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对教育的影响(精选7篇)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中文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社交网络对教育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社交网络诞生以来一直在互联网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至今仍在强势发展。大学生群体中社交网络的普及率非常高广受欢迎,影响着他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提出了一些高校的引导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交网络;大学生;影响;对策;教育
社交网络主要有三大类: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偏向沟通、交流、互动,微博则偏向信息传播,三类服务互为补充。
在中国大陆地区,知名的社交网站有人人网、开心网、百度贴吧、豆瓣等,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有QQ、飞信、YY语音等,微博则是新浪微博最具影响力。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比如微信朋友圈、陌陌、唱吧等。大学生既是网络上的活跃群体,又有着旺盛的社交需求,社交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1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有关数据,对安徽大学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2份。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情况如下。QQ、微信、微博是现在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工具,日常会用到它们的大学生分别占95.5%、72.7%、51.7%。百度贴吧、知乎、人人网和豆瓣也是大学生较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大学生常用的社交网络功能是更新状态、分享和转发、上传图片文案、写日志,日常使用率分别是72.3%、64.5%、61.6%和37.6%。比起写日志更加倾向于发状态和微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群众意见表达形态的演进,状态和微博语言简短表达手段自由多样,只需很短时间就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信息。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长、频率高。27.8%的大学生每天花费2~3小时,20.7%的大学生每天花大于3小时,即将近一半大学生每天花2小时以上。61.2%的大学生每隔几小时登陆一次社交网络,27.3%的大学生每天登陆,间隔几天的和很少登陆的大学生只占百分之十左右。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目的有:联系朋友和老同学、了解好友动态、结交新朋友,分别占比81.4%、54.1%和47.1%。说明参与社交正是大部分学生用社交网络的原因。还有48.3%的大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42.1%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状态,30.2%是为了获得有用和有趣的信息。说明也有不少大学生把社交网络当做放松玩乐、记录生活和获取信息的途径。
2 社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正面效应
(1)减少了社交成本,扩展了社交范围
社交的成本可以分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通过社交网络可以同时跟几个朋友互动,沟通的效率高速度快,省去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比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交流频率快。然后生活中与朋友聚在一起难免要有一些消费活动,用手机通讯也会根据通话时长、短信条数等计算资费。除了能帮助大学生节省时间和金钱,社交网络更大的作用是拓宽了人际交往的范围,67.4%的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通过社交网络既能快捷地寻找到过去的熟人跟朋友,也能结识不同城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新朋友,可以认识志趣相近的同好,也可以与背景阅历迥异的人交流。
(2)大量丰富的信息来源,即时自由的获取方式
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媒介掌握话语权提供定量静态资讯的局面,任何用户都可以用社交网络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见闻和感想,每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社交网络上有身边同学的生活动态,也有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有官方媒体较权威的讯息,也有自发群众“草根”的号召力。71.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社交网络能获得更多资讯。社交网络的开放性、群体性、便捷性等特征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热门话题、实时热搜榜、好友的分享等让用户能够即时了解最新讯息。而且在社交网络上能更自由地获取信息。一方面可以自主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另一方面,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媒介制约因素和公众制约因素大大削减,传播环境更宽松和自由。
(3)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多方面心理需求
从填写个人介绍布置个人主页开始,到记录生活、抒发感悟、展现爱好和特长等,每个社交网络用户都可以呈现想要呈现的一切。网络的虚拟性,使人能够抛开现实中身份、地位、外表等顾虑,更尽情地表现身上的闪光点。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反应比方点赞、评论、关注、来访等,反映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可促进自我认知。社交网络还能满足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感情需求,比如表达喜怒哀乐,与人倾诉和沟通,有助于排遣情绪和压力;结识同好交流共同兴趣和观念,获得尊重和归属感等。53.3%的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的正面影响包括减轻了压力和孤独,满足情感需求。
(二)负面效应
(1)过度沉迷,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如前面的调查结果所示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频繁,很多人一天不接触社交网络就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倘若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大学生很容易浪费太多精力在社交网络上,前几年流行社交小游戏时不少学生熬夜蹲点只为了“偷菜”、“抢车位”,近几年则是频繁刷新微博看有没有新消息,或者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时不时要拍照发在朋友圈。沉迷社交网络会让大学生产生晚睡、长时间盯着屏幕、上课玩手机、拖延课业等现象,影响健康和学业。而且,过多地沉湎在虚拟世界里缺少与他人面对面地互动,乃至热衷扮演自己塑造的形象,只与网上特定圈子的人交流等,会导致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反应淡漠与现实脱节。
(2)泛娱乐化和碎片化充斥着社交网络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娱乐本是人们在生存中放松身心的基本需要,但在泛娱乐化时代大众传媒用制造娱乐来谋取商业利益,制造过多的娱乐,制造低级品位的娱乐。如此背景下社交网络自然也不能避免,64.2%的大学生表示平时最常关注的热点是娱乐方面。社交网络上被广泛注目的多是明星艺人、网络红人、段子手,热门话题经常是娱乐八卦、感情问题、搞笑、宠物等轻松浅显的主题。即使是新闻也常在报道方式上故意博人眼球,网民在探讨法规、政治、民生等严肃问题时也多是感性的想法,乃至调侃和“吐槽”。这样的风气对大学生的审美品位、科学文化水平等无益。此外,社交网络上到处都是碎片化的内容,是跳跃的、分散的信息。迅速浏览各种信息的浅阅读方式会使注意力分散,养成习惯后不利于需要长时间专注力的深阅读,也不利于整合信息的能力。
(3)个人信息暴露太多、隐私泄露等安全隐患
对社交网络不满意的地方56.2%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信息和隐私缺乏安全保障,仅次于广告等无效信息太多。首先在注册时,尤其是实名注册,会要求用户提交自己的姓名、***、学校、单位等信息,其次很多人会在社交网络上公开自己的经历、生活状态、近照、手机定位的地理位置等,并且社交网络会将用户的人际关系网暴露出来。这些信息都可能被某些人恶意利用和窃取,进而盗取用户的网络账户,或者对用户及其亲朋好友进行骚扰和欺诈。社交网络蕴含的海量数据有着巨大商业价值,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开始收集和分析用户的数据,藉此推测用户的消费倾向、工作情况、婚恋状况等。此类信息收集虽然没有对用户造成明显侵害,但其用途的不明确性和对隐私的窥探,另很多人感到不悦及担忧。
