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的教案(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变形记》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的
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2、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2、要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3、内容理解加讨论问题方式,为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曹雪芹在自题《红楼梦》的绝句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所演的在机器大生产中加式流水线上,变异为机器的工人形象。
3、从卡夫卡在《城堡》中借K之口说的要“残酷地镇压不利于完成任务的一切”说起,简介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情况:1883年至1924年,命短;痛苦的情感生活――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没有自己的家庭;银行小职员,对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勤奋地写作,几乎隔绝社会上的交往;为艺术而献身;影响巨大,成就卓著,是现代派表现主义大师;三部长篇。
二、默读全文,完成如下表格
情节
心情或态度
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
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
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
格里高尔
惶恐、回忆
忍受痛苦
绝望
秘书主任
惊骇、逃走
父亲
恼怒、驱赶
打击
厌弃
母亲
惊骇
躲避`昏厥
冷漠
妹妹
关心
生气
厌弃
第二课时
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
(细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准确,让人可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重细节。)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
(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讨论问题中的重点,要注意延伸和拓展。
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丧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
3、如何评价家人对格的态度。
(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卡夫卡对人类出的一份难以回答的试卷,它充分显示出卡夫卡的冷静和深刻,还有勇气)
教后:
学生的讨论较为激烈,第一个问题属于理解层面,结合学生写作中不讲逻辑的毛病自己作了一定的阐述。
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最为热闹,具体如下:
工作压力/生活紧张,频率快,――甲虫则是行动缓慢的/作者刻意安排的,想用来检测一下人间的真情/利益驱动下,人的本性丧失了/甲虫是自由的,是格的一种理想/甲虫之有“甲”,是格下意识的防范心理起的作用,也是现代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壁垒/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不堪生活重负的特征
归纳起来说,学生们主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为什么会变,为什么变成甲虫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相当深刻。
对第三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分为两种观点:对家人责备;认为可以理解,应该如此。――反映出了现代学生***思考的可贵品质;但部分同学的观点很“现实”,显得有点和“传统美德”有出入。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2、分析甲虫所特有的象征意义。
3、体会表现主义小说的语言风格以及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4、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5、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重点讲解表现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及其写作技巧。
2、体会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
教学方法
导读法、点拨教学法。
教师的导读、点拨主要方法表现在教学的突破口的选择上,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体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还要注意运用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填下表:
二、导入新课:
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祖师。1935年,经加缪等人的宣传,在欧美很快形成一股“卡夫卡热”。如今,“卡夫卡热”仍在持续、扩大,卡夫卡和他为数不多的作品成为专门的研究学科,专著、专论数以万计,在东、西方大学课堂里,卡夫卡也是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有人认为,当代美国文学“没有卡夫卡是不可想像的”;卡夫卡对于20世纪英国浪漫派作家具有“最强烈的影响”;卡夫卡是“法国存在主义的先声”;“今天几乎没有一篇德语小说散文不曾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地受过他的影响。”侨居美国的奥登说,就作家与所处的时代而论,卡夫卡完全可以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不仅如此,对许多读者来说,卡夫卡还是一个永恒的谜,一个禅宗的“公案”,解开这个谜,就等于把握了人生的真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揭开卡夫卡小说中的谜团,一起走近这位大师。
三、解题:
(一)作者简介。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于1883年7月3日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犹太血统,父亲是经营百货批发的大富商,对子女冷酷。卡夫卡从小喜欢文学,中学毕业后进入布格拉日耳曼大学学文学,不久迫于父命改学法律,毕业后一直从事保险工作。卡夫卡10余年的文学创作,完全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
卡夫卡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小说,分三种情况:一是生前发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说44篇,其中著名的有《判决》、《变形记》、《乡村医生》等;二是生前没有发表的和没有完稿的短篇小说约34篇,其中以《地洞》、《乡村教师》、《中国长城的建造》等篇为最佳;三是生前未完稿的三部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二)关于现代派文学和表现主义。
欧美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或先锋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各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现代派文学发端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20年代。它的出现曾受到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或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一般认为,美国的爱伦·坡(1809~1849)和法国的波德莱尔(1821~1867)是现代派文学的远祖,为其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派文学的文艺思想可概括为:重主观表现,轻客观反映;重艺术想像,轻客观摹仿;重形式,轻内容等。其特征是反传统、荒诞、意识流和象征。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首先在德国蔚成风气,不久,波及到与德国有传统联系的奥地利、捷克及瑞典等国,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和作品。卡夫卡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而为世界读者所瞩目。
(三)写作背景。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在水深水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四、检查预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意。
(1)穹顶(qiǒng)
(2)偌大(ruò)
(3)粘性(nián)
(4)休憩(qì)
(5)下颚(è)
(6)思忖(cǔn)
(7)羞郝(nǎn)
(8)门闩(shuān)
(9)阖上(hé)
(10)一瞥(piē)
(11)晨曦(xī)
(12)濒临(bīn)
(二)课文分三部分,指名概括内容大意。(可让两名学生概括大意,教师明确补充即可。)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仍在关心家人的生活幸福。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家人都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最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三)填表:
(四)小说情节可以分为哪两条线索?
