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学生考证:考证对就业实际影响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聚焦大学生考证:考证对就业实际影响,欢迎阅读与收藏。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毕业时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成了众多在校大学生的普遍问题,为此,很多学生选择考取更多的证书以增加其未来成功就业的筹码。然而,这对于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究竟有没有影响、影响多大,以及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盲目考证现象是否合理,我们需要研究探讨一下。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
通过分析历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变化趋势 ,我们发现,自 1999 年高校扩招的十多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总体呈现逐年大幅上升的趋势,2009 年以来上升速度有所减缓。这十年来,初次就业率也不稳定: 自 2001 年起连年升后 2007年下降了七个百分点左右,社会劳动力基本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形势低迷的三年内采取了一些促进就业的措施后,2010年形势有所回暖,待业人数也有所下降。
最近统计数据也显示,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近 660 万人,比2010 年增加 30 万,比 1999 年高校扩招第一年翻近 6 倍。由此可见,近年来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当代社会整体呈现出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大学毕业生就业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
二、大学生考证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校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和学位证书挂钩,所以这种高校里考通用型(必考型)证书的学生几乎达到了100%。而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式的严峻,其中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对公务员的考试跃跃欲试,据有关机构调查,2005年国家和一些地方公务员的报名人群中,高校应届毕业生应考比例超过七成,成为主力大军,在校大学生考证已相当普及,考证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表为各专业倾向报考类型。
1. 考证动机分析
大学生考证热的现象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专业课设置与社会职业需要的脱节与矛盾,也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技能要求的短时眼光,需要在教育和就业观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 一方面,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现有专业课是否能满足就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否必要和合理。
由此看来,虽说考证的动机千千万万,但是还是比较集中在迫于就业压力和自己本身的学习兴趣上。
2. 考证与专业联系度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所考证书的了解程度,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所考的证书处于基本了解的状态,这也是因为他们能从自己所学专业的角度出发来选择自己需要的证书类型。
而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考证对其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有约三分之二的学生的考证都能够对课内的专业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巩固。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大学生考证与专业的联系程度: 大多大学生都能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考取相关证书,这在促进了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筹码,缓解了就业压力。
3. 考证与就业竞争力关系
关于考证能否提高今后的就业竞争力,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不一定,这似乎与上文所述就业压力才是考证的根本原因有矛盾。想要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考证的根本原因,然而考证并不一定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看似矛盾的两个问题,恰恰说明了考证与就业竞争力并非相互作用的两个命题,这正好与当今大部分用人单位认可各种证书,但更注重大学生积累的经验与各方面的能力的事实相符。企业更看重的是能力,真正的好公司不是只看重证书,资格证只是表明通过了相关考试,但不代表持多种证书的大学生就有与证书相匹配的能力。大学生考证固然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符合就业方向的证书才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三、大学生考证与就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自身层面
1)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 ( 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2)考证存在盲目性。
对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原因是,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企业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 “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应能力? 因此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自我认知与了解都不够准确,角色转换不及时。对大多数习惯了大学阶段有限的生活学习空间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时初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角色转换,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高校层面
1)高校专业设置和教育体制未进行有效调整。
我国目前对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基础型理论人才,而目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远远落后于基础教育。很多高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为了争排名乱设专业,忘记了自己培育人才的本职工作,没有把教育学生和市场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人才需求的结构失衡。
2)就业信息宣传不到位,传达不及时。
作为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对企业信息的掌握较为全面,却不能通过有用的途径全面传达至大学生中,导致大学生的就业信息不充分,无法高效的实现就业。
