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界杯赛制变化及决赛圈参赛队地域特征和世界足球格局
邱希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世界杯足球赛
为研究基点,搜集相关数据资料,综合分析世界杯赛制变化、入围球队洲属状况、各
大洲足球区域发展特征和世界杯成绩分布特点,探寻世界足球运动格局和地域发展
现状,求证足球运动发展脉络,以扩充足球运动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学术视野.研究
表明,在世界杯发展的不同时期,其赛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赛制的变化整体上促进了
世界足球运动的全面发展,充分展现了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经过完善和发展,世界杯
扩容为32支球队以后,赛制已趋于合理和科学.纵观历届世界杯参赛球队及比赛成
绩,世界足球运动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宏观层面上,欧洲和南美洲是世界足球
的两极,无论是参赛球队数量、还是比赛成绩,都在世界杯舞台上展现出超强的竞技
实力;非洲地区作为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的后起之秀,在世界杯历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相对较弱,但随着足球运动全球性、包容性发展,这些地区也在快
速崛起.中观层面上,各大洲内部,足球发展也特点鲜明,欧洲的南欧、西欧和中欧地区,
非洲的北非和西非地区,亚洲的东亚和西亚地区是各自大区足球运动发展的强势区,
其他区域球队综合实力则相对较弱.
【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50)010
【总页数】6页(P84-89)
【关键词】足球;世界杯;决赛圈;赛制;地域特征;格局
【作者】邱希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3
足球世界杯即国际足联世界杯,是目前世界上比赛规格最高、竞技水平最高、知名
度和国际影响力最高的全球性单项足球赛事,获得足球世界杯冠军是一个国家和地
区至高无上的荣誉[1]。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并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是一个国家
和地区足球竞技实力和综合发展水平的直接反应[2-3]。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参
与度最高的足球赛事,世界杯足球赛每四年举办一届,第一届世界杯赛于1930年
7月在南美大陆乌拉圭举行。至今为止,足球世界杯已经举办了20届,共有80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范围涉及全球六个洲际大区。
分析和研究已经进行的全部20届足球世界杯决赛阶段赛制变化以及各参赛国家和
地区的地域分布特点、成绩特点,以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参赛情况和比赛成绩为
基础,探寻世界足球运动发展格局和地域特点。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
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世界杯足球赛为研究基点,搜集相关数据
资料,综合分析世界足球运动格局和地域发展现状,求证足球运动发展脉络,以扩
充足球运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学术视野。
1.1参赛队选拔
作为世界足球运动推广普及和持续发展的源头和根本,足球世界杯对国际足球联合
会旗下所有会员国和地区开放,各会员国(地区)均可以派出代表队报名参赛。除第
一届乌拉圭世界杯外,历届世界杯赛程均分为预选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选赛阶段
按照地域分布全球共分为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六个赛区,
每个赛区参加决赛圈的名额由国际足联根据各大洲球队成绩分配。伴随着足球运动
的不断发展,世界杯决赛阶段参赛球队数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第一届乌拉圭世
界杯是唯一一届没有预选赛的世界杯,因时处战后恢复和经济萧条期,欧洲没有国
家申请参赛,最后通过国际足联积极的外交活动,共有13支球队受邀参加比赛。
从1934年第2届世界杯开始,至1978年第11届世界杯,这期间的十届世界杯
决赛阶段参赛球队数额为16支,但第3届法国世界杯,阿根廷因不满与法国争夺
世界杯举办权时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在预选赛出线的情况下临时决定退出比赛,致
使第3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参赛队数量为15支;第四届巴西世界杯,印度、苏格兰
和土耳其3支球队打入决赛圈后因各种原因选择弃权,因此也导致这届世界杯决
