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历申硕与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随着在职研究生报考政策的调整,很多在职人员了解到同等学历申硕方面的信息,但是对于同等学历申硕具体信息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同等学历申硕和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同等学历申硕与在职研究生的区别相关内容。
第一,同等学历申硕和在职研究生含义不同。
在职研究生采用的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模式,专门为在职人员提供的进修模式,属于国民教育,同时也是国家研究生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在职研究生有多种报考形式,其中包括同等学历申硕。
同等学历申硕属于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在获得在职研究生学位后,表明其在学术上已经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历。
第二,同等学历申硕和在职研究生获得证书不同。
同等学历申硕在最后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不能获得学历证书;而在职研究生有两种形式,其中一月联考在职研究生是可以获得在职研究生双证的,只要达到一月联考条件要求即可。
第三,两者之间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在职研究生有多种报考形式,其中同等学历申硕则属于在职研究生报考形式中的一种,所以说同等学历申硕包含于在职研究生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参加在职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人员,是可以通过同等学历申硕的方式参加的,只要达到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要求即可。
同等学历在职研究生
本科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原工作岗位上担任一定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进行非脱产的学习,修满学分,获得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满足申请硕士学位的流程之后,通过国家组织的每年五月份举行的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完成研究生论文并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2016年同等学历申硕仍可以正常报考
2016年十月联考取消但并不意味着取消在职研究生考试政策,只不过是为了加强统一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招生工作,所以将十月联考取消并入一月联考,并不是取消在职研究生政策,大家还可以报考同等学历申硕考试。
同等学历申硕考试和十月在职联考是两种概念的在职硕士教育形式,其中同等学历申硕是属于学术硕士攻读方式,而十月在职联考属于专业硕士学位攻读方式,即使国家调整在职研究生招生政策,但也仅限于专业硕士,到目前为止没有关于同等学历申硕考试会取消的消息,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报考。
同等学历申硕的优势:
1、专业设置多元化
专业范围广、可选择方向多也是很多人选择同等学历申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也和仅有17个专业可选择的在职联考形成鲜明对比。研究生进修班专业设置非常广泛和细化,几乎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能找到与自己工作范畴相匹配的专业。
2、申硕通过率高
同等学历申硕非常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同等学历申硕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进修人员的业务水平或职业技能,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更注重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学习模式上也更加机动灵活。
扩展: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相关政策调整之后,原先的一月联考在职研究生,其一月联考考试,纳入十二月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中,变成与全日制研究生一起经过十二月统考来报考就读了,称谓也正式改称“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以,目前常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也就是考试有所变化的一月联考在职研究生。也是在职研究生报考就读类型当中的一种。
在职研究生:
目前大家最为熟知的在职研究生报考形式,一月联考和五月同等学力都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都属于在职研究生)。
只不过,前者属于非全日制双证,后者属于非全日制单证形式,但不管是在职人员选择哪一种形式,最后获得的证书都是国家承认、社会认可的,证书含金量也是很高的.。
拓展阅读: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1、大专及以上的学历;
2、在申请的相关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优异成绩;
3、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并且是本科学历的学士学位。
二、在职专业硕士报考条件
1、有良好的身体状况;
2、本科学历必须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大专学历必须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并且能够与本科毕业生达到同等学力;或已获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
三、高级研修报考条件
1、在申请的专业相关方面有一定的成果,并有很好的实践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优秀人才;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
3、可以全程参加课程学习。
四、中外合办报考条件
1、已获学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已获得大专毕业证书并有3年工作经验;
2、身心健康符合招生单位规定;
3、外语有一定的要求,如英语过四六级等。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10: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9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