案等人。5月,寄予

子规的信中,首次附了一首俳句。于子规《七草集》的评论文中,初次以“漱石”为笔名。8月,与同学至

房总旅行。9月,执笔以汉诗记录此行的游记,写成《木屑录》一书,并邀请松山的子规写书评。

1890237月,自第一高等中学本科第一部毕业。9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就读,专攻英国文学。获教育部助学

年岁贷款。

1891

24

夏天,与中村是公、山川信次郎一起攀登富士山。7月,获选为奖学生。从这一年起,认真于写作俳句。他

所敬爱的嫂嫂(和三郎之妻)去世。12月,受I.M.狄克生教授之托,将《方丈记》(鎌仓时代的随笔文学)

译成英文。

1892

25

4月,分家。主要是因为征兵的缘故,将户籍迁至北海道后志国岩内郡吹上町十七番地。5月6日,成为东

京专校的讲师。6月,撰写《老子的哲学》(东洋哲学之论文)。7、8月间,至京都、氦市旅行,于冈山

遭遇大水灾。之后前往子规家乡松山,并结识高滨虚子。十月,于《哲学杂志》发表评论关于文坛平等主

义代表--华特.怀德曼之诗作》。12月,完成(中学改良策略)论文。

1893

26

3月至6月,于《哲学杂志》上连载(英国诗人对天地山川的观念)论文。7月,自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毕

业。继而进入研究所就读。同月,和菊池谦二郎、米山保三郎共同至日光地区旅游。10月,在帝大文学院

长外山正一推荐下,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当英文教师,年薪四百五十圆。

1894

27

春天,因疑罹患肺病,专心疗养身体。8月至松岛旅行,访瑞严寺。10月,迁居至小石川表町七三法藏院。

12月,至鎌仓圆觉寺释宗演门下参禅。为神经衰弱所苦,有厌世主义的倾向。

1895

28

4月,辞掉高等师范教职,远赴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辗转搬了一、两次家后,迁居至二番町上野老夫妇家。

12月,返回东京。与当时担任贵族院书记官长的中根重一之长女镜子相亲。从此时开始专事俳句创作,逐

渐在俳句文坛崭露头角。

1896

29

4月,辞掉松山中学教职,转赴九州熊本任第五高等学校的讲师。后于室内光琳寺町赁屋而居,6月与中

根镜子结婚。7月,升任教授。10月,于五高校友会志《龙南会杂志》上发表(人生)一文。

1897

30

3月,于《江湖杂志》发表(圆桌武士)。6月,生父直克去世(84岁)。7月,和镜子一同返回东京。镜

子于虎门贵族院书记官长官宿舍停留期间流产,为疗养之由,短暂停留鎌仓。这期间曾经多次去探望病中

的子规。9月,独自返回熊本,迁居至大江村。10月,镜子回到熊本。

1898

31

开始写作汉诗。4月起,妻子的歇斯底里趋于严重而一度企图投水自尽。11月,于《杜鹃》发表(不言之

书)。学生寺田寅彦经常来访。妻子苦于严重的孕吐,而漱石本身则恼于神经衰弱的毛病。

1899

32

1月,赴宇佐八幡、耶马溪、丰后日田地区旅行。4月,于《杜鹃》上发表〈英国文人与新闻杂志〉一文。

五月,长女笔子诞生。8月,于《杜鹃》发表(评小说《李尔王》)一文。9月上旬,与山川信次郎攀登阿

苏山。

1900

33

3月,迁居至市内的北千反除町。6月,奉命在职留学英国,进行为期两年的英语研究工作。一年的奖助学

金为一千八百圆。7月,离开熊本,返回东京。9月,搭乘德国轮船普罗伊森号出航。同行的留学生有芳贺

矢一、藤代祯辅等人。10月,于巴黎停留一周,参观当地所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月底抵达伦敦,借住在S.

