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赞原文

更新时间:2022-12-22 00:22:00 阅读: 评论:0

《五帝本纪赞》原文及译文

《五帝本纪赞》是《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文章,本为《史记·五帝本纪》的赞语部分,其宗旨在于说明《五帝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作者的见解。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五帝本纪赞》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①。然《尚书》独载尧以来②,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③。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④。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⑤。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⑥。《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⑦。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⑧。

注释

①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本纪:《史记》五种体例中的一种,按照年代先后记载历史。赞:《史记》作者在文末加以总评或补充的文字。太史公:《史记》作者司马迁自称,司马迁曾任太史令。

②《尚书》:我国现存的关于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相传为孔子所编,亦称《书》或《书经》。

③雅驯:正确之训。驯,同“训”。荐绅先生:古代指上大夫,引申为有学问之人。荐绅:指插笏垂绅,乃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

④宰予:字子我,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五帝德》:《大戴札记)中篇名。《帝系姓》:《孔子家语》中篇名。

⑤空峒:也作“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相传黄帝曾于空峒向广成子问道。渐(jiān):流入,这里是到达的意思。

⑥发明:阐明。章:同“彰”,明显,显著。顾:副词,不过。弟:同“第”,只是,但。表见:即表现。

⑦有间(jiàn):年月久长。

⑧论次:论列。

鉴赏

本文是《史记·五帝本纪》的最后一段,相当于总结,其宗旨在于说明《五帝本纪》一文的史料来源以及作者的取舍。文章虽不足200字,却极尽曲折回环之妙。

作者探求的是有关五帝的'史实,然文章落笔即云五帝之事已非常久远。只此一语,便把五帝置于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可即之境。下文接着说古代典籍可征信者不载,诸子百家又往往牵缠神仙怪异,不可尽信。总之,有关五帝的史实,直在雾障山隔之中。又说《五帝德》《帝系姓》两文传自孔子,可当世儒者大都怀疑它们并非“圣人”原意,看来亦不可征信。赞语的这一层次,每句都提出一种希望,每句又都打破一种希望,直使人觉得触目萧索,无有出路。

赞语的第二层突然转出满目生机。其一,作者漫游天下,亲访黄帝、尧、舜之旧迹,知各地教化、风俗本有不同,则诸书所说可能多少都有一点真相,若深思其意,便可知不背离《尚书》所载者接近的历史真实。其二,作者深考《春秋》《国语》,知二书明显发挥《五帝德》《帝系姓》之意,相关内容均非向壁虚构。既然《五帝德》《帝系姓》可以征信,那么《春秋》《国语》亦可供参考。其三,《尚书》本有间脱,其逸文往往可以从其他书中发现。因之,考察有关五帝的史实,应“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此二语乃全部赞语的关键。五帝之事本在疑信之间,非好学深思、细加领会则无以正确择取。

赞语第一层是步步后退,第二层是节节推进;第一层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第二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第二层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上去语语平淡而漫不经心,实质上句句深醇且匠心独运,真是赞语中尤为超绝之作。

妙评

此为赞语之首,古质奥雅,文简意多,而断制不苟。凡为九节,前四节著其事,后四节断其义……第九节则结之。——明·凌稚隆《史记评林》卷一引吴澄评

《五帝本纪赞》以疏宕萧瑟之笔,兼高古质邃之体。疏宕萧瑟,自是太史公本色;高古质邃,则《五帝纪赞》独胜,太史公出格文字也。

《五帝本纪赞》妙在意多而文简,尤妙在意属而文断。用笔灵活处,往往意到而笔不到,词了而意不了。叙中夹断,承中带转,正有吞吐离合,若断若续之妙。——清·牛运震《史记评注》卷一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00:2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89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本纪   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