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主要内容50字

更新时间:2022-12-22 00:17:00 阅读: 评论:0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导语:《草船借箭》相信每个读过它的人会对其主要内容概要有自己不同的概括,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草船借箭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篇1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一段,是最能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这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是,真实的草船借箭并不是这样。

《三国志·吴主传》引《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说的是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带兵南下进攻东吴的濡须(安徽无为东南),孙曹两军隔长江相持了一个多月,也没分出个胜负。这天,孙权亲自坐着条大船来到江面观察曹军的动向,结果挨了一顿猛箭,差点儿把船给弄翻了。曹军集中"火力",没少用"子弹",看来是下了狠劲儿。孙权没有借箭的意思,也没说是草船,只是察看敌情。孙权船的一侧中箭太多,有些倾斜,将要翻船。孙权急中生智将船调个头,让另一面也受箭,两面挨打,求个平衡。结果平安无事回到营寨。

《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写的,自己人记自己的事,犯不着往孙权小儿脸上搽胭粉。此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孙权没有想到借箭,但将船换一面受箭,说明孙仲谋脑瓜好使,这事本身也挺有意思。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篇2

说到草船借箭,人们都会惊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和平年代,聪明人的草船借箭同样厉害,其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智慧并亚于诸葛亮,即使面对困境也能淡然以对。

诸葛亮身处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借的箭是用在战场上的,而在如今这个和平的时代,聪明人借的不是真正的箭,而是来自别人的恶意伤害。也许是光芒太盛招人嫉恨,有的人即使没做什么也会被无中生有的流言中伤,一旦有人开了头,其他人就会跟风。若用草船借箭来比喻,那么他们就是这个典故中的草船,行驶在大雾中,别人只能看到他们的一小部分,看不清他们的全貌,但也足够让别人妄加猜测和伤害了。所以他们就如同大雾朦胧中行走的草船,旁人的恶言和伤害就像千万支箭一样射向他们,让他们千疮百孔。

在草船借箭的典故中,诸葛亮成为最后的赢家,骗过了曹操,解决了周瑜提出的难题。而如今聪明人遇到类似的难题时,他们也会像诸葛亮一样沉着冷静,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任由别人把自己当箭靶子来射,忍受着所有恶言恶语和伤害。等浓雾散去,攻击他们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那么糟糕,甚至慢慢地开始欣赏他们,停止了攻击。而他们则把所有的伤害都化作了奋斗的力量,当作一种鞭策,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时机一到,他们就会把这些积攒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让所有人为之震撼。

在一些励志文章中,成功的人最后都会说感谢曾经看不起自己,或是阻挠自己成功的人,觉得没有这些障碍,他们很可能无法成功。越挫越勇大概是取得成功的一项必备素质,如果一路上都是鲜花掌声,没有听到喝倒彩的声音,那就很容易自满,很难再有进步了。因此,有时候遇到障碍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虽然过程变得艰难了,但是也让人更有动力,也会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成功。

对于那些伤害别人不成,还促成了别人的成功的人来说,他们都是出于嫉妒。一般来说,没有人会毫无理由地伤害别人,总会有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往往是嫉妒。因为别人拥有他们所没有的东西,而且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行动去争取,所以就把这份不甘心的愤怒发泄到他们嫉妒的对象上,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别人不好过,似乎只有这样心里才会平衡一些。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盲目跟风。当有一小部分人煽动时,其他人很容易迷惑,不知怎么地也会开始讨厌一个人,也跟着伤害这个人。等他们恢复理性时,他们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厌恶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让人厌恶,甚至是一个值得欣赏的人时,他们才会发现自己被有心人利用了。

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总会有一些人阻碍我们前进,不妨采用聪明人的草船借箭一计,在不触及原则和法律的情况下淡然地面对所有的恶意,并且把这些恶意都转换成让自己奋发向上的力量,在适当的时机下爆发出来,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篇3

三国时期,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寻找时机出兵作战。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因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在吴国进行访问。诸葛亮聪明过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战事所需的十万枝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众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甘愿被斩首示众。一直嫉妒诸葛亮才能的周瑜则在暗地里乐开了怀,一心等着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命丧黄泉。

话说诸葛亮写下军令状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常规办法自然行不通。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他必需品,但并不知道诸葛亮用来做些什么。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枝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枝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的人头可就不保了。

话说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满脸迷茫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故作神秘地笑着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敲鼓呐喊。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诸葛亮却从容地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敲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火速前往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一个劲儿地射箭。霎时间,箭像雨点般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

诸葛亮瞅准时机,命令船队火速转头,把没有受箭的一面朝向魏军,这一面很快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气得捶胸顿足,那叫一个悔啊!

诸葛亮的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吴国的主帅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枝箭。吴国元帅周瑜对诸葛亮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那么,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来啊,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经过推算,得出当天晚上水面上会有大雾的结论。就这样,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十万枝箭。成语“草船借箭”便由此引申而出。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本文发布于:2022-12-22 00:1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89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