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古诗什么意思
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望天门山古诗什么意思,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望天门山古诗什么意思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古诗的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显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的景色。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的前两句是说,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的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次句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衬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后两句是说,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山两岸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应该强调的是,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多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来了动态的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强烈了。“出”字不但逼真的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兴致更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的描绘出孤帆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然目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啊,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由于在末句叙事中饱含诗人兴会淋漓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本诗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之恍如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广阔的'天地间,使人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也可以看到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把自己束缚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拓展: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21: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42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