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表面上看,这些有形的实物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但有形的实物背后隐藏着无形的事物往往被我们忽略。这种无形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抓不到,但其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也是决定性的,这就是质量意识。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质量意识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工序,如果责任意识淡薄、工作过程松松垮垮,产品质量的输出结果就很难保证。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么正确对待、如何认真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责任意识是对每一名员工最基本的要求,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最基本表现。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交接一根针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五个国家的人有五种不同的找法:德国人做事严谨,把掉针的区域分成若干个方格,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找,最后把针找到;法国人浪漫,凭借灵感,喝着香槟、吹着口哨,灵感一来,愉快的找到;美国人性格开放,不拘一格,扫帚一挥,再到扫拢的小堆里一找,也很快找到;日本人讲合作,两个人商量一起来,你这边,我那边,一下子就找到了;中国人则不同,首先不是如何去找针,而是想法推卸责任。交针的人说“:我交给你了你为什么没拿好”,接针的人说:“我还没拿好你为什么松手”,结果吵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些人会认为,中国人就那样,互相责怪,相互推诿、扯皮,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难以合作,缺乏自觉性,缺乏承担责任的主动。但大家有没有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这不是中国人或哪国人的问题,而是一个责任意识的问题。我们不是不优秀,而是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中国,社会上还缺乏一个团结协作的合作模式,还缺乏一种共赢的理念精神,这也就导致了个人责任意识的缺失。所以说,本质问题是责任意识问题。正是因为缺乏了这种共赢的理念和责任意识,才导致我们不是认真去做事,导致我们讲客观,不讲主观,讲外因不讲内因。
2、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就是按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契约办事,就是遵守规则。要求员工对质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有一种敬畏。一些凭经验,差不多,模棱两可的思想是靠不住的,必须推进工作标准的细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行为有标准有依据,使企业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标准清晰,即使是产品有问题,那么问题也应该是集中在某个方面,解决了,马上就是一个大的提升。而不应该是今天这个问题,明天那个问题。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完善各项质量规章标准,又要树立依照标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的规则意识。大家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企业管理来讲,理解规则意识要注重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规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不单单指国家、行业等硬性规定的规则,它也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自身做事准则。当然,除国家、行业硬性规定的标准要坚决执行外,更加重要的是在具体做事的步骤和执行上要有相对规范明确的准则,好让人能够明确无误的遵照执行。第二方面,强化规则意识必须加强系统思维,作为一个组织或企业来讲,无论其规模的大小,它都是一个系统,而拥有系统意识,就是要将企业或组织当成一个系统来对待,要使企业或组织完成某项功能或活动时必须通过合作来进行。第三方面,规章制度必须认真彻底地执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必须从自我做起,特别是管理者,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区别之一就是他起着引领的作用,管理者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普通员工的言行,要想让员工能够真心的执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者自身必须毫不走样的执行,这是衡量是否具有规则意识的最基本体现。
3、危机意识
所谓的危机意识就是居安思危。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一个盛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没有感到温度升高,一直在水中欢快的游着。随着水温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等到温度升到很高时,青蛙已经变得非常虚弱,无力挣扎,最后安乐的被煮死。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这只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迅速挣扎,跳出水面,虽受轻伤,但却避免了被煮死的命运。两只青蛙不同的命运告诉我们,在时刻变化的环境中,能够生存的不是最聪明、最强壮的,而是最具有危机感的。
4、客户意识
客户一词对现代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来说都不应该是陌生的,我们可能随时随地都会成为客户,当我们去购物、坐车、用餐时,我们就成了客户,反过来,我们也可能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当我们交付产品时,我们又在为客户服务。可见,在角色的不断转换之中,揭示了我们在企业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拥有客户将更好的生存,失去客户就走向败亡,这一点看一看“三鹿”和“同仁堂”,看一看“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和“赵州桥”就清楚了。只是将“顾客就是上帝”停留在口头上是不够的,必须将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中,真正瞄准客户的需求,用实际行动、过硬的产品、完美的人品来实现客户的需求。
5、精品意识
精品意识准确的定义应该是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不断的`追求,使其达到完美的意思。从人的精神境界来讲,精品意识应该是高层次的。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否拥有精品意识将决定着企业的层次。精品意识要求的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不断追求向更好的层次迈进,要精益求精。一件产品质量的好与差,除了受到其客观条件限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操作者对产品完美品质的追求。操作者是不断地容忍缺陷的存在还是坚决地追求完美,将最终决定着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心有完美,品质才能完美。
6、结束语
以上从管理的角度论述了五种具体的质量意识,但对质量这样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而言,我们到底应具有一些什么样的意识?到底应从哪些方面去探究和思考?如何做才能保证基业常青?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意识是属于人类思想范畴内的东西,凡进入思想范畴的东西都会显得模糊而复杂,很难用量化的准则来衡量,但时刻拥有质量意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只要切实做到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就一定能够攻克质量工作上的一个个难关。
拓展: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组织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组织重视并落实的管理活动。
(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组织内各方面、各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质量人人有责。
(2)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所组成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都对最终质量的形成有或轻或重的影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必须树立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
(3)全组织重视的质量管理。组织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承担并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形成“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层管理者侧重质量决策,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协助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者侧重贯彻落实上层管理者的质量决策,并对基层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基层管理者则要求每个职工要严格地按标准进行,并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
我们可以把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医院看作是为社会输出健康人的企业,则它也有一个质量链,医院的主要客户是病号,产品是出院的健康人。而作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的载体、病人病情演变和转归过程的真实记录的病案,则是质量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病案从开始形成到入库、归档、调阅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的一个连续流动的过程,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影响病案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病案质量管理的经常化、标准化、科学化。
1.病案质量的“全员管理”。病案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护理记录等,主要从参与病案信息形成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和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加强病案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病案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履行职责。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树立全员病案标准意识,使病案书写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角度认识病案,在病案的书写过程中注入法律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病案信息科员工素质的强化定位和培训,实行责任管理,促使各级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确保病案质量。最终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病案质量保证体系。
2.病案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从病人初诊开始,至病人入院、诊疗、出院以及各种原始病案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供应以及病案的保存与销毁,形成了病案管理的全过程。只有作为上一个环节供应者,为下一个环节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保证病案信息科室用高质量的产品来为病案使用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树立并不断强化病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病案的内容、填写标准、排列顺序及贮存、保管、使用等病案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及环节之间的“接口”的质量进行全程的管理,将质量控制方式从传统的终末质控转移到环节质控上来,变“事后把关”为“事中把关”,力争把病案中的差错及缺陷消灭在萌芽中。
3.病案质量的“全医院管理”。成立以业务院长领导的病案管理委员会,围绕质量管理目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措施,推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以病案信息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制定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如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与奖惩规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定期组织病案质量控制专家对病案的检查评比,划分病案质量等级,组织病案质量展览,开展病案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病案管理的群体质量意识;成立以相关科室主任为组长的科室质控小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病案质量的自查、分析、评价、改进。最终形成以医务科为中心,病案信息科为纽带,各相关临床科室为基点的病案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循环反复,为病案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供可靠保障。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08:5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91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