3 高校的引导对策建议
(1)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鼓励线下社交
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人际交往平台,然而网络社交不能代替现实交往,在网虫、拇指族越来越多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线下社交。校园氛围是指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环境特征(Hoy&Hannum,1997)。良好的校园氛围能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高校应努力营造互相尊重、友爱和谐的校园氛围,这是大学生进行健康社交的基础。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举办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不同爱好不同性格的学生们更多展现自我、认识彼此的机会。
(2)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
网络信息去中心化、传者与受众一体化的传播方式使“把关人”角色弱化,给了用户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但鱼龙混杂的信息对媒介素养的要求也变高。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门通识课;以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实践;展开多种形式的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除了要提高分析、判断、传播信息的能力外,更根本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合理利用媒介信息促进自身发展。大学生应多利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来增长知识和见解,多关注文化、科技、教育、民生等有意义的话题,自觉抵制低俗内容、偏激言论,不过分沉浸在肤浅的娱乐中。
(3)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大学生因为网络安全意识欠缺而遭受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尤其要针对大学生普遍使用、暴露个人信息较多的社交网络进行指导。大学生首先要注意网络账户安全,尽量避免用同一个邮箱和密码注册多个网站,密码不要太简单且隔段时间修改一次。其次,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使用社交网络时,注册时阅读下服务协议里关于隐私保护的条款;填写资料涉及到真实信息应考量是否都如实填写;分享自己的情况时注意设置访问权限。最后,通过网络较难全面地认识一个人的品行,大学生在与网友交往时不要轻信谨防诈骗勒索,也不要随便与网友单独会面。
论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它把人和人、人和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如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改变了人类传播文明的方式一样,计算机和网络带来了人们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同时影响着我们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
比尔.盖茨描述了未来网络时代教育将出现的一些特点,例如,教育机会将可能对全球所有的人开放,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出色的老师教的最好的课程,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教育水平;信息高速公路使家庭学校变得更简单,允许学生从一系列具有各种质量的课程中挑选内容;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己获取信息并进行交互活动……事实上,不仅是比尔?F/盖茨,更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在世纪之交预测和展望21世纪的教育图景。许多研究指出:当电脑技术、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广泛进入学校和千家万户后,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在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等;学习者将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服务。由于网络的逐渐生长,学校将突破明显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对于学习者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限制,社会成员将能获得更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还将在电脑和互联网络的支持下,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
网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
1.阅读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通过在多媒体软件、因特网、电子数据库和电子百科全书中交互式阅读,极大提高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现在市场上一些多媒体光盘、电子图书、光盘杂志等电子读物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普及开来。
2.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或电子出版物的开发。
3.计算方式的变革。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由此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 、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
2.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3.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面对未来,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是一股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源,同时在这个进程中经历极其激烈的变革。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将从现实物理空间进入网络空间,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今天,人们已经通过国际互联网初步了解到如何对数字化信息的获取、控制、传输和使用。明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将会成为人们谋生的本领,是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发展网络教育,通过优化教育过程和教学模式,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由于网络文化在监管力度和学校的思想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和疏忽,到目前为止,网络文化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消费观、价值观,同时弱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有调查显示,互联网信息在给学生群体带来一定帮助的同时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职业中专学校,以致个别学生做出了让社会难以置信和无法接受的行为和思想表现。
为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增强职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2职高学生使用网络现状分析及危害
现实表明,网络已经成为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手段之一,但是在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避免的导致很多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职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教育资源的投入少、社会的关注度低、知识文化的涉猎范围面窄等问题。同时,大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认识和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对于社会的期望值与自己的理想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导致一些学生存在消极的学习态度,对社会充满埋怨。在面临工作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借助虚拟网络来寻找心灵的满足和安慰,往往迷失在虚拟世界中。
