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的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2-12-19 09:54:00 阅读: 评论:0

忆江南教学设计案例

《忆江南》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下面随一起来看看最新的忆江南教学设计案例吧!

忆江南教学设计案例 篇1

【学习目标】

1、感受江南春色的动人之处,通过词的具体内容,想象江南的美景,并丰富文本以外的信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感受古诗的魅力所在,提升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过程】

一、盘活经验 丰富表象:

1、指生背诵已经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诗句。

2、直接板书课题,多媒体展示关于江南风景的图片文案,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对江南直观感受。

二、 品词赏句,读中悟情

1、结合诗的题目,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忆”所包含的感情。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生读。

3、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风光之美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a、“日出江花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和数量之多,胜还可以换成其他词吗?比较一下,哪个更好。有感情地朗读。

b、“春来江水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幽静。同步指导朗读。

c、引导学生想象“红”、“绿”映衬之美。

4、挖掘“谙”的内涵,使学生明确作者熟悉的不仅仅文本所展示的内容,还有更多的景色让他怀念和留恋。

5、想象:曾经,在这迷人的江畔,作者做过什么呢?

6、于是,在阔别多年以后,诗人在悠长的回忆中,仍然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7、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 ,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 迂回感受江南之“好”

1、把“好”换成“美”可以吗?

2、让作者不能忘怀的正是江南的“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作者一个“好” 字所蕴含的情感。(白居易把大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江南,那里有他为之振奋和感动的往事,有他勤政为民,吟诗赏月的经历,有令他流连忘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个“好”,包含了江南的种种佳处。)

四、 静品江南之美

1、录音播放《忆江南》的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并想象江南的美景。

2、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想象中的画面。

五、 总结

只要我们珍惜拥有,在生活中懂得付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美丽和幸福将无处不在。

六、 板书设计

忆江南

红花

谙 江水 好

故人

忆江南教学设计案例 篇2

一、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

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2、屏幕出示小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圈出“江南”两字),“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4、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二、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练习读通。(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自读——指读——正音——齐读)

2、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三、四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4、练读对偶句。

5、整首连起来读。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

2、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来,我们一起再读:

师——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师(加重语气)——江南好,

生——风景旧曾谙。

3、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会想起了哪些江南的美景?(这好字让我想起了……学生说说关于江南的生活、风景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归纳)(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

4、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5、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两句(随机评价:好!你读得豪迈洒脱;你的朗读中带着江南的柔美:这平平淡淡的声音中,一定藏着深深的情;这好字中,流淌着款款情深……)

6、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好!谁来读这两句(指名1位),觉得能比他读得好的举手(学生读),你觉得哪些地方读得比他好,你为什么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后,再请1-2名)

8、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音乐起…教师范读——范读后学生跟读两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

(学生读后,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请2-3位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并结合句子朗读)

预设与相机点拨: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这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吗?你再看得真切些,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来,我们一起分享这美丽的景象。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色,分不清哪是江水,哪是朝霞,哪是倒影)——是啊,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来,就让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读)

是啊,那绿绿的水,悠悠地流淌,流淌……怪不得,有一位诗人啊,用“蓝墨水”来形容江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这两句,谁读得最美,一会儿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学生自读——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9、(学生读后,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师:面对着这美丽的江南美景,再来沉醉地读这首词……

10、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

11、板书“忆”,请同学再来读最后一句,特别关注标点符号。

12、同学们,其实啊,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现代人加的。如果让你给这句词加合适的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

(叹号!——发自内心的一声长长的赞叹)。

(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仿佛看到了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反问和感叹连用?!既是强烈的抒情,又是深深的赞美)

13、大家加得都有道理,但是,不少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给这句词加标点的时候,一致认为,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是为什么呢?(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

14、是啊,这小小标点里,也藏着一段深情啊!江南是如此值得他眷恋,怪不得白居易一开始便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全诗)

三、体悟景中深情

1、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如此深深地眷恋呢?

我们看黑板上的这组词语

忆江南

忆好景江花

江水

你发现了什么吗?(三个词语都带有江字;都和水有关)

是啊,作者回忆江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的水(将”江花”/”江水”擦掉,换成”水”字)。水,是江南的象征。江南,景因水而秀;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因此,身处中原洛阳的白居易,才会觉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

再读这两句。

师:平常的江花与江水在白居易眼里如此美丽,除了这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江南。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后问:

2、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为何让白居易如此眷恋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是啊——

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回读全词)

学生读完后,教师马上紧接着合作读——

(师)(生)

(响而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

(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火)那是怎样的火啊?(熊熊燃烧的火,烈焰奔腾的火)那火焰中跳动着的是什么?(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

继续合作往下读:

师:生:

(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

(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一遍)(反复一遍)

此刻,看到了那流淌着的'江水吗?那是怎样的江水啊?(绿绿的江水!)

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的又是什么呢?(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

3、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作者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

忆江南

忆——好——景水情

四、默写留驻精彩

1、来,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吟诵这首情景交融的绝妙好词:

2、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拿起笔,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默写下来。

3、同学们,其实《忆江南》不只是一首而是三首。如果大家读了另两首,会对第一首词有更深刻的理解。请大家课外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学这两首词。

忆江南教学设计案例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忆江南教学设计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背诵《忆江南》,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3、理解词意,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得到对词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教学难点】

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板书:词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预设:

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

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2、听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个性化读词:

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要做到有议有评。

2、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演唱此词:

⑴ 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着来唱。

⑵ 自己为词配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选择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三、体会填词的乐趣

1、你曾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给你留下怎样难忘的印象?

2、模仿白居易词作,填一首属于自己的《忆江南》:

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四、知识的延伸

1、说明忆江南实为上下两篇(课件)

2、介绍两篇《忆江南》(课件)

3、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在课间交流一下。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09:5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8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学案例   忆江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