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的概念

更新时间:2022-12-20 08:38:00 阅读: 评论:0

饱和溶液的概念是什么制取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饱和溶液的概念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释

溶质溶于溶剂的溶解过程中,首先是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作用,在溶质表面的分子或离子开始溶解,进而扩散到溶剂中。被溶解了的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不断地运动,当它们和固体表面碰撞时,就有停留在表面上的可能,这种淀积作用是溶解的逆过程。当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浓度不断增大到某个数值时,淀积和溶解两种作用达成动态平衡状态,即在单位时间内溶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数,和淀积到溶质表面上的分子或离子数相等时,溶解和淀积虽仍在不断地进行,但如果温度不改变,则溶液的浓度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这样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量,即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由此可见,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率与它从溶液中淀积的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温度下,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即尚未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称“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的压强。

饱和溶液的制取方法

如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方法1:增加溶质至有剩余

方法2:蒸发溶剂(可用蒸发法,最好为恒温蒸发,要看到有晶体析出)

方法3:降低溶剂温度至有晶体析出

注:少部分溶液则相反,它们溶剂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

如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方法1:升高溶液温度

方法2:增加溶剂

注意:⑴此转化条件仅适用于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

⑵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⑶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判断饱和

1. 有固体剩余物

2. 取一定量溶质加入该溶液搅拌后不再溶解

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大于在这个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的溶液(即超过了正常的溶解度)。溶液中必须没有固态溶质存在才能产生过饱和溶液。

制取过饱和溶液,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饱和溶液,然后慢慢过滤,去掉过剩的未溶溶质,并使溶液的温度慢慢地降低到室温。这时的溶液,它的浓度已超过室温的饱和值,已达到过饱和状态。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当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块小的溶质晶体(作为“晶种”),即能引起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结晶。

本文发布于:2022-12-20 08: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76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饱和溶液   概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