E.伯瑞特夫人的家。

1901

34

1月,次女恒子诞生。4月,和房东一同迁居至Tooting。结识长尾半平。5月,池田菊苗自柏林前来探访。

5月、6月,于《杜鹃》杂志发表(伦敦消息)。

1902

35

3月,执笔撰写(文学论)。与老友中村是公会面。9月,子规在根岸的自宅过世。神经衰弱的症状严重,

而尝试学骑单车以转变心情,10月赴苏格兰旅游。同时日本国内谣传他发疯的消息。12月,自伦敦返国。

1903

36

1月,抵达神户港,返回东京。3月,迁居至本乡千驮木町57号。辞去第五高等学校教职。4月,就任第一

高等学校教授,并兼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讲师。讲授“文学形式论”和“沙伊拉斯.玛那”。7月,于

《杜鹃》发表(单车日记)。神经衰弱症状愈趋严重,与妻子分居约两个月。9月,开始在东京大学讲授“文

学论”,此课程维持了大约两年。另外也教授“莎士比亚”文学。10月,三女荣子诞生。开始学习水彩画。

11月,神经衰弱再度复发。

1904

37

1月,在《帝国文学》发表(关于马克白的幽灵)一文。2月,于《英国文学会丛志》发表译作(索鲁玛之

歌)、(卡利克苏拉的诗)。4月,兼任明治大学讲师。5月,在《帝国文学》发表(从军行)、(征露之

歌)。12月,因高滨虚子建议,在子规门下之文章会“山会”朗读创作,而写下(我是猫)作品。

1905

38

1月,于《杜鹃》发表(我是猫)第一部,深受好评。在《帝国文学》发表(伦敦塔);在《学镫》杂志上

发表(卡莱尔博物馆)。2月,(我是猫)第二部发表于《杜鹃》。4月,于《杜鹃》发表(我是猫)第三

部及(幻影之盾)。5月,于《七人》之杂志上发表(琴之幻音);于《新潮》上发表谈话笔记(批评家

的立场)。6月,于《杜鹃》上发表(我是猫)第四部。7月,发表(我是猫)第五部。结束“文学论”课

堂。9月,在东京大学开了一门“八世纪英国文学”的课。在《中央公论》发表(一夜)。10月中,《我

是猫》上集由大仓书店出版。11月,于《中央公论》上发表(薤露行)一文。,四女爱子诞生。寺田寅彦、

铃木三重吉、野上丰一郎、小宫丰隆等开始在漱石住处出入。

1906

39

1月,于《杜鹃》发表(我是猫)第七、八部。3月发表第九部,4月发表第十部。5月,出版《漾虚集》。

7月,(我是猫)脱稿。8月发表(我是猫)第十一部。9月,于《新小说》发表(草枕)。岳父中根重一

去世。10月,于《中央公论》发表(二百一十日)。11月,出版《我是猫》中集。12月,《我是鹑笼》出

版。迁居至本乡西片町十番地。

1907

40

1月,在《杜鹃》发表(野分)。4月,因欣赏朝日新闻主笔池边三山,辞去所有教职,进入朝日新闻社。

5月3日,于朝日新闻发表(入社之辞)。同月,由大仓书店出版《文学论》及《我是猫》下集。6月,

长子纯一诞生。6月23日起至10月29日止,在朝日新闻连载(虞美人草)。10月,于读卖新闻上发表(写

生文)。约从此年开始,将和文友见面的日子定在每周四,因而称之为“木曜会”。

1908

41

自1月1日至4月6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矿工)。《虞美人草》出版。4月,于《杜鹃》发表(创作

