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22-12-19 09:58:00 阅读: 评论:0

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

学生成才的标志是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体现出人生价值。但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或社会原因在就业时出现了就业困难,影响其自身发展,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 篇1

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我国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工,则更是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人一直在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大学生群体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遇到困难,但在参与就业时困难却很突出,这种现象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对学生本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构成状况,解决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寻求针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扶助对策是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

一、就业困难群体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客观存在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泛指由于家庭、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品质的完善程度、身体条件、所学专业及在某些方面有欠缺的,不能被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群体。①根据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占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生的26%,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就业困难群体是开展就业指导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使他们顺利走入社会,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

1.困难群体的种类

(1)综合困难群体。一部分学生由于交往能力较差,思维能力有限,无法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也不能获取对方的用人信息,不懂得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还有一些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责任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缺乏吃苦精神,给自身就业增加了难度。

(2)由于身体条件形成的困难群体。一些学生虽然专业水平不差,但对于有些比较看重外表形象的单位,则显不出自身的优势,工作条件较艰苦的岗位则根本不收女生,造成了许多理工科女生就业难的现象。

(3)定位不准形成的困难群体。有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能力评价不实事求是,没有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导致错失很多工作机会;还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自卑、依赖、盲从的交织心理过程,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云亦云,患得患失,最终导致就业失败。

上述三种就业困难群体是就业指导过程中碰到的主要困难类型,归纳起来就是就业困难、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每一名学生,只要他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常参加大学学习,每天认真学习,探求知识,那么就应该受到尊重和宽容,受到必要的指导。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才是对待困难群体的态度。

2.困难群体的特点

(1)不能及时就业。这是这个群体的标志,也是这个群体的特征。受就业困难的影响,该群体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较脆弱,经不起挫折或打击。他们的注意力就是其自身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顺利解决,则标志着其摆脱了就业困难。

(2)社会活动参与减少。就业困难的学生对学校及社交生活参与相对较少,除非与就业有关,其精力和心理对上述活动有一定的排斥,造成社会需要、学校生活对其的政治影响和文化交流减少。

(3)心理上比较敏感。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上的困难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对弱势,使他们的心理压力高于有就业意向的大学生群体,相对失落,茫然、不满、焦虑甚至仇恨的心理伴随着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缺乏应有的热情。

(4)难以得到实惠。在我国经济高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中,各行业的从业者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他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如不参与到各类工作中,则难以体验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影响其对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信心。

3.困难群体的思想状况

困难群体在思想上拥护党的领导。根据《北京联合大学思想和行为特点调查》,83%的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抱有信心,对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示满意,能克服困难去追求理想,显示了学生们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定,同时对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充满信心。他们赞成国家的就业政策,即“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校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83.36%的大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总体评价比较满意。依赖和埋怨不能解决问题,要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最好的方法是在竞争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不了解,对学校给提供的就业信息不满意,对找到工作岗位的信心不足,对人对事冷漠。"

二、积极应对,帮助大学生困难群体就业

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方面不断探索,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机会多,时间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过介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及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力,达到就业的目的。对就业困难群体而言,可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并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以辅助学生职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在一年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二年级培养职业素质,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三年级锻炼实践能力,提高责任感、自信心和受挫能力;四年级面对就业问题分类指导,重点是就业技巧和心理调适,以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岗位的要求。

2.从制度方面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就业

一个好的产品可以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活动中,好的毕业生同样可以产生好的社会效益。从大学生困难群体的特点出发,根据岗位要求的高低,可以采取相应的援助策略。对没有岗位可去的就业困难学生,优先提供要求低的岗位,解决岗位有无的问题;对有岗位可去,但犹豫不定的学生提供中等要求的岗位;对岗位要求较高的学生,则推荐一些素质较高的困难学生参与竞争,采取了递进的援助措施,实现了在就业困难群体中的分类指导。

3.发挥家长作用开展就业指导

在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家长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价值观、择业观极大地影响着子女的择业观。家长也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来考虑,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采取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学生渡过求职择业的难关。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告诫我们,就业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长通过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形势等,配合学校的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同步进行,互相补充,以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

4.积极开展心理指导

有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早在新生入学时教师就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融入同学群体,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种校园活动,及时发现心理不适应的学生。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接触不同性格的同学,摸索与大多数同学的相处之道,为以后适应职场竞争做好准备;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则推荐层次较高的工作,并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客观地评价自己,以便适时就业;对于缺乏实践能力和实***验的学生,鼓励学生勇敢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学会整合资源,将辅导员、专业教师、校友等资源合理利用,建立自己的信息网,拓宽择业面。

5.构建个人的支持系统

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社会关系是指亲人、朋友、同学、教师等。教导学生困难群体也需要彼此支持,共同发展,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求助;要有意识地去经营它、维护它。建立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如果不懂得体贴、关心并帮助他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生活,那么就很难维护好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很难获得更多的帮助。

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只要善于将个能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利用大学生就业政策,克服自身的弱项,一定会达到就业的目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 篇2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引言

***主持召***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二、调查形式与结果

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三、结果分析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xx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

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5.大学生方面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6.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xx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

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

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所学专业性知识;

②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

③吃苦耐劳的精神;

④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

⑤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

⑥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

⑦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

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7.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xx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xx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xx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xx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 篇3

14年,我国的高校毕业人数有727万;15年,毕业人数达到749万,比上年增长22万;15年毕业人数预计达到770万,比去年上涨21万。看到这个惊人的数字,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难以想象?可是这就是事实!每一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创新高,每一年的招聘会都满场,一家公司一上午就能收到一摞简历。虽然毕业人数很多,但是就业岗位也不少,可就是这样,还有很多人在抱怨工作难找。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口数额跌至13%,外贸大幅度下降至7%,经济持续放缓,与之前锁定下的外贸增长6%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反差,到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提高用工标准,录取的条件更加苛刻,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并不了解这一行情,按照自己的期望找工作,结果处处碰壁。

另外,我国产业结构对于人才的吸纳程度不同。比如在制造业中,生产环节适合高职高专毕业生,研发设计适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然而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对于高端人才的吸收比较差。

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如此,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对此施加一定的压力。大学生就业状态不佳是事实,而每年夏天各地媒体进行实况报道的时候总是会炒作,本身各方压力就很大,就业情况不乐观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信号,却还被媒体大肆宣传,更加重了求职者的心理负担。

然后是高校原因:

经历过高考填志愿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学校不胜枚举,截止到目前有2300多所高校,大学扩招现象严重,毕业人数众多,而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数较少,造成供过于求的结果。在大学里所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在工作中总根本用不到,不少企业越来越看重经验,对于昂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要说服企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能够胜任工作的能力仿佛有点难。

最后,是个人原因:

刚出社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问他们将来想要干什么,他们也说不上来。大部分人最后找的到工作和自己本专业不相关,在不同于专业的工作上,不少人又开始迷茫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有的可能就会选择离职。若是从事的工作跟本专业相关,又会想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有的选择离职重新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特别是对于985、211的大学生,他们更想找到一个待遇好、岗位好,各方面都不错的工作,不仅要求这个,还要求那个,过高的期望和实际的市场情况不相符。有些人跑了好久的人才市场和招聘会,结果还是没有收获,始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找到符合标准的工作。

以上三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但是,只要处理好社会、学校、个人三者的关系,相信这个难题慢慢就会得到解决的。

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 篇4

1、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3、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4、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5、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

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毕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些公司和企业也相应地提高了标准和要求,严格的挑选毕业大学生,寻求专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6、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会的。所以下次一定要一次做成,一次做好!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09: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8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