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12-21 23:21:00 阅读: 评论:0

正确的家庭教育法有哪些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法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极端家庭教育让孩子患上心病

研究者表示,幼儿心理出现问题,除了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以外,家庭的教育的不足越来越占主导位置。“家庭极端教育都极易令宝宝出现紧张、焦虑、退缩、恐惧等情绪问题,引发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宝宝,给孩子最好的是应该的”“攻击性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阶段主要表现为吵闹、惹是生非,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宝宝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他们口中常说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

研究者表示:爸爸妈妈脾气暴躁,当宝宝的行为令其不满意时,训斥、打骂,为宝宝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在溺爱娇惯纵容宝宝的环境中生长的宝宝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此外,当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并将分歧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来时,宝宝也易产生强烈的.攻击意识。

二、孩子教育的误区

1、“吓一下,小孩就听话”

研究者表示:宝宝不愿离开爸爸妈妈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幼儿焦虑症一般表现是分离焦虑,大部分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幼儿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由于焦虑中的宝宝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他们可以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还会引起宝宝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宝宝抵抗力下降。这些宝宝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2、“宝宝不打不成才?”

研究者表示:有些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怠慢了宝宝需要关心的要求,当宝宝一次偶然的说谎或者眨眼后,爸爸妈妈注意了,关心了,就可能在宝宝心里产生影响。有些爸爸妈妈习惯以打代教,一发现宝宝说谎就是一顿痛打,这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甚至会令宝宝不断“改进”说谎技术来对付爸爸妈妈的打骂。

三、研究者有话

大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是在小宝宝童年引起的,而引发幼儿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家庭原因决定的。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一种情况存在于放纵型家庭,家人对宝宝过度溺爱,宝宝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制型家庭,爸爸妈妈对宝宝要求过于严格,宝宝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总结:在溺爱娇惯纵容宝宝的环境中生长的宝宝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宝宝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暴躁等心理问题。爸爸妈妈对宝宝要求过于严格,宝宝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

四、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第一种:多商量 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第二种: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第三种:多交朋友 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平时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21 23:2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88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理念   正确   家庭   有哪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