家之态度)。6月,在大阪朝日新闻发表(文鸟)。7月25日至8月5日,于朝日新闻上连载(梦十夜)。

自9月1日至12月29日,于朝日新闻连载(三四郎)。由春阳堂出版《草枕》。10月,于《早稻田文学》

发表了谈话笔记(文学杂志)。11月,于《国民新闻》发表(答田山花袋君)。12月,次男伸六诞生。

1909

42

1月,于朝日新闻上发表(元旦)。连载(永日小品)散文廿四篇。3月,由春阳堂出版《文学评论》。5

月,出版《三四郎》。6月至10月于朝日新闻连载(之后)。8月罹患胃疾。9月,应满州铁路总裁中村是

公的招待至满州各地旅行。10月,返回东京。10月至12月,在朝日新闻连载(满韩风光)。1月,朝日新

闻设“文艺栏”,由漱石主持。

1910

43

2月,于朝日新闻发表(客观描写与印象描写)一文。3月,五女比奈子诞生。朝日新闻自3月至6月连

载小说(门)。5月,由春阳堂出版作品集《四篇》。6月,因胃溃疡而住院,7月底出院。8月6日,至

修善寺温泉菊屋本店修养。同月的24日晚上,大量吐血,病情一时恶化,陷入昏迷状态。10月11日返回

东京,住进长与医院。自29日至2月20日,于朝日新闻连载(回忆录)。

1911

44

1月,出版《门》。2月,获颁文学博士学位,但是他坚辞。24日于东京朝日新闻发表(博士问题)谈话笔

记。2月出院。3月7日,发表谈话录(博士问题之形成)。5月,于朝日新闻发表(文艺委员的任务)。

6月,发表(坪内博士与哈姆雷特)。7月,《我是猫》的缩刷版出版。8月,在大阪因胃溃疡旧疾复发,

住进汤川医院。9月出院返回东京。10月,因朝日新闻文艺栏被废除,而提出辞呈。后因报社挽留而撤回

辞呈。11月,出版《朝日演讲集》。同月,五女比奈子去世。

1912

45

自1月1日至4月29日,于朝日新闻连载(彼岸过迄)。3月,发表(三山居士)。6月,写下(我与钢

笔)一文。7月,明治天皇驾崩,更改年号。受中村是公之邀请,至盐原、日光、轻井泽、上林温泉、赤

仓等地旅行。九月,《彼岸过迄》出版。在神田佐藤医院接受痔疮手术。此时开始画水彩画并钟情于书法。

12月,于朝日新闻连载(行人)。

1913

46

自1月起,连续数月,被神经衰弱之旧疾折磨得相当痛苦。2月,出版《社会与个人》一书。3月,因胃溃

疡而缠绵于病榻。(行人)的连载中断。9月,(行人)之续稿再度连载,11月连载完毕,完稿后因醉心

水彩画,与画家津田青枫往来频繁。

1914

47

1月7日至12日,于朝日新闻连载(门外汉与专家)之评论文。《行人》一书由大仓书店出版。4月20

日至8月11日,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心)一文,10月,由岩波书店出版。因胃溃疡复发,在病榻休养了

约一个月。

1915

48

1月13日至2月23日,于朝日新闻连载(玻璃门内)。此时,醉心于良宽的书法。3月,于《辅仁会杂志》

上发表(我的个人主义)。游京都时,因旧疾复发而再度卧床。4月,返回东京。《玻璃门内》由岩波书店

出版。6月3日至9月10日,于朝日新闻上连载(道草),10月由岩波书店出版。11月,与中村是公至

汤和原旅行。经由林原耕三的引荐,久米正雄、芥川龙之介等人入漱石门下。

1916

49

自1月1日至21日,于朝日新闻上连载(点头录)。18日至汤河原疗养,约停留至2月。4月经真锅嘉

一郎诊断,得知罹患糖尿病,而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治疗。5月26日至12月14日,于朝日新闻上连载(明

暗)。11月22日病情恶化,28日大量内出血。12月2日第二次大量内出血后,于9日午后六四十五分永

眠。翌日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室,由长与又郎执刀进行解剖。12日于青山斋场举行葬仪,戒名为文献院古

道漱石居士。28日葬于杂司谷墓地。

1917由岩波书局出版《明暗》一书。

1868----1912

本文发布于:2022-11-22 15:5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