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县美食攻略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下面是整理的星子县美食攻略,欢迎大家分享。
星子县美食攻略
星子粮食以稻米为主,辅以杂粮。清同治《星子县志》记载:“早晚稻米,杂以薯芋稻麦,菜只园蔬,酒惟家酿,宴客不过十品、只鸡鸭鱼肉之属。”(摘引自1990年版《星子县志》)民国时期,乡民的日常生活就是主粮杂粮酌量搭配。农忙时,一日三餐,两干一稀;农闲时,一日二餐,一干一稀。遇上天灾,只能以蔬菜、草根、树皮、观音土等充饥。在民间,也有一些作坊,手工制作挂面,做寿和送粥米的时候用得上。
因为各方面主要是经济条件的制约,星子饮食的精华,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只有在群体性节庆和个体性婚丧嫁娶中才能体现出来。
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节庆一年到头不缺席,但真正可以“饕餮”的只有春节。星子人春节俗称“过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就开始了。这天晚上,要送灶神上天言好事。农历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备酒,举着香烛敬祖宗。其后,每个姓氏选择一天过大年,也叫“还年福”,是家族最热闹的时刻。比如我们义门陈就是农历二十八;如果遇到年小,就提前到农历二十七。农历三十是除夕,家家户户开始张贴对联,债主从此时起不可登门讨债,夜晚团聚吃压岁饭,到处鞭炮齐鸣,人们烤火围坐至子夜或天明,谓之守岁。
过去在星子,每家有了新生儿,都要在小孩子周岁的时候以酒席招待亲友;经济条件改善之后,又时兴起了满月酒,宴请范围更加扩大。
老人去世之后,首先要请八仙,还有帮忙的亲友邻里。那就基本是天天都有酒席,一直延续到先人下葬。在有的乡村,八仙吃的是双席,也就是所有的酒菜都比亲友邻里要多一份,另外还有毛巾、肥皂和香烟之类。下葬之后“做七”,这是至亲之间的吃请,其中“四七”是出嫁的女儿宴请娘家人;第四十九天的“总七”,是家族的大团圆。至此,整个葬礼才完全结束。
彼时这样的节庆和婚丧嫁娶,星子全县的宴客盛行十大碗,当然细节上各乡镇还是有区别的。县城一带的十大碗是:一鸡、二笋、三猪肝、四肚片、五扣肉、六薯粉、七肉丸、八鸡蛋、九鱼、十蔬菜;而上乡一带的十大碗则是:一鸡、二笋、三肉、四肉、五薯粉、六鱼、七豆条、八粉丝、九粑、十海带。菜品的差异之外,贫富也是有差别的。有些困难人家,鸡鸭鱼肉实在是难以备齐,就只能找一些替代品,比如鸡的替代品就是豆腐丝。星子的土鸡照说具有较强的野外觅食和生存能力,除了发瘟或被黄鼠狼、老鹰叼走,最后都会成为主人的佳肴。一户人家,连几只鸡都不能养,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懒。
十大碗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城一带宴客开始以盘碟取代了碗盛菜上席,并且有了冷盘、熟菜、热菜、羹汤等分类,还有一些海鲜加盟,比如基围虾、扇贝之类,一桌酒席最多者可达二十余盘;乡间宴席仍以碗上菜,虽然不及县城讲究排场,但也已突破十大碗习俗。
十大碗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在我看来,它绝对是星子精美食材和烹饪技能的大汇聚,略说一二。
先说食材,举几个例子。鸡鸭鱼肉,实际上星子人吃鸭比较晚,至今也不太擅长,其他鸡鱼肉都是本地普遍养殖或有较好的自然条件生长的。鸡的科属我不懂,但外形有芦花鸡、倒毛鸡之类;土鸡炖汤的时候,瓦罐上面会浮现一层黄油,飘出着诱人的香味。土猪是现在少见的黑毛猪,一般是从年头养到年尾,这时候的肉不老不嫩,适合红烧或煨炖。鱼则是以野生居多,下湖下港去捞就行,胖头草鱼鲢鱼鲤鱼都有,运气好的还有鳊鱼鳜鱼。再如笋子,可以分为小竹笋和毛竹笋。小竹笋实际是泛称,本地人单竹淡竹箭竹墨竹等等傻傻分不清,一概以小竹子称之,小竹笋一般都是当季食用。毛竹笋就不一样,可以作为冬春两季的时鲜,也可以晒干储存,用来烧肉别有风味。
再说烹饪技能。红薯很多地方都有,用来做成薯粉吃的也不少,但星子薯粉汤风味独特。讲究的星子薯粉汤都是用炖肉汤打底,除了地道的手工薯粉,还有加进肉末和花生米。两者必不可少。肉沫可以让薯粉更加鲜美,而花生米则让这个汤不是糊里糊塌,可口有嚼劲。红烧肉是一道家常菜,但只要是星子人,你问他哪里的红烧肉好吃,他一定说是温泉的。这里说的是过去的温泉范围,而不是现在合并了的温泉。温泉红烧肉实际上是一种扣肉,但和一般的扣肉不同。一般的扣肉本地也叫梳拢肉,因为端出笼之后,一片片的扣肉像一把把梳子。梳拢就是梳子的本地叫法。温泉红烧肉有烧、闷、收、蒸等一套复杂的程序,吃在嘴里,油而不腻,软而不散,堪称星子第一美味!
