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2022-12-19 06:32:00 阅读: 评论:0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精选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篇1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一)教育内容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在教育内容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能力、心理健康程度的自我评判能力及保持健康心理的调控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基本心理素质的内容,如环境适应策略指导、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性心理教育、智能训练、情感教育等;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行为矫正;学生潜能的激发和创造力的开发等。政治思想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层面,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开展系统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历史传统、民族精神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思想素养、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以遵纪守法为重点的法治纪律教育。

(二)教育主体的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才,主要有三支队伍:

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能够较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因而辅导员能够发现并及时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他们能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和技能技巧的指导;

三是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既从技术上支持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又以专业的技能和水准帮助前来咨询的学生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体包括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等;广义的教育主体则涵盖了高校的全体教职工。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一)教育性质的统一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性质方面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哲学意义上,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物质以外的所有事物都属于意识的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还包括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意志、情绪等。从认识的阶段看,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感性认识,政治思想教育属于理性认识,二者都是意识层面的教育。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统一,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分属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不可割裂。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外部世界,实现主客观统一。大学生只有正确、全面地了解自我和社会环境,才能进一步探索深层次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教育对象的统一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以大学生为对象,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运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政治思想教育从社会生活各方面研究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二者都强调将大学生的知、情、意外化成行为,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行为,从而有效地解决人生发展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三)教育目标的统一性

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素质,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等,教育目标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有机统一,二者都服从并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调控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在面对新环境和新问题时难免产生畏惧、烦躁等不良情绪,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优秀品质。政治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重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理想相结合,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可见,二者在教育方向上虽各有侧重,但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教育功能互补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虽然在教育方法与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心理或思想层面发挥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互补,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良好的巩固作用;心理失衡、心胸狭隘、想法偏激的人难以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相反,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因而,心理健康教育能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直接相关,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政治思想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引导作用。政治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和科学的理想,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一般具有辩证思维,在遇到困难时心胸豁达、立场坚定,具有克服并解决问题的坚强意志,能积极快速地调整心态,保持身心健康。可见,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拥有健康心理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层面看,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前后矛盾有关,或是由他们面临的现实环境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冲突所造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教育内容相互支撑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互有交叉、互相支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涵盖了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二者存在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帮助大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倾向性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持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原理与最终目标一致,在教育内容中都包含了知、情、意、行等元素,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观念和道德品质紧密联系;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远大理想和高尚品格的人往往拥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能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耐力适应环境甚至改变不利环境,最大限度地维持心理健康状态。

另一方面,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受到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身心健康的学生更有效,能使其更顺利地将教育内容内化为内心信念,最终在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高校中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心理偏差、缓解心理问题、化解心理矛盾、促进心理健康,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心理保障。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紧密结合,从心理、思想两方面开展学生的知行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内外一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觉悟,使教育效果相得益彰。

(三)教育方法互通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过于强调大学生的社会属性,而应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遵循个体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挖掘和彰显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教育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互相借鉴并融会贯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大多建立在心理学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测量、摄入性会谈等方法能帮助教育者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内心;运用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方法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促进大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进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可见,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和方法可以获得大学生心理层面的接受,进而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思想观念,将由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转化为学生内心的价值认同,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政治思想教育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原理和方法,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向大学生施加影响,其教育方法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具有主流性和宏观性,能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因注重具体问题而局限于特定情景。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互相借鉴教育方法,实现优势互补,并积极开创二者结合的教育新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在教育实践中互动

