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2-12-22 21:49:00 阅读: 评论:0

“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整理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孩子们喜欢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因为活动内容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还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犹如一道风味大餐,最妙的是由孩子们亲自“掌勺烹制”的。他们徜徉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展示的是活动的收获,享受的是综合性学习带来的快乐!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怎样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又避免形式的单一,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联手做一做,提高***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体验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为此,我特意安排了三次有关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遨游汉字王国、春节传统文化、语言的艺术。

在“遨游汉字王国”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十月份,我就给他们布置了具体的自主学习的任务,查找汉字演变过程、欣赏书法、查找街头错别字、汉字笑话、合作办手抄报、开“传统文化”主题队会的节目准备的活动。十一月份,班上成立汇报成果小组,每人汇报时每个组员都在参与,台上的同学说的激情洋溢,底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每组的成果汇报形式各不相同:有表演的、有演讲的、有手抄报展示的、有讲笑话的,真是精彩纷呈。

在对汉字了解的基础上,我又把视角投向了春节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利用寒假,搜集春节的传统有哪些?这既是对“遨游汉字王国”活动的一次拓展,又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学生通过相机抓拍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图片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诠释。在活动中,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春节风俗习惯,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民情,体会到了体会了博大精深的春节传统文化。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了精神劳动的艰辛,体验了合作学习与创造成果的成功的喜悦。

在本学期,我又通过“语言的艺术”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机智、幽默的语言,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并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本剧,使传统文化的营养更加滋润他们的心田!

同学们在谈到学习体会时总结说:我们觉得这样形式的学习很有趣,通过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学会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开拓了学习视野,也分享了他人的学习成果,很有收获。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让我们体会到老师教学的辛苦,让我们更深切的了解教师这个职务,让我们更加尊重老师。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综合性学习的快乐,在师生和谐,同学友爱互助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这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语文园地一“丰富的课余生活”和语文园地五“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两个活动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实践、探究性学习,是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一、激趣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编辑者很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语文园地一“丰富的课余生活”,首先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以学生的立场自主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体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有趣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因为是初次在教材中安排综合性学习,因此教材在学习课文《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以学习伙伴的立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示示范、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参与,激励学生愿意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进行多元化的探究,增强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可见,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重在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对学生来说,这种实践是自主的、新鲜的、充满无穷魁力的。如语文园五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简短的“综合性学习提示”点明专题之后,编排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知道孔子勤学上进,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因为要开展这样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然后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盘古用整个身体去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宇宙,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而大胆的想象。接下来学习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才干。教材就这样一步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瑰宝,就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三、有机地整合,体现学习实效。

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是以***的一个专题来进行的,各专题之间有许多联系,但并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出的一个教育性关系。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知识整体,让学生在不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去搜集和整理活动中需要的资料并进一步探究分析,将各种能力和探究的兴趣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的发展,扩展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四年级上册在语文园地一里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课余时间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让学生写课余发生的有趣、高兴等的事,“展示台”用搜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学生才能和感兴趣的课余生活。语文园地五的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里,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在“语之园地五”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乍”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册。“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有趣的生肖邮票,背诵体现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明白一个生肖代表一个年份。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自己了解到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组的课文学习中,围绕“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我国民族的自豪感。由此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探究性学习既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观,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方式而言的另类学习方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接受性为主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呢?我想,就目前的实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渗透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一个培养、尝试、实践、熟练的渐进过程。不是一提到探究性学习就把接受学习全扔掉,把现行的教材全扔掉而另搞一套。因为这样搞的话,学生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也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被动局面。因此,起步阶段,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有意识渗透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还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渗透,主要体现在针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进行一种必要的改造。结合课文学习,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研究性学习中,关键的问题是学生会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等。这在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有初步的体现。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通过开展讨论、争论来学习课文,明辨事理等。而目前的不足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还不强,教师的指导作用还不到位,中途又不知不觉地把学生拉进教师设计的接受学习方案中。这就是我们需要加以改造的。要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去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养成勤于探究,乐于探究的习惯。

如《诺贝尔》中的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诺贝尔能在弟弟死,父亲残废、国家阻止的情况下还要研究呢"说说自己的理解等。虽然这样的学习不能说学生已经历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但这种提出问题,自己通过思考和寻找左证的方法是探究的最基本方法,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有了这样的学习习惯,为以后更深入的的探究打好了基础。

二、课外延伸,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了,就算目标达到了;而西方之教育目标则相反,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简言之,我们的教育重知识,重接受,而西方教育重能力,重探究。采用课外延伸,即学习不以授课结束为终止,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产生一些新问题,课外能主动去探究解决。如上完《小壁虎借尾巴》后,我让学生们围绕"尾巴的作用"这一主题,去查阅资料,请教行家、长辈,然后开一节"动物尾巴的作用"的说话课,让学生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让学生围绕仿生学的现象去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学了《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缘木求鱼》、《坐井观天》等成语故事,让学生去收集何查找更多的成语故事,了解它们的出处,开展成语故事演讲、自编小报等活动。

除了以上和课文学习有关的课外延伸活动外,也可结合社会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一些个体的或小组的探究活动。如根据当地古树名木较多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采访何实地调查。有的重点对标牌的文字资料进行记录整理,有的采用测量手段对树木进行数据统计,有的可用绘画或摄影的形式完成画面资料,有的还可以进行一些采访了解有关的故事传说。回来后进行整体加工整理,可以出一份漂亮的小报,可以开一个考察报告会,也可以布置一个小型的展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中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践运用。

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是一种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学习上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起来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培养。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尝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创造潜能的环境,其结果不只是知识的获取、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21: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963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