赛阶段参赛球队数量仅为13支。此外,因战争、政治等因素,1934年至1950
年期间的3届世界杯,也伴随着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导致的拒绝参赛和退赛事件,
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的地域脉络
和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如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乌拉圭作为卫冕冠军没
有派队参加,原因在于首届世界杯大多数欧洲国家拒绝派队赴乌拉圭参赛;英足总
因与国际足联的矛盾,大不列颠的四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
兰也没有派队参赛;因国内原因巴西和阿根廷两队也未选派最好的运动员参赛。
1938年法国世界杯,战争的乌云笼罩欧洲大陆,因战争和政治等因素许多优秀球
队未能参赛。其中乌拉圭和英国因相同原因继续抵制,阿根廷因不满欧洲国家连续
举办世界杯而在最后阶段拒绝参赛,西班牙因国内战争无法组队参赛,美国队因队
内英国雇佣球员拒绝在周日比赛而被迫退出,奥地利队因国家被法西斯德国吞并而
被迫退出比赛。1939年,二战爆发,世界杯足球赛被迫停办,只到1950年世界
杯才得以恢复,这届世界杯上,因战争的影响,东欧国家全部退出,一些世界级强
队如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匈牙利以及苏联等都没有报名,法国、阿根廷等队也未
参赛。苏格兰、土耳其和印度在最后阶段临时选择退出[4]。值得一提的是,现代
足球的起源地英联邦的四个足球协会都报名参赛,苏格兰只是在最后预选赛出线的
情况下选择了退出。
此后,从第5届瑞士世界杯开始,世界杯发展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报名参加世界杯比赛,预选赛参赛球队数量越多越多,各队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世
界杯决赛圈参赛队数额在16支的时期,国家足联分配给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名
额非常少,几大洲球队经常需要相互竞争或与欧美强队竞争争夺1个进入世界杯
决赛阶段的名额,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参赛资格更多的被欧洲和美洲球队占据,第2
届、第3届、第5届和第8届世界杯亚洲、非洲和大洋洲3大洲总共才有一支球
队进入决赛圈,而第4届、第6届和第7届3大洲甚至无一球队参赛。世界杯决
赛阶段各洲名额分配的问题激起了非洲国家的强烈不满,为此,1966年第八届英
格兰世界杯,非洲国家集体抵制,拒绝报名参
赛。鉴于世界足球发展的大趋势,国际足联逐步改革世界杯赛制,从1982年第
12届西班牙世界杯开始,至1994年第15届美国世界杯,这四届杯赛决赛参赛球
队数为24支。此后,1998年第16届法国世界杯开始,决赛阶段参赛球队数增加
至32支,并一直延续至今。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扩容,国际足联分配给各大洲的名
额也不断增加,这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各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1.2决赛阶段赛制变化分析
世界杯发展历程中,为更好的发挥足球强队的竞技能力,促进世界足球运动全面发
展,充分展现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世界杯决赛阶段赛制不断进行变革和完善,以
适应发展的需要。首届世界杯因赛事刚刚起步,没有进行预选赛,参赛的13支队
伍全部是受邀参加,比赛分4各小组进行单循环积分赛,小组第一出线进入淘汰
赛,直到最后决出冠亚军,本届比赛没有进行三四名决赛。从第2届世界杯赛开
始,所有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的球队都必须通过预选赛的选拔,其中第2届世界杯,
举办国都需要参加预选赛,第3届世界杯做出一项变革,上届世界杯冠军和举办
国(即东道主)可以直接进入决赛阶段比赛,其中东道主球队直接进入世界杯决赛阶
段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而上届世界杯冠军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制度在2006年第
18届德国世界杯前废止,国际足联要求上届世界杯赛冠军也需要通过预选赛方可
获得决赛圈比赛资格。第2届至第12届的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参赛队名额均为
16支,但赛制变化却很明显,对合理科学的比赛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摸索,
这一时期,世界杯赛制和足球比赛规则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效促进足球运动
的发展。第2届世界杯,16支球队直接进行单淘汰赛决出最后冠军,两队在常规
90分钟比赛时间中打平,将进行30分钟加时赛,如仍为平局,将进行重赛。第3