大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并且综合运用尊重、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学知识与暗示、模仿、摄入性会谈、角色互换等心理学方法,教育者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稳固性和长远性。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无政治立场的知识宣讲或咨询活动,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缓解人际交往、学业发展、求职择业等引起的心理压力与困惑。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形势,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互相渗透、充分结合、双管齐下,一方面,高校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提高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顺利走出心理误区;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乐观进取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篇2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阶段尤为重要,一方面是高校学生已经成为成年人,需要以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来对待;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能够使高校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能够自觉的调整心态,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有着健康的心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上就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来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从而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所明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的教育,就能够使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思想认识上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而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知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教育的基础教育,与心理教育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有效的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实施,从而使高校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得到发展。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致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保证高校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高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教育出发,通过心理和生理知识的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辅导和良好的行为训练等等,最终达到高校学生身心健康,能够有着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社会意识形态,信仰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教育来使高校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保持积极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断对高校学生得主观世界进行改造,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虽然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服务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个高校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那势必影响到其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高校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生理作为学习的条件,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然就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学生增强自身适应能力,而且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激发内在潜力,能够始终做到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能够事半功倍,对高校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高校教育就是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目的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放在首位,只有保证高校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和政治立场的纯洁性才能保证教育方针和路线的贯彻执行,在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能够从思想认识上给予高校学生心理帮助,提升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反之,如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那么高校学生即便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其思想政治落后,也不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更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的,高校学生有着科学的信仰,不迷信才能保证心理健康。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能够帮助克服心理因素所带来的各种困难,抵御住心理压力等。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服务。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教育整体,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所在,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保证的,高校教师要有机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好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篇3

摘要: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基本学科,隶属不同,然而,这两者却密切相关,不仅存在相同点,还存在不同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高校学生中涌现出了更多的问题,其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发展的瓶颈,政治思想教育受到制约。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着重研究这两者的关系,最后探讨整合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关系,研究

1、前言

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不可避免地会让大学生陷入心理困扰、产生冲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逐步增加,极端事件日益涌现。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除思想观念、政治文化与道德修养会引发这一问题外,还和心理问题存在关联。因此,本文对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内部关系的探讨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代表一种心态,心理健康的人可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看待客观世界,映射着自我调控能力,不存在人格缺陷与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可与他人友好相处,拥有合理的自我观念,可正确评价他人,心理满足行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指借助心理学原理,面向学生围绕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心理辅导与咨询是该项教育活动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防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坚定、健康、优良的心理品质。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指代依托政治观点,依照思想体系,借助道德规范,发挥针对性的影响,帮助和引导人们构建满足阶级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品德。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借助特定的手段,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来感染和影响人们,使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发生改变,实现为阶级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的目标。政治思想教育主要作用在人的思想,强调意识形态的显层次,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思想觉悟,提升道德品质。

4、心理健康和思政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4.1相同点

4.1.1工作内容相同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思想道德素质,且不允许背离三观标准,政治思想教育依托心理状态,从工作内容层面而言,这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前提。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方能主动接受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转化为内部信念与行为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其的开展创造心理条件,且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舒缓学生的心理矛盾、攻克心理疾病、调整心理偏差、强化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途径。相反,优良、崇高的思想道德可增强心理素质。通常怀有崇高理想、具有远大追求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可正确评价自我与辨别是非,并会借助顽强的品质与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调整心理活动,主动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格。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方法。

4.1.2根本任务相同对于高校而言,政治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质层面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转变,进行了外延深入,这是对知识体系以及方***的全面整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借助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的。从学生的层面而言,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构建科学的认知理念,进而满足当代社会思想标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包含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等。另外,高校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咨询辅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各种疑惑。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方面具有相同性。

4.2不同点

4.2.1工作动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预期宣传效果,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心理疾病,及时消除困扰。一般可借助主题讲座、专项辅导和活动宣传来拓展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利用课堂传授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综合来说,前者强调个性化选择,后者则是在非主动状态下进行知识学习。

4.2.2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心理与医学方面的知识共同构成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指导性。主要涉及基础心理学与性学等多种学科。从理论层面而言,除拥有社会意识形态,还具有个性化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建立在社会意识形态之上,主要涉及马哲理论,并紧追时代发展,推陈出新,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对应。

4.2.3对工作人员的标准截止到目前为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正处在初级阶段,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数人员是从其他学科转调的,专业学科知识牢固性不够,接受的系统化培训与专业化指导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最终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却恰恰相反,都受到过专业培养,同时择优录取,相应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必然会很高。