3.企业、政府与社会层面
大学毕业生歧视性就业政策依然存在。虽然国家已明确了大学生就业实行 “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是一些地区的就业准入制度、女性大学生群体的不公正就业待遇、对于应届毕业生的经验歧视乃至利用大学生没有经验趁机压低薪资标准的问题,都仍然存在。配套制度的缺失,就业服务有待加强。如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划分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不同的户口有不同的待遇,出现了办理暂住证、借读费、遣返外来人口的等等现象。国家鼓励发展的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中以榨取中介费为目的的依然存在,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
四、建议
我们针对大学生如何在考证方面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
1.大学生考证应以专业为前提全方位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高校大学生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会计、金融等,考证应该以专、精为前提,注重专业内的证书,保证与职业对接; 而对于一些强调综合理论基础的专业,如人文、数理化等,则可以选择外向求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一些对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有帮助的证书。同时,大学生应适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全面分析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就业环境,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形成通盘考虑,从而为考证提供方向,避免因逢证必考、盲目考证而浪费时间精力,削弱了就业竞争力的现象。考证是为了培养一种应对特殊工作要求的技能,并不涉及综合素质,而大学不只培养技术工人,更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大学生要牢记: 就业是实力的较量。首先,要认真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核心技能,使自身具备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能力以提前适应社会,做到学术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最后,要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克服浮躁等消极心理,做到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主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就业竞争力才是根本保证。
2.高校应注重在考证方面的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明确考证目的,以避免迫于群体考证压力而跟风随大流的现象;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与考证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同自己专业兴趣较接近的证书; 引导大学生全面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提醒其在参加考证前充分估量自己的实力,在个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与要考证书的要求无法匹配时应有效引导。高校还可以积极推行 “双证制”,鼓励高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毕竟,多学一门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就多了一把开启就业之门的钥匙。例如对已取得会计上岗证的会计专业学生,可以鼓励参加会计助理和中级会计师考试,如果学校有一定的精通双语教学,且专业知识较强的人员储备的话,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公认的国际会计师资格培训等。
3.政府应加强对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协调,减轻大学生考证的压力
政府应指导高校及时取消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及时修改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设置并开设新的专业,从而缩小大学生考证的范围,避免盲目考证; 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平台,引导相关企业完善和健全用人机制,弱化证书的作用; 同时,联同其他相关社会组织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信息,减轻考证压力。
大学生考证对就业有没有用
大学校园里,曾经流行过很多证书考试,考证热曾经让很多大学生对各种证书充满了崇拜,但是,这些证书真的对就业有用吗?
证书里最普遍的就是四六级证和计算机证。四六级对于本科生一般有四级即可,研究生需要六级,这是很多国企的招聘条件,但对于私企来说,则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但是,对于优秀的私企,在校园招聘中是更希望招聘拥有四六级的学生的,因为如果在大学连四六级都没有通过,说明你的学习能力不太强,无论态度上还是能力上都有问题。
对于计算机二三级,其实,也是国企更有需求,这个证相对于四六级意义不大,但是也有个别国企和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会要求计算机等级证书。这个证基本不用学,报个辅导班就有方式过,学习意义不大,没必要浪费时间。即便没有也没关系,如果有闲钱,最好考一个。
对于专业类证书,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司法考试,注会,CFP(国际注册理财师)、CFA(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这些证书对找相应领域的工作肯定有很大用处,如果在大学期间就能考下来,非常有利于校园招聘中胜出,但是,这种证书的价值远不如名校金融学、法律类专业的学校品牌价值对就业的贡献更大。名校金融学生即便没有专业证书,一样非常容易找到很牛的公司,赚很高的起薪,而有证书,学校品牌却不好的学生,即便有注会,司法证,也很难进入名校生能进入的那种大牛公司。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例如,学校品牌不是很差,普通211或者非211类但有一定地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学科班学生,学习期间各种奖学金的获得,各种社会实践和优质实***历,各种社团活动的荣誉及经历等,配合含金量高的专业证书,以及大频率积极参加名企校招项目的态度,所发挥出的力量就很可能追赶名校毕业生,即便赶不上,也不会混的太差,也能找一个不错的企业。
此外,计算机,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含金量高的证书也是非常有用的,有很多普通二本高校学生大学期间考下了关键技能证书,例如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等,也非常容易找到优秀的企业的工作。
对于文科类,理科类学生,证书意义不大,除非想做老师,教师资格证非常关键,否则没有必要考下关键技能证书,当然,英语证书是必须有的,至少应该有个四级吧,英语专业至少有专四吧,专八就更好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23:1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73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