届世界杯,因阿根廷队临时退出,决赛球队只有15支,这届杯赛依然延用上届赛
制,唯一不同的是瑞典队首轮轮空直接进入第2轮淘汰赛。第四届杯赛时处二战
战后恢复期,16支参赛队有3支临时退赛,最终13支球队分四组进行单循环赛,
各小组球队数量不一,4个小组第一球队出线后再次进行单循环积分赛,最后通过
积分高低决定冠军,本届杯赛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进行最后决赛的世界杯。第5
届世界杯,16支球队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两支种子球队,两支非种子球队,
小组赛中种子球队之间、非种子球队之间不进行比赛,最后积分排前两位的球队出
线,若积分相同,则需要进行加赛,4个小组出线球队进行单淘汰赛确定最终冠军
归属。第6届至第9届,赛制逐步趋于稳定,16支球队分4个小组进行循环积分
赛后确定小组前两名,最后进行单淘汰赛确定冠军;其中第九届世界杯还进一步完
善和健全了比赛规则,这届比赛红黄牌制度被首次使用,并首次允许各参赛队在比
赛中可替换两名球队员,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上届世界杯赛盛行的杀伤兑换战术,
促进了世界杯赛事的健康科学发展。第十届和第11届两届杯赛,赛制的探索还在
持续,这两届世界杯进入决赛圈的16支球队被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单循环积分赛,
小组前两名出线后8支球队再次分两个小组进行单循环积分赛,两个小组第一进
入决赛,小组第二参加三四名决赛;此外,第九届世界杯还首次采用计算净胜球的
方式来确定积分相同球队的排名,这一举措进一步鼓励攻势足球,增强足球比赛的
观赏性。
第12届至第15届四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参赛球队扩容为24支,更多的球队可
以进入世界足球的最高舞台,赛制在16队规模时期基础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第
12届杯赛延用上届的两轮小组单循环积分赛模式,24支球队分6个小组,小组排
名前两位的球队出线,12支球队再次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单循环赛,4个小组第一
名球队进入最后的淘汰赛争夺最终冠军。第13届至第15届杯赛赛制基本一致,
24支队伍分6个小组单循环,每个小组积分前两位和4个成绩最后的小组第3名
共16支球队进行单淘汰赛,确定冠军归属。从1998年第16届法国世界杯开始,
世界杯决赛圈规模再次扩容,参赛球队达到32支。更多的球队得以在世界杯的竞
技场上展现自身实力,同时,规模的扩大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各地区足球的交流和
融合,有效推动世界足球的发展,受制于参赛名额限制而较少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
非洲、亚洲等地区国家足球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世界杯赛制也日趋完善
和成熟,基本稳定下来,32支球队根据既定规则抽签分为8个小组进行单循环积
分赛,各小组积分前两名进入单淘汰赛,直至最后确定最终冠军、亚军和季军。
在已经举办的20届足球世界杯中,共有80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队参加决赛阶段
比赛,其中德国在1949年—1990年期间分裂为西德和东德,南联盟在2003年
更名为塞黑,这几个地区在统计时分别进行合并处理。世界杯历史上,南美洲足球
强国巴西足球队是唯一一支从未缺席世界杯决赛圈的球队,共20次获得决赛阶段
参赛资格,此外,参赛次数排名前十的南美洲球队还有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两队
分别18次和12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欧洲作为现代足球的起源地区,其国家之
间足球的交流和融合非常频繁,足球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世界杯决赛阶段参赛名额
也是所有大洲中最多的,因此参赛次数排名前十位的球队大部分被欧洲球队占据,
德国队(包含分裂时期的西德和东德)共19次参入世界杯决赛圈,唯一缺席的一届
是1950年第四届巴西世界杯,因纳粹德国战败,这届杯赛没有派队参加,其他欧
洲国家和地区中,意大利、西班牙、英格兰、法国、比利时等足球强国紧随其后,
北美洲国家墨西哥作为北美洲地区的代表15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在第十
二届西班牙世界杯规模扩容之前,决赛圈的竞技舞台上基本被欧洲和南美洲球队所
统治。进入世界杯决赛圈3次及以上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欧洲地区球队共有
27个,占比51.9%;南美洲地区球队共有9个,占比17.3%;中北美洲地区球队
共有4个,占比7.7%;非洲地区球队共有7个,占比13.5%;亚洲地区球队共有
4个,占比7.7%,大洋洲仅有澳大利亚一直独秀。此外,世界杯决赛圈历史上还
有7支球队获得2次世界杯决赛圈参赛资格,21支球队获得1次世界杯决赛圈参