4.2.4具体任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仅具有心理学的相关特点,还拥有高校学生心理特点,强调学生自身的调节能力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和平相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研究品德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育心,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是育德,在具体任务中存在差异。

4.3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和谐统一。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意志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明的处事方式等方面,且也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其创造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在高校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还可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教育效果。若想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单纯进行心理指导是不够的,还应强化思政教育,重视引导,只有这样,方可获得可理想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其心理状态与素质关乎着思想品德。坚定的意志与健康的情绪是健全的品德结构的基本组成,且必不可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优良品质的塑造与形成,同时,有利于思想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效果良好。心理教育作为核心教育,若想提升教育水平,则一定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综合来说,这两者的融合既是可行的,还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更高的平台,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提升心理教育水平,实现综合发展,笔者认为迫切需要整合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5、整合策略

5.1更新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应强化心理健康辅导,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情操。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应积极贯彻上述政策。高校领导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应更新观念,明确开设和发展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全面整合。另外,还应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发挥的作用和具体的作用方式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强化人文关怀,以此来提升教育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5.2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方法,培训队伍

现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各所高校纷纷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特定的管理体系,各不相同,有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状况复杂,问题突出,单纯借助几个教师是不能解决的。因此,高校领导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从多种渠道共同着手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与合理的辅导,同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相应的主体人员不仅要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还应开阔视野,深入研究,并掌握一定的原则。其教育人员肩负着沉重的教育任务,且区别于心理健康教育。这要求思政政治教育者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日常工作。另外,这两支队伍还应多多交流,积极分享工作经验,定期培训,不断改进,共同进步。

5.3扩大渠道,充分发挥正面教育功能

教育不仅是社会实践的基本组成,还是教育实践效果存在的理论支撑。在新时期,教育发展除了彰显本质规律外,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应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改进教育方式,以此来让学生主动接受、有效吸收教学内容,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社会生活能力。可借助网络技术大面积开展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最终冲破传统观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实践活动中,理论的丰富与实践的落实都很重要,并折射在教育方式上。因此,可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全面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可实施同辈教育,以此来辅助教育活动。从心理学层面而言,大学生的性格不仅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封闭性,在面临困惑时,倾向于自我调整与朋友倾诉,因此,同辈教育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内容,共同影响着人才培养情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且都服务于高校总目标,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应明确这两者的内部关系,除要加大抽象研究力度,获得理论成果外,还应妥善把握实践层面,全面整合,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共同影响,积极配合,有效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凤,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

[2]赵联.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学术月刊,2010(3).

[3]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篇4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不可偏废也不可互相替代。因此,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整合,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 整合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一方面缺乏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学业、生活、就业、爱情等多方面的压力,因而其心理疾病的比率要远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为此,***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 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者兼任的,他们往往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学习及训练,因而常常在实际工作中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甚至将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思想问题。因此, 弄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加强二者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建立起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体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之处

1.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 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服从于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都必须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二者在“育人”的总目标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2.二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想法问题与心理问题经常交织在一起并相互影响。因此,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或是将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道德品质低下”,动辄采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或法制教育方法都是于事无补的,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二者在实践中相互渗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如何。”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宣泄、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自我剖析,从而解决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之处

1.二者的具体工作目标不同。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一致,但工作的具体目标却有所区别。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心理冲突,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个性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功能;政治教育强调按照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

2.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思想,它表现为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信仰信念及行为规范等,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对象则是人的心理,它既包括感性认识,也包括理性认识;既包括情感、意志等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潜意识的心理活动。

3.二者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价值的处理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其工作的开展要在一系列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特定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和范畴,它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它要求被教育者必须认同和接受其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强调“价值中立”,它不以价值改造为目的,既不干预被教育者的价值取向,也不做任何价值判断。

4.二者的评估标准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是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来衡量的,主要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的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程度的角度来衡量。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则是从人才具有的思想素质高度来衡量。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统领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共通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导作用。政治教育概念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种帮助人们形成思想政治观念的教育活动;

