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曹操的优秀诗句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评价曹操的优秀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曹操雄心怀白马,董昭空自弄精神。《咏史下·关羽四首》
2. 乾坤渠肯容曹操,聊为苍生解倒悬。《咏史下·枣祗》
3. 贾诩未设曹操日,自为汉贼已多时。《咏史下·贾诩》
4. 不受祢衡轻薄误,未容曹操驾金根。《咏史上·孔融》
5. 曹操不帝,清议凛然。《读冯道传》
6. 扬雄苦作艰深语,曹操空嗟幼妇词。《论语绝句一百首》
7.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历代诗·三国》
8. 汉文因山事已定,曹操疑冢忧更深。《曹操疑冢》
9. 曹操师模司马昭,熔成成弑济君刀。《司马昭弑魏主》
10. 吕蒙江上橹犹羞,曹操徐州血尚留。《咏史下·羊祜》
11. 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咏史下·荀彧》
12. 曹操桓温不自持,跛侯面上雨淋漓。《咏史下·侯景》
13. 周瑜于此走曹操,声名万古随风长。《赤壁歌》
拓展延伸:
评价曹操的句子
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2、***: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3、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4、黄仁宇:
①《三国志》里的曹操,不见得比他同时人物如刘备、孙权更为谲诈。而且他有敢说敢做、豪迈磊落、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
②曹操能够出类拔萃,是由于他的不拘小节、眼光远大。然则他虽看清传统道德不能解决当日毛病,但他也不知放弃传统道德亦不见得能拯救当日毛病。
5、《剑桥中国秦汉史》: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评价曹操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
1、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其次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3、最后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例如:
曹操是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个胸襟广阔,求贤若渴的英雄人物。少年孟德,放荡不羁;***严明,治军有方;爱惜人才,心胸开阔;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作为一个封建统治军阀,能胸怀大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备、体恤民生、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
对曹操的评价
话说乱世出英雄,在东汉末年那个民不聊生、战乱频发的时代,一代枭雄曹操,在缤纷的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的一笔。这位被汉献帝准许“参拜不名,剑履上殿”,邑三万户,六车并驾,用度可比天子、位极人臣的魏公曹操,字孟德,汉末沛国谯人。《三国志》称曹操为汉相曹参的后代,他的父亲曹嵩是侍奉过四代皇帝、名望颇高的宦官曹腾的养子,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幼时曹操任侠放荡,但在汉末的动荡之中逐步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雄才霸略,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逐鹿中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奠定了基业,成为政权的实际统治者。
一、曹操的生平经历
曹操的一生主要是在东征西讨的战争中度过的。中平元年(184年)曹操以镇压黄巾起义而崭露头角;在陈留散尽家财,集合义兵,首个倡导号召天下共同讨伐董卓,为民请命;建安四年(199年)逐鹿中原,把自身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地带。
建安五年(200年)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官渡之战,曹操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听取他人正确意见,采取正确的作战战略,趋利避害,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建安十二年(207年)为肃清袁氏残余势力,彻底解决贼人入寨为害的问题,曹操远征乌桓;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撤军北还,却又在同年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采取措施,稳定内部,十月进军安定,两年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基本平定凉州;建安十二年(215年)曹操与刘备相争汉中,相距数月无利而归;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会战,孙权捉杀关羽并将其首级送至曹操所在的洛阳,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
在孙权夺取荆州后,向曹操俯首称臣,孙权以及曹操群臣都劝进曹操废献帝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但掌权而不自立仿佛是曹操最后的底线,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一代枭雄就此陨落,终年六十六岁。
二、曹操的个人魅力
在那个凋敝丧乱、尔虞我诈的时代,成为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成为一代枭雄当然不会只是时代使然,与曹操本身的才能抱负、雄才霸略也是密不可分的。史书《三国志》用“少机警,有权数”来形容少时的曹操,少时既如此,壮年的曹操更是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才能与抱负。
1.有深远而正确的政治见识,善于纳谏。当初汉献帝如丧家之犬四处奔走,在袁绍等军阀避之唯恐不及时,只有曹操前去迎接汉献帝,并非出于曹操的仁义,而是曹操拥有着比袁绍更加睿智长远的政治见识,认识到一位名正言顺的君主的影响力,逐步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掌权者。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曹操在物资、兵力都不及袁绍的情况下,采纳荀攸之计解白马之围,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正确分析战争态势,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大败袁绍。而袁绍死后,曹操并没有立刻发兵攻打河北,而是放任袁氏兄弟相争,自乱阵脚,从而达到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之效果。在曹操身上,有着一位卓越政治家的长远眼光和正确的政治见识。
