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散文
导语: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晨,站在门前的皂角树下,眼前的西河水静静的躺在山川,清澈,明亮,妩媚。清明风吹过的水面荡起细细的波纹,似舒展的篮绸缎伸向远方。突然飘起如针的毛毛雨,伴随清明风抚摸着面颊,心中涌动起不尽的思念。
这个春天,人们遇到了刻骨铭心的大事件。瘟疫,多少别离,多少悲壮,多少生生不息,震撼着这个世界,震碎了多少家庭,多少梦想……
回到现实,正值“清明”时节,祭先祖、故人、往昔,也祭一祭远处和更远处的悲伤,是告慰自省,也是身心整理的最佳时刻。
两个月的疫情隔离,回到大自然,放飞心灵,在春天里尽情享受这个特殊日子的馈赠。湖水、山川、森林和鲜花,百灵乌……都在敞开胸怀拥抱久别的亲人。
一群小朋友在小路上,边跑边在吟诵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论是古人还是今天的你我,又何况不是如此而已。悲伤已罢,生离死别也罢,往事如烟,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哭就欲断魂,想喝酒就直接问,大大方方、清清明明的。活的明白,直率,有情有味。
雨过天晴,祭祖的香烛燃烧后的气味在山野弥漫。回到故乡祭拜的人多起来,小路上的颜色也多起来,给静悄悄的山村带来了生气。
白色的木香花一串串挂在悬岩峭壁,古树,房前,象一条条瀑布流淌在山间沟壑,挂在云端树上。春天已经把田野山峰装饰的如诗如画。
一年的时间没有回来了,通往祖坟的路被杂草掩埋,边走边用刀砍出一条路来。每前进一步都显得艰难,怀着对祖先的崇拜,用虔诚的心走出路来,走出对上辈人的理想与缅怀。
每次回到故乡祭奠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年更是有深切的体会。疫情后的社会,人生体验很多,悟出的生活哲理很多。
我们要懂得珍惜,才会有意识呵护身边的人。我们要敬畏生命,才会有节制的自觉。
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面对生活中的不幸,面对人生中的苦难,面对疫情中失去亲人的痛苦……,在悲伤过后,勇敢的再次回到春天,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清明节这天,一早的雨就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偶尔还伴有“隆隆”的雷声,窗架上的玻璃似乎经不住雷声的振荡发出了“吱吱”声响。坐在电脑前的我突然间想起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来,脑海里顿时便是那“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原打算要在正清明节这天回老家去扫墓的,可是没能成行,心里难免有些伤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八天。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时间最长的节气,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时候,人们会带着祭品去到已故亲人的坟茔前,插香献供整修坟墓,表达对亡人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清明节的头一晚给大哥和堂弟通了电话,说了一些清明扫墓的事宜,趁机表达了一番自己不能去扫墓的遗憾和内疚。每年的清明节这段时间,正是人们春种的大好时机,常言道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老家的亲人们很忙,他们或盖新房子,或准备着栽种。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农事繁忙,然而作为子孙后代,抽出一些时间来对已故之亲人尽尽孝道,这是纲常之内的事。
我是真的有些惭愧,甚至觉得愧对了先祖,因为一些事耽误了回去扫墓。就在前几天,我接到了云南红河学院李金发博士的约稿,要我撰写一篇相关文章参加红河学院举办的“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研讨会”。写这样的文章不比写一篇散文、一首诗歌那样单纯,其间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和作一些必要的调查……不找理由了,越说心里越堵得慌!说真的,我不想先祖听到我为没能回去扫墓找借口。我在想,就趁这个清明吧,好好把彝族聚居区人们的心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借红河学院举办这次研讨会的契机告诉更多的人们,使我们保护民族文化的倡导尽可能地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千百年以来彝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他们勤劳勇敢,他们创造了很多人类历史上的灿烂文化,比如位列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至今在彝族群体里活用着的古彝文字,比如蜚声海外的十月太阳历……如今,国家虽然提倡大力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然而很多文