赛资格。总体而言,从已经举办的20届世界杯赛来看,参赛球队表现出地域的不
均衡和国家的不平衡,从洲际区域来看,欧洲和南美洲是世界杯足球赛的参赛主体,
杯赛发展前期,中北美洲紧随其后,三大洲几乎包揽了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所有参赛
名额。世界杯进入中后时期,非洲国家逐步追赶上来,反超中北美地区获得更多的
参赛名额;亚洲地区在世界杯决赛圈扩容至24支球队后,才有较为稳定的参赛名
额。从国家和地区来看,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欧洲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格
兰和法国,北美洲墨西哥和美国,非洲喀麦隆和摩纳哥,亚洲韩国和日本,大洋洲
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足球队是世界杯舞台的主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足球运动也
是所在大区中综合发展最好、竞技实力最高的,充分展现了世界杯舞台的全球性、
竞技性以及其对于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细数历届世界杯各大洲参赛队数量状况,大致可以描述世界杯参赛队所呈现出的地
域特征[5]。如表1所示,截止到2014年巴西世界杯,全部世界杯决赛圈425个
参赛名额中,欧洲球队占据了231,占比54.35%,且从第二届世界杯赛开始,欧
洲球队就是世界杯赛场的绝对主力。南美洲球队占据80个,占比18.82%,南美
洲球队是世界杯赛场上能与欧洲球队分庭抗衡的中坚力量,尽管其参赛次数少于欧
洲;中北美洲和非洲分别占据39个,分别占比9.18%,中北美洲作为世界杯赛场
的一股重要力量,从第一届世界杯开始就没有缺席过。非洲球队从第九届世界杯开
始,就稳定的出现在世界杯赛场,其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为世界杯注入一股新的活
力。亚洲球队占据30个名额,占比7.06%,大洋洲球队占据6个名额,占比
1.41%,这两个大洲相对是世界杯赛场的弱势力量,但从整体世界足球格局和地域
版图来看,依然不可或缺。
前文对于各大洲世界杯参赛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将各大区进行细分,细分
标准依据常用各大洲分区方式,其中欧洲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和东欧五个
区,美洲分南美洲、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和北美洲3个区,非洲分为北非、西
非、中非、南非和东非5个区,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西亚和中亚5个区,大
洋洲不进行分区。通过大区的细分分析世界杯决赛阶段各参赛球队呈现出的地域特
点[6]。
欧洲作为世界杯决赛阶段的主要参赛大区,20届世界杯其国家或地区的球队共
231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其中北欧区有3支球队18次进入,瑞典队作为北欧国
家的代表11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南欧区共有13支球队73次入围,意大利和
西班牙作为南欧国家的代表分别18次和14次入围,此外南斯拉夫联合王国在未
解体前曾8次入围决赛圈,南斯拉夫解体后,其解体国家南联盟、塞黑以及最终
完全独立的国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和波黑曾先后10次入围,显示
出这一联盟国超强的足球运动实力。除此以外,南欧国家中还有罗马尼亚、保加利
亚和葡萄牙这样的传统足球强国,它们在世界杯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比赛。
西欧区共有8支球队65次入围,涵盖5个国家,分别是法国、英国、荷兰、比利
时和爱尔兰,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四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
尔士均入围过世界杯决赛圈,堪称世界杯历史一段经典。法国以14次入围世界杯
决赛圈位居西欧第一位,无冕之王荷兰队紧随其后。中欧区方面,10支球队62
次入围。其中德国、前西德、前东德共19次入围,德国战车无论是在统一时期,
还是在分裂时期均表现出强大的竞技实力。捷克斯洛伐克在合并时期共8次入围,
解体后,独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两队各入围1次。除此以外,中欧的匈牙利、奥
地利和波兰也多次登录决赛阶段的舞台。东欧区中,解体前的苏联和解体后最大的
独立国俄罗斯是东欧的代表,它们先后10次入围,此外,东欧的波兰也曾入围1
次。总体而言,南欧、西欧和中欧综合实力较为平均,北欧和东欧因国家较少,但
依然在欧洲足球版图中占据重要份额。
美洲作为世界足球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大区而言,其综合实力和地位仅次于欧
洲,单论具体国家,巴西和阿根廷的足球实力和国际地位甚至超过欧洲国家。从整
体来看,20届世界杯美洲球队共119次入围决赛圈,其中南美洲球队80次入围,