3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3.1 加强社会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监管力度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提供学习之手段,还包括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服务系统,它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单单是学校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是社会和家庭的直接责任。学生家长应该以一种监督员的身份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在关心学生衣食住行的同时,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学习。
在网络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政府虽然已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做法;高校已在革新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整个社会也在关注着职高学生们的思想健康状态。对学校而言,除了在技术上加强之外,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上正面的宣传,强化舆论先导,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可靠的社会信息,并主动发布信息,应战不良信息,掌握主动权。
3.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多渠道、开放式的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发挥学生自己的组织的积极作用,如学生会、共青团、班委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管理学生。教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适当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他们去自己管理好自己,通过学生可以了解他们自己 的需求和意愿。要求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引导和教会他们如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社会分工不断发展,要求学生要具备多种能力,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减负”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目前学生思想多元化、复杂化,独生子女增多,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大难度,我们要通过不同方式、不同途径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来燃起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只有在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观基础上,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四有”人才,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
4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和掌握网络对职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情况,为切实做好职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对面前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能全面地从根本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及时排除和解决,才能将职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推进,才能有助于职业教育健康的发展以及学生健康的成长。
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暴力、***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一、网络辅助教学需观念的改变
科技的迅速发展,让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可以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教学带来新的的契机,但是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好网络就必须先进行观念上的改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使用各种网络设备和资源辅助化学教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需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知识“讲解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例如:通过各种网络设备可以用来监控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条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告知教师,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监控系统来遥控学生的键盘、鼠标,以实现对学生的手把手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讲解过程或某一学生的操作过程播放到全体学生或特定部分学生的屏幕上,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在化学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得到帮助,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他人出错的地方,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范相同错误的可能性,并能够给保证学生拥有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了教师良好的引导,学生还必须自己努力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就。所以教师应该通过网络设备与资源来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合作化学习和竞争性学习,让学生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而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做不仅仅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基础差的学生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化的学习,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防止厌学情绪的出现。
(三)教学过程的改变
网络资源在化学教学的应用中,对教学过程有着巨大的冲击。因此教师必须对使用网络设备与资源来辅助化学教学,可以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灵活的获取各种资源来为教学服务,同时还为教师指导学生从网络中获取化学教学资源并以此来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从而来改变传统的口授、板书、演示的传教模式,并改变学生的听、记、背的传统学习模式。例如:在上化学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播放自己创作的或下载的化学课件,以此来增加化学课课堂教学的容量。同时通过这些网络资源还能够在课堂上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学生既可以观看多媒体课件来学习化学知识,也可以操作分机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讨论,从讨论中去发现、理解知识,并构建出自己的的化学知识体系。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索,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研究先进的教法,并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需要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使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化学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化学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是化学教学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发布在校园网或internet的中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另外还可让有条件的学生与教师联网,鼓励学生在家中通过上网来进行学习和作业,来即时地向教师提问和请教,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到延展。