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形象分析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相当丰满的。文章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他的“志士”、“勇士”,特别是“辩士”的性格。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烛之武形象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志士。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二、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三、辩士。
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拓展:烛之武说话技巧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充分展示了烛之武高超的游说才能。其游说技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烛之武此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退秦师,纾国难。但游说一开始,他并没有单刀直入地提出自己的请求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欲扬先抑,以退为进。他首先从眼前的战争形势切入,指出在秦晋联军的强大攻势下,郑国行将灭亡,以此迎合秦穆公急于取胜的心理;继而语意一转,述说“亡郑”于秦的利害得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纵横捭阖地施展攻心战术。
二、设身处地,晓以利害。秦国之所以参与围郑的军事行动,一个重要原因是企图从中捞取好处。但到底能否如愿以偿,利令智昏的秦穆公恐怕没有冷静地思考过。假如能让秦穆公清醒地意识到“亡郑”于秦无利可图,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弃郑退师,从而达到游说目的。烛之武抓住问题的关键,设身处地替秦穆公左思右想。他剖析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指出秦郑相隔遥远(中间夹着晋国),欲以郑为境(亡郑),是困难的;退一步说,即使真的亡了郑,也只对晋有利,对秦来说,非但无利,反而会因“邻之厚”而“君之薄”。试想,如此晓以利害,秦穆公还会做亡郑以厚邻的傻事吗?
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说明问题(勿亡郑),烛之武紧接着变换了思维角度,从正面入手,诱之以利。他指出,如果舍郑,让郑成为秦东方道路上的主人,那么郑可以供应其缺乏的物资,这于秦而言有利无害。至此,“亡郑”与“舍郑”,一反一正,孰弊孰利,已经昭然若揭。秦穆公安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三、巧借矛盾,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历史上关系一向很好,但在对外扩张、争夺霸权上,二者又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城濮之战后,晋崛起为中原霸主,秦有所警戒。对秦晋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烛之武可谓洞若观火。他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由透析现实转至回溯历史,挑拨秦晋之好。他指出,历史上秦穆公曾给予晋惠公恩惠(指秦穆公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晋惠公也曾许诺给秦穆公焦、瑕二城,但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这番简短的历史回顾,如同一把盐撒在秦穆公的伤疤上,使其隐痛难忍,对晋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当然,烛之武在秦穆公面前重提这段历史,尚有弦外之音,那就是此次与晋合作,你秦穆公同样不会捞到什么好处,还是趁早退师吧,免得再次上当!这种动之以情的挑拨离间,焉能不激起秦穆公的心灵共鸣?
为了彻底地解除秦穆公的心理武装,烛之武借题发挥,由历史延伸至未来,揭露晋的贪得无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高瞻远瞩的推理分析,对秦穆公来说简直就是当头棒喝!原来与晋合作,不但捞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招致“阙秦”之祸;晋的居心叵测,怎能不使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又怎能不使人当机立断,改弦易辙?
烛之武善于游说,还表现在他善于营造和谐的游说氛围。他始终站在秦的立场,推心置腹,其措辞委婉,谦敬有加。我们注意到,在游说过程中,秦穆公没有任何插言打扰,烛之武游说进展顺利,一气呵成。可见,宽松和谐的游说氛围,是赢得游说成功的前提。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23: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96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