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的标准和依据

更新时间:2022-12-18 11:55:00 阅读: 评论:0

评课的八条标准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评课的八条标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评课,是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基础,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应符合自然科学以来原理,全面理解教学大纲,合理挖掘教材内涵,是实现科学性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教材是一个静止的知识载体,授课教师要通过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这一知识载体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裁剪、组合,使教学内容既符合知识本身的科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设计除教材处理之外,还包括新课引入、教法优化、学法指导、演示操作、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诸多方面。

三、思想教育的渗透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突出渗透性原则,注意识时适度,寓教于乐,不故弄玄虚。如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要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四、师生活动的和谐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决不能搞一言堂。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与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动手做、动脑筋、动口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肯动脑、会动手、敢质疑、能讨论,全身心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灵活性。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现象。例如,当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成功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教师时,此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以宽容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冷静处理。

六、语言表达的正确性。

教学语言应具备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要做到用词恰当,表达贴切;既通俗易懂,又深入浅出。

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观察法等等。教师不仅要在教法上优化,而且在学法的指导上要有独特的见解。

八、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要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要放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要图文并茂、声色俱佳、静动结合;要抽象与具体交融、微观与宏观同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扩展:评课的原则及一般标准

一、评课的原则

(一)好课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二)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即客观公正,也就是在评课过程中,要求评课者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对象定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事件本身)上面,而不是定位在授课者(人)上面。当然,实事求是的评课原则还要求评价者能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

2、坦率诚恳原则:就是要求评价者对课的长处一定要充分肯定,对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明确地指出来。当然,在具体评课时,还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教师应含蓄、客气一些,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教师可坦率、直爽一些。

3、兼顾整体原则:一是评课者应树立整体意识,坚持在评课中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二是评课者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兼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既要看所听的课,还要看平时的课,也要看教学成绩,应综合一个教师的多种表现,而不能“一课定终身”。

4、激励性原则:一是对被听课者的激励,二是对参与听课的其他教师的激励。前者主要是要善于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的闪光点,发散甚至放大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成功的地方,使被听课者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在哪个环节上是优秀的,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保持。对参与听课的其他教师,通过评课也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使用这几种激励方法:目标激励,给教师提出一个教学研究的目标;榜样激励,为教师树立一个教学典型;信息激励,为教师提供教改信息。

5、差异性原则:一是看课型的差异。针对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用同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课型的课。二是要看教师的差异。对不同执教年龄的教师进行评课,要求自然不同,对不同职称的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听不同学科的教师的课时,也要能根据学科特点设立不同的要求。三是要看到学校和学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的,也就是说,他要根据他的教学对象去确立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评价者应通过观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教学效果去评价,而不是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去评价。

6、讲究方法原则:评课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充分尊重授课者的劳动,先肯定成绩,再找出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一些因素,不可以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是非观去评价教师的授课情况;二是在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褒奖与贬斥要有“度”,放大优点或扩大缺点,都可能对被听课者造成伤害;三是评课要主次分明,在重点问题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讲透,一般问题可一带而过,对缺点问题要抓要害,不严重的缺点可轻描淡写,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无论是对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起不到评课应有的效果。

7、导向性(方向性)原则:在确定了评课目的之后,依据评课标准,关注教师授课过程中那些体现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细节,发散并放大这些能体现时代教育教学特点的成功细节,从而使这些成功的细节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8、科学性原则:一是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是不是符合科学性要求;二是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评课者应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剖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并根据课程、教材、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等内容,对教师的授课行为作评价。

从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来看,自古就有教无定法之论,教师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只是这个教师整体课堂教学行为表现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者应该从课堂的即时效果角度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而不能依据经验或定论轻易判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劣。

二、评课的标准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评价已经从过去以知识水平为中心的甄别性、利害性、封闭性、标准性、结果性评价,转化为以能力水平为中心的发展性、激励性、开放式、多样化、过程性评价。由于新课程评价内涵的改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者在听课时,目光不是紧盯在授课者身上,二是整体考查教师的教的行为和效果,同时考查学生学的状态和学习效果,这样,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也随着评价者关注对象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做出了这样两个方面的界定: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确定了很好的准则。

本文发布于:2022-12-18 11: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9/608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评课   标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