他们是美洲足球的主体,足球超级强国巴西从未缺席世界杯,阿根廷也已16次入
围紧随其后,除此以外,乌拉圭、巴拉圭和智利等南美劲旅也是世界杯赛场的常客,
最近4届世界杯,厄瓜多尔也逐渐崛起,3次亮相世界杯。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
方面,该地区多为沿海小岛国,但依然不乏足球强队,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共
计7支代表队13次入围,哥斯达黎加作为该地区代表4次入围。北美洲方面,墨
西哥、美国和加拿大3国代表队共计26次入围,其中墨西哥15次,美国10次。
总体而言,南美洲整体实力突出,它与欧洲是世界足球发展的两极,从世界杯赛的
成绩来看,这两大洲球队瓜分了全部20届世界杯的冠军奖杯[7]。
非洲作为世界杯赛场的后起之秀,在世界杯发展初期受制于自身实力和参赛名额,
在第12届世界杯赛前只有较少国家代表队出现在决赛阶段赛场,1982年开始,
随着世界杯规模的扩容和非洲足球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非洲球队亮相世界杯。
非洲区球队总共39次入围,包含13个国家。其中北非球队14次入围,摩洛哥、
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各有4次,埃及2次。西非区球队13次入围,尼日尼亚作为
代表5次入围,科特迪瓦和加纳也分别3次亮相。中非方面,喀麦隆作为整个非
洲地区的代表共7次入围,是非洲区出现在世界杯赛场最多的球队。扎伊尔,现
刚果民主共和国,也曾在1974年第十届世界杯作为非洲国家的唯一代表入围世界
杯,此后,该国代表队就再没有出现在世界杯的舞台。南非区方面,南非和安哥拉
两国代表队4次入围;从统计来看,截止目前,东非国家还没有代表队进入世界
杯决赛圈。总体而言,非洲足球强国集中在北非和西非两个区域,喀麦隆作为中非
的代表,在非洲足球版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8]。
亚洲足球在世界杯赛场的发展历程与非洲类似,在世界杯没有扩容前也只有极少球
队有机会亮相世界杯,根据统计,前11届世界杯,亚洲地区只有5支球队入围,
世界杯扩容后,亚洲足球逐渐步入快速发展之路,韩国队在2002年的本土世界杯
上历史性的取得第四名的成绩,为亚洲足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表8统计来
看,亚洲球队共计30次入围世界杯,其中东亚球队17次,西亚球队12次,东
南亚球队1次。东亚方面,韩国和日本作为东亚足球代表总计14次入围,其中韩
国9次、日本5次,此外,与韩国同处朝鲜半岛的朝鲜代表队也曾2次亮相世界
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曾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亮相,最终3战皆
负0进球结束首次世界杯之旅。西亚方面,伊朗和沙特作为代表分别4次入围,
同时科威特、伊拉克等四国代表队也先后1次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东南亚方面,
曾经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度尼西亚,在1938年第三届世界杯处于混乱动荡的
时期,作为当时荷兰的殖民地,也曾顶替退赛的欧洲球队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这
也是亚洲地区足球队首次亮相世界足球的最高舞台。截止目前,南亚和中亚国家代
表队还没有机会站在世界杯赛场。总体而言,在世界足球版图中处在弱势地位的亚
洲足球,在亚洲范围内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东亚的韩国和日本以及西亚的伊
朗和沙特是亚洲足球的支柱,这4个国家的足球整体竞技实力明显高于其他亚洲
国家。此外,随之2005年澳大利亚足协加入亚足联,世界杯预选赛赛场上亚洲球
队又多了澳大利亚这一强劲对手,澳大利亚占用亚洲区世界杯决赛圈参赛名额的赛
制进一步挤压了其他亚洲球队,特别是中国、朝鲜、伊拉克等进军世界杯的空间,
也对韩、日、伊、沙四国入围世界杯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短时期内,亚洲东亚、
西亚强队瓜分世界杯决赛圈参赛名额的格局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相较于其他几个大洲足球地域格局的复杂性,大洋洲作为最小的大洲,其本身包含
国家数量较少,其辖区仅有14个独立的国家,因此足球格局相对较为简单,基本
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支球队支撑。世界杯历史上,两队一共6次入围,其中澳
大利亚4次,新西兰2次。世界杯决赛圈扩容为32支后,除2006年世界杯大洋
洲参赛名额为1个以外,其他几届世界杯大洋洲都仅有0.5个名额,大洋洲预选赛
获得第一名的球队,还需与其他大洲球队进行附加赛来争夺比赛资格。澳大利亚足
协未加入亚足联时,大洋洲足球基本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竞争格局,澳大利亚入
亚后,新西兰一家独大,通过附加赛与其他大洲球队争夺决赛阶段入场券。
世界杯作为世界足球运动最大、最高的竞技舞台,入围世界杯决赛圈本身就是对一
