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万圣节Trick-or-treat是什么意思_孩
子自己去Trick-or-treat的注意事项
说到万圣节的节日风俗,最有名的估计就是所谓的
"Trick-or-treat",也就是"不给糖就捣乱"了吧,甜蜜蜜的糖果,
当然是万圣节最吸引孩子们的部分,但要出门向别的人家讨要糖
果,也是有一定的礼仪和安全规则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万
圣节Trick-or-treat的礼仪,希望能帮到大家!
万圣节Trick-or-treat的礼仪与安全原则
万圣节对于西方孩子就像春节对于华人孩子一样,是个"
收获"的季节。虽然中国孩子收获的是实打实的红包、现金,可
是对思维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儿童来说,能马上塞到嘴巴里品
尝到甜蜜的糖果无疑更有吸引力。由此诞生了"不给糖就捣蛋
(Trick-or-treat)"这个专有名词和活动。
"不给糖就捣蛋"主要流行于英语地区,如英国、美国、加
拿大等地区,是万圣夜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孩子们最期待最兴
奋的部分。小孩们藉此装扮成各种巫师精灵、妖魔鬼怪,逐门逐
户按响邻居的门铃,大叫:"TrickorTreat!",意即"不给糖就
捣乱"。
而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早已提前准备好了,此
时主人便会拿出糖果、巧克力等等分发给这些孩子们。如果这一
24
晚敲的门足够多,而邻居又比较慷慨友好,很可能取得的糖果数
以袋计,孩子们把整袋整袋的糖果搬回家,接下来几个月都不用
花钱买了。
万圣节的Trick-or-treat在许多小朋友看来是又好吃又
好玩,恐怕很难有人会拒绝参加,那么这里就涉及到参加的方式
和礼节,还有相当重要的安全问题。毕竟如今家家的孩子都是宝,
很多父母都会担心陌生人接近自家娃,而Trick-or-treat却是
孩子主动接近陌生人、主动和陌生人说话,所以事先有所准备是
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有心的父母还希望借助万圣节Trick-or-treat这
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教给自家孩子适当的礼节和礼貌。相信乖
巧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拿到更多糖果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关于
这一点,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心得,下面是总结出的一些实用的
建议:
1、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最保险的就是只去熟识的邻居
家讨要糖果。
2、只去那些有万圣节装饰的人家Trick-or-treat。通常
在房子外面可以看到点亮的南瓜灯和其它显眼的万圣节典型装
饰。
3、注意"仪式感":用万圣节的装饰把自己打扮起来,包
括服装、头饰、装糖果的小桶等等。这是孩子们的兴奋点之一,
通常不用大人要求,只要在市场上形形色色的选择里找到喜欢和
34
适合的就好。
4、尊重别人的居住区域。不要未经许可随意进入私人领
地,或者踩踏别人种植的花花草草等等。
5、注意时间,不要太晚去敲门,以免打搅别人休息。如
果门口的南瓜灯已经熄灭,说明这家人已经不准备迎接访客了。
这个也符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原理,去晚了很可能糖果就已经
分光了。
6、无论如何都要表示感谢。有的人家可能并没有准备糖
果,但又不想让孩子失望,所以也许会从壁橱里临时找吃的东西,
很可能并不合孩子的胃口。这时不要表现出失望和厌恶,不论别
人给的是葡萄干,还是巧克力与Haribo糖,都要表示同样的兴
奋和感激。
7、时刻牢记有礼貌。除了说"Trick-or-treat",见面和
道别时的问候用语,以及"请"、"谢谢"这些礼貌用语也要不离口。
8、大人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万圣节期间进入冬季,天
黑得比较早,安全的做法是全程陪同孩子,并且指导他们去合适
的人家索要糖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概率,避免意外发生。
孩子自己去Trick-or-treat的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自己去Trick-or-treat,首先年龄要足够大,
而且对要去的区域足够熟悉和了解。索要糖果的路线计划也要提
前告知父母并经过许可。即使如此,也要牢记几个原则:
1、结伴而行,至少两人以上同行,不要独自去。
44
2、如果夜幕降临,最好在身上带个可以闪光的小灯。
3、只在门口拿糖果,不要轻易进入别人室内。
4、对陌生人要格外小心谨慎,不要被轻易诱惑。
5、不要在点燃的南瓜灯旁边玩耍。
6、要来的糖果不能马上打开,更不要急着塞到嘴里,一
定要回家给父母全部检查过之后,才可以开始吃。
7、最后一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如果有人拒绝给糖果,
甚至言谈举止粗鲁无理,也不要真的去"trick"报复。"远离垃圾
人定律"在这个社会环境已经成了生存法则之一,孩子早点学会
自我保护,对将来的一生是受益无穷的。
本文发布于:2022-11-24 07:1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10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