2.打破传统用人观,爱才如命,唯才是举。在***的三国时期,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先后三次颁布《求贤令》,不看家世门第,无论有德无德,向所有有才之士打开大门,笼络了许多才俊仁士,并将郭嘉、贾诩、荀彧、许褚、典韦等出众的人才通通为己所用。而让张辽说服关羽归降和为了信誉放关羽离去下令活捉关羽,也充分体现了曹操的爱才如命之心。也正是因为他的爱才如命、唯才是举,才聚集了很多能人俊士,才能够有人才辅佐,实现他的雄才霸略。
3.治军严明,***必严。曹操出征张绣,严明军纪,告诉将士不要损害百姓庄稼,凡有践踏者,斩首示众。自己却不小心马受惊踩坏了麦田。论曹操发布的军律,违背军纪是要被斩首的,曹操不听部下劝说,道:“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欲自刎,还是郭嘉劝其“法律对于尊者无用,你要领军作战,哪能自刎?”最终曹操才放弃以死严军纪,却在最后割发代首。在古时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曹操割发代首足以见得其治军严明,***认真,以己服人了。
三、曹操的功与过
其深远正确的政治见识,善于纳谏也使得曹操在军事、经济、政治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巾起义后,时局***,董卓、李傕等军阀四处屠杀百姓,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到处一片萧条景象,百姓们苦不堪言,饱受战乱折磨,曹操深知灭董卓的重要性,统一北方不可避免。从初平二年(191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魏之间,常年***让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军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曹操采纳部下枣袛与韩浩建议,在北方施行屯田制,在各郡设置田官,鼓励耕种开荒,并在屯田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自耕农经济。并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收留流民,劝其学习农桑、并兴修水利灌溉田地、改革户籍,充实籍户,并陆续恢复正常的租调制度。
在曹操的治理之下,不但军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还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荒地得到了利用,为其集团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曹操掌握政权之后,在政治上更是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制政策,举用地方官吏司马芝、王修、吕虔、杨沛等,抑制惩办不法豪强,化乱为治,造福一方百姓。
虽说曹操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但他却在戎马倥偬之际,不忘兴礼乐、崇文学,即《三国志·荀彧专》中所谓“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重视推动建安文学,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他多才多艺,书法、音乐、围棋等皆有颇高造诣,尤其对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诗文兼善,但以诗歌影响尤大。他在诗歌里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政治抱负,表达着对深受汉末大***的社会现实及战乱磨难的百姓的深切同情,慷慨悲凉,感人肺腑(《蒿里行》)。也抒发着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成其大业的希冀(《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他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他胸襟之广阔,报负之伟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壮士暮年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壮志豪情。
而这么一位乱世枭雄,在现代大多数人眼中,“白脸奸臣”“阉宦遗丑”却成了他的代名词。陆机曾道:“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所谓无风不起浪,曹操负面形象的出现也并非空穴来风。
颖川之战,曹操不分青红皂白,大杀特杀,斩首数万人。杀粮官以稳军心堵众人之口,妒贤嫉能斩杀杨修,徐州屠城,水淹邺城。甚至为吕布将掳来的群众当饵,也因为过于谨慎疑心过重,杀蔡瑁杀张允,害华佗,逼荀彧自尽。
更有甚者,曹操在吕伯奢家避难时,因为吕伯奢家人磨刀而起了疑心,以为别人要杀他而先杀其全家以自保,后又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了吕伯奢本人曰要斩草除根,更是悍然宣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残暴不仁,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深刻地体现出来,更是将一位政治人物固有的谋功谋利,不择手段的阶级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千百年来,士人对曹操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褒扬者称其为一代枭雄,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贬毁者称其为奸臣逆贼,残暴不仁,虚伪奸诈。但无法否认的是,在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曹操,确实用他的雄才伟略,军事才能和理想抱负开拓出了自己的基业,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浓墨一笔,我们无法抹去史书中他的“过”,却也无法否认历史上他的“功”。往事飞越千年,魏武挥起长鞭,时光转换千百年,仍是一代枭雄曹操,书写着属于他的历史画卷,不换人间。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19: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724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