个国家或地区综合足球水平的高度肯定,而能否在世界杯赛场上获得优异成绩,则
是该地区是否是世界足球强国的直接反应。在已经举办的20届世界杯赛中,除首
届世界杯没有分出三四名球队,两队并列以外,其它各届世界杯均产生了冠军、亚
军、季军和殿军。世界杯历史上共有8支球队获得过世界杯冠军奖杯,分别是巴
西(5次)、德国(4次,包含西德3次)、意大利(4次)、乌拉圭(2次)、阿根廷(2次)、
英格兰(1次)、法国(1次)、西班牙(1次),这些国家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足球强国,
它们作为世界足球版图中的一个个重要支点分布在欧洲和南美洲两个大区。亚军中,
20次亚军奖牌由10支球队分别获得,其中德国(4次,含西德3次)、阿根廷(3
次)、荷兰(3次)、前捷克斯洛伐克(2次)、巴西(2次)、匈牙利(2次)、意大利(2次)
法国(1次)、瑞典(1次),分析10支获得亚军的球队,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发现这
些球队依然分布在欧洲和南美洲地区,而荷兰队3次进入世界杯决赛但是从未获
得冠军而被誉为无冕之王[9]。
对于获得历届世界杯前4名的球队,通过表2的统计发现,冠亚军全部被欧洲和
南美洲球队包揽,冠军次数欧洲以11次领先南美洲的9次,亚军欧洲以15次领
先南美洲的5次。在季军争夺中,除美国队在第一届世界杯与前南斯拉夫队并列
第三外,其他依然全部被欧洲和南美洲球队囊括,欧洲以17次领先,在第四名的
位置上,亚洲区的韩国队抢的一个席位,其他全部为欧洲和南美洲球队,欧洲球队
再次以13次领先。
总体来看,世界杯赛制的变革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世界杯发展的不同时期,
赛制呈现出相应的特点。但整体上,赛制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足球强队的竞
技能力,促进世界足球运动全面发展,充分展现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世界杯扩容
为32支球队以后,赛制已趋于合理和科学,有效推动全球各国各地区足球运动的
交流融合和快速发展。从历届世界杯参赛球队和比赛成绩来看,无论是从宏观视野,
还是从中观角度,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都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宏观层面上,欧
洲和南美洲作为世界足球的两极,无论是从参赛球队数量、还是比赛成绩,都在世
界杯舞台上展现出超强的竞技实力;非洲地区作为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的后起之秀,
在世界杯历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相对处于世界足球发展的
薄弱区,但随着足球运动全球性、包容性的发展,也在迅速崛起。中观层面上,在
各大洲内部,足球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欧洲的南欧、西欧和中欧地区,非洲
的北非和西非地区,亚洲的东亚和西亚地区是各自大区足球运动发展的强势区,其
他区域球队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借助于世界杯赛,世界足球发展格局和地域脉络清
晰的展现出来。
【相关文献】
[1]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2]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黄璐.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球队竞技表现的文化哲学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
44(11):18-22.
[4]浦义俊.足球世界杯象征意义的嬗变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5,34(1):1-3.
[5]邵立威,王涛,吴黎军.足球运动的地理学研究透视[J].邯郸学院学报,2006,16(3):91-94.
[6]赵斌,徐金山.巴西世界杯前世界足坛格局的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2):68-72.
[7]刘凯.解析足球全球化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3(12):18-19.
[8]曹卫华,耿建华.世界杯视野下的当代世界足坛实力格局与战术打法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11,47(3):29-35.
[9]秩和比研究角度下2012年欧洲足球强队防守能力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6):
90-92.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13:0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1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