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郢二首其二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2-12-20 10:55:00 阅读: 评论:0

《哀郢》赏析(人教版高二)

《哀郢》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收集的《哀郢》赏析(人教版高二),希望大家喜欢。

《哀郢》赏析 篇1

《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关于本篇的背景,王逸认为是屈原被流放时哀念故国而作;王夫之则认为作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278年),为哀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而作,《哀郢》即“哀故都之弃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离散,顷襄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亡可待也”(《楚辞通释》)。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被迫离开郢都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同情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的感情。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流放时情景。第二层写乘船离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想起郢都将毁于一旦,诗人忍不住涕泗横流。游子的“断肠”之苦与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交融。李贺曾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第三层写自己继续东行时的凄怆心情。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真可谓一桨九回头,一步一伤神,读之催人泪下。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诗人才点明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往事一幕幕,九年以来,诗人魂牵梦萦,从未忘却。第五层揭示出造成国家危难、个人悲剧之根源在于朝廷那些群小的误国。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

本诗的写法有以下特点:一是在结构采用了倒叙法,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而是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既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又能突出表现诗人被流放以来刻骨铭心的那一幕幕夺人心魄的情景。二是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自己对故都的思念和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在抒情上,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痛的凄怆,言辞质直激切,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是综合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第五层,忠奸善恶,对比鲜明,揭示了当时楚国小人当道、君子失位的政治现实。乱辞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故都家园至死不渝的深切思念。

郭沫若曾说:“由楚所产生出的屈原,由屈原所产生出的《楚辞》,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中国人如果不灭种,中国文如果不消灭,《楚辞》没有毁灭的一天。楚人的功劳是不朽的,屈原是会永远存在的。”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对遭难人民的同情,对个人遭遇的愤慨,这是深沉的忧思,这是博大的'社会情怀,更是屈原以及他的《哀郢》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让文明的薪火在我们手中越燃越旺。

《哀郢》赏析 篇2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诗作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年的都城将毁于一旦,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氾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诗作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诗作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10: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76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二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