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讲解

更新时间:2022-12-22 10:14:00 阅读: 评论:0

药学专业知识:各种片剂的特点

在药物分析中对片剂进行分析首先要对片剂进行外观色泽、嗅、味等物理性状的检查,然后进行鉴别和杂质检查,最后进行含量测定。今天对药学专业知识中关于各种片剂的特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复习药学专业知识有帮助!

含片:

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缓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的作用。含片应30分钟内全部崩解。

舌下片:

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粘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主要用于急症。应5分钟内全部溶化。

口腔贴片:

指粘于口腔,经粘膜吸收后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的检查及微生物检查。

咀嚼片:

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咀嚼片一般应选择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水溶性辅料作填充剂和粘合剂。咀嚼片的硬度应适宜。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分散片:

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中的药物是难溶性的。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和分散均匀性检查。

泡腾片:

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泡腾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泡腾片应作发泡量和微生物检查

***片:

指置于***内的片剂。形状应易置于***内,可借助器具将***片送入***。***片为普通片,在***内应易溶化、溶散或融化、崩解并释放药物,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作用,也可给予性激素类药物。具有局部刺激性的药物,不能制成***片。***片应作融变时限检查和微生物检查。

肠溶片:

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的片剂。应进行释放度的检查。

拓展阅读:

中药学专业知识

考点一、历代本草

《神农本草经》: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是第一部综合性本草。

《新修本草》: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该书对宋代以前历代文献中有关药物资料都进行了采纳总结,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药物进行了分类(人部,草部,火部),是世界科学宝库。

《本草纲目拾遗》:其中新增716种,对《本草纲目》做了补充。

《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共收载药物8980味。

考点二、中药的性能

1、四气确定依据: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是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凉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温中散寒,则属热性。

2、五味确定依据: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药物的功能。

3、升浮与沉降药物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2.药物的气味厚薄;3.药物的性味;4.药物的效用

4、归经确定依据:

1.药物特性

2.药物疗效

5、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三、中药的配伍

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8、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考点四、方剂与治法

1、常用的治法:

(一)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三)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虾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

(五)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

(六)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八)补法: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

2、组方原则:

1.君药

2.臣药

3.佐药

4.使药

3、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变化

2.药量加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10:1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923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药学   专业知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