二是作为实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人们处理思想矛盾的方法和艺术;

三是作为学科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果我们从实务层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种处理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艺术,那么,虽然它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解决的问题层面不一样,但同为一种化解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方法,二者在学理上和实践上有着共通之处,思想政治教育以其包含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而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引导作用。人的素质按其层次的高低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较低层次素质的发展是高层次素质发展的基础,而高层次素质的发展反过来也影响和引导着较低层次素质的发展。作为意识较高层次的思想政治观念,其产生、构建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心理基础,而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引导着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引领作用。

3.政治教育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效果。严格地说,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一项只在心理学范畴内进行的单一性治疗或矫正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究其基础,无不涉及到对人、人生、社会、理想等的价值判断,亦即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和认同。因此,政治教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础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人格缺陷,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共性规范和空洞说教手段的.单一性;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情绪调适以及人际交往等,从而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因强调政治观念、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的价值取向而对学生生活、学习等实际问题的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因过分强化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缺乏说服力和教育力的缺陷。

2.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借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因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而显得教条和僵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注重双向互动,强调倾听、沟通和平等交流,充分发挥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视角。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使问题的认识由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延伸和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力,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更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从而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从宏观层面引向了微观层面,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实效性。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使问题的分析由单一视角向多元化视角延伸和扩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常常将问题归因于个体的主观因素,甚至以共性要求来“遮蔽”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在重视社会属性的前提下,更重视人的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强调个体的内在价值和自身需求,尊重个体的自然心理等客观因素,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住问题的性质,增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再次,心理健康教育使问题的解决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延伸和扩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强烈的政治倾向而具有明显的“功利”目标,因而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往往借助强大的行政力量而采取灌输、处罚等单向交流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力求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通过倾听、讨论、启发等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相互信任的双向交流中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科学价值观的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价值中立”,但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无价值导向的活动。事实上,个体之所以存在心理问题,从认知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其价值观念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产生冲突,从而引发其心态的扭曲和行为的失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表象上看是对其心理或行为的修正,而本质上则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是对其价值观的重新确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从学生的内在思想着手,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地养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整合

(一)管理的整合

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日益增多且相互交织,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的学生教育工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统一领导,克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生日常教育计划之中,制定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以增强两方面工作的实效性。

(二)队伍的整合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的现状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经过长期建设已相对稳定,在人员配备、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也较为合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则非常薄弱,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很多高校只能以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来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这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队伍建设,立足现实,培养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技巧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整合的关键。首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支队伍相整合,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同时,要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促使两个专业的有机融合。其次,要借助于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立起覆盖全校的“校―院(系)―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立足于班级,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建立“班级心理信息员”制度。

(三)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看,二者虽然有区别,但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因为人的心理和思想同属意识范畴,都是人脑的机能,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健康的心理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证。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反过来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其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实际工作中,要“双管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等方式,对大学生实施心理方面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教育学的方法,通过“两课”、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方面的影响。二者具体实施方法不同,但都在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实施影响,都必须遵循人的心理、行为发展的规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政治教育方法的宏观性、主流性能够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从而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因过分关注具体问题而陷入特定情境的困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个体性和技巧性则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教育对象,从而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值得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大都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之,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者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既不可有所偏废,也不能互相替代。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上,不应该仅仅去进行形而上学式的抽象研究,得出诸如相互***说、相互包容说、相互交叉说等结论,而应该注重于实践层面的把握,立足于二者的相互整合,使二者在大学生成才教育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配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篇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引起从事该项工作的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思考。中共中央、***(2004)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探讨显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政治教育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点:

第一、理论基础不同。政治教育的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为基础的,要求从意向活动、认知活动、综合的心理活动方面去把握人的精神状态。

第二、工作内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专业与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的调整,工作学习、婚姻家庭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卫生,认知障碍,心理危机的调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道德、民主法制与纪律、形势与政策教育等。

