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作品有哪些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以下是精心整理的阿炳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
阿炳的作品
阿炳的作品最为有名气的当属《二泉映月》,而这首曲子也成为现代学习二胡的必学曲目之一,这首《二泉映月》是阿炳从30年代开始一直进行反复雕琢完成的一首经典曲目。曲子不仅仅有着音乐的优美性,还有着对生活、对感情的深刻性。我们似乎可以在《二泉映月》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似乎可以听到阿炳向众人诉说不平。也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现在电视节目上每当遇到什么悲惨的场景时,总是喜欢放这首《二泉映月》来烘托气氛。1939年阿炳创作了《听松》,自此阿炳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种饱含爱国情怀的曲调。阿炳根据岳飞的故事创作了这首曲子,不仅表达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佩,还表达了自己不愿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怀。《听松》用许多一环扣一环的急切音,一气呵成,甚至让人感觉到“横扫千军”的气势,二胡通常是演奏不出这样声势浩大的气魄的,可见《听松》是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阿炳的作品一共有二百七十多首,很多已经成为绝唱,虽然阿炳的为人不是特别好,但这与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无关,阿炳的作品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的。
阿炳的简介
众人都有所听闻“瞎子阿炳”,他的那曲《二泉映月》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那么阿炳简介到底是什么样的?阿炳这一生过得如何?
阿炳简介其实没有过多复杂的东西,只是身世较为坎坷,但是阿炳在逆境中创出新的生机。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的一所“一和山房”道观旁,从小就对音乐有着非同常人的.天赋,阿炳4岁时母亲去世,于是跟着父亲一起生活。阿炳父亲是华清和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又会各种乐器,阿炳便从小就开始学习二胡、琵琶等乐器。17岁的阿炳已经可以正是的参加音乐吹奏会,被世人称作“小天师”。好景不长,阿炳21岁时父亲也去世了,他继为道士,后因交友不慎,吃喝***赌甚至***,34岁时眼睛已经失明,只得走上街头自编自唱,成为一名街头艺人“瞎子阿炳”。1939年,阿炳与农村寡妇董催娣结尾夫妇,阿炳每天都会根据时事自己便一套说唱曲儿,行走在大街小巷。著名的《二泉映月》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创作出来的,在中国人民饱受日本鬼子侵害时,阿炳用《听松》来向大家表示不愿作亡国奴的爱国情怀。
阿炳简介简单却充满波折,在一个天才沦为瞎子,再从瞎子变成天才,虽然有遇到过挫折,但最重要的就是不放弃。1950年12月4日,阿炳承受不住上吊自杀,还有一种说法是因肺病去世,后葬入道士墓。
阿炳的音乐
江苏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阿炳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04: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90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