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

更新时间:2022-11-24 13:56:1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4日发(作者:名著阅读)

/kaoyan/

2016考研政治思修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3.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

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

大业。这表明

A.爱国主义是客观的、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C.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爱国主义是主观的、现实的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思修第二章。爱国主义的四个表现形式第四条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按照直接选择法选择B,熟记考点。如果间接选择,

用排除法排除。爱国主义是一种意识,所以不可能是客观的,排除CD。爱国主

义可以说是具体的,符合题干不同时期的表现,而不能说是现实的,现实的只强

调一个状态,不体现动态变化的过程。排除A。正确答案是B。

/kaoyan/

14.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

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

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A.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B.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思修第八章中国人权,新增考点。其中直接考

查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A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司法保障,B人

权保障的重要条件是立法保障,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行政保障。正确答案是

A。

二、多选题

30.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2011年宣布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之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A.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

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kaoyan/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思修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考点。新增考点。法制和法治,一个名词,一个动词,法制更强调法律的制定,

法治更加侧重法律动态实施的过程。AB是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原话,也是今

年新大纲新增加的内容。CD强调法律的落实和动态的实施,课本上没有的提法,

但是符合法治体系的内容。因此ABCD全选。

3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二者之

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kaoyan/

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思修第八章,新增考点权利和义务辩证统一的

观点——相互依存,目的和手段,二重性。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两者不具有顺序,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不选C。答案选ABD。

三、材料分析题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

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

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

为荣,吾心独以检素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检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

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

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

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到:“每一念及,

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

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

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的广泛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kaoyan/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为己出,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

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看望他,一律

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

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下的家规,自己

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

材料2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

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

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

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

因素剥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

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

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

日等)

/kaoyan/

(1)为什么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3

分)

(2)如何让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

【参考答案】

(1)家庭对个人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风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

围的概括,它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传承道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

法和渠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

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中所

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家风

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弘扬了悠久的民族文化。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

这些优秀的品质,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

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基础。树立端正家风,有利于道德回归,有

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

从家庭教育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不断拓宽渠道、丰富载体,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培养和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家风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kaoyan/

营造良好家风要坚持:第一,增强公民认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风的重要促进作用,因为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

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和宣传教育有机结

合起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人民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注重普及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的价值导向、行为准

则和共同追求。

第四,强化各级引领。发挥重要节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使全体

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13:5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2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取得成功
下一篇:true grit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