明确:情节的发展由以下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眷恋亲人,可是亲人最终抛弃了他,对他的死无动于衷,而且决定去郊游。
五、人物形象:
指导: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其实文学就是人学。要分析人物,首先就要看他的语言、动作、心理,他在一系列矛盾中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关于他的一些细节。这篇小说的人物有格里高尔的父亲、母亲、妹妹、秘书等人,让学生逃选出一个或几个他感触最深的人物,试对这个人物作细致的分析,然后交流。
(一)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作者写了他的哪些“艰难”?
1、翻身的艰难。(他试了大约一百次,不管他怎么使劲扑向右边,腿怎么拼命地挣扎,摆荡后仍是仰姿。)
2、求生的艰难。
a、职业累人。(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压力很大。)
b、债务压力
c、不公平的`待遇(失业威胁。)
3、起床的艰难(注意一系列动词)。“扒”(慢慢移向门口)、“撂”、“扑”、“靠”、“直”(休憩片刻,缓口气)。
4、开锁的艰难。
a、用嘴转动钥匙。(无牙齿。)
b、用下颚咬住钥匙。(受伤:棕色液体流淌滴落。)
5、退回房间时的艰难。
这是个小人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属于弱势群体。让人感到心酸,想流泪。
(二)对主人公格里高尔、文章内容与写法作出评价。
[点拨]: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念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格里高尔本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情感、浓厚爱意的人,然而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过日子,他勤勉善良、胆小软弱、安分守己,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者,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格里高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的经典形象,已经成为“变形人”的代称。
示例1:格里高尔诚实、本分、善良、忍耐、勤劳,很有责任感,爱家爱亲人,忠于职守,颇善解人意。即使变虫了,也不愿给亲人增添痛苦。
示例2: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示例3: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示例4: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家长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示例5: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示例6:格里高尔的父母庸俗实际。父残忍虚荣,责任感不强;母懦弱善良;他的妹妹聪明耐劳,善解人意,勇敢坚强,不无冷酷。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
六、小说主题:
教师点拨指导:在预习这篇小说时,就有些同学问,卡夫卡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后遭遇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这就关系到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要理解一篇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三个切入口,一是从人物形象入手,二是从故事情节入手,三是从社会环境入手,我体会还有一点,即隐藏在故事之后的那个左右人物命运的上帝的态度情感。这个上帝就是作者。让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谈谈小说的主题。
示例1: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贱;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示例2: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示例3: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示例4:《变形记》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由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展开的。一是格里高尔变为甲虫,成为累赘,最后绝望死去;一是他的家人由惊慌同情到厌恶憎恨,最终“把他弄走”。这两条线索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无情与残酷,揭露了那个社会弱肉强食、惟利是*的社会本质。
示例5:“甲虫”象征的意义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所在。格里高尔在“累人的差事”和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完全失掉了自我。他想找回生活的乐趣、自我的价值,但彻底失败了,变成了一只人人恐惧、厌恶的大甲虫。甲虫是一个绝妙的艺术象征,它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示例6: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七、研讨:
1、小说的荒诞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点拨]“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体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2、荒诞变形的情节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点拨]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3、本文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与传统现实主义手法相比有何好处?
[点拨]《变形记》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它使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展开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程与方法:
回顾本单元课文及其中的写作手法,练习使用那些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换位思考和以不同的视角感受世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课文?每一篇的重点是什么?从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学生回忆。
2、《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呢?