第三、方式方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心理测量、个体咨询、团体咨询、行为矫正等,具有保密性、教育者倾听等特点。政治思想教育以理论教育和宣传为主,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一般采取正面说服、榜样示范、批评表扬、实践锻炼等方法,强调从主观思想上进行改造,有明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是“显性”的,具有公开性和群众性等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必然会渗透其中,从而实现内在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涉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特殊社会活动,必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起点和前提。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赖以依靠的基础和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两方面配合得当,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确的思想、认识指导着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又是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

(一)在教育目标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统一,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统一领导。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经常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状况,制定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二)从教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相互渗透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的各种矛盾,不仅有政治、品质、行为习惯和法制观念等方面问题,而且往往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总是和心理障碍混杂在一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相互渗透。对那些思想认识问题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应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三)从教育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相互借鉴

虽然二者在教育方法上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心理测量、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行为矫正等,在教育对象和教育范围上具有局限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环境陶冶等,而且多采用理论灌输,学生往往是理论熟悉但落实不到行动,造成知行脱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采用课堂教育、小组讨论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心理咨询中开放的态度,积极关注、倾听、信任的技巧,及时疏导的原则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人性化。帮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心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

(四)从教育队伍上,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相结合、互相借鉴的现实意义,作为实施者,两支支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相结合也是具有必要性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尚未成熟,因此,两支队伍除了互相学习教育内容、互相借鉴教育手段外,还应该经常一起交流情况,通过集体备课、互相观摩、开展心理咨询案例和思想教育案例分析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多些,他们提供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并增大实际效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对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手段掌握得多些,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如果能将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⑴ 黄希庭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⑵ 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国青年报 2004.10.14

⑶ 叶一舵《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7期

⑷ 孔晓东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篇6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全他们的心理素质。政治思想教育是高等学校育人的政治方向,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头脑;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熟、成才的重要保障。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而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步骤、有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思想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开展一定的活动,教育影响人们,转变他们的思想行为,培养社会和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政治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及日常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和进行[1]。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铸人树魂的基础和系统工程,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因而必须始终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根本的政治目标,始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放在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的规律,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的要求,通过对大学生普及心理保健知识,传授心理保健技能的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增强其面对未来可能受到心理冲击的适应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2]。郑日昌先生将大学生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适应准备阶段,即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称为适应准备阶段。

二是稳定发展阶段,该阶段,大学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现象,要求大学生做出抉择和回答。如遇到许多锻炼提高的机遇,会有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欣喜,也可能会遇到困惑、苦恼,这正是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将在此期间完成。

三是走向成熟阶段,此时的大学生自主感较强,自我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个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心理冲突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成才,择业与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断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及其相互关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政治思想教育要服务服从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不断完善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二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力求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三要切实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颇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

一是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不足。

二是部分高校对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途径、任务、特点和规律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

三是部分高校缺乏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质的专业人员。因而,有必要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化建设。

一要加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广泛传授心理保健技能。

二要建立健全院、系、班级、学生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

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四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五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状况的预警与援助机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心身和谐健康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才能保证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政治素质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与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出发,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教育和影响,是一种正面灌输为主的教育,强调明确的价值导向。心理健康教育从人与自身的关系出发,对人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协调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施加教育和影响,是一种以启发和引导为主的教育,倾向于价值中立[4]。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则是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知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好思想实际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心理调适技能,教授维护心理健康方法。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不了心理障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思想问题[5],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过去是什么关系,现在是什么关系,应该是什么关系,曾经出现过认识上的一些错误的或片面的看法。如“冲击论”,心理健康教育会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等同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无关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界限分明没有关系;“取代论”,或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补充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6]。因而,有必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也必须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紧密相连、互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和谐的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康的心理做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又需要以思想政治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树立,又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两者分别从促进人与其自身的和谐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入手,在培养健全和谐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着独特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必须坚持一个根本,即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服务服从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和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两个体制机制,即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与援助机制。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遵循高等学校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这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2-12-19 06: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7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