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日见消失,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民族建筑或建筑元素渐渐地被大同吞噬,更叫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趋于大同的元素被死搬硬套了进来,而一些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却被遮盖了起来,被凝固进了现代化的水泥砂浆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愿红河州学院举办的这次“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研讨会”对所有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建设是一次好的契机,先祖们要是天上有知的话,我想他们会感到欣慰的`。
目前国内过清明节的民族有:苗、满、壮、侗、土家、瑶、黎、水等二十四个少数民族,黔西北地区的彝族也过清明节。火葬是彝族的传统葬式,墓葬朝向也不是东南西北而是对应天上的星座,这一墓葬形式曾被学术界称之为罕见的彝族墓葬——向天坟。在彝族传统文化理念里,君王死后上太阳,大臣死后上月亮,师死了上启明星,而满天星斗是老百姓去的地方……一个区域内的节日是共享的,生活在同一个区间内的各民族,他们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需要或者说利益关系,处于弱势的民族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掩藏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化,渐渐地靠向另一个处于强势的民族,就如黔西北地区彝族自清朝中叶后改火葬为土葬一般,虽然那是清廷强行推行的结果,却也凸显了一个强势文化的扩张性和兼容性。其实,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其被传承下来的理由,这些节日或祭奠或祈福或辞旧迎新,它们几乎都彰显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和膜拜、认识和依赖,同时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各自民族的文化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兼并是必然的,在这个程中不迷失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清明节的扫墓,一些平常关系较差的族人也会走到一起来,大家诚心地或为先祖上香,或为之培土,相互间在不经意间便会少了一些芥蒂多了几分亲切。这个时候的人们更多的则是想念逝去的先祖,或为先祖曾经的磨难吁叹不已,或为先祖曾经的风光心生豪情。
快到中午的时候雨小了下来。依窗远眺,对面半山腰银带似的高速公路桥下,几个扫墓人似乎在避雨并烧火取暖,青烟袅袅升起,几处坟茔上挂着的白纸格外显目。雨越来越小,阴霾的天空渐渐明朗开来,公路桥下的人们复又钻了出来,在山野间忙碌开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我想起了阴阳两隔的先祖们,但愿他们在那个世界里不会遭受如此沥沥细雨。突然间,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大哥和堂弟他们的身影,他们正虔诚地在先祖的坟茔前忙碌着……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纷纷洒洒,习惯了在清明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一个大晴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籍。
阴雨,破败的路面。一座山,有着无数的灵魂休眠着。这座山是那样的苍老,它们讲述着沦丧的过往。山中的灵魂和这座山是一体的,当山倒下,灵魂也灰飞烟灭,看着山上,突起的一个个小山包,那种感觉正如缱绻的忧伤,山山水水,最终东流。
看,那坟前开满的是不是丁香花?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
泪,惯性般的滑落。今天,不寻常的日子,让已经遗忘太多事的我想起了太多太多让人难以抹去的事。
那一刻,吵闹的家里突然变得死寂;那一刻,归家的路变得遥遥无期;那一刻,死神狞笑着向沉睡在床上的他走来……
再也见不到了,再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了,再也看不见他的笑容了,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了……
站在坟前,一种莫名的忧伤涌上心头。可以装做什么事也没有,可以选择蒙骗别人,但是永远骗不了自己。在心里默默的说着,你可以听到吗?如果还有知觉,是否可以请你站起来,可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在那个落莫的秋季,秋风吹起,带走了落叶,也带走了你……如果还有轮回的相遇,希望依然可以亲切的叫你一声:“外公。”希望,你依旧是我亲爱的外公……
依稀记得你说过的话:“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该***;”感谢你,因为你让我知道了感激,让我成长了太多……