另外,学生还可通过internet来访问相应的中学化学教学网站,在网上接受其它化学教师的远程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中学化学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一)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的基础学科,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面对如此丰富的化学知识内容,如果单单靠教师运用教材有限的信息资源,学生所学的必定难以完整,而现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其应用的层面将日益扩大,其网络中的文字、图片文案、声音以及视频文案等不同形式的资料,都可以利用简单的界面,通过网络快速地查询。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补充资料、更新资料可以很好地补充教材,加强教学效果。
(二)通过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很多都是最新的资料,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补充。而这些对于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和学生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上各种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各种信息来代替部分教材内容,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又可以联系日常的社会生活。
(三)网络资源让教学内容更生动
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不仅有文字、图片文案,同时还有很多动画、视频文案等多种资源。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化学的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具体感性地了解学习内容。
(四)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明确目标导向,规划完整的教学活动,选择有效的手段,由于教学理论的不同,所设计出的运用网络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角色就不同。新课程倡导的主题式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化学教师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的首选。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主题,教师可以事先将这些有关的环境网络资源整理成适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资料,或利用网络上的资料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或参考网络上的资源展开学习活动,达到网络合作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配合章节教学内容需要,设计可以应用网络资源查询的学习活动,例如环境保护这个主题,让学生针对环境保护这个主题上网查询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果。
(五)通过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自主探究的化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结构模式,是学生自主利用媒体工具进行学习的方式。丰富的化学网络资源,以及WWW浏览的交互功能、导航技术以及各种媒体信息的支持,为自主学习构建了友好的界面,网络资源的作用包括:为学生弥补或补充了课堂集中教学的不足而进行的课外学习活动提供了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辅导材料;为学生根据自己提高的需要,制定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自选教材进度等提供了很好的多媒体教材
三、结语
网络的发展为化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化学教师在对新的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应该多注意网络资源对化学教学所带来的各种好处与坏处。从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利用网络资源为化学教学服务。
1对传授者素质的挑战
网络时代是开放条件下的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信息,应该及时掌握和更新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新事物的易感人群,新事物的领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是各大论坛,社区,聊天室的主力,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者,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在互联网文化的背景下,传授者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利用网络一定的可预测性,灵敏性和网络的心理学知识,到网络中,并制定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得到他们的信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机遇
2.1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也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思维。
2.2方式进一步创新。虚拟网络的独特的模式操作,如开放性,互动式,彻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过去的单向、垂直性向大学生的灌输,通过生动形象的创新使用,一个现实的多媒体互动形式和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从抽象到具体,枯燥变得有趣,时事紧密结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2.3针对性进一步增强。由于网络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交流模式,甚至是腾讯最近推出了一个十几人同时都视频文案聊天QQ,平等和隐蔽性的特点,这些已成为当今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学生享受网上表达意见的自由,敞开心扉说实话,道真理,直言不讳和激烈的讨论,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的网络窗口,更广泛,更准确地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和要求,了解自己,做更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充分利用网络“因材施教”。积极主动并综合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在线教育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在线生活,在线教育传统教育两手都要抓。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舆论,指导他们和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合理及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的网络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提高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网恋,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当今社会,网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西方资本主义有针对性的软入侵已经慢慢渗透到当代青年的心,妄图改变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判断。
