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旅游概论》章节试题:旅游者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自考《旅游概论》章节试题:旅游者,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填空题
1.罗马会议指出,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_游客__”。它实际上也就是旅游理论研究中所泛称的_旅游者__。
2.决定旅游者需求的客观条件包括_可自由支配的收入_和_足够的闲暇时间_两个。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_社会方面的因素_ 和_旅游者个人因素_两类。
3.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大体可以分为_生理需要_、_安全需要_、_社交需要_、_受尊重的需要_和_自我实现的需要_。
4.因具体需要而产生的旅游动机可以划分为_身体方面的动机__、_文化方面的动机__、_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__和_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__四种基本类型。
5.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心理类型模式中,根据人们的个性心理特点,将其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_自我中心型__、_近自我中心型__、_中间型__、_近多中心型__和_多中心型__。
6.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可以把旅游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消遣型旅游者__、_差旅型旅游__ 和_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游者_。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的国际旅游客源主要由_ABCD_构成 。
A 华侨 B 外国人 C 港澳同胞 D 台胞
2.决定旅游者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有_ABD_。
A 收入水平 B 余暇时间 C 旅游动机 D 身体能力状况
3.严格地讲,拥有足够的_C __是一个人实现其旅游需求的.首要物质条件。
A 收入水平 B 家庭收入 C 可自由支配收入 D 可支配收入
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受尊重需要的是_BC_。
A 情感 B 成功 C 自尊 D 食物
5.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个人方面因素包括_ABC_。
A 年龄 B 个人心理类型 C 性别 D 种族
三、名词解释
1.可支配收入: 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所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2.可随意支配收入: 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3.闲暇时间: 指自由时间或者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4.旅游动机: 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四、简答题
1.罗马会议如何界定应纳入旅游统计的人员?
这一界定有哪些特点?罗马会议提出,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包括旅游者和短途游览者。这一定义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将所有纳入旅游者统计的来访人员称谓为“游客”。第二,以在访问地的停留时间即是否在访问地停留过夜为标准,将来访游客进一步划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停留过夜的“一日游游客”。第三,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国或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者统计中的游客。第四,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来界定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者统计中的游客。
2.目前国际统计意义上的游客标准是什么?
游客包括哪两种,他们之间有何区别?标准:离开惯常环境,即离开常住地;在访问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访问目的主要不因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游客包括过夜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两种,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在访问地停留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即是否过夜。
3.我国如何界定海外旅游人员以及国内游客?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参观、探亲、访友、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4.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客观因素: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其它。主观因素:旅游动机。
5.旅游动机有哪些基本类型?旅游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主要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个性心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修养(2)外部因素:社会历史条件、微社会环境条件、家庭、个人收入状况、职业。
五、论述题
1.分析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说与旅游动机的关系。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完全超出了旅游者的范畴。社交需求,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但不充分。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
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可以成为旅游动机之一,但占很小一部分。一般而言,人类的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追求高层次的满足。例如,一个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人可能会铤而走险而不考虑安全需要,可能会向人乞讨而不考虑社会需要和受尊重需要。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在某一特定时期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并不相同。人们首先追求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即需要结构中的主导需要,它作为一种动力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当主导需要被满足后就会失去对人的激励作用,人们就会转而注意另一个相对重要的需要。需要层次越高,达到的人数就越少。因此,单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互还难以现代大众化旅游者的动机。
2. 按照旅游目的划分的不同旅游者类型,各有何不同的需求特点?研究他们有什么实际意义?
(1)消遣型旅游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所占比例最大②季节性很强③选择自由度较大④停留时间一般较长⑤对价格较敏感(2)差旅型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①人数较少,出行次数频繁;②没有季节性;③选择自由度较小;④消费较高;⑤对价格不太敏感。(3)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游者。这类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比较复杂。具有以下特点:①出行季节性较差②自费旅游,对价格较敏感③多集中于传统节假日④目的地和时间选择自由度较小
3.试述斯坦利·帕洛格(Stanly Plo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的要点并分析其认识意义。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近多中心型和中间型。参见下图。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
本文发布于:2022-12-23 03: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98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