设计意*: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二、明确习作目标。
1、读课本第12页的习作要求。
2、这次习作的可写内容。
板书:我是一只蚂蚁?我是一盏路灯?我是一只小鸟……
师: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植物、动物,也可以是自然现象,还可以是生活物品等,只要你敢想,任何事物都可以。
3、发挥想象,写出变形后的经历。
三、习作引导。
1、精巧命题。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
2、恰当地运用联想与想象。
通过联想与想象,让事物会说话、会哭、会笑、会做事、会活动、会思考……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想象,然后构成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可以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某一种思想感情。写作的时候,要大胆地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尽量把这段变形经历描述得生动有趣。
3、想象自己变形后是怎样生活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可以写看到的、想象到的)融入自己的感受,把它们写下来。
(1)想象成动物: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写自己眼里的一个故事。
(2)想象成植物:让植物来介绍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长过程。
(3)想象成一种小物品: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有趣。
(4)想象成一种自然景物:可从形态、颜色、动态变化等方面展开想象,还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使文章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知识性。
设计意*:
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题目,增强写作的信心。
4、写法指导:开头—中间—结尾。
开头:可直接点题,点明你想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事物。如我是一个小雨点、我是一片云等。
中间:具体描述变形后的世界。以物的眼光看世界,描述那个物可能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生动的故事情节、有趣的生活细节。)
结尾:注意呼应开头,也可抒发感情。
四、习作范文。
假如我变成一只小鸟
假如我变成一只小鸟,那么我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了!我有一双翅膀,有一个尖尖的嘴巴,全身都覆盖着羽毛,我的羽毛是黄绿色的。我非常开心,每天都有小伙伴和我一起玩耍,有时候我们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有时候我们会在挺拔的树上大声歌唱,有时候我们会和小花小草一起跳舞……每一天都很幸福!
我是一只早睡早起的鸟儿。早晨,我会用优美的歌声唱歌,然后会去运动。所以有的时候人们以为我是一个叫人起床的闹钟——因为我爱叫又爱折腾。我还是一只爱旅游的小鸟,不过我不用像人们一样买车票,而是直接用一双翅膀就可以自由翱翔,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首先,我要去英国,因为那里有我喜欢的博物馆、大本钟和神探夏洛克。然后我再去广州的动物园飞上一圈,这样我就可以看到和我一样有翅膀的鸟儿。我还要跟这些鸟儿做朋友,这样它们就不会寂寞孤单了。之后我还要飞到大象的头上,让各种害怕大象的动物也称我为王。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我是一只小鸟,是一只会唱歌、会跳舞、爱旅游、勇敢飞的小鸟。
设计意*:
范文引导,明确文章是如何运用想象将文章写生动的。
五、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内容。
六、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教学目的:
1、通读全文,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小说反映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2、结合小说的情节学习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通过研读鉴赏小说,了解人们在工业社会后期对西方社会现实的迷茫、绝望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变形记》所体现的独特的创作构思及深邃的寓意。
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上的“虚幻”与“真实”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难点:
《变形记》中的荒诞、异化的艺术特色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法设计:
讲授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构思: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学课本中首次被选用,学生对于现代派文学较陌生。在阅读习惯上有障碍,在思想认识上有距离。可以说,无论在主旨寓意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学生而言学习掌握都较为困难。应从西方时代特点及人们精神状态入手,使学生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大背景,学习认识每篇代表作的独特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表现方式相比较,从而,对现代派文学进行初步认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的社会背景,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卡夫卡的个人生活经历,学习他在文学艺术上执着、探索的精神。
2、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这就是被誉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弗兰茨?卡夫卡。在这幅照片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卡夫卡这双富含冷峻、警惕神情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穿过芜杂、琐碎的现实生活,发现了隐藏在人生深处情感上的悲凉与精神上的孤寂。然后卡夫卡运用一支魔幻之笔,将这悲凉与孤寂艰难地,一点点地,绝不同于前人地表现出来。这种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表现方式特立独行于当时的时代,以至于作家在世时没有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赏识,但是最终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
二、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地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而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要求,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
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他的业余时间全花在了对文学事业的追求上。为了文学他将“一切生之欢乐”都搭上了!同时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也相当高,在遗嘱中他要求将他的所有作品全都焚毁。幸而,他的好友马克斯·布洛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的作品整理结集出版,才使得这些文学精品得以传之后人。
卡夫卡所生活的奥匈帝国,是一个专制、落后的庞大帝国。工业***后机器生产给人类带来了好处,同时也使人们感到了某种威胁:人类由对生产体系的支配地位变成了被支配地位。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中反映出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日趋异常和对立,而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则以人的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等形式表现出来。卡夫卡以其独特的构思构成了绝妙的审美情趣,为现代派文学作出了不朽贡献。
三、读全文,理出文章的情节线索
1、小说分成三部分。请同学概括说明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的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他感到绝望、痛苦,尽管他对工作早已产生厌烦,家庭的重负也早已使他不堪承受,但他仍想竭力保住自己的饭碗,继续承担供养家庭的责任,却被父亲粗暴、蛮横地赶回房间。
小说的第二部分写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仍然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为自己不能再为家庭出力而自责。他的妹妹开始照料他,但后来却决定搬走格里高尔作为人时所拥有的私人物品。格里高尔为保存住这些物品,闹出一场大乱,最终却差点被父亲用苹果砸死。
小说的第三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父亲、妹妹已经视他为累赘,要求摆脱他。最终格里高尔带着对家庭的眷恋的回忆死去了。而他的亲人们却去郊游并开始了新生活。
2、指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找出反映主要内容的情节
明确:第一部分的主要情节:
变成甲虫;竭力想保住饭碗;被父亲赶回房间。
第二部分的主要情节:
继续关心家庭,自责羞赧;为维护保存个人物品而闹出乱子;差点被父亲置于死地。
第三部分的主要情节:
家庭讨论决定抛弃格里高尔;格里高尔绝望自觉死去;家人郊游开始新生活。
3、根据主要情节提问:小说是怎样围绕格里高尔及其家人展开线索的?
