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
吴承恩(1504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吴承恩生于一个由下级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
《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六年后,由于母老家贫,得到李春芳的帮助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影视剧中的吴承恩
吴承恩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后流寓南京,晚年因家贫卖文为生,约六十七岁时到过杭州,大约活了将近80岁,晚景凄凉。他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一般公认吴承恩是中国《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胡适与鲁迅根据清代吴玉搢的《山阳志遗》、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和丁晏的《石亭记事续篇》等书的考证,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的结论。
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将吴氏《西游记》归入史料舆地类,又如汪詹漪在《游记通书》提到道教全真派祖师丘处机,并认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栾贵明等据《永乐大典》中“梦斩河妖”等资料。
内容同《西游记》中记述的一模一样,大约有八百五十余字,提出《西游记》不可能为《永乐大典》成书一百年后的吴承恩所作的看法。一说明代“青词宰相”李春芳是《西游记》的作者。
主要影响:
小说
吴承恩最主要的成就在于最后完成《西游记》。由于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吴承恩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于是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吴承恩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西游记》就是以“唐僧取经”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艺术加工反映明代社会现实的一部志怪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除了《西游记》外,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这是寓有鉴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说,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诗文
吴承恩现存240余首诗歌词曲、障词及颂赞。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吴承恩的诗情真意切、激情四溢,多有名篇佳作传世。词则托物寄情,真趣盎然,颇“有秦少游之风”。小令、套数清新隽永、意蕴深长。如《二郎搜山图歌》是吴承恩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横行的黑暗现实,期望“胸中磨损斩邪刀”,“救月有夭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这与《西游记》赞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气概非常相似。《宿田家》“柴门闭流水,犬吠花上月”堪称绝句精品。最能表现吴承恩个性的则当数《送我入门来》《赠沙星士》等。恰如张绵也所评“上自汉魏盛唐,下至宋元诸家,靡不出入其间,师兼众长而不拘一格”,“在艺术风格上,有汉魏的古朴,有盛唐的豪放,有晚唐的清丽,也有元白的平易”(《漫说西游》)。
吴承恩诗文词赋曲艺术特色鲜明,其成就在明代文坛不逊于“前后七子”、唐宋派诸大家。吴承恩的古文作品如《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真而传神:“夫不独观诸近世之习乎?是故匍匐拜下,仰而陈词,心悸貌严,瞬间万虑,吾见臣子之于太上也,而今施之长官矣;曲而跽,俯而趋,应声如霆,一语一偻,吾见士卒之于军帅也,而今行之缙绅矣;笑语相媚,妒异党同,避忌逢迎,恩爱尔汝,吾见婢妾之于闺门也,而今闻之丈夫矣;手谈眼语,诪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赠卫侯章君履任序》揭露官场腐败:“况乎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竟,其何以为之哉?”这与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污浊与官吏的腐败揭露非常相似,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十分敏锐细致。吴承恩的《陌上佳人赋》堪与陶潜《闲情赋》相媲美。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淮安)人(一说安徽桐城),祖籍安东。明代文学家。[32]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以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终老于家。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先世涟水(今江苏)人。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为生,是“又好谈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之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著名小说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而对于《西游记》的作者,史学界存在很大争议。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而《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学术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论,有学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天竺学习佛教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治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同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15: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2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