清明,是该来看你的时候了,却唤不回你内心的记忆。你是否知道还有那么多人在想着你……
坟上尘封的伤痕,是你前世的宿命……
郁郁清明,落雨是常客,藏匿着山色的空灵。总归是年年相似,又何惧寻不得一方水木清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将至之时,这天地万物已然领略了春山如笑,明媚中的暖意亦是融了冰雪,泯了寒气。“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总偏是遇上“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这粼粼万丝沉入朦胧天地,竟是读不出一毫的烦心,倒是微凉成的气候蕴在春日里,溢出一方风清人静,落雨歇在翠绿之上,静默倒也不乏气氛。
清明、端午、中秋或是其它独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日子,于我,都是信仰所在,至于清明更是多分敬意。在我的记忆里,清明是祭奠和缅怀先人的日子,感恩他们赐予的生命,安抚他们曾经的不幸,重温他们当年的幸福,走这一生,轰轰烈烈,平平淡淡都成了回忆的一抹,耀眼或灰暗,归尘归土,倒是不惧前方。可是啊,生命的神奇在于延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万世人间,万次轮回,亦未曾腐朽。“草色入帘青”,再不是几月前的枯黄。按照每年的惯例 我随着父母去给先人扫墓,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她的儿女们,这确为常见,我耳边依旧有隐隐的哭声,思念化成伤悲也自是常事,只是这老人脸上未曾改变的一抹微笑,成为了那刻我眼中最美的风景,她的儿女也是一样,舒心的笑容在阴雨下竟是有着阳光的温暖,依稀听得见,老人是来看前几年去世的老伴的,老人抚着碑,说着家常,平平淡淡的生活琐事那般真实美好 ,不觉间我竟是带上了一样的笑,儿女在旁应和,其乐融融,雨声渐大,我的视线朦胧了,耳畔也模糊了……
这个世界多美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清明,踏青,一切都自然而和谐,伴着细雨又如何呢,不过就是多了一朵在头顶盛开的花而已,如此,外面早已是另一个天地了,“雾里看花”岂能不是另一种美?若非如此,哪里见得到雨水滴落进绿叶上,开出一瞬的美丽?哪里听得见风停在水面上,奏出不歇的空灵?
只一瞬回首,便隐入了草色中,不舍回眸。清明时节雨,朦胧山水间。
又一个清明,在这草长莺飞,气候怡人的春天!小雨,在烟雾弥漫的早晨,似乎一如当初的约定,不早不晚的携着一股空气的微微的暖流如约而至,每年,好像在这样的节日,这样的时刻,她总会斯斯文文的娓娓而来,于是,清明,更多了一份伤感,也多出一份情趣!
漫步于这样的雨中,手中可以省略那把撑起的雨伞,因为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小雨,洒在脸上,有一股甜润的香味,落在身上,便如浴人间最美的甘露,在似雨似雾的梦幻和现实中,丝丝小雨一点一点沁人心脾!只是清明时节,会多出一份感怀,不然,此情此景不会无端的想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于是,不自然的也想起改编而成的清明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刻,不知路上人,有几个,魂欲断?为这烟雨蒙蒙的感伤?为那插青之时对故去亡灵的怀念?
本来,真正插青的日子应该在今天,只是因为上班时间不为已所欲,所以,抽取前些时日到老家便已将这份祭奠故去长者的感情深深地放在挂起的清明吊子之中!老家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但这么多年以来,或者今后一生,我都一直对她怀着浓浓的无以融化的乡情,于是,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淳朴善良的人们,总是无时不刻的深深植入我的梦中,我的内心!他们,我想已无可磨灭的融入到了我的灵魂!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我似乎闻到了泥土的芳香,多么熟悉的味道!两旁的油菜花竞相开放,那股沁入肺腑的香气,使我久久陶醉不愿醒来;巍峨的高山桓古不变的永远那么挺立着,不竟给我心底坚实的感觉;潺潺的溪水依然像儿时那般叮咚叮咚的唱着歌,捧起一泓清泉,那股清甜依稀还在;而老家的那条略通人性的狗,一路摇着尾巴,似乎有说不完的热情…这里,永远那么温暖!
男太女太,外婆,爷爷奶奶,在他们的坟地,无限虔诚的挂起清明吊子,给他们烧去纸钱,这份沉重的怀念,不知隔天一方的他们是不是真的能感应?如果有知,愿他们一切安好!某些记忆,此刻,开始漫上心头,记得:在我出生医疗条件极差的那时,生下来是包衣的我,当时差点被当“怪物”,是外婆,用剪刀剪出了一个生命,而出来之后没有啼哭的我,也是并没有医疗知识的外婆,用人工呼吸唤救了今天的我!还有那个永远那么疼爱我们的奶奶,身体一直健康的她竟然悄无声息的就离开了人世,那份心底的隐忍的痛,这么多年一直还在!于是,我更加懂得了珍爱身边的人,珍惜现在的生活…或许,对他们,这份怀念,用一摞纸钱,一个清明之吊,都不足以表达,只愿: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
清明之雨,还在密密斜织着,本来,这是一个扫墓的时节,也是一个踏青的时候,远远的草坪上,一层层新绿正肆意的铺展开来,湖水开始脱掉厚重的冰层在波光粼粼中苏醒,鱼儿雀跃的在水中嬉戏游动,小鸟欣喜的用清脆的歌喉唱响着春天的旋律…九湖,游客已纷沓而至,一切,又焕发出生机!