明确: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关心家庭、闹出乱子,被视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抛弃、“弄走”
两条线索交互展开,形成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以致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中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上节课课后作业,学习掌握表现心理活动的手法
2、欣赏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抽查作业
课后练习第四题的题干提到卡夫卡的作品经常描写人物的内心状态和幻想,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可以说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主要是靠心理描写来塑造的。
二、提问:
1、本文大段的心理描写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
明确:有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
2、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心独白直接展现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使读者直视其内心,深入其内心,人物形象通过自剖内心来塑造
回忆使内容体现时间上的延续性,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人物性格更明晰。
联想和幻想逼真地展现在特定氛围里主人公的感受和情绪。
三、写作训练
1、请你根据规定的场景,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题目:考场上,在你的座位附近,监考老师捡到一张小抄。
要求: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一个有个性特点的形象
2、读写结合总结:通过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富有责任感,为还父债忍辱负重,善良,有自己追求,却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由人变为“非人”,最后绝望孤独的离开人世的格里高尔悲惨的命运。
四、如何理解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1、小说的荒诞性表现在哪里?
明确:整个故事的框架——人变甲虫是荒诞的
2、荒诞中的真实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明确:真实感的来源
(1)在具体手法上作者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
(2)在荒诞内容中具有社会寓意层面上的真实
生活真实: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人际关系等,使格里高尔处于“非人”状态
艺术真实:“甲虫”的状态是“非人”状态的具体化、醒目化
在内容上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异化”形态,在写法上《变形记》是荒诞、变形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
五、课文小结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人变甲虫的荒诞构思,展示了现代社会生活压力下“人”变为“非人”的悲凉现实,暴露了人情冷漠的社会实质。作者以冷静、旁观的视角,细腻写实的手法将人类精神世界的扭曲,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赋予独特的象征寓意。通过学习我们应明确:
1、小说的情节线索
2、学习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以上三条就是在中学阶段对《变形记》这篇小说的阅读要求
一、教学目的
1、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通过分析情节及描写方法去分析人物
二、教学重点
小说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
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四、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PPT展示,蒙克的画作《呐喊》:这幅画是挪威的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生命组*中的最著名的一幅,我想先请大家来说一说看完这幅画的感受?(亦或是这幅画的特点)(学生来讲,教师补充蒙克自述作画的缘由)蒙克用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的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找同学来概括本文节选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粗略的得知,课文节选的是小说中第一部分的前半部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说说小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结局又是什么?
4、教师提出自己读完的困惑。
六、主题的探讨
《变形记》讲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形,更是人精神上的变形。人与人之间本来应该充满爱和包容,可是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却充满了自私,算计和冷漠。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点。
小说同时表现出来人际关系的悲观主义。而这种悲观主义,个人主义,也是表现主义所着重体现的。举例卡夫卡的名句
教学目标
1.能够围绕提供的题目或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详细的写下来。
2.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并能够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有怎么样的经历,选择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能把经历的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情节完整。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
(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
3.同学们想不想向《草虫的村落》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二、出示习作要求
1.选择下列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 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2.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3.写完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先说后写,相互交流
1.确定主题: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明确内容: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过着怎样生活?或者你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四、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变形记”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将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否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我们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变形世界的奇趣。
2.思路导航:
要想让其他同学感兴趣,写出奇趣来,就要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想象是被情感激起,又受情感支配的。情浓,想象的空间就越能令人心驰神往。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冲破事物的表象,写出其与“我”的心情相通的情味。
(1)变形的事物必须是自己熟知的,要根据已有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哦!注意要运用联想的手段: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
(2)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寄托于变形的事物中,让变形的事物成为自己所看、所听、所闻、所感的生活体验的宣泄口,用情感搭建想象的空间,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
3.技法点拨:
(1)运用联想的手段: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或者它的反面,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或本质特点,并进行推测想象,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这样才能展现奇特的想象。
(2)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确定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的生动、具体。合理的想象是在现实基础上看开的想象,不是凭空的异想天开。要在变形的写作中,将自己融进去,感同身受,赋予变形对象以自己的情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变形对象。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五、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本文发布于:2022-12-08 06: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70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