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最有代表的著作

更新时间:2022-12-21 19:41:00 阅读: 评论:0

王守仁的历史著作有哪些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学说思想王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王守仁的文学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你了解。

王守仁的文学作品

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大儒,在其辞世后更是被后人尊称为王文成公。他的一生除仕途外更是立院讲学,流传下丰富的文学著作,那么他的著作有哪些呢?

王守仁的著作行文流畅,大气,在字里行间可窥见其心胸抱负。在现今广为流传的有其哲学著作有《传习录》、《阳明全集》、《大学问》等等。在《传习录》一书中,主要内容是王守仁与其友人及学生论学的书信合集和自身语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概括了王守仁心学的主要思想,为后来学者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其心学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除此之外,阳明先生的《阳明全集》又称《王文成公全书》,更是在我国研究明代主流思想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学问》更是其重要的教典,是心学精华思想的记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简洁明了对心学的主要精华部分进行阐述。

去除对心学的研究和发展的相关著作,王守仁在诗歌上有也极大的造诣。诗歌是其抒发感情,感慨人世变迁的主要方式,不可或缺。诗歌用词精致平易,结构严谨,琅琅上口。诗歌内容基于日常生活却又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观其著作,可知王守仁一生博学多闻,涉猎广泛,不受题材的限制,除去以上所列的书籍诗歌,更有流传于世的散文《与毛宪副》、《瘗旅文》等,还有散曲《归隐》。

王守仁的人物简介

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著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

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为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从余姚搬迁至山水之乡的绍兴。王守仁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十二岁初入私塾便能与老师辩论天下大事,畅谈国家时政,感怀人事。在私塾期间发奋刻苦,随后更是第一次会试便中举人虽几次与状元之位擦肩而过,但在二十七岁那年高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后官至为两广总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朝廷中流砥柱。本该是胸怀天下,励志图志之时却接连遭到朝廷的贬斥。虽晚年复起,但迟迟暮年有心却无力再为朝廷出谋划策。

因仕途受阻,王守仁便开始一心悟道,领悟儒家心学之道,广收教徒进行讲学。他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且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论,认为格物致知剥夺了人的天性且过于繁琐。

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于国,他问为朝廷出谋划策,以国家兴衰天下兴亡为己任;于学,他继承发展心学,使得心学成为明朝的主流学说之一,更是使心学一派远传海外;于己,他的一生笔耕不缀,文学著作众多且文采斐然,并将心学的奥秘融入自己书法之中,已然无愧于心。

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被后世尊称为阳明先生和王文成公的王守仁,他将前人关于心学的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发展并结合了禅学的精华部分,从而产生了心学,一个比前两者更加细致完整的学说。这一学说是相对于朱熹的理学而存在的。

王守仁心学的中心思想便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两部分内容。“致良知”就是指一个人可以不必在意外物,只要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道德标准即可。“良知”不仅仅是指自身内心的思想道德,更是指天理。王守仁认为每一个人又都良知的存在,理就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知行合一”则是指知要与行相互依存,两者不可分离。“知”是指认知,知善知恶知万物。“行”则是一个人在“知”的基础上保留善去除恶。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有关于某一种事物善恶的认知,那么他就会遵循自己内心的认知,将行动付诸实践。假如一个人并没有将其的心中的认知付诸于行动,那么简单来说就是他并没有达到王守仁所说的“知行合一”。从该方面上可以表明知在行中,行中有知。而“致良知”则是“知行合一”的前提条件,“知行合一”又是“致良知”的准则,两者不能相互***而存在的。

王守仁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分离知与行两者的关系,认为只要两者相结合才会是一个完整的存在,这也是其思想成为明代主流思想之一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现今的社会里,心学对我们认识自我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2-12-21 19: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875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最有   著作   代表   王守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