3.2从自身出发,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网络文明,还需要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共同进步,与他们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利用这种“时髦”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随着高层次的政治理论开展,建设一个高水平的思想教育能力教育平台,培养有高层次的网络能力传授者,使用新的“三高”的教育工作者队伍迫在眉睫。当然,关于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要符合网络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外,也应探索网络思想教育的新观念,在新的质量和文化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相应的创新意识,要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与时俱进。传授者要很熟练的利用的网络对话,充分吸引学生的思维对话模式,勇于尝试,建立更具创新性的在线教育。
总之,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描述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的机遇,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多渠道,多角度的条件下完成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和所谓的挑战(由网络引起的阴暗面)作斗争,并找出相关的对策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网络文化背景的新形势下,注意面对机遇跟挑战的方式是否是对的,主动和正确应对网络文化的影响,但也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在黑暗中前行,体验进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小学教育领域中。我国小学教育体系的改革,使得科学教育逐渐被纳入到了小学的考试范围中,也就是说,科学这一门学科已经成为了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章就着重对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进行如下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网络环境;小学科学;教育方法
科学是一门知识内涵较深厚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相对较为困难。因此,针对此类情况,***门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将小学科学教育与信息网络环境相整合,创建出一个全新的科学教育模式,以此来增中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能力。
一、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较难理解的学科,它除了日常的理论学习外,还包括了实践的部分,而实践中又包括了实践过程与实践记录。因此,有些学生常常会因为科学学科的复杂性而对科学课程望而却步,而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通过视频文案的成果演示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采用了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与科学理论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利用信息多媒体制作而成的科学教学方案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性。在科学教学中,实物的演示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眼神的交流对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物演示往往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而信息网络恰恰可以对这一影响进行补充。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而成的科学作品可以由老师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再将制作而成的幻灯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进行播放,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还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2.信息网络实现了科学创新实践的成果评价,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科学实践的成果评价一般都是由老师进行评价,而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结果,这种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的方式往往会将学生置于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之外,使学生形成一种与己无关的思想。而信息网络的科学创新成果评价则将学生与家长纳入到了成果评价中去,从而形成了一种三维评价体系。另外,老师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科学实践成果报告与图片文案上传到信息网络平台中进行展示,并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对科学实践成果进行评价。经过调查发现,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育更容易得到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发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科学知识累积量及学习能力呈直线上升趋势。除此之外,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
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化繁为简,通常来讲,科学是一门量较大、动手操作性较强,较为复杂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往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老师要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简单化,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科学的学习任务。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就科学这门学科来说,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小学科学教材中编排了许多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的科学问题,而完成这一些探索性的问题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远远不够。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如:投影仪、录像、广播、幻灯、计算机等),将课堂中所要讲解的内容及学生实践内容和成果通过多媒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双向的。只有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完好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地利用信息网络环境进行学习。
2.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因材施教,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和缺少科学教学相应的硬件支持,导致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难实现个性化教学,这也是影响学生失去对科学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老师教学任务重和缺少硬件支持这两点阻碍因素都得到了完善的解决。在小学科学教学阶段,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和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而信息网络环境下具有操作性强、资源量大、互动性强以及知识范围广等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除此之外,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方式,最大化发掘出学生的潜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更容易得到提升。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让学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轻松学习科学。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12:5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9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