星子县一日游旅游景点
1、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之一,位于五老峰东南,始建于公元940年,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书院历经沧桑,屡兴屡废。至到南宋朱熹重建书院,并亲自在此讲学,方得以兴盛。白鹿洞书院现存在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建筑体均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2、三叠泉
三叠泉在庐山五老峰东面,青莲涧的.下源,亦称三级泉.水帘泉。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发现。三叠泉汇集了五老峰和大月山两处约2平方公里的溪流,沿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冰阶,辗转盘旋,喷空而下,沿着三级断崖,分为三叠形成瀑布直泻龙潭,落差达155米。一叠直垂,像一面水晶帘子,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下,砸在苍崖上,浪花翻滚,烟雾腾腾,白浪飞溢,溅起亿万珍珠,远看似雨雪交加,近看似大雾茫茫。二叠落差50米,“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三叠最长最阔,洪流倾泻,满满荡荡,如玉龙走潭,巨响轰磕,飞瀑跌落处激起了滚滚波涛,浪花四溅。观三叠泉分俯视与仰视两种,一为出青莲,涧河谷,由观瀑亭与六合亭等处俯视,一为从铁壁峰向上视。气势磅礴的三叠泉,其景色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震天动地。
3、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创设莲社。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借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人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晚年南游荆州,历住江陵五层寺、琵琶寺。东林寺东罗汉松据传为慧远手植,古松苍劲挺拔,碧绿繁茂如盖。
4、观音桥
观音桥,座落于庐山东南麓的星子县境内,由白鹿洞循九星公路南行,经五里公社再折向西北行数公里,即可见一座石桥横跨高崖,这就是著名的千年古桥——观音桥。观音桥又名栖贤桥或三峡桥,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座石造单孔桥,长24.4米,宽4米,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长方形石首尾相衔,凹凸榫结,渐弯呈弓形。在桥孔正中石块上刻有当日造桥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观音桥,被誉为“南国桥梁建筑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任凭桥下“银河倾泻,起蛰千雷”的三峡涧水狂奔撞击,桥身却安然无恙,至今经受汽车重压仍岿然不动。难怪游人观赏古桥,遥想当年陈氏兄弟凭着劳动的双手凌空飞架巨桥,无不拍手称赞:“神施鬼没,巧夺天工”。
5、天合谷
庐山天合谷风景区紧连含鄱口,是含鄱亭下方的一处谷地,地型呈梯形。东傍五老峰,西邻太乙峰,汉阳峰,北依含鄱口,为庐山三大主峰环抱,正南朝向。鄱阳湖水烟云腾起,在天合谷贮存,这里景象一日之内,起伏变化颇大。时而轻烟飘忽,时而雾满山谷,云开时,日出东方,云霞灿烂,看郡鄱阳湖水天相连,观天合谷幻化烟霞。天合谷坐北朝南,冬暖皇凉,有山顶之优势,又避了峰颠之短处,这里松林密不透风,郁郁苍苍,傲立山头,石缝中的奇松,区内成片的巨石群,属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在奇石峰小天梯上看云海、彩霞。因趾离较近,比之含鄱口更贴切、细致,清晰。更为难得的是李白咏吟的“银河倒挂三石梁之瀑布”垂直而下,其势真切的如天河倾注,磅礴而下,落差160余米,一气呵成,慰为壮观。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17: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71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