清明时节,雨,应——不再纷纷!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
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好多童年的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却依然恍若眼前,连一些细枝末节,都记得特别清楚。记得父亲为我买的第一支笛子,是1角2分钱;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角7分钱;买的第一把京胡,是2元2角钱……那时候,家里生活不富裕,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为了给我买这些东西,父亲掏出这些钱来,是咬着牙的。因为那时买一斤棒子面才几分钱,花这么多钱买这些东西,特别是花两块多钱买一把京胡,显得有些奢侈。
读初二的那一年,我爱上了读书,特别是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千家诗》之后,我对古诗更是着迷。那时候,我家住在前门,离大栅栏不远,大栅栏路北有一家挺大的新华书店,我常常在放学之后到那里看书。多次翻看后,从那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唐诗宋词里,我看中其中四本,最为心仪,总是爱不释手,拿起来,又放下,恋恋不舍。一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编选的《李白诗选》,一本是冯至编选的《杜甫诗选》,一本是游国恩编选的《陆游诗选》,一本是胡云翼编选的《宋词选》。
每一次,翻完这四本书后,总要忍不住看看书后面的定价,《李白诗选》定价是1元5分,《杜甫诗选》定价是7角5分,《陆游诗选》定价是8角,《宋词选》定价是1元3角。四本书加起来,总共要小5元钱呢。那时候的5元钱,正好是我上学在学校里一个月午饭的饭费。每一次看完书后面的定价,心里都隐隐地叹口气,这么多钱,和父亲要,父亲不会答应的。所以,每次翻完书,心里都对自己说,算了,不买了,到学校借吧。可是,每次到新华书店里来,总忍不住还要踮着脚尖,把这四本书从架上拿下来,总忍不住翻完书后还要看看后面的定价,似乎希望这一次看到的定价,会比上一次看到的要便宜了似的。
那时候,姐姐为了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的负担,不到18岁就去了包头,到正在新建的京包铁路线上工作,从她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开始每月给家里寄20元钱。那一天放学之后,母亲刚刚从邮局里取回姐姐寄来的20元钱,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母亲把那4张5元钱的票子放进了我家放“金银细软”的小箱子里。母亲出去之后,我立刻打开小箱子,从那4张票子里抽出一张,揣进衣兜,飞也似的跑出家门,跑到大栅栏,跑进新华书店,不由分说地,几乎是比售货员还要业务熟练地从书架上抽出那四本书,交到柜台上,然后从衣兜里掏出那张5元钱的票子,骄傲地买下了那四本书。终于,李白、杜甫和陆游,还有宋代那么多有名的词人,都属于我了,可以天天陪伴我一起吟风弄月、说山论河了。
回到家,我放下那四本书,非常高兴,就跑出去到胡同里和小伙伴们玩了。黄昏的时候,看见刚下班的父亲一脸铁青地向我走来,然后把我领回家,回到家,把我摁在床板上,用鞋底子打了我屁股一顿。我没有反抗,没有哭,什么话也没有说,因为我一眼看到床头上放着那四本书,知道父亲一定知道了小箱子里少了一张5元钱的票子是干什么去了。我知道,是我错了,我不该心血来潮私自拿钱去买书,
5元钱对于一个贫寒的家的日子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
挨完打后,我没有吃饭,拿着那四本书,跑回大栅栏的新华书店,好说歹说,求人家退了书。我把拿回来的钱放在父亲的面前,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
第二天晚上,父亲回来晚了,天完全黑了下来。母亲已经把饭菜盛好,放在桌子上,我们一家正等他吃饭。父亲坐在饭桌前,没有先端饭碗,而是从他的破提包里拿出了几本书,我一眼看见,就是那四本书,《李白诗选》、《杜甫诗选》、《陆游诗选》和《宋词选》。父亲对我说:“爱看书是好事,我不是不让你买书,是不让你私自拿家里的钱。”
将近50年的光阴过去了,我还记得父亲讲过的这句话和讲这句话的样子。那四本书,跟随我从北京到北大荒,又从北大荒到北京,几经颠簸,几经搬家,一直都还在我的身旁。大栅栏里的那家新华书店,奇迹般的也还在那里。一切都好像还和童年时一样,只是父亲已经去世38年了。
一年时光如白马过隙,清明节如期而至。
我们买祭品,拿着镰刀去上坟。放眼望去,大片大片油菜花引起人们遐思,也许是对先人一种怀念吧。也许是清明风,或是清明雨,徒留人们去细细感伤。
念清明风,风拂梨花。
“梨花风起正清明”,如诗句所说一般,清明风总夹杂着淡淡梨花香。瞧那遮掩半边山野白纱裙,是梨花又开吧?纤细交错枝丫,雪白花瓣,淡黄蕊,交织成一幅淡雅画,仿佛连春风都化为一位多愁善感姑娘。梨花似毫无哀伤之意,只顾着争这春光,淋漓尽致地舞开裙摆,你推我挤地嬉闹着。只是人们望见这片耀眼白,又在这令人伤心节日里,心情也许会有些沉重,更加想念这些坟里人们生前在心头留下温暖吧。又或是这清明梨花吧,唤醒那些陈旧温暖与回忆。只是我出生前,这些长辈们便已去世,所以我也没有太大悲伤,一路上只顾欣赏这洁白梨花。
思清明雨,雨滴垂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也倒是事实。说起清明雨,人们脑海里会铺展开这样一幅画卷来:纷纷绵绵细雨打落在青色屋檐上,溅起水花。男子们穿着白衣,宽大袖子遮在祭品上,缩着脖子脚步匆匆;女子们一手撑着油布伞,一手提起长裙,眉宇间充满清明哀愁。那只是幅古代水墨画罢,而现在,人们在雨之后,蹲在垂泪柳树下,眼角、眉梢也满是忧愁。以往清明总是雨水繁多,今年这天却是雨后晴好,也让我们少些忧伤。总之还是有很多事都要担心,担心刚换上新鞋再粘上脏兮兮泥巴,担心弄花脸上漂亮妆容,担心……唯独忘那泪水绵绵清明雨。是什么时候忘它呢?就在人们驾着时光列车飞逝时候,在那时或许丢掉很多珍贵东西吧。这也告诫我,好好珍惜眼前美好,不要让这清明雨冲刷走那些心底里珍贵人和事。
时光可以让一切不停进化,可它不能阻止我们保留最初人,最初事,最初那些美好。
清明节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上坟祭祖,也是吃清明饼的时候。家乡的清明饼十分别具一格,到现在我还记得那融入了家乡味的清明饼。
清明饼,顾名思义,是我们江南人用来祭祀祖先的一种食品。奶奶是做清明饼的好手,因此每年我都能吃到一次清明饼。奶奶做清明饼的手法十分地道,所以总引得我垂涎三尺。在我的记忆力,做法应该是这样子的:将现磨的糯米粉加水,搅拌成团。然而将成团的面粉撕成块状,再将它们用手压扁,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
如此做出的清明饼太过于平淡,如果在每一个清明饼下放一片艾叶,那就会香的不得了。果然没错,放了艾叶的清明饼吃起了就有一股茶叶的清香。每每开锅时,我们几个小孩便将灶台团团围住,馋得我们要垂涎三尺,巴不住立马一手一个,那眼睛也直勾勾地盯着,生怕下手慢了一些,便知有眼馋的份了。一旁的奶奶一边忙活着蒸食的柴火,一边看着我们馋猫装状的样子,笑得舍不拢嘴连连说:“都有,都有,马上就好喽!”
家乡独有的清明饼是,因此外乡人对清明饼的做法不为人知,每当外乡人想尝上一口热喷喷的清明饼时,总要等到清明节那一天来次啊性。每个人都认为只有在这一天吃上一口清明饼才是最好的。我奶奶也这么认为,她总是在这一天到来时,早早地就起床忙活,将做好的清明饼分给子女们,而我家是分的最多的,也许我是最喜欢吃清明饼。现在,我还是怀念那清明饼的味道,可奶奶已经不再做那清明饼,也许是奶奶老了,没有精力去做了。
今年的清明节,我没有迟到清明饼,我十分失落。不过,我相信,明年一定会吃到奶奶亲手做的清明饼。
回想以后,各条街都飘着清明饼的方向,各家各户的锅里都乘着一块一块的清明饼,我是多么向往。而现在,到街上走走,看见的确实满街的小吃。偶尔,看到得清明饼也是外乡人做的,当我买来品尝时,却忽然想起了“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酷呢?
清香的清明饼味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却在渐渐远去。我在想,我对那味道的熟悉,还能把握多久。
白桐花开了,喜阴的田鼠回到了洞中,雨后天空画出了绚烂的彩虹……万物生长此时,绿野晴天皆清洁而明净,所以二十四个兄弟姐妹中的她,有了这个自然贴切,神清气爽的名字———清明。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流落在黄原的街头,无奈去投奔的诗人贾冰,说起来,也是那年那月里的那个清明认识的;《白蛇传》里,许仙出门扫墓,白娘子人间寻恩,烟雨的西湖因一场雨,一把伞,一次邂逅而有了神话般美丽的姻缘;《桃花扇》里,侯方域与李香君曲径通幽的初见,也是在清明。不能不说,这是个情牵意惹的清明哟,总是惹事生非。因那纷纷细雨的情绪?因那粉粉杏花的诱惑?还有断魂的酒香吗?是的,真的是这样。清明总在有意无意的暗示,那些抛出的信号是谁在操作呢?
我想是我们住在地地下的老祖宗吧。老祖宗在喊你,喊你去陪他们喝杏花村的美酒,于是,我们不敢怠慢长辈,小试春装,轻快而去,踏着开始松软的泥土,奔向田野,丛林和小溪,老祖宗都喜好住在离村庄和城市较远的地方,于是,这一路,不仅看着了沿途的小风景,也许缘遇了人生的大风景。这就是清明,深藏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释放欢乐的赏春气氛,悲喜交集,把心情挂在两个极端,极难演绎。
“清明断雪”,不管之前有没有雪,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看不见雪的影子了。面对垄垄的黄土,新草在老草的掌心开始泛青,长出新一轮的生命来。生与死的更替在这样的节日里分外普通,寻寻常常,随处可见。人也是终究逃不掉的啊。回头看看,越发觉得生命的苍翠和生动,再朴素的白菜心,都想开出牡丹的花香呵。过年能够使我们年龄增大一圈,而清明的意义,更叫人恐慌,连年龄都过没有了,过的有模有样而又糊里糊涂。
我二岁时,爷爷去世,二十八岁时母亲去世,三十一岁时奶奶去世,她们都先后去了那里,本来站在太阳这边的,现在却躺在了月亮那边过清明,清辉洒满天,与我是更加悲伤了。那是一片茂盛的柏树林,处在一大片田地的中央,隆起的土堆下是一户户祖先的家,没有门牌和标识,含蓄低调。我不知道他们都是谁,从哪个朝代来,在这里住了多久了,一代代的后人,隔着层层的黄土,对话先人,祭奠远走的,属于我们血脉的灵魂。
小时候,常跟着父亲去“上坟”,父亲用铁锨给每家每户隆高坍塌的屋顶,培上新土。然后,拿一个土坷垃压一张黄表纸在屋顶的最高处,像做记号一样,把一家一户都点击了出来,然后,开始拿出食品祭拜,上香,放鞭炮……我想,我亲爱的先人们,即使在家睡大觉,也会被屋顶的动静惊醒,出来看看,今年都有什么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回响在清明天空的鞭炮声,和过年的响声完全不同,那声音暗哑,低沉,余音盘旋……
如今,连父亲也离开了故乡,这些个事情自然都落在了叔叔那里。愿先人们无怪才是,假如有一天在某个地方遇着了,一定会微笑着接受彼此。我们飞的高,走的远,多亏先人们的庇护和他们代代遗传的聪明智慧,我想,我遥远的祭拜也是诚心一片啊,定能回到从前,回到他们身边。
清明常有,我能做些什么呢?唯这些文字能够化成薄薄的一把黄土,一把黄土,一掌希望,奋力一扬,